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芙蓉女儿诔全文注解
芙蓉花神说源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因谤而夭,宝玉不胜哀怨,小鬟信口之说,称了宝玉之愿,遥祭芙蓉花神,作此诔以悼晴雯(脂批“明是为与阿颦作谶”),表达宝玉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的无比悲痛。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hú),沁芳之泉,枫露之茗(míng),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yān)沦(lú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栉(zhì)沐(mù)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nì)狎(xiá)亵(xiè),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yòu)奇(jī)。 忆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yīng)娴(xián),妪(yù)媪(ǎo)咸仰惠德。 孰料鸠(jiū)鸩(zhèn)恶(wù)其高,鹰鸷(zhì)翻遭罦(fú)罬(zhuó);薋(cí)葹(shī)妒其臭(xiù),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ú)!花原自怯,岂奈狂飙(biāo)?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gǔ)虿(chài)之谗,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ù)。故而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kǎn)颔(hàn)。诼(zhuó)谣謑(奚)(xī)诟(gòu),出自屏帏(wéi);荆棘蓬榛(zhēn),蔓延户牖(yǒu)。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tún)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guī)帏(wéi)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chá),不获回生之药。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zì)。镜分鸾(luán)别,愁开麝月之奁(lián);梳化龙飞,哀折檀(tán)云之齿。委金钿(diàn)于草莽,拾翠?(è)于尘埃。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qīn)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jiān)葭(jiā);匝(zā)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zhēn);雨荔秋垣(yuán),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jiàn)外海棠预老。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芽)枉(wǎng)待。抛残绣线,银笺(jiān)彩缕谁裁?摺(zhé)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遽[jù])抛孤匶(柩jiù)。及闻槥(huì)棺被燹(xiǎn),惭违共穴之盟;石椁(guǒ)成灾,愧迨(dài)同灰之诮(qiào)。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lí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qiū)榆飒(sà)飒(sà),蓬艾萧萧。隔雾圹(kuàng)以啼猿,绕烟塍(chéng)而泣鬼。自为红绡(xiāo)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lǒng)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zǐ)泽馀(yú)衷,默默诉凭冷月。 呜呼!固鬼蜮(yù)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qián)诐(bì)奴之口,讨岂从宽?剖(pōu)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quán)惓(quán)之思,不禁谆(zhūn)谆(zhūn)之问。 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宫待诏(zhào),生侪(chái)兰蕙(huì),死辖芙蓉。听小婢(bì)之言,似涉无稽(jī);以(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zhì)降(jiàng)于兹(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qiú)以游乎穹(qióng)窿(lóng)耶?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yáo)象以降乎泉壤耶? 望伞(徹)盖之陆离兮,抑箕(jī)尾之光耶? 列羽葆(bǎo)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 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临耶?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luán)鹥(yī)以征耶? 闻馥郁而薆(ài)然兮,纫(rèn)蘅杜以为纕(xiāng)耶? 炫裙裾(jū)之烁(shuò)烁(shuò)兮,镂明月以为珰(dāng)耶? 籍葳(wēi)蕤(ruí)而成坛畤(zhì)兮,檠(qíng)莲焰以烛兰膏耶? 文瓟(bó)瓠(hú)以为觯(zhì)斝(jiǎ)兮,漉(lù)醽(líng)醁(lù)以浮桂醑(xǔ)耶? 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chān)耶? 俯窈窕(yǎotiǎo)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期汗漫而无夭阏(yān)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pèi)而携归耶? 余中心为之慨(kǎi)然兮,徒噭(jiào)噭(jiào)而何为耶? 君偃(yǎn)然而长寝(qǐn)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 既窀(zhūn)穸(xī)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xī)化耶? 余犹桎(zhì)梏(gù)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jiē)来耶? 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qiān)烟萝而为步幛(zhàng),列枪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fú)妃迎于兰渚(zhǔ)。弄玉吹笙(shēng),寒簧击敔(yǔ)。征嵩(sōng)岳之妃,启骊(lí)山之姥(mǔ)。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zhù)。爰(yuán)格爰(yuán)诚,匪簠(fǔ)匪筥(jǔ)。发轫(rè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yīn)氲(yūn)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mái)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chōngchōng),若寤(wù)寐(mèi)之栩栩?余乃欷(xī)歔(xū)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yún)筜(dāng)。鸟惊散而飞,鱼唼(shà)喋(zhá)以响。志哀兮是祷(dǎo),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1、维太平不易之元——诔这一文体的格式,开头应当先交代年月日。小说“无朝代年纪可考”正应于此,实是想脱去“伤时骂世”、“干涉朝廷”的嫌疑。所以第十三回中可卿榜书曰“奉天永建太平之国”、十四回出殡铭旌上也仅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等字样。“维”,语助词。“元”,纪年。 2、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蓉桂竞芳之月——芙蓉桂花竞相开放的月份,即农历八月。 无可奈何——百般无奈。语出《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3、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hú),沁芳之泉,枫露之茗(míng),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浊玉——脂批云:自谦得更奇。盖常以“浊”字许天下之男子,竟自谓,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矣。宝玉对自己的谦称,以此来衬托晴雯的高洁。 群花之蕊——即百花之香,与第五回太虚幻境之“万艳同杯”、“千红一哭”有异曲同工之妙。 冰鲛之縠(hú)——传说鲛人居南海中,如鱼,滴泪成珠,善机织,所织之绡,明洁如冰,暑天令人凉快,以此命名。縠,有皱纹的纱。 沁芳之泉,枫露之茗——都见于文本情节之中,借以表达宝玉的真情实意。 达诚申信——愿意表达真诚忠贞。 4、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白帝——五行之说: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属木,其味为酸,其色为青,司时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属金,其味为辛,其色为白,司时之神就叫白帝,等等。故下文有“金天属节,白帝司时”等语。另有《周礼·天官·大宰》记载“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 抚司——管辖。 5、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yān)沦(lú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栉(zhì)沐(mù)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nì)狎(xiá)亵(xiè),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yòu)奇(jī)。 湮(yān)沦(lún)——沦落;埋没。语出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顾余晚脱略,怀抱日湮沦。” 栉(zhì)沐(mù)——栉,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栉比。这里指梳头。沐,沐浴,这里指洗头发。 狎(xiá)亵(xiè)——概指:态度轻薄、狎昵;猥亵。此处指亲密嬉戏。 有(yòu)奇(jī)——还有零头。语出明·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6、忆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曩(nǎng)——从前,以往,指过去的。 “其为质”四句——仿效唐代诗人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 7、姊妹悉慕媖(yīng)娴(xián),妪(yù)媪(ǎo)咸仰惠德。 悉慕——悉,尽悉;获悉;来函敬悉。慕,向往、敬仰;思念、依恋。 媖娴(yīngxián)——同“媖嫺”。美好,文雅。媖,女子美好。娴,文雅。 妪(yù)媪(ǎo)——妪,年老的女人。媪,老妇人的通称。《说文解字》:“媪,女老偁也。”《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8、孰料鸠(jiū)鸩(zhèn)恶(wù)其高,鹰鸷(zhì)翻遭罦(fú)罬(zhuó); “鸠”——原指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 “鸩”——是一种汉族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因此,“鸩杀”也就是用鸩酒把人毒死的意思。“鸩杀”多是古代帝、后处理内宫事物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罦(fú)罬(zhuó)——泛指罗网。罦,同“罘”,用以捕鸟兽张设在两辕间,鸟兽触动,就自行覆盖。语出《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罦。”罬,古代一种设有机关的捕鸟兽的网。语出《尔雅》——若“繴谓之罿,罿,罬也;罬谓之罦,罦,覆车也。” 注:《兔爰》是《诗经》中一首伤时感事的诗。《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诗共三章,每章七句。各章首二句都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来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罗、罦、罿,都是捕鸟兽的网,既可以捕雉,也可以捉兔。但诗中只说网雉纵兔,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遥自在,而君子无故遭难。通过这一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孰料”二句——诔文用了许多《楚辞》里的词语,大半都寄托着作者的爱憎。如“鹰鸷”用《离骚》的“鸷鸟(猛禽,鹰属)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圆)之能周(相合)兮,夫孰(怎能)异道而相安?”原为屈原表达与楚国贵族抗争的不屈精神;与此相反,“鸠鸩”之类恶鸟就表示那股黑暗势力,因为鸠多鸣,像人话多而不实;鸩传说羽毒,能杀人。其它如下文中作为香花的“茞兰”、“蘅杜”,作为恶草的“薋葹”,也表示这两种力量的对立。“顑颔”则表示屈原受到压抑而憔悴,“诼谣”则表示黑暗势力搞阴谋诡计。又如一些讲车仗仪卫的用语,像“玉虬”、“瑶象”和“丰隆”、“望舒”等,也都是美好的事物和明洁正道的神祇,用来表现屈原“志洁行芳”、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曹雪芹在此用以表现自己对叛逆的女奴与恶浊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情,同时又寄托着自己对当时现实黑暗政治的不满。 9、薋(cí)葹(shī)妒其臭(xiù), 薋葹(císhī)——苍耳和蒺藜,古人认为这两种草都是恶草,常常用它们比喻坏人,这里比喻嫉妒晴雯的人。 薋cí----1、聚积。:“薋葹菉以盈室兮。”2、zī白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入药。另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菜。 葹---1.种草本植物,即“苍耳”,果实苍耳子入药:“薋菉~以盈室兮。”2.古书上说的一种豆类植物。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借指晴雯。 10、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ú)!花原自怯,岂奈狂飙(biāo)?柳本多愁,何禁骤雨? 茝(chǎi)兰——白芷与兰草的合名,通常泛指具有香气的草本植物。多用喻贤人,这里喻晴雯。 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 鉏(chú)——1、古同“锄”:“持~去草。”2、诛灭;除去。 11、偶遭蛊(gǔ)虿(chài)之谗, 蛊虿(gǔchài)——害人的毒虫,这里是阴谋毒害人的意思。蛊,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一起,使互相咬杀,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以为可用来毒害人。虿,是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蛊虿之谗:比喻恶人的谗言。 12、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ù)。 膏肓(huāng)——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这里指心以下横膈膜以上的部分。古人以为病进入这个部位就无法医治(见《左传·成公十年》)。 疚(jiù),1.长期生病。2.忧苦,特指因自己过失而造成的心内痛苦。 13、故而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kǎn)颔(hàn)。 顑颔(kǎnhàn)——因饥饿而面色干黄憔悴。语出《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洪兴祖·补注:“顑颔,食不饱,面黄貌。” 14、诼(zhuó)谣謑(xī)诟(gòu),出自屏帏(wéi); 诼(zhuó)谣——造谣中伤,毁谤。 謑(xī)诟——亦作“謑訽”。辱骂、侮辱之意。语出《楚辞·王逸<九思·遭厄>》:“起奋迅兮奔走,违羣小兮謑訽。”原注:“謑,耻辱垢陋之言也。訽,一作呴。” 15、荆棘蓬榛(zhēn),蔓延户牖(yǒu)。 蓬——本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这里指茂盛,旺盛。 榛——本意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这里指丛杂的草木。 户牖(yǒu)——户,本指单扇的门,后亦用以作门的通称;牖,窗户的意思。户牖:门和窗。 16、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 招尤则替——自招过失而受损害。替,废。 攘诟(rǎnggòu)——容忍耻辱。语出《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王夫之·通释:“攘诟,当为容忍耻辱之谓。”一说为除去耻辱,见王逸注。 “岂招尤”二句——程高本中此二句被删去。 这两句直译是:哪里是因为过错被惩罚而被驱逐,明明是忍受着屈辱和诬蔑而死。 17、既忳(tún)幽沉于不尽, 忳(tún)——忧郁烦闷。《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 幽沉——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恨。 18、复含罔屈于无穷。 罔屈——冤屈。罔,不直为罔,蒙蔽,诬的意思 19、高标见嫉,闺(guī)帏(wéi)恨比长沙; 高标——高尚的风范。 长沙——指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治家,西汉洛阳人。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王侯权势,年纪很轻就担任朝廷里的重要职务。后来受到权贵排斥,被贬逐为长沙王太傅(辅佐官),三十三岁就郁郁而死。后人常称他贾长沙。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20、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 直烈——正直刚烈。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时有著名的一出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羽野——传说中的羽山郊野。语出《山海经·海内经》“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于羽郊。”脂批云: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即指此事。 注:鲧,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崇伯之位。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鲧与欢兜、三苗、共工并称“四罪”。 “直烈”二句——古代神话:禹的父亲鲧(gǔn)没有天帝的命令,就擅自拿息壤(一种可以生长不息的神土,能堵塞洪水)治洪水,天帝就叫祝融将他杀死在羽山的荒野(据《山海经·海内经》)。屈原在《离骚》中说“鲧婞(xìng,倔强)直以亡身兮”,大胆肯定了鲧的耿介正直。 “直烈”正是用了屈原的话;也正因为鲧是男子,所以诔文引来与芙蓉女儿相比,以反衬“巾帼”遭遇之惨甚于男子,与上一句引贾谊同。小说的续补者传统观念很深,像历来极大多数封建士大夫一样,把窃神土救洪灾的鲧和头触不周山的共工这一类具有斗争性、反抗性的人物看作坏人,将原稿这一句改为“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程高本),换成王昭君出塞和亲事。这一改,不仅有碍文理,且在思想性上也削弱了原稿中的叛逆精神。 21、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 仙云——晴雯既然化作了花神,必然有仙云为伴。 芳趾——踪迹:“庶追芳趾”。“仙云”“芳趾”,这里也借指晴雯。 “洲迷”一句——传说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大树,香闻数百里,叫做返魂树,煎汁制丸,叫做振灵丸,或名却死香,能起死回生(见《十洲记》)。迷,迷失方向,不知去路。 22、海失灵槎(chá),不获回生之药。 “海失”一句——传说东海中蓬莱仙岛上有不死之药,秦代有个徐福,带了许多童男女入海寻找,一去就没有回来。槎,筏子,借作船义。灵槎指神仙的木筏。又海上有浮灵槎泛天河事,乘槎游仙的传说,见于《博物志》:银河与海相通,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乘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织女。这里捏合而用之。 23、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 眉黛烟青——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以黛画眉,因以称眉,后借指女子。烟青,形容眉毛青黑若烟。 倩——央求、请人做某事。如全唐诗·卷·成彦雄·《煎茶》:“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24、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zì)。镜分鸾(luán)别,愁开麝月之奁(lián); 鼎炉——药鼎,煎药用具。亦指道家炼丹药所用的丹鼎。见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苫。” 余痕——残留的痕迹。 渍(zì)——染,沾染。 “镜分”二句——传说罽(jì)宾(汉代西域国名)王捉到鸾鸟一只,很喜欢,但养了三年它都不肯叫。听说鸟见了同类才鸣,就挂一面镜子让它照。鸾见影,悲鸣冲天,一奋而死。后多称镜为鸾镜(见《异苑》)。又兼用南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乱离中分别,各执破镜之半,后得以重逢团圆事(见《古今诗话》)。镜分鸾别,这里借喻和晴雯永别。麝月,巧用丫头名,谐“射月”,同时指镜。奁(lián),女子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25、梳化龙飞,哀折檀(tán)云之齿。 “梳化”二句——晋人陶侃悬梭于壁,梭化龙飞去(见《异苑》)。这里可能是曹雪芹为切合晴雯、宝玉的情事而改梭为梳的。檀云,丫头名,也是巧用。檀云之齿,檀木梳的齿。麝月檀云,一奁一梳,皆物是人非之意。 注:(檀云:首见第二十四回,贾宝玉的丫环。她的故事可能在作者早期增删《石头记》时即已略去,故作品仅第二十四回、三十四回、五十二简单地提及她,但在宝玉的诗文中,却留下了这些故事的蛛丝马迹,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这应该是宝玉、檀云、晴雯三人之间的一段小纠纷或小插曲,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室霭檀云品御香。”看来,初稿的二十三回之前,还有檀云焚香的故事。) 26、委金钿(diàn)于草莽,拾翠?(è)于尘埃。 委——丢弃。 金钿(diàn)——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翠?(è)——装饰着翠羽的妇女发簪。?,古代妇女的发饰。 “委金”二句——谓人已死去,首饰都掉在地上。语出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27、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 鳷(zhī)鹊(què)——古书中记载的一种异鸟。 七夕之针——即七孔针。语出唐·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树列千秋胜,楼县七夕针。” “楼空”二句——《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鳷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名,这里指华丽的楼阁。与“七夕之针”连在一起,可能由李贺《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联想而来,但鳷鹊与鹊不是同一种鸟。 28、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带断鸳鸯——比喻情人分离。引自唐·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五丝之缕——五彩缕又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节日习俗,在端午节必备的物品。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后人也称“续命缕”。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也是这种习俗。 东晋·王嘉·《拾遗记》:“因祗之国,其人善织,以五色丝内于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晴雯工织,用此亦合。 29、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qīn)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 金天属节——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属节,个人以为应该有“爽节”之意,指天高气爽的季节,也就是秋天。南朝谢月兆有诗云:“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爽节亦指重阳节。唐李适有诗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 司时——掌握记录时间的人或官,司是掌管,类似的还有司仪,掌管礼仪的人。 30、连天衰草,岂独蒹(jiān)葭(jiā); 连天衰草——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蒹葭(jiānjiā)——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31、匝(zā)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zhēn); 不度寒砧——这里是说人已死去,不再有捣衣的砧声传来。度,传。寒砧,古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称寒砧。砧,捶、砸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底下的器具,一般指捣衣石。(第六十二回黛玉的酒底也有引用:“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32、雨荔秋垣(yuán),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鹦鹉犹呼; 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晋书·向秀传》:向秀跟嵇康、吕安很友好。后嵇、吕被杀,向秀一次经过这两个人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声音嘹亮,向秀非常伤感,写了一篇《思旧赋》。后人称这个故事为“山阳闻笛”。又唐人小说《步飞烟传》里有“笛声空怨赵王伦”的诗句,说的是赵王因索取石崇家的吹笛美人绿珠未成而陷害石崇一家的事,诔文可能兼用此事。宋·杨万里·《闻子规》诗:“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咏白海棠》“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泯(mǐn)——消失,丧失。 鹦鹉——与下文中的海棠、捉迷、斗草等皆小说中情节,有的原不属晴雯,如鹦鹉写在潇湘馆,有的是广义的,如捉迷即可指晴雯偷听宝玉在麝月前议论她事。 33、艳质将亡,槛(jiàn)外海棠预老。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芽枉(wǎng)待。 槛(jiàn)外——栏杆之外。语出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海棠——袭人不乐意用怡红院的海棠比晴雯,这里看来宝玉还是执意坚持了。 莲瓣无声——语出唐·元稹·《杂忆五首》诗之第三首,原句是“小楼前后捉迷藏”。 兰芽——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南朝·梁·刘孝绰《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 34、摺(zhé)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 冰丝——传说冰蚕所吐之丝,洁白清凉如冰,这里代指素绢所制的衣服。 “金斗”句——金斗,指熨斗。语用秦观《如梦令》“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句。如:唐·白居易·《缭绫》诗:“广裁衫袖长製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35、抛残绣线,银笺(jiān)彩缕谁裁? 银笺——白纸。与上句“抛残绣线”联系起来,当指刺绣所用的纸样。 彩缕——指彩色丝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麦於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綵缕束之,谓之种生。”清·曹寅·《孔雀》诗:“披扬拂綵缕,错落排金钱。” 庚辰本作“彩缮”,有误;程乙本作“彩袖”,当是臆改。今从戚序本。 36、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遽jù)抛孤柩(jiù)\匶(jiù)。 严命慈威——父亲的旨意,母亲的威严。 柱杖——说自己带病前往,因哀痛所致。 近抛——路虽近而不能保住的意思,与上句“远涉”为对。程乙本作“遣抛”,戚序本作“遽抛”,庚辰本缺字。蔡义江先生选从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 遽(jù)——这里有立刻、匆忙的意思。语出《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 孤柩——另有版本为“孤匶”,匶,即匶车,载柩的车。宋·欧阳修·《尚书驾部员外郎致仕薛君墓志铭》:“为政乡州兮,称於长老。匶车来归兮,乡人奔走。遗思在人兮,刻铭不朽。” 因文中晴雯死后其哥嫂速报王夫人知道,王夫人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故我个人更倾向于“遽抛孤匶”,意为晴雯断气之后,灵柩即刻被匶车载到郊外焚化。 37、及闻槥(huì)棺被燹(xiǎn),惭违共穴之盟;石椁(guǒ)成灾,愧迨(dài)同灰之诮(qiào)。 “及闻”四句——意谓宝玉不能与芙蓉女儿化烟化灰,对因此而将受到讥诮和非议感到惭愧。 槥(huì)棺——棺材。槥,古代一种粗陋的小棺材。 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引申为烧。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义“燹,野火也。” 共穴之盟——死当同葬的盟约。穴,墓穴。 椁(guǒ)——棺外的套棺。 迨(dài)——及,等到。语出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cuàn])。”指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同灰——语出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同灰,谓一起化成灰。形容爱情坚贞不渝。宝玉曾说过将来要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一同化烟化灰。 “石椁”两句——脂批:唐诗云“光开石棺,木可为棺。晋杨公回诗云:“生为并身杨,死作同棺灰。” 诮(qiào)——嘲讽。这里是宝玉自嘲。语出南朝·齐·骈文家孔稚圭·《北山移文》“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38、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lí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 尔乃——更端发语词,无义。赋中常见,不能解作“你是”。下文“若夫”也是发语词。语出汉·班固·《西都赋》:“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 西风古寺——西风代指"秋天的风",一般写西风古寺的都是悲凉的文章,意味着凋零,败落。如“帘卷西风”、“古道西风瘦马”、“登临古寺前”、“路傍古时寺”等。 淹滞青燐——青色的燐火缓缓飘动。骨中磷质遇到空气燃烧而发的光,从前人们误以为鬼火。 39、楸(qiū)榆飒(sà)飒(sà),蓬艾萧萧。 楸(qiū)——别名萩、金丝楸、梓桐。落叶乔木,干高叶大,木材质地致密,耐湿,可造船,亦可做器具:~局。~枰(棋盘。古代多用楸木做成)。 榆——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 上述几种植物多见于坟墓之上,这是宝玉在想象晴雯被葬之后的萧索景象。 40、隔雾圹(kuàng)以啼猿,绕烟塍(chéng)而泣鬼。 圹(kuàng)——墓穴,亦指坟墓。语出《礼记·夏官·方相氏》“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啼猿——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 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语出秦·李斯·《苍颉篇》“塍,畔也。” 41、自为红绡(xiāo)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lǒng)中,女儿命薄! 红绡(xiāo)帐——用红色薄绸做的帐子。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之《好了歌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陇(lǒng)——陇字在文言文中,通“垄”。这里指凸起的坟墓。 42、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 汝南泪血——宝玉以汝南王自比,以汝南王爱妾刘碧玉比晴雯。《乐府诗集》有《碧玉歌》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汝南、碧玉与石崇、绿珠同时并用,始于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43、梓(zǐ)泽馀(yú)衷,默默诉凭冷月。 梓泽馀衷——用石崇、绿珠事。石崇有别馆在河阳的金谷,一名“梓泽”。《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作者同时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也用石崇的典故。这除了有亲近的女子不能保全的思想外,尚能说明灾祸来临与政治有关,诔文或许也有着这方面的寄托。 44、呜呼!固鬼蜮(yù)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 蜮(yù)——传说中水边的一种害人虫,能含了沙射人的影子,人被射后要害病。《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陆德明释文:“(蜮)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曰射人影。”这里指用阴谋诡计暗害人的人。(红楼梦第三回脂批评张如圭之语。) 45、箝诐(bì)奴之口,讨岂从宽?剖(pōu)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箝(qián)——同“钳”,夹住,引申为封闭。《庄子·胠箧》“箝扬墨之口。” 诐(bì)奴——诐(bì),奸邪而善辨,引申为弄舌。与下句的悍妇都指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一伙迎上欺下、狗仗人势的奴才管家们。小说中曾写她们在王夫人前进谗言,“治倒了晴雯”。 46、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quán)惓(quán)之思,不禁谆(zhūn)谆(zhūn)之问。 惓(quán)惓——同“拳拳”,情意深厚的意思。 谆(zhūn)谆——忠谨诚恳貌。语出《后汉书·卓茂传》:“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 47、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宫待诏(zhào),生侪(chái)兰蕙(huì),死辖芙蓉。 垂旌——用竿挑着旌旗,作为使者征召的信号。 待诏——本汉代官职名。这里是等待上帝的诏命,即供职的意思。 侪(chái)——等辈,同类的人们。语出东汉·许慎·《说文》“侪,等輩也。” “生侪”句——活着时同一些美好的女孩子为伴,死后去管理芙蓉花。 48、听小婢(bì)之言,似涉无稽(jī);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 无稽(jī)——无可查考;没有根据。语出《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何也——就是“为什么”的意思。(“何”即“为什么”,“也”是语气词,可翻译为“呢”,也可不译) 49、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 叶法善摄魂以撰碑——相传唐代的术士叶法善把当时有名的文人和书法家李邕的灵魂从梦中摄去,给他的祖父叶有道撰述并书写碑文,世称“追魂碑”(见《处州府志》)。 李长吉被诏而为记——李长吉,即李贺。唐代诗人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说,李贺死时,他家人见绯衣人驾赤虬来召李贺,说是上帝建成了白玉楼,叫他去写记文。还说天上比较快乐,不像人间悲苦,要李贺不必推辞。 50、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 苟非其人——苏东坡曾经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即人是活的,东西是死的,人重,物贵,人不灵,东西也不灵。 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称锤;衡,称杆。衡器的通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不得相失也。” 秉赋——天赋,人的各方面的素质。 51、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zhì)降(jiàng)于兹(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词,有污慧听。 陟(zhì)降——陟是上升,降是下降。古籍里“陟降”一词往往只用偏义,或谓上升或谓下降。这里是降临的意思。语见《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兹(zī)——这,这个,此。《论语》“文王既没,文在不兹乎?” 不揣(chuǎi)——犹言不自量。多用作谦词。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机速房》:“许自乃一不通世务之闽士……而乃令当此。选用之者固谬而自亦可谓不揣矣。” 慧听——称人听觉的敬词。 52、乃歌而招之曰: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qiú)以游乎穹(qióng)窿(lóng)耶? 玉虬(qiú)——白玉色的无角龙。(1.传说中的虬龙。2.饰有玉勒的马。3.比喻竹鞭。4.浑天仪上的部件,形制如龙。)后文的“鹥”(yī)是凤凰。屈原《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 穹窿——天看上去中间高,四方下垂像篷帐,所以称穹窿。见《尔雅·释天》“穹苍”,晋·郭注:“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名。” 53、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yáo)象以降乎泉壤耶? 瑶象——指美玉和象牙制成的车子。屈原《离骚》:“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54、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jī)尾之光耶? 列羽葆(bǎo)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 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见《楚辞·屈原·涉江》:“光怪陆离带长铗之陆离兮。” 箕尾——箕星和尾星,和下文的虚、危都是属于二十八宿星座的名称。古代神话,商王的相叫傅说(悦),死后精神寄托于箕星和尾星之间,叫做“骑箕尾”(典出《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这里隐指芙蓉女儿的灵魂。 箕星即箕宿,属水,为豹。汉族神话和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为东方最后一宿,为龙尾摆动所引发之旋风。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汉族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故箕宿好风,一旦特别明亮就是起风的预兆,此当以星宿为风神。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 尾星:即尾宿,属火,为虎。为东方第六宿,尾宿九颗星形成苍龙之尾。 羽葆(bǎo)——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 前导——指在前面开路,走在前面。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椎钲鼓,鸣铙箫笳笛,前导我沂国公洎某国夫人某氏。” 危:即危宿,为月,为燕。为北方第五宿,居龟蛇尾部之处,故此而得名“危”(战斗中,断后者常常有危险)。 虚:即虚宿,为日,为鼠。为北方第四宿,古人称为“天节”。当半夜时虚宿居于南中正是冬至的节令。冬至一阳初生,为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如同子时一阳初生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一样,给人以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故虚宿多吉。 55、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luán)鹥(yī)以征耶? 丰隆——神话中的云神(一作雷神)。下句中的“望舒”为驾月车的神。后文的“云廉”即“飞廉”,是风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又“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借指月亮。《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望舒”之“望”,在诔文中兼作动词用。 伊轧——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宋·孙光宪·《渔歌子》词:“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 鸾(luán)鹥(yī)——鸾鸟与鹥鸟。皆凤属。用以比喻君子。……《山海经》曰:“蛇山有鸟,五色,飞蔽日,名鷖鸟。” 56、问馥郁而薆(ài)然兮,纫(rèn)蘅杜以为纕(xiāng)耶? 馥郁——用来说一个女孩子身上的香味。 薆(ài)然——遮蔽的样子。语出《楚辞》屈原·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这里形容香气例外浓郁。薆,香气。 纫——连缀,联结。见《北史》“腰纫双佩。” 蘅杜——蘅芜,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杜蘅,香草。《玉篇》。把蘅芜、杜蘅等香草串连起来作为身上的佩带。 纕(xiāng)——佩带。《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57、炫裙裾(jū)之烁(shuò)烁(shuò)兮,镂明月以为珰(dāng)耶? 炫——形容艳丽。见晋·左思·《蜀都赋》“袨(炫)服靓妆。” 镂——雕刻。见《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珰——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58、籍葳(wēi)蕤(ruí)而成坛畤(zhì)兮,檠(qíng)莲焰以烛兰膏耶? 葳蕤(wēiruí)——花草茂盛的样子。 畤(zhì)——古时帝王祭天地五帝之所。坛畤,古代设坛供祭祀的地方。 檠(qíng)莲焰——在灯台里点燃起莲花似的灯焰。檠,灯台。 烛兰膏——烧香油。 59、文瓟(bó)瓠(hú)以为觯(zhì)斝(jiǎ)兮, 瓟瓠(bóhú)——葫芦之类瓜,硬壳可作酒器。程乙本作“瓠瓟”,今依脂本顺序。《广韵》:“瓟瓠可为饮器。”瓠,庚辰、戚序本作“匏”,这是“瓠”的别写。 觯斝(zhìjiǎ)——古代两种酒器名。觯,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斝,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60、漉醽(líng)醁(lù)以浮桂醑(xǔ)耶? 醽醁(línglù)——古代的一种美酒。醽醁是一种当今很罕见的绿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酒》有解释:“酒,红曰(堤)(ti体),绿曰(酃)(ling零),白曰(磋)。”醽,即是绿酒。可以看出:醽醁、翠涛都是绿酒,在当时,绿酒是很常见的。 桂醑(xǔ)——桂花酒。亦泛指美酒。语出南朝·梁·沉约·《郊居赋》:“席布騂驹,堂流桂醑。” 61、瞻云气而凝盻(pǎn)兮,仿佛有所觇(chān)耶?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凝盻——盻,美目貌。语出《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兮。”另:盼望;注视。语出元·汤式·《满庭芳·代人寄书》曲:“休凝盼,归期早晚,先此报平安。” 所觇(chān)——窥视,偷偷地察看。 窈窕——亦作"窈窱"。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语出《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62、期汗漫而无夭阏(è)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 期——约会,希望。 汗漫——这里是广漠儿无边际的意思。古代传说:有个叫卢敖的碰到名叫若士的仙人,向他请教,若士用“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绝了他的请求(见《淮南子·道应训)。汗漫是一个拟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见的意思。九垓,即九天。 夭阏(è)——亦作“夭遏”,阻挡。 尘埃——这里指红尘之中。 63、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pèi)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jiàojiào)而何为耶? 冀——希望。 联辔(pèi)——犹联骑。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一:“国乐呼联辔,行厨载满车。” 噭噭(jiàojiào)——哭声。《庄子·至乐》:“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 64、君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zhūn)穸(xī)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xī)化耶? 偃然——安息貌。语出《庄子·至乐》:“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天运——所谓“天运”,即各种自然现象无心运行而自动。另外还有同名游戏以及天运年号。天运之变,这里指宝玉不能接受晴雯猝死的变故。 窀(zhūn)穸(xī)——犹窀穸,坟墓。引申为逝世。语出宋·王安石·《皇兄承简追封安定郡王制》:“不幸至於窀穸,用震悼于朕心。” 反其真——返回到本源,指死。(语出《庄子·大宗师》)。 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 65、余犹桎(zhì)梏(gù)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jiē)来耶?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桎梏——谓束缚,压制。语出《庄子·大宗师》桎梏之名。见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悬附——“悬疣附赘”的简称,指瘤和瘾肉,是身体上多余的东西。《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是厌世主义的比喻。 灵——灵魂,指晴雯的灵魂。格——感通。 嗟来——叹词。来,语助。招唤灵魂到来的话。《庄子·大宗师》:“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桑户,人名,他的朋友招他的魂时这样说。 66、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qiān)烟萝而为步幛(zhàng),列枪蒲而森行伍。 若夫——发语词。 鸿蒙——亦作“鸿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见《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鸿蒙,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个时代,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也作鸿濛,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后来此一词也常被用来泛指称远古时代。 搴(qiān)——拔取。 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唐·裴铏·《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步幛(zhàng)——立竹张幕以为屏障,遮蔽尘土。元代·薛昂夫·《赠小园春》“楚阳台云雨无三尺,桃源洞光阴减九十。玉拶香挨这窝儿地,堪信道一寸阴可惜。千金价总宜,锦步幛何须五十里?”也写海棠的。 67、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fú)妃迎于兰渚(zhǔ)。 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唐·元稹《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莲心——莲心味苦,古乐府中常喻男女思念之苦,并用“莲心”谐音“怜心”。 素女——即弇兹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女。关于素女的第一个传说,是她曾以音乐造福生灵万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她的形象被定位为古代第一位操琴女乐师。她与黄帝同时,善弹瑟(见《史记·封禅书》)。 宓妃——又称雒(luò,同“洛”)嫔,溺死于洛水,遂为神。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黄河水神河伯之妻,羿射伤河伯后,宓妃与羿结合。见于《楚辞·天问》:“胡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另据《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说宓妃即为嫦娥。《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注:“宓妃,神女。”也指三国时曹丕正室甄宓(甄洛)。 68、弄玉吹笙(shēng),寒簧击敔(yǔ)。征嵩(sōng)岳之妃,启骊(lí)山之姥(mǔ)。 弄玉吹笙——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与萧史,萧善吹箫,能作凤鸣,后引来凤凰,夫妻随凤化仙飞去(见汉代刘向《列仙传》及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寒簧——仙女名,偶因一笑下罚人间。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寒簧偶以书生狂言不觉心动失笑,实则既示现后即已深悔,断不愿谪人间行鄙亵事。然上界已切责其七笑,故来;因复自悔,故来而不兴合也。”洪升《长生殿》中说她昔为月中仙,曾奉月主娘娘之命陪同太真王妃观赏月中歌舞,后又向太真索取霓袋新谱。 敔(yǔ)——敔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的终结。 嵩岳之妃——指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临朝时,“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可知灵妃也是善于吹笙的。 骊山之姥(mǔ)——《汉书·律历志》中说殷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才艺出众,所以传闻后世。到了唐宋以后,就传为女仙,并尊称为“姥”或“老母”。又《搜神记》中说有个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起舞来。所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的诗句。这里可能是兼用两事。 69、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zhù)。爰(yuán)格爰(yuán)诚,匪簠(fǔ)匪筥(jǔ)。 “龟呈”句——古代传说,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背着文书来献给他(见《尚书·洪范》汉代孔安国传)。又传说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龙背了图来献,洛水中的乌龟背了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见《汉书·五行志》正义引刘向说)。 “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咸池,是尧的乐曲名,一说是黄帝的乐曲。 赤水——神话中地名。1、西方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2、南方的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 珠林——也称珠树林、三株(又作“珠”)树,传说“树如柏,叶皆为珠”(见《山海经》)。 凤翥(zhù)——凤是传说中的神鸟。翥:高飞。意谓凤凰高飞。出处晋·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爰格爰诚——这种句法,在《诗经》等古籍中屡见,在多数情况下,“爰”只能作连接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的语助词。格,在这里是感动的意思,如“格于皇天”。诚,诚意。 匪簠(fǔ)匪筥(jǔ)——意谓祭在心诚,不在供品。匪,通“非”。簠,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筥,筐与筥的并称。方形为筐,圆形为筥。亦泛指竹器。古代祭祀和宴会用的盛粮食的器皿。《诗·周颂·良耜》:“或来瞻女,载筐及筥。” 70、发轫(rè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yīn)氲(yūn)而倏阻。 发轫(rèn)——启程,出发。轫,阻碍车轮转动的木棍,车发动时须抽去。 霞城——神话以为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后以碧霞城或霞城为神仙居处(见孙绰《游天台山赋序》)。 玄圃——亦作“县圃”,神仙居处,传说在昆仑山上。《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显微——隐蔽的形貌渐渐显露出来。 通——程乙本作“逋”,误。 氤氲(yīn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亦作“絪緼”,指混沌之气像飘在空中的丝絮。《白虎通·嫁娶》引《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倏阻——突然被阻隔。 71、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mái)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 空蒙——指缥缈、迷茫的境界。语出唐·权德舆·《桃源篇》:“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尘霾——犹阴霾。谓尘沙飞扬,天色昏暗。 溪山——疑引自宋代词人魏玩的词作《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月午——月至午夜。即半夜。见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72、何心意之忡忡,若寤(wù)寐(mèi)之栩栩? 忡忡——忧愁的样子。 寤(wù)寐(mèi)——指人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精神处在一种恍惚的状态。寤,睡醒。寐,睡眠。 栩栩——欣然自得,形容生动传神的样子。 寤寐之栩栩——像睡梦一样飘忽。 73、余乃欷(xī)歔(xū)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yún)筜(dāng)。 欷(xī)歔(xū)——指悲泣;抽噎;叹息。 怅望——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寂历——犹寂静;冷清。见南朝·梁·江淹《灯赋》:“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连冬心,寂历冬暮”。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也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出自《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篔筜(yúndāng)——亦作“篔簹”,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出自汉·杨孚·《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界有之。” 74、鸟惊散而飞,鱼唼(shà)喋(zhá)以响。志哀兮是祷(dǎo),成礼兮期祥。 惊散——受惊而逃散。引自南朝·梁武帝·《古意》诗之一:“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 唼喋(shàzhá)——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音,也指鱼或水鸟吃食。语出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祷(dǎo)——祝愿,敬辞。 成礼——使礼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於淫,仁也。” 75、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呜呼哀哉——表示自己情绪激动(多表示愤怒或悲痛到极点),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词。现常借指死了或完蛋了。引申可叹啊。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尚飨(xiǎng)——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尚飨"亦作“尚享”。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飨!”郑玄注:“尚,庶几也。” : 在那千秋万岁太平之年,芙蓉桂花竞开飘香之月,无可奈何伤怀之日,怡红院愚拙之人宝玉,谨以百花的花蕊为香,冰鲛所织的绉纱为帛,取来沁芳亭的泉水,敬上枫露香茶一杯。这四样微薄的东西,聊以表达自己一番诚挚恳切的心意,祭奠于白帝宫中掌管秋花的芙蓉女神面前,而悼念说: 我默默的思念:姑娘你自从降临到这污浊的人世之后,到如今已有十六年了。你先辈的籍贯和姓氏,都湮没已久已无从考查了。而宝玉我能够与你在一起起居梳洗、休息游乐、亲密无间、朝夕相处的日子,仅仅只有五年八个月零一点的时间啊! 回想姑娘你当初活着的时候,你的品质是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的;你的本性是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的;你的神采是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的;你的容貌是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的。姐妹们都爱慕你的美丽娴雅,婆婆妈妈们都敬仰你的贤惠德行。 可是,谁能料到因为恶鸟仇恨她的高翔,雄鹰反而遭到网获;因为臭草妒忌她的芬芳,幽兰竟然被人剪除。鲜花原来就怯弱,怎么能耐得住狂风?柳枝本来就多愁,如何禁得起暴雨?你偶然遭受恶人的诽谤,居然就得了不治之症。所以樱桃般的嘴唇褪去鲜红,发出了哀婉的呻吟;红杏似的俊脸枯槁,呈现出憔悴的病容。流言蜚语,出自屏风帷幕之内;荆棘毒草,爬满了门前窗口。哪里是自招过失而受到损害,实在是蒙受羞辱而不治啊。你是既怀着不尽的忧忿,又含着无穷的冤屈呀!风标高尚的品格,被人嫉妒,你的遗恨恰似受打击被贬到长沙去的贾谊;正直刚烈的气节,遭到暗伤,姑娘的悲惨超过窃神土救洪灾被杀在羽野的鲧。独自怀着无限的辛酸,有谁来可怜你的不幸夭亡?伴随你的云霞已经消散,我能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踪迹?找不到通往聚窟洲的道路,寻不到起死的神香?觅不到能横渡蓬莱的仙筏,也得不到回生的妙药。 你眉毛上的黛色如青烟缥缈,昨天还是我亲手为你描画;你手指上的玉环已怯质冰凉,今天又有谁把它焐暖?炉罐里的药渣依然留存,衣襟上的泪痕还有余迹。明镜已碎,鸾鸟失偶,我满怀愁绪,不忍再打开麝月的镜匣;桃梳化龙,檀梳折齿,我满心哀伤。你那镶嵌着金玉的珠花被委弃在杂草丛中,翡翠发饰掉落在尘埃里,被人拾走。鳷鹊楼空空如也,徒然的挂着那七夕乞巧之针;鸳鸯锦带已断,谁还能用五色的丝缕再把它接续起来? 况且,正值金秋气爽时节,西方白帝应时司令。孤单的被褥里虽然有梦,空寂的房子里已经无人。在种着梧桐树的台阶前,月色多么昏暗!你芬芳的魂魄和美丽的倩影一同消逝;在绣着芙蓉花的纱帐里香气已经散尽,你娇弱的喘息和细微的话语一起灭绝。衰草连天不绝,又何止芦苇苍茫!遍地的悲伤之音,无非是蟋蟀在哀鸣。点点寒夜的清露,洒在覆盖着青苔的阶石之上,捣衣砧的声音也不再穿过帘子进来;瑟瑟秋雨打在爬满了薜荔的墙垣上,依稀到邻家院落里哀怨的笛声。你的芳名未被遗忘,屋檐前的鹦鹉还在呼唤;你的生命行将结束,栏杆外的海棠就预先枯萎。你捉过迷藏的屏风之后,再也听不到你的脚步声;你曾经斗过草去的庭院前面,那些兰草也白白等待你来采摘!刺绣的线已经丢弃,还有谁来剪花样、裁衣裳?洁白的娟衣已经皱折,却再也没有人用烧御香的熨斗将它熨平! 昨天,我尊奉严父的命令,乘车远出家门,未及与你诀别;今天,我冒犯慈母的威严,含悲拄杖前来吊唁,没想到你孤寂的灵柩竟被人仓促抬走。及至听到你的棺木被焚烧的消息,我顿时感到自己已违背了与你死同墓穴的誓盟。你的长眠之所竟遭受如此的灾祸,我深深惭愧当日同化灰烟的约定。 看那西风古寺之旁,青色的磷火缓缓飘动;落日下的荒丘之上,零星的白骨随处抛散!听那楸树榆木飒飒作响,蓬草艾叶萧萧低吟!哀猿隔着雾气重重的墓窟啼叫,冤魂绕着烟雨蒙蒙的田塍悲泣。原来以为红绡帐里,我对你情深意重;现在始信黄土堆中,你的命运实在悲惨!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那斑斑泪血只能向西风挥洒;又好比石季伦保不住绿珠,这默默衷情惟有对冷月倾诉。 啊~!这本是鬼蜮小人制造的灾祸,哪里是神灵对你的嫉妒!钳住长舌奴才的烂嘴,我的诛伐岂肯从宽!剖开凶狠妇人的黑心,我的愤恨也难消除!你在世上的生命虽然短暂,而宝玉我对你的情感却永无终期。因为我怀着枕枕的思念,所以禁不住一再的追问。 这才知道是天帝传下了旨意,诏你到花宫任职。活着时,有美好的女孩子为伴;死了后,就请你当芙蓉主人。听小丫头的话,好像是荒唐无稽,但以我宝玉想来,却深以为有其依据。为什么呢?因为从前唐代的叶法善就曾在梦中把李邕的魂魄摄走叫他撰写碑文;诗人李贺也曾被天帝派人召去为白玉楼作记。事情虽然不同,但道理则是一致的。所以,什么事物都要找到能够与它相配的人,假如这个人不配管这件事,那岂不是滥用了吗?我这才相信天帝衡量一个人,把事情托付给他,可谓恰当妥善之极,将不至于辜负这个人的品性和才能。因而我希望你不灭的灵魂能够降临到这里;我特地不揣鄙陋粗俗的话语,希望不要打扰了你的清听。于是作一首歌来招唤你的灵魂: 天空为什么这样空旷辽阔啊! 是你驾着白玉之龙邀游天庭吗? 大地为什么这样茫茫无际啊! 是你乘着象牙之车降临地府吗? 看那华丽的宝伞五彩斑斓啊! 那是璀璨箕尾二星发出的光芒吗? 看那装饰碧纱尾羽的华盖在前开路啊! 那是熠熠危虚双星护卫在你的两旁吗? 命云雷之神做你的侍从啊! 也望着那月御之神为你驱车而行吗? 听那车轴咿咿呀呀地响啊! 是你驾驭着鸾凤远游吗? 馥郁浓烈暗香浮动啊! 是你把杜蘅串链做成佩带吗? 霓霞羽衣艳丽夺目啊! 是你把明月镶嵌镂刻成耳坠吗? 借这繁茂的花荫柳畔作为祭坛啊! 是你点燃了宝莲灯后还要增添上兰膏油吗? 雕刻瓟瓠的外壳作为饯行的玉钟啊! 饮罢醽醁玉酒复又斟满的桂醑蜜浆吗? 我仰首遥望着天上的云彩呀; 烟雾蒙蒙看见的是你的倩影吗? 我俯身聆听着大地的吐息呀, 恍惚之间细闻的是她的话语吗? 你和茫茫大士约会在无限遥远的地方吗? 怎么就忍心把我抛弃在这尘世之中呢! 请让风神来为我赶车啊! 可以和你并驾而归吗? 我的内心每思念于此就激动不已啊, 可徒然地在这里呜咽哀号有什么用呢? 您就这样恬然长眠不复再醒了呀, 难道说天道变幻就是这样的吗? 既然身体安睡于此了呀, 那魂灵又何必化仙而去了呢? 我至今还被羁绊在人世而苟活啊! 你的玉魂能有所感应而重新显现吗? 来吧来吧, 就别再去了啊! 你住在混沌之中,处于寂静之境;即使你降临到这里,也看不见你的踪影。我拔取烟霞女萝作为帘幕屏障,陈设菖蒲仪仗排列道路两旁。警醒柳眼不要贪睡,侵润莲心不再味苦。素女邀约你在长满桂树的山间,宓妃迎接你在开遍兰花的水边。弄玉为你吹笙,寒簧为你击敔;召来嵩岳灵妃,惊动骊山老姥。灵龟象大禹治水时那样背着天书从洛水跃出,百兽象听到了尧舜的咸池之曲那样纷纷起舞。潜伏在赤水中呵,蛟龙长吟;齐聚在珠林里呵,凰羽翙翔。祭奠重在表达诚意,而不在于祭器贡品的丰盛。 你从天上的霞城驾车出发,又回到了昆仑山的仙境玄圃。你的形象隐约显现可以通感,而又被青云笼罩无法接近。聚散离合呵,好比浮云轻烟飘拂不定,虚无缥缈呵,却似薄雾细雨难以捉摸。尘埃阴霾已经消散呵,晨星寥若;溪光山色多么美丽呵,月到中天。我的心情为何如此忧郁不忿?仿佛是梦中景象在眼前展现。于是我长叹不已惆怅四顾,流泪低泣辗转彷徨。 人们呵,早已进入了梦乡;竹林呵,奏起天然的乐章。只见那受惊的鸟儿四处飞散,只听得水面下鱼儿喋喋作响。为了表达我的哀思作了这样的祈祷,仪式完成了呵,这祭奠的仪式期望得到吉祥。 唉……悲痛啊!请将此香茗一尝! 注:落笔升蝶,本名刘莉莉。本篇注释年6月9日首发于落笔升蝶同名新浪博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订阅号。 ——优秀订阅号推荐—— 君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9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六回大经科注复讲第集
- 下一篇文章: 清明为何回乡扫墓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