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
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9087.html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刘秉光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年),自幼向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出家,当了和尚。灵裕非常聪慧,研习佛学“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功底扎实,悟性高深。历经东魏、北齐,灵裕注重钻研游学,成为一代名僧。北周时期,周武帝灭佛,佛教受到冲击,灵裕被迫藏迹民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崇佛,佛教得以重振。当时,朝廷敕令重建寺庙,设置僧官,并有意让灵裕担任都统,但遭到灵裕拒绝。此后,“志存远大,不扃偏授”的灵裕回到燕赵之地,四处讲学,宣扬佛法。据《续高僧传》卷九记载,有一次,灵裕受邀到一财主家讲佛,空暇时在附近四处观游,突然发现了一大片韭菜地,足足有四十亩。灵裕一打听,得知这片韭菜地正是这家财主的,心里很气愤。他对财主说,你这是对佛祖不敬,信佛不过是掩耳盗铃,“此讲不可再也……便执锡持衣径辞而出”,扭头要走。灵裕为何如此厌恶韭菜?佛门律条规定,僧人禁吃荤腥,不仅不能吃肉,连葱、蒜、韭等辛菜也不能吃。《首楞严经》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何为“五辛”?《首楞严经》又云,葱、蒜、韭、薤(音谢,属葱科)、兴渠(其臭如蒜)是为五辛。在佛门,此“五辛”虽属于草本植物,但被视为“五荤”。“五辛”还有其他解释,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02.那么,佛门为何把葱、蒜、韭菜列入荤菜?《首楞严经》云:“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意思是说五辛具有刺激性,熟吃后会增加人的淫欲,生吃后会增加人的瞋恚之心,不利于修行。此外,和尚整日拜佛诵经,如果服用五辛之物,口中会产生难闻的异味,对经书、佛祖会不敬,“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楞伽经》也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五辛,虽然不利于修行佛法,为佛门所禁戒,但它们具有一定的药材功效,如果僧人得了重病,需要吃葱、蒜等物才能医治,那该怎么办呢?以蒜为例,据《僧祗律》《十诵律》《五分律》等载,“因病食蒜之比丘,应在七日中别居一僻静之小房内,不得卧僧床褥,复不得至大众方便处、讲堂处、佛塔、僧堂等处,亦不得就佛礼拜,仅能在下风处遥礼,于七日满后,需澡浴熏衣,方得入众”,也就是说,和尚一旦吃了蒜等五辛之物,需要隔离,七日后才能归位。明白了这些佛门禁律,就能搞清楚大隋高僧灵裕为何看到那一地韭菜,且得知该韭菜地属于邀他前来宣讲佛学的财主时,为何突然中断讲学,扭头要走了。因为在灵裕看来,这家财主要么不懂佛,要么假装信佛,此罪孽根源不除,再讲下去也没有意义。好在财主及时改过,急忙找人拿起犁具,“一时耕杀四十亩韭,拟种谷田”,灵裕这才转怒为喜,答应财主留下来,继续宣扬佛法。四处讲学,游走天下,灵裕不仅开阔了视野,洞悉了是非真伪,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佛学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代传奇高僧。灵裕的事迹传到长安,深得隋文帝杨坚赞赏。开皇十一年(年),隋文帝召灵裕进京,圣命难违,灵裕遂至长安大兴善寺。不久,隋文帝册封灵裕为“国统”,让他担任大隋佛门一把手,但灵裕还是婉言谢绝了。大业元年(年)正月,灵裕圆寂,寿八十八岁。推荐阅读:被污杖母奸媳,一介文人被剐刀,愚民抢购碎肉治病因为一身肥膘,此人躲过酷刑,官至丞相,活了一百多岁驸马多次出轨,家暴怀孕公主致死,为何渣男仍能逍遥法外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鱼羊作者团 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点个“在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0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记近代三位传奇高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