南唐后主李煜算是历代留给世人话题最多的一位国君。在政坛上败的一塌糊涂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许是光阴轮回,七个世纪后,在雪域圣地,在那片信仰的高地,在凡是人类能到达的山顶上,无不堆叠着神圣肃穆的玛尼堆,飘扬着五彩风马的西藏,一位藏王亦以同样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方式走入人们的视线。

康熙二十二年,西藏历史上最富争议,也是内地民众最为熟知的藏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在山南那门隅。相传,其出生时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之异象,被认为是莲花生大师转世。本应及时继位的仓央嘉措却因五世达赖秘守死讯的遗嘱在偏远的门隅地区生活了十五年,遇到了他心爱的女郎——达娃卓玛。这样的际遇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也注定了故事的悲剧结局。

即使在今日,拉萨大昭寺转经道的东南角仍有一座颇具传统藏式建筑风格的小楼。这座小楼以玛吉阿米命名,是传闻中六世达赖与心爱之人相会的地方。点一杯奶香四溢的甜茶,在氤氲的空气中感受几百年前二人甜蜜而又凄凉的浪漫,想象着仓央嘉措对着酥油灯映照出的心上人的面孔,深情地诵着“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光,年轻姑娘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亦或是在布达拉宫枯坐诵经,接受万民敬仰之余偶有所感,深情地写下《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的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这样平凡的日子可以属于任何一个人,却唯独不可能属于藏王。他是活佛,要接受藏地万民朝拜,有无数人仰视着这位雪域最大的王,同样,也有好事者费尽心力想要寻到他的错处……

终于,在一个落雪的冬夜,这些好事之徒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机会。白雪上留下的脚印暴露了他私自出宫的秘密。拉萨汗不怀好意地添油加醋,将仓央嘉措的行径上报朝廷。

当善良的人们还在草原上放牧,传唱活佛的美妙情诗时,拉萨汗已迫不及待地携着康熙的圣旨抵达,想要尽早见证达赖的这场浩劫。拉萨汗嘴角上扬,满含嘲讽地传达了康熙的旨意。借皇帝之手除掉仓央嘉措是最完美的安排。到达京师后,仓央嘉措的处境无人可以预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拥有一颗不避世俗之心的西藏之王,在布达拉宫是个异类。大清皇帝不会饶恕一个好色的浪子,一个“假的”活佛。

风尘仆仆的朝圣者和僧众决意向康熙帝抗辩,但终究不过是白费力气。对仓央嘉措的押解依旧如期进行。这位受万名朝拜的活佛即将走上一条不知结局的路。三百年前的哲蚌寺为他举行了一场疼痛的别离,这其中预示着一场无情的风雨。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哲蚌寺,背着行囊,转着经轮,用最虔诚的拜礼送别这位命途多舛的活佛。然而,不论人们怎样哀求与挽留,仓央嘉措最终仍未能逃脱开清廷的旨意,匆匆上路了。而他的一切,却在行至青海湖时没了踪迹,成了永久的迷。

有人说,是拉萨王怕路上突生变故,命令押送者将其秘密处死。也有人说,是他终究不愿离开故土,在青海湖圆寂。许是人们总会对美好事物多一些存留的愿景,在藏地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善良的藏民们不忍他们的藏王去到清廷受尽苦楚,悄悄将其放了。而这位情僧最终隐姓埋名,和他心爱的姑娘徜徉在藏地的如花美景中。

现如今,那些手持转进轮的卓玛仍诵念着我们听不懂的经文。日出日落,布达拉宫中仍存留着仓央嘉措生活过的痕迹。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餐吧游人如织,一座难求。游人口中仍能张口便吟两句仓央嘉措的情诗。我想,在每个知晓仓央嘉措的人们心中,只要一合上眼,便可看到一个俊朗的少年,身披红色僧袍,忧郁而又悲悯地望着众生,目光中似在诉说着:我愿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宁负如来不负卿。

海海人生,那些和过去相关的故事,让我慢慢说给你听。

微博V温情yAng

订阅

念时依旧

分享

您的朋友圈

赞赏

长按







































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