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镜,宋朝山东淄州人。在蓝田悟真寺出家,平日念佛,欣慕西方净土。平时吃些简单的素食,修习种种的苦行。他生来手巧,自己雕塑了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各一尊,惟妙惟肖,每日虔诚地供养礼拜。

到了67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他梦到一位沙门,全身金色,问他说:?“你想见西方净土吗?”“想见!”“还想见到阿弥陀佛吗?”他答:?“很想见到!”

于是沙门把一个钵给惠镜,说:?“你可以往这个钵里看。”惠镜一看钵,钵中忽然现出广大无边的庄严佛国净土。黄金为地,金绳界道,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菩萨圣众自由自在地游止其中;数不清的菩萨海会众,围绕着阿弥陀佛,听佛说法,种种圣境,跟经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看完钵中胜景,沙门在前引路,让惠镜在后跟从,渐渐走近佛前。两人到了佛前时,沙门忽然隐没不见。惠镜合掌恭敬立于佛前,一心凝视眼前庄严相好的佛,目不暂歇,佛言:?“你认识给你带路的沙门吗?”惠镜答:?“不认识。”

佛言:?“他就是你所造的释迦牟尼佛像啊!你可认识我?”他答:?“不认识。”

佛说:?“我是你所造的阿弥陀佛像。释迦牟尼佛如同父亲,我如同母亲,尔等娑婆世界众生则如同我们的独子。譬如世间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孩子们年幼无识,出外嬉戏,不小心堕于深泥之中。父亲纵身跳下,拔出陷入深泥的孩子,抱他们上岸;母亲在岸边,抱紧孩子们,给他们吃喝玩物,教导诱使他们不再堕入深泥。我们也是如此,释迦佛在娑婆教化浊恶愚痴的众生,引导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则在西方净土摄取众生,使之不再退返六道轮转。”

惠镜听到佛的开示,欢喜踊跃,想要继续听佛开示,可是忽然却什么都看不见了。

惠镜梦醒之后,法喜充满,身心安乐,如入禅定,更加虔诚地礼拜供养两尊佛像。

后来,惠镜又有一次在梦中见到以前的沙门,沙门说:?“你12年之后,将往生弥陀净土。”听到这样的预告,惠镜心生大欢喜。昼夜精勤用功念佛,身心不怠,到了79岁的时候,果真安然往生了。

往生之时,隔壁僧人梦到有百千圣众,自西而来,迎接惠镜往生西方。美妙的音乐在空中盘旋不歇,当时听到音乐的人很多。

“释迦如父我如母”,阿弥陀佛亲口对惠镜说的这句话,让人听来感动莫名,心头温暖,如春晖迎面。父亲在家庭中一般是智慧严肃的角色,而母亲往往是慈爱柔和的角色。

释迦如父,正显明了释迦佛八万四千法门,通通是以智慧门折服众生;一切众生本不具备以智慧而了生死的根性,只有如母亲般至极慈悲的阿弥陀佛,能以其慈悲的救度,令一切众生渡过生死大海!

同时,这句话让人一下子联想起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有一个行人,走到荒无人烟之地,突然有群贼恶兽前来追杀,惊恐逃跑时,忽然见有二河,左边是水,右边是火,二河中间有狭窄的白道,水火不断烧湿白道。

行人正犹豫要不要过河时,东岸突然有人劝其安心走上白道,西岸有人呼唤“正念直来”,言能保护行人。行人一切不顾,信顺两人之语,走上白道,须臾便来到西岸,见到以前的善友亲人,庆喜无极。

善导大师以此行人比喻每个六道轮转的众生;以群贼恶兽比喻每个人历劫的冤亲债主;水河比喻贪心,火河比喻瞋心;白道比喻六字名号;东岸人比喻释迦牟尼佛,西岸人比喻阿弥陀佛;东岸比喻娑婆世界,西岸比喻极乐世界。

六道凡夫众生,处此轮回大难,无始劫的冤亲要拉我们入地狱长劫受苦,而我们有缘遇到了念佛的法门,应当不顾内心的贪瞋烦恼,一向专念,弥陀佛名,弥陀住顶护佑,必保证行者能往生西方!

惠镜在梦中听佛说的话,与此“二河白道”喻同出一辙。

善导大师说:?“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释迦牟尼佛遣使我们去西方,阿弥陀佛即从西方来迎我们,这里发遣,那里呼唤,我们岂有不往生西方的道理?

译文:宗道法师

摘自:《悟真寺高僧传》

转自:“编辑部de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