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5779550.html

对于佛教书籍拜读的比较少,对佛教了解的甚少,确误打误撞的看到了这本书.

活佛是指高僧圆寂后,重新投胎来人间的人。但不一定是上师,还要自己继续努力修行,藏语的“朱古”一词相近,意为转世修行者.

仁波切是音译,在藏语里仁波切是人中珍宝的意思.仁波切是一种尊称,对所有具备大学问、大智慧、大慈悲的修行者的尊称为仁波切.

堪布:原为藏传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称号,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后举凡深通经典之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藏僧学习经典之学校)之主持者,皆称堪布。堪布既是一种学业的教授者;又是佛教寺庙的一种职位,担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

上师:藏传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人师者的尊称。

关于读书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触碰思维固有思维,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的过程,从而对生活的认识的不一样的一种体验.

这本书深刻印象好词好句:

好词:宽宥、勿多怪咎、

好句:

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

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当身处逆境时,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佳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看看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于己有用的东西.

人间的痛苦可以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我们终于开始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热的.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在这物欲横流与道德观、价值观混乱的时代里,要自始至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很难,有太多的诱惑、太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我们怀疑坚持心中的善良是否真有意义.

内心平和富足,和风细雨、心满意足、怡然自得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如果我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的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如果人们不把快乐一味寄托于吮吸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法”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种表现是不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佛经中把我们的生活的这个世界成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

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才艺技能,从而成为一个更美丽、更圆润、更富有、更令人羡慕的人.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简单生活就好.

华智仁波切说:“我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了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