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中药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03/4633653.html

向无限的优秀敞开

?主持

庞清明

?本期诗人:杨四平/温皓然/杨通/秦风/金倜/邵满意

?品鉴

辛夷?论道

杨然?组稿

庞余亮

◎杨四平的诗(三首)

候车

座位又一次托举我,

它那么多老少至亲,

在书房、餐厅、教室、办公室

厚待过我。

人声,车声,

近音,邈音,

萦绕树梢,

笼罩森林的青黛。

它们渐渐化为树的血液,

从树梢流入树根,

从树根浸入心肺,

我得以活在人世。

我活在这世上。

代替钻木取火的祖先坐在这里,

代替大地上的花鸟虫鱼坐在这里,

代替天空中的曰月星辰坐在这里。

座位漂浮。

树林移动。

光线忽明忽暗,

我在波浪里潜行。

火车到站的广播声,

电子复制的检票声猛然响起。

我与侯车厅

瞬间面面相觑。

我知道,

火车将带我高速奔向远方——

森林尽头,

激光涯际。

飞行

缘于信任

快速拉升的机舱外

风像涌动的河流

将大地带入天空

自由自在

渐渐堆积的云层

像一床巨型棉被

摊铺在滚动的地球上

在海蓝与棉白的夹层

时空陷入虚无

速度凝成合金

只剩发动机均衡的轰鸣声

劲疾的天风

吹响机身的天籁

寥廓的穹顶

成了无垠的音乐厅

在宇宙的轰鸣曲里

这只天鸟

驮着我化鲲为鹏

在触手可及的虚无中飞行

夤夜睡床

鼾声的风箱架起

身体里的守夜人

每晚准点到岗

紧一阵松一阵

快一阵慢一阵

执着地推拉风箱的拉杆

夜的音箱

声调时高时低

夜的炉火

光线忽明忽暗

睡眠的守护神终于倦了

而曙光乍现

新的一天开始了

◎温皓然的诗(三首)

秋声小赋

耳朵在树上

听!

有一片发黄的叶子

嘴唇靠近枯枝

说:娘,我要掉下去了,娘!

耳朵在水上

听!

那沉入深渊中依旧喊叫着的

破布条的声音

说:娘,我已经被淹没了,娘!

耳朵在天上

听!

汽车的喇叭是苦的,轮船的汽笛

也是苦的。一颗星迅速离开另一颗星

说:娘,天空下面是大地吗,娘?

耳朵在地上

听!

婴儿吮吸玻璃瓶的奶嘴儿

吧嗒,嘴里没有牙齿,只有娘的哺育之恩

说:娘,我长大了要为你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娘!

耳朵在心上

听!

秋天的声音

推开一扇门,推开另一扇门

门套着门,门重叠着门,门无穷无尽

说:娘,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娘!

滴水观音

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观音菩萨开始显灵我看到的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她名叫滴水观音,她就是滴水观音

一滴水,混沌初开两滴水,尘埃落定三滴水,解脱一切烦恼她名叫滴水观音,她就是滴水观音

一滴水,莲花盛开两滴水,慈航普渡三滴水,穿透人间佛国她名叫滴水观音,她就是滴水观音

我看到的是一种美丽的植物观音菩萨的另一化身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世界的心中从此充满了悲悯

佛宫寺

四月是一个吉祥的季节艾略特凭什么说它残忍我到了山西应县应县——有高僧解释为应化示现佛宫寺——佛的宫殿,佛圆寂后的归宿这个世界迄今只发现四颗佛牙佛宫寺就有两颗北京香山八大处有一颗,斯里兰卡有一颗什么样的因缘成就了如此殊胜之果蓝毗尼,蓝毗尼,佛在此诞生而菩提伽耶则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从蓝毗尼到佛宫寺纯粹的慈悲之旅因此我还要说四月是一个慈悲的季节佛牙上一颗一颗的舍利子闪耀着伟大的灵魂之光我说吉祥,慈悲艾略特说残忍归根到底无不是种种心像

◎杨通的诗(三首)

春夜小酌

先是春天的酒杯里掉有落红

寂寞夜色,从你的指尖上溜了进来

听春天在醉里述说单人床迷人的心病

再是咖啡座矜持的温情

像桃花茶被你逼出的散不开的糖水

你说这些安静的甜,清肺定心。还需要加杯么

我说,静,好。拉上窗帘,别让多余的光

窥见时间无为的泛滥

后来,我们坐成两尾落泪的鱼

在各自的水杯边低徊,那种不能触碰的声响

让好事者听起来多像一曲和美的交响

路过人间

今天,我路过人间,看见风的样子

被春天的一丛新竹张扬。我相信这只是一次不期而至的偶遇

我注定悄然而泣。在我辗转反侧的季节里,无数芳菲,已次第离去

嚣张过后,我仍然是一个蜜蜂避而不见的旅行者

而人间,那个独自去看野蔷薇花的人

她的命中,红尘,正在泛滥

今天,我路过人间,春天早已烟消云散

留下我的爱人,在一片静懿的山水上飞扬跋扈

我读到过她的风言风语,我读到过她被追思者的刺弄得遍体鳞伤的痛

我知道,即使万物暴动令时光倾城倾国,那一丛执著的新竹

亦会挽住野蔷薇最后的迷香;我相信,在这颓废的人间

有些风即使低到尘埃深处,也能开出花来

读仓央嘉措

那一日

天生异象。你生来就是有光的人

被未知指引,你独自上路。而圣途遥远

一路上,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尘埃惊动雪山

经幡燃烧,静湖汹涌。此生的劫数

是命中注定的

佛,无语

那一日

你闲步走出深深的宫门

不经意被尘世间温暖的爱觑见

你心生惶恐。来或者去,沧桑辽阔

彼时,你的命中,悲伤不绝

那一日

你仍然在途中踟躇

你的爱,仍然在远方忍住绵延不绝的痛,等你

你,不愿看见今生,不愿看见来世

你的心,在流亡的途中

已不能继续前往

那一日

草木颓靡,天地苍茫,日光殒没

颠沛止。你终不能做一只返回尘世的雄鹰

翔过浩瀚的青海湖,去故乡,去父亲母亲的坟前

栽一株蓬勃的格桑花,去爱人的帐前,点一盏芬芳的酥油灯

你“转山转水转佛塔啊”,却转不出命运的大悲咒

苍生,为你的无声寂灭忍不住哭出泪来

那一日

被你的绝美情诗唱醒的信众长久地匍匐在泥泞的大地上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为期待

你继续,为他们的生诵经,给他们的活福祉

而“风在每一面经幡上,吹着口哨走了”

聪慧绝世的少年,殊胜无双的佛爷,世间最美的情郎

你洁净的肉身被风带去了何方?你高贵的灵魂被风带去了何方

生之舛,情之惑,亡之谜。雪山上的雪,与月光,无语

佛,无语

◎秦风的诗(三首)

花朵只为注目而绽放

居室的露台,凌悬城市的半空

身体与欲望都伸向天空

像是花朵或星光一样寥阔地盛开

节外生枝,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高于脑袋的露台站在脑袋之上

任自己在空中风生水起

每一次真善美的呈献

仿佛都经历一种冒险

枕上一片白云,就能大鹏直上

推开一叶窗,便能夜夜鹊桥

季节在时间的土壤

梦寸草不生。梦能啃食的

只有梦。像黑夜常在梦中

把自己笑醒。梦中走丢的人

像一场雨后踏空的彩虹

相互吞噬离别的泪

雨或者泪落下,就是一场花期

为了遇见,我折叠了所有等待

看见一朵,仅此一朵的花开

一朵花与一双眼睛,同时绽放

花朵在寻找,泪目的眼睛

春风一转身,便是落花流水

桃枝夭夭,红颜逾不过暗香的墙

落叶纷飞,故人仍在程门立雪

花朵与远方,走丢了故乡

万径人踪灭的归途

野火春风早已化蝶

谁在惊鸿一瞥,谁在流风回雪

肉体的伤口上

开满灵魂的花

稻田与守望

都在告别。都会离开或者腐烂

这人间,到处尘土飞扬

至少,我们还保持着

稻田劳动的颜色

这金属的沉默中镰刀的反光

稻谷把头低到自己的根部

低于尘埃的醒悟与归宿

万物的生死,都是一场自我的

耕种与收割

麦浪中的稻谷总是在挣扎

要不要反抗成为一粒

永不生锈的种子

或是,像掏空自己的稻草人

不停地向空旷的自己与人间

作最后的告别

稻田的悲凉来自那棵

慎独与坐忘的稗子

上下五千年永不低头的倔强

成为稻田里唯一的守望

生的反方向

阳光每天背起十字架

人类背着自己的背影

苦难与希望,背向而行的路人

一种反方向光影的行走

万物总被反复折射和折叠

身披夜色的行人

把自己打磨成一种光源

我承认,我历经沧桑

一种暗物顿悟之后的反射

像阳光撕开的闪电

雷声与惊醒,被同时照亮

内心的红炉,沸腾着漫天的雪

淬火。从青铜的火焰里

赴一场盛大的生死

灰烬是对生的漫长渐悟

燃烧是对死的彻底顿悟

生的反方向不是死

是换一种活法

没有归来,只有再度醒来

◎金倜的诗(二首)

桃花

春天是梨花的,也是桃花的

但归根结底是桃花的

无数人都在写桃花

似乎不写桃花的人就不会写诗了

有的桃花就是桃花

有的桃花是童年的村庄

有的桃花是同桌的你

有的桃花却想找一个字代替

我也写桃花

春天里并不算好看的花

桃花不是我所要写的全部

我在字里行间等待它蜕变成果实

少年曾经被一枚桃子击中

多少年,我都在想那是不是爱的救赎

春天的桃花欲言又止

三月,桃花于我也是一种忧伤

棉花

1

我无意参与到高深的政论中去

我只是这些日子总听见有人谈论棉花

而我是多么喜欢棉花

2

我的少年生活似乎就是一团棉花

千丝万缕

我最热爱的劳动就是拾棉花

那样的下午,秋阳悬挂在天边

3

我们每个人都拦腰围起布兜

有组织有纪律

沿着田埂一畦一畦潜行

洁白的棉花才是世上最美的花朵

4

采摘棉花,多年之后,我这样觉得

是拾棉花教会了我们抚摸一切美好的事物

柔软、喜悦而温和的人生感受呀

5

一布兜棉花可以换取一支HB铅笔

记得老师说过,劳动光荣,劳动就有铅笔

6

秋阳当头

我们在为生产队贡献了一布兜棉花之后

赤着双脚蹚进河沟

掬起清冽冽的河水就作牛饮

那漾开去的细小波纹

至今都是我记忆里的破绽

7

我要补充说明一下棉花的花

有白的,有粉的,有红的,也有紫的

8

喇叭一样的花朵总是举向天空

多年之后,我看到了罂粟

那一夜我在梦里被泪水惊醒

棉花怎么会有毒?它一定是被人陷害

9

我们热爱棉花

因为它温暖了我们童年和少年的岁月

我们热爱棉花

因为我们喜欢拾棉花

喜欢老师奖赏的HB铅笔

10

轻柔的美好总有一天会飞到天上

我成为一名诗人后

就把蓝天上的白云命名为流动的棉花

11

把草原上的羊群命名为迁徙的云朵

那些挤在一起的云朵就是我雨天里的棉花糖

12

棉花之前我们不知道羽绒

羽绒出现之后我们还是舍不得棉花

我们甚至记得棉花田里间种的胡萝卜和红薯

那轻微的甜已经让我不能肯定

13

我还想起一句俚语:二两棉花四把弓

总是为棉花喋喋不休的人,细谈细谈吧

◎邵满意的诗(三首)

相遇在几百年后

——然后我懂得与万物和解。

身前凸显虚空中的百丈瀑布

应声而下。其清新还原于自然,

与阳光闪烁,与我交谈;

并带入幽深的空间。

你有嗓音,从喉咙里发出震荡,

竹窗前,你点燃过十二月的苦疾。

如今我所行走的路程,穿过每一条街

亦会适时闭上眼睛,继而一个影子在奔跑,

远远地,满怀冲动。如我欢喜。

你交付的这片土地,曾经诱惑中的空洞

不断闪现火之光,是谁;

带着浮标闪离现场,是谁;

从森林深处激起回来的啼声……

而之前的这一刻,甚或现在

最先猜得自历久的呼吸与点灯的地方

定是众多山脚下的花草。

绿意

从日作到安稳的过程,

对应其中的取舍与分歧,在

镜子面前,归纳到磨光并趋于平实。

说起种种往事,相同的深爱再次被提起,

让你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决胜

(你一直这么认为)

这在多年后如同卸下的风暴眼,

但在某个瞬间,依然

像巨浪般涌现出当初青山的绿意。

面对面

当你在某次配合月色时,从花草、树木

与天空摘取的全部是诗句。

但你不擅长抒情;再次面对面贴近后

却被不合时宜的笑声打破。

◎论道

杨然

第三条道路随想(之一)

1诗是最快乐的心情

雪莱说过:“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诗人是最高的智慧、快乐、美德与荣誉的创造者,而诗人本身也应该是最快乐、最美好、最睿智、最杰出的。”这段话,如果放在20世纪末国内两拨大打出手的诗群当中,显然是很不恰当的。但是如果把这段话放在第三条道路的诗群中,则恰到好处。这是因为,我们在前两拨大打出手的诗群中,总感到假打、浮夸、争夺霸权、唯我独诗,进而总感到压抑、别扭、不自在。我们认为他们的高高在上是炒做出来的,其实也就是装出来的。他们的不可一世经不住一纸戳破。当我们来到第三条诗歌道路,我们一下子就感到了解放,那种“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的快乐心情由然而生,自由、平等、博爱显得晴空万里。在这样的诗歌环境下,写诗是快乐的,读诗也是快乐的。我愿意花去大量时间,说出我的《第三条道路断想》。

2第三条道路恰如阳春

三月无疑是川西平原最好的月份。学校新修的大楼背靠田野,坐在二楼办公室从窗口放眼望去,斜江河两岸一派青青悠悠。而最明亮的则是一片片阳光下照人心慌的金黄色油菜花。我在诗中写到:“三月十六日/菜花黄漫过我的窗头了/你为什么还不写诗”。自然就想到了野炊、风筝那些诗意。“菜花黄漫过我的窗头了”,身临其境,真的是一种天地,必须坐在背靠田野的二楼窗前,才有如此发现。自然就想到了路这个概念,它同风景的概念是一样的。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来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风光在人们一窝蜂去朝圣之前,也一直存在着。最初几个人发现了它的妙处,不经意人们就潮水般认同了。21世纪初期乍暖还寒的年月,几个诗人的几篇文章:《反对秘密行会及其它》《第三条道路》《我的诗学:1999年冬天的思想》,就像“菜花黄漫过我的窗头了”一样,别样出一番诗歌的新天地出来,恰好印证了无数诗人的寻求、预感、期待和梦想,认为风光就应该这样,返还诗歌的本来面目:多元、差异、独立、无领袖欲、不结盟,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

3第三条道路定义宽广

在林童的诗学文字中,出现了“找到开启民众心灵的钥匙”这一话语,这是很有胆识的。把诗歌与民众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想起了诗歌的“人民性”这一古老命题。不可否认,在这一命题下,中国曾经出现过“民歌加古典”和“工农兵”狂潮,把诗歌的本性扼杀得体无完肤。而今天,此一人民非彼一人民,亦即此一人民性非彼一人民性。对诗歌而言,这就是“建立自由的写作方式,并指向人性”。话说到这种份上,我想,我们只有认真写诗的份了。一段时期以来,诗歌在远离人民,而与此同步,人民也在远离诗歌。个中滋味,非几篇诗学文字可以说得清,道得白。但是自由写作几个字,却真真切切千金万银,非迷爱诗歌迷爱至深处人士会心感悟,不知其中灵感意识几何。所以,在这个定位上,第三条道路诗歌的创作,自有其无限广阔和深远的内涵。

4第三条道路如同回家

林童说“‘第三条道路写作’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显然是针对诗人来说的。确切地说,是针对“我们这一群诗人”来说的。林童的“一千个诗人,就应该有一千条道路”应该是整个21世纪中国诗歌的预言和概括。我写诗起步较早,但始终遵从独来独往的写作格局,而与隔群、隔代、隔地、隔音甚至隔族的诗人在“第三条道路”上殊途同归,冥冥之中,正是“每个诗人选择并找到最适合自己最佳写作方式”的必然。我一直迷信,诗人是以好诗存在于世的,其余的一切,均在其次。过去,我一直被“第三代”拒之门外,到了最近,更与“知识分子”和“民间”不沾边。但我自生自灭着,一点也不着急,不是照样写出了许多诗吗?我对第三条道路有一种天生的“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认同,归根结蒂,就在于它对好诗的尊敬。这是我踏上第三条道路最根本的理由。一种“久别重逢”的心灵归宿感,在这里远别归来,坦荡如歌。胡亮说得好:“知识分子”和“民间”对无数不喧哗、不张扬、不趋附、默默写作的诗人构成了遮蔽。“第三条道路”的提出,照亮了这些“另外”的劳动者。

5第三条道路更加自在

真所谓风光早已存在,只是命名到来得晚了一些。正如谯达摩所说:也许第三条道路已经存在年了。胡亮说“当我们猛一转身,就惊异地发现了”“第三条道路诗学的精义在于各走各的道路,既不威逼他人,也不勉强自己”。对这样的话,我深表敬意。这样诚实而真切的话语,在热火朝天幻想独霸天下的“知识分子”与“民间”圈子里是根本听不到的。因为我也“在江湖之远”。用我们成都的土话来说,在那两个圈子里,你只能听到那些“吃铁吐火屙秤砣”和“提劲打靶掀飞机”的话。那些话,可以激发写大诗与写狂诗的斗志,但对写好诗,另当别论。胡亮“提倡一种老实和诚实的写作,一种从自己身上掉下一块肉来的写作,一种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写作”,把包括杨然在内的那些默默写诗不赶时髦的真诚诗人一网打尽,一统到这种“各走各的道路”的诗歌大世界亦即大境界来。而到这样自由与自在的诗歌圈子里来写作,是我多年来写诗的一个梦想。这是一种尊重思想也尊重灵魂的“在路上”的圈子,“是每个真正的诗人的诗歌状态”(林童语)。我对这种状态如虎归山,如鱼得水,因为那是“健康的诗歌精神的回归”(飞沙语),我岂有不欣喜之理?

6庞清明的诗是一个印证

庞清明关于“南方乡镇”的四首“传真”之作,印证了第三条道路诗歌创作的自由与自在。众所周知,在当今的经济社会里,昔日温良平静的乡村正在发生从灵魂到肉体的深刻变化。诗多诗人从中感应到了一种惶惑,一种困惑,一种空前的荒诞感与生命及生存的危机感。在这方面,庞清明的诗显得格外独到:“漂浮在亚热带五色之河的打屁虫/隔夜的绯闻逸趣冰毒敢死队/家庭DVD滋长的恶之华/被鞭策也被激凌”,这些在乡村朝都市化迈进的进程中很时髦也很普通的现象,只有诗人才能把它们集合成意象。在这种进程中,矛盾永远在冲撞着和谐,世象已变得无序,而生活要继续存在,所以诗人横空出世在这些表象之上,在众醒中独醉,呓语如歌,打落了许多门窗与视觉的牙齿,在独醉之中尽说诗意的风凉话:

春秋来信安抚的橄榄枝

掐断的紫罗兰空中改道的鸟迹

盲者的守夜倒提灯笼

他要探明黑暗的内宇宙

天降大任和扫把星

一个人要睿智就得牙齿漏风

7庞清明的诗有他惊人的一面

“南方乡镇”在诗人的笔下透漏的“传真”是很可怕的,根源就在于社会正在义无反顾地朝钱看,宁愿为了一分钱的利益而牺牲一万元的风景。所以凡是有良知的诗人,都莫不对此发出由衷的感叹:乡村如果被都市化成这样,还不如保持原来“贫穷”、“落后”的田园模样。你看:“地下工厂出炉的假冒伪劣/淘金者的白日梦里飞艇升空/六合彩激发赤贫的狂飚”;你看:“这些玫瑰的亡灵鸟粪落日的幻象/沿饥饿的地曹催发新生命”。我喜欢的城市依然只有小街小巷的成都。而小街小巷的成都早已被高楼大厦所掩盖。由此,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在为中国千篇一律的城市担忧,为南方越来越“硬朗”的乡村担忧:“这些热烈变幻的冬日场景/坚持了南方乡土硬朗的品质”。但是每每想到庞清明的这三行诗,我们的心就统统冷了:“三十层豪华公寓的庞大骨架缺钙/九处蓬勃的产业蓝图搁浅/期待峰回路转青草拱破子宫”。好了。庞清明的整组“南方乡镇”道出了所谓繁荣的病态,诗人把平日所见所闻组合成意象,把本来没有诗意的场景纳入了诗行,真正煞费苦心,许多句子到了惊人的程度,令你不得不为他的诗行刮目相看:

强打精神的玫瑰春情乍泄

一树桃红柳绿一帘幽梦

荔花蕉林的月夜充满神秘的暗示

往倦怠之脸傅粉的夜猫

用塑胶胸乳取悦诸公大佬

嗜腥揭痂者不易察觉哑屁

8读十品的诗有种快感

读十品的诗有种快感。《大裂谷》以其流畅的语言述说流畅的心态。这也是一种诗人的自在。从我个人的创作与欣赏角度来说,在读诗的过程中,我尤其喜欢这种畅快,喜欢这种自在:“我开始改变姿态改变性质/我作低飞的意象穿过丛林/穿过让我潮湿不已的雨季/在河边短暂停留后/我听见了猛兽一般的风声/我知道我已到大裂谷了”。是的,我也到大裂谷了。我读诗,最喜欢这种进入。我历来认为:诗人的诗一旦被人进入,他的创作也就成功了。诗人的诗如果第一行就把人拒之门外,那么,“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同读者的喜悦毫无关系了。所以我在十品的《大裂谷》中倍感阅读的快乐,哪怕是读到诗人的郁闷,也是快乐的:“低飞中我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不让压抑多年的爱情/从你腔穿过以免伤害/你的嘴巴你的嘴巴和我的/一样可是沉默让我在你的/嘴唇边获得亲吻的感觉”。十品在流畅中不知不觉到达宛转处,诗趣不断横生,而且写得非常优美:

我清楚地记得你是月光下

最美丽的花朵你含苞待放的

微笑迷惑了我和我的祖先

承启开合之门你是神谕的门

是在梦中用欲望筑起

用黄色、红色、蓝色定位的坐标

同样的诗趣与优美,出现在《莲》中:“我的莲我的情人我的爱/吹拂着你的你的/叶尖上睡眠的红蜻蜓”。我们都已不年轻了,还唱着这样的恋歌,足见爱情的力量与魅丽。在那首《莲》中,十品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莲”写活了,写深了,写高了,写远了。而最关键的一词,还是那句老话:是把莲写美了。这在第三条道路上,是很自由的收获。如果把这些美放在某些超时髦的诗歌天才眼中,也许会被他英雄似地给一个“呸”的。如此,我更喜欢在第三条诗歌道路上行走。

10莫非的诗有禅意

莫非的诗有禅意。“跑不起来的火车/有一声,没一声”,这在《像春天一样叫》里,就开始与禅意擦肩而过。而在《大觉寺》里,意思就更多了:“大觉寺在山里等你们醒来/许多年过去,我还没有去过”。我想起甘肃诗人高平在20年前在兰州讲的一件事来了。他在西藏当兵时,与闻名天下的大昭寺近在咫尺。而凡到西藏的人,必去大昭寺,否则枉然。但高平却不。他一直把大昭寺存放心底,直到转业。他的理念是,大昭寺是他心目中的一个圣地,去了,虽然会了一时心愿,但同时却会落空许多东西。而不去,则可以使大昭寺永远神秘,永远叫他心向往之。所以高平直到离开西藏,也没去看近在咫尺的大昭寺一眼。莫非说“大觉寺在山里等你们醒来/许多年过去,我还没有去过”,有着同样的奇妙,妙就妙在它的似有似无,未去过却胜似去过。这确实很有意思,有禅意在里面:“紫丁香和银杏绕着大觉寺/生长,却顾不得人来人往”。看来莫非是个意外诗人,于是他在《西山》道:“有人水上观花/有人山外念经”;在《突然的光》里道:“在我的心里,有一阵不是滋味/有一阵突然的光认不清谁是谁”;在《果壳》里道:“果壳在爆破的声音里/看不见也听不见什么”。故尔,莫非的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禅吧,莫非,你会比许多同路人在第三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11树才的诗很智慧

在这里,我要说说树才的诗,只说一首。那是一首很智慧的诗:树才的《整个下午“啪”一声碎了》。在第三条道路上,所谓智慧是指:它在诗的表面看不到智慧,似乎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在诗里行间,却处处暗藏杀机,一步一个陷阱,稍不注意,你就被他的诗击倒。幸好,“整个下午‘啪’一声碎了---/好像隐身人在喊:人类啊,醒醒!”树才一开始就把密码交给了你,就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诗孔用钥匙打开。确实,在人的一天里,最难熬最寂寞最漫长的也恰恰是在下午。表面上看,树才的下午仅仅一个“啪”字,就整个碎了,仿佛很短暂,很轻巧。而实际上它的内涵复杂得多,并且那么可怕,经历曲折,事件陡然。

第一段:树才交给你钥匙,上面已经说了。第二段:“周围都是雾,人群被人群裹着”,小心你被遗失!第三段:“一股尘土从街口腾起,又颓然坐下”,是不是你的写照,你心里明白。但是等待与失望,是不言而喻的。第四段:“这个四月到底怎么了---/桃花开到一半就谢了?”这还问吗,艾略特早就用他的《荒原》答复了你。而你关心的仅仅是桃花。告诉你吧,她们跟柳絮一样,即同样水性,又同样经不起风浪。能开到一半,已经很不错了。第五段:“这个世纪到底怎么了---/好好的肺突然就干咳起来?”这是一个转机。从四月到世纪,其实是整个人类都在同一个时刻干咳的开始。要出事了,树才在这里第三次埋下问题。第六段:果然是问题:“传染病!是肺结核复活了”。这可是够可怕的事啊。但肺结核毕竟是人类已知的事项,可怕归可怕,但人类毕竟从前已经掌握过它。它只是“复活”而已,但终将被消灭。更可怕的在于,它并不是肺结核,而是人类束手无策的新东西,人类对它一无所知:“它那张后现代的脸:‘非典’”人类果然要出事啊!第七段:“没有人能读懂!”,这是对第六段的注脚。第八段:“生活这个词像一只船开始漏水”,这是对第七段的深化。第九段:“救人!自救!”那还用说!第十段:“人啊又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怎么是“又到了”呢?看来人类一直在作弄自己。第十一段至第十四段:是对整个下午“啪”一声碎了打总结:“瞎子们高举着灯泡有什么用?”“抱着这个下午,人啊你无处可躲”,直至“惊坐而起,仿佛一条命倒塌”。

表面上看,非典对我们的伤害太伤了。而真正的罪魁祸手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树才对人类这种贪婪带来的恶果所表达的失望,完全意象化了。这首双十四行诗,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精彩,出其不意,但又没有超出人们的经验和意识。惊险不断,这是一首很可爱的“动漫诗”(动漫诗这三个字,是我专门为树才的这首诗发明的形容词),一起一伏,读而生辉。

12凸凹的诗放得更开了

行进在第三条诗歌道路上是很愉快的事。你不担心得罪人,你走你的路,他过他的桥。我曾经在《深谷》中描绘过1979年的情景:“那里的风,极度新鲜”,就这个意思。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是你喜欢的。但总有你所喜欢、喜爱的诗在路上等你。我对这种读诗、写诗的自在洞天情有独钟。读到凸凹的《大河》,也是一种愉快。在《大河》里,凸凹也是自在的。想想看,如果一个诗人老是紧巴巴地写诗,会是什么样子?无意间我突然发现,这几年凸凹越发是放得开了,如同他脸上拉拉碴碴的腾格尔胡子,自由生长,雄性十足。《大河》的大,显示了凸凹的大,气宇轩昂,肺活量十足,一提笔,就可以一泻千里:“一条大河,横亘在面前,大得不流动/整个世界,除了天空、夕阳,就是大河/尤利西斯漂泊十年也没有见过它的样子/没有岸,水草,鱼歌,年月,蚂蝗,和蝶尘/我甚至也是这条河的一部分”,你看,何其阔也,胸怀决定了一切。凸凹用他吹雾的力气吹奏大河,“只为了在一个月里把嗓子喊破”。这就对了:“仿佛混沌初开,分不清/天在哪里,地在哪里,水在哪里,血在哪里/我见过河南的黄河,重庆的长江,青岛的海/还见过川东地区山洪暴发的样子/它们都没有那么大,那么红”。凸凹在《大河》显得很性急,那完全是大河本身对他完全渗透的必然。来得急,来得自然,诗意陡峭,辽阔,并且把读者的意念引向深渊。我相信,《大河》里的凸凹,已经非“苞谷地”里的凸凹可以同日而语了。

15谯达摩是新童话诗人

谯达摩对《刺猬》的描写同样也充满着童趣。不过,与一般儿童文学家笔下的童趣不同,谯达摩的诗歌童趣是大人、小孩、诗人和画家都能接受也都能热爱的童趣:“我与自己结婚,想繁殖什么就繁殖什么”,世界上还能找到比这个更美也更理想的存在方式吗?这与枯叶蝶“想睡就睡,想醒就醒”同样重要,是生命自由的两大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在他臆想的《刺猬》中处处克隆着惊异,而且克隆得相当顽固和完美:“我身上已长满了针刺/我的履历千疮百孔。从不虚构爱情/整个世界对我失去诱惑:我雌雄同体”。这是一个对世界既充满人文理想又充满人性理想的诗人,这不仅在《剌猬》中得以体现:“其实只需要给太阳一个金币,给月亮/一枚银币,我就可以赎回翅膀/接着去浴室洗澡,然后投入仙女的怀抱”,更在《娃娃鱼》和《牧神》中得以体现:例如他说《娃娃鱼》“用一副人类的面孔/扫视没有鱼鳞没有尾巴的世界”,得出了比人类还高贵的感觉:“如果我不拖着闪亮的尾巴,我早就上街了/我早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先知先觉/站在十字路口,站在嘈杂的码头/即使上帝与我并肩而立,我也要幽其一默”,真正一副“娃娃鱼”心态!他表达“牧羊者”的心态也同样天真:“我的心是宇宙,是最大的蛋/在爱的黄昏,我要把最大的蛋黄:那颗夕阳/献给你,把能孵出凤凰与孔雀的蛋献给你”。你看,他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童话诗人。好了,在这个浑身长刺、一会儿在陆地、一会儿在天空的诗人面前,所有美人都得叫苦。由他去吧!

16林童的诗切入现实之核

林童的诗应验了谭五昌、李青松倡导诗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