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选老牌医院 http://m.39.net/pf/a_5777853.html

牛头山法融禅师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

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去来自尔,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纵横无照,最为微妙。

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无物宛然。

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

后念不生,前念自绝。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

计较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

不须功巧,守婴儿行。

惺惺了知,见纲转弥。

寂寂无见,暗室不移。

惺惺无妄,寂寂明亮。

万象真常,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

决定无方,谁为出入。

无合无散,不迟不疾。

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无异心,不断贪淫。

性空自离,任运浮沈。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

本来非古,见在非今。

见在无住,见在本心。

本来不存,本来即今。

菩提本有,无须用守。

烦恼本无,无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

无归无受,绝观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

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一心无妄,万缘调查。

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心顺物,随处幽栖。

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

一切有为,本无造作。

知心不心,无病无药。

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

谓有魔兴,言空象备。

莫灭凡情,唯教息意。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证空,自然明彻。

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

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将心灭境,彼此由侵。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

德性如愚,不立亲疏。

宠辱不变,不择所居。

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

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

无人无见,无见常现。

通达一切,未尝不遍。

思维转昏,迷乱精魂。

将心止动,转止转奔。

万法无所,只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静非喧。

声闻缘觉,智不能论。

实无一物,妙智独存。

本际虚冲,非心所穷。

正觉无觉,真空不空。

三世诸佛,皆乘此宗。

此宗毫末,沙界含容。

一切莫顾,安心无处。

无处安心,虚明自露。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

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无相苑,朗涅磐城。

诸缘忘毕,诠神定质。

不起法座,安眠虚室。

乐道恬然,优游真实。

无为无得,依无自出。

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

知生无生,现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景德傅灯录》卷三十,大正五一·四五七中——四五八上)

圣严识:牛头法融禅师(西纪五九四——六五七),是禅宗四祖道信禅师的弟子,他与黄梅东山法门的五祖弘忍禅师并峙,在牛头山开创牛头宗。

据《续高僧傅》卷二十六记载,他随三论宗的炅法师出家之时,已徧通经史,出家后,先探空宗的幽颐,宴默於空林二十年,唐贞观十七年(西纪六四三)住於建康的牛头山幽栖寺之北岩下,以其慈善感应,蛇、虎、羣鹿等禽兽来驯,乃至集於手上而食。当时牛头山的佛窟寺,藏有七藏经书,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医方图符等,法融经八载,探寻内外诸学,素养大丰。还隐幽栖寺。

又据《景德傅灯录》卷八所记,在贞观年间,道信禅师入山,见法融禅师,端坐自若,未曾稍顾,道信禅师问他:“在此作甚麽?”他答:“观心。”道信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法融禅师无对,便起作礼,请说心要。道信禅师即为他说了方寸论。

但在道宣律师的《续高僧傅》中并未记载道信禅师付法给法融禅师的事,在现存资料中,最早提及此事的,是李华所撰的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全唐文卷三二〇)。这位径山大师是鹤林玄素,天宝十一年(西纪七五二)圆寂,离法融禅师示寂(西纪六五六)已一百零四年。不过法融禅师为道信禅师的别傅,为后代所公认。

后法融禅师的弘化与修行来说,是一位禅教并重的大师,尤其更重於惮悟的学者。到了五十岁时,始在幽栖寺的北岩下,别立禅室。跟从他学禅的有一百多人,后来增加到三百多众。经常为大众讲《法华经》等。五十九岁时(西纪六五二)受当地宰官的礼请,在建初寺讲《大品经》,听众千馀人。在他去世前一年,再度受请出山,到建初寺讲经。

他的著作有绝观论、心铭、《净名经私记》、《华严经私记》、《法华经名相》等。现存僧璨的信心铭与法融的心铭相对照,可产为姐妹篇,思想相近,所说的问题相近,类似的句子也少。而信心铭更为精炼一些,因此,有人以为信心铭,是后人依心铭所作的精治本,至於以之为僧璨禅师所作,只是马祖派下的傅说。至於绝观论,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卷九十七(大正四八·九四一页)引录了一段,又在敦煌发现了三种抄本,却未见《宗镜录》所引用的那段文字,那是在傅抄流通中的变化,此论为法融禅师所作,应当没有疑问。

公众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禅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