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37.html

文︱学︱作︱伴︱︱精︱神︱还︱乡

人民出版社近日公开出版《吴忠信传》,揭开了历史久封的尘埃,首次将国民党元老吴忠信其人其事公之于世,细腻展示其风范——忠勇、爱国、爱民,仿佛在雪域高原上为之竖立了一座高耸的爱国主义丰碑,永远令人缅怀和景仰。

吴忠信(—),字礼卿,号守坚,安徽合肥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孙中山之爱将、蒋介石之近臣,年与蒋结拜为“金兰兄弟”,历任首都(南京)警察总监,安徽、贵州、新疆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

作者丁剑追随传主的行踪,突出写出于国家于民族几件大事,均呈现吴忠信大智大勇、爱国爱民的个人魅力和果敢的英雄行为。

若回顾历史,自晚清以来近30年间,西藏与中央政府貌合神离,甚至兵戎相见。究其原因,除了达赖“反复”外,主要是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十三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热振活佛亲自主持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的寻访工作,最终在青海玉树寻访到转世“灵童”拉木登珠,于年迎至拉萨,并依例报告国民政府,请求中央派大员进藏主持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认定、坐床事宜。国民政府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吴利用这一契机,不顾年近花甲、高原缺氧严寒之苦,踏冰卧雪,轺征拉萨,备尝艰辛,不辱使命,以正气、真情团结西藏一大批有识之士,凭借过人胆略、智慧,一举挫败英帝国主义重重阻挠和破坏,年2月22日圆满主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席大典,继而建立驻藏办事处,将英帝一手炮制的“西姆拉条约”撕得粉碎,从而“收回已失治藏主权”。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思想解放,敢于拨开久封的历史尘埃,不仅写出西藏百余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轨迹,而且突出传主赴藏前的精心筹措,一路上“扶杖苦攀”的艰险历程,入藏后运筹帷幄,排除万难,据理力争与西藏方面达成诸项事宜,迫使英帝国使团“兴师动众而来,悄然无声而去”。那场景、那气氛、那画面,浓墨重彩,历历在目,其事件勾勒、人物描写、语言运用,无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年,吴忠信策马西行,主政新疆,恰逢伊犁、塔城、阿山“三区暴动”。革命乍起,泥沙俱下,起初受到狭隘民族主义和反动宗教势力的影响,加上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渗透和介入,将原本革命群众反对盛世才的暴政及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却别有用心地贴上分裂祖国的标签,11月7日,他们攻占伊犁,12日宣布“脱离中国”,成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并散布“东突厥斯坦是我们的祖国”等谰言。

国家的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 利益,作为封疆大吏、炳国之臣和强烈爱国者的吴忠信,对于叛乱者分裂祖国和脱离中央的行为绝不容忍和迁就退让,坚决迎头痛击。于是双方展开殊死大搏杀,此或是我国现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 的边境战事。

鲜为人知的“新疆保卫战”,战事异常惨烈,书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厮杀、格斗场面。吴曾洒泪对部下说:“战至 ,我准备亲自走向战场,不留一兵一卒,也不让‘东土’得逞”!可见其“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志心”。正是近5万将士艰苦战斗,几乎全军覆没, 仅剩6个营的兵力,依然严阵以待,终于为中央处理新疆问题赢得宝贵时间,为保卫新疆各族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获得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去台湾之后,吴忠信倡导、编写一系列边政要书及史志文稿,由此形成“回望祖国”的著述热潮,千般倾情,万卷绝唱,为蒋家父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及后来“国家统一纲领”的形成,奠定了坚强信念和理论基础,成为闹分裂、搞 的“紧箍咒”、“照妖镜”。

《吴忠信传》贯穿一根壮怀激越的爱国主义红线,淋漓尽致,绵延不断。传主无论是奉使入藏,赴新守疆,去台回望,均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研究选题,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全书激情如火,史事如画,既使读者了解西藏和新疆以往错综复杂的历史,更向世人披露一个事实:今天我们与分裂者之间的斗争,乃是昨天吴忠信斗争的继续。

作者简介

王惠莹,中共合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

《皖人春秋》投稿须知

一个寂静、纯粹的文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