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山瀑潭成链谁人识
医疗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 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 聚焦民生事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交友点歌.潮流趣事 商务合作 尚山:瀑潭成链谁人识 文/贺振飞摄影/网海一舟尚山,距永新县城约二十五公里,天然氧吧,以瀑布群和佛教文化闻名遐迩,素有“尚山菩提瀑、永新独一绝”之美誉。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历经亿万年流水的侵蚀,在此形成了十二级落差悬殊、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与县内碧波崖瀑布群、九陇山瀑布群不同的是,因其瀑布最多、分布密集、落差最大、瀑潭成链、最为隐秘的超然特质,形成了更为独特的观赏价值。今人游尚山,多以徒步观瀑,进庵焚香拜佛为主,既可亲近大自然,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又可布施修行,两全其美,其乐无穷。1尚山,有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据清同治版《永新县志》仙释卷记载,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通梵慧的慈云禅师,自九江游方至吉州,闻水香,曰:“此上有圣菩提,可立锡。”乃寻水至此卓锡。(卓锡,见注1)慈云禅师闻香识水,寻水结庵,可见此水绝非寻常。清释古柏(释,见注2)撰《尚山志》,记载了详细的描述,“水从石罅迸出,色光莹彻,盛以素磁,亮若琥珀。较常水特重,入江,一线相引不乱。”称此水为“菩提水”。清邑人贺贻孙在《尚山真寂禅林记》里也说,“山有甘泉自石隙泻出者,为菩提水。此水沿流入江,一线相引,江涌波洄,水线不乱。”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指人忽如睡醒,突入彻悟途径,豁然顿悟,从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能让禅师结庵顿悟的菩提水,会是怎样神奇之水呢?2为探寻这一溪菩提水,初秋时节,我们沿峡谷溯溪而上,“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历尽艰辛,尽情地饱览了尚山瀑潭成链的地理奇观。尚山大峡谷,从地形地势上看,可分为三个断层,下游分布着五大瀑布,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游小瀑小潭星罗棋布,上游七瀑七潭相连成链。惟有溯溪行走,对落差明显的三个断层才会产生更为深刻的感受,更能领略到走山路无法看到的瀑布群全貌。我见尚山多妩媚,料尚山见我应如是。刚入峡谷,放眼望去,左侧绥源山山峰耸立,右侧七溪岭苍翠连绵,尚山处于两者之间,山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行走一小时后,溯溪渐入佳境,瀑布渐欲迷人眼,令人目不暇接。大自然造化之神奇,诚不欺我也。初入眼帘的,是一面小瀑布,从半山腰的石壁倾斜着飞奔而下,像一匹雄纠纠气昂昂的骏马,正跨山跃岭,肆意地挥洒着雪白雪白的尾巴……给人无限惊喜。从马尾瀑的左侧攀岩而上,横亘眼前的怪瀑,令人惊叹称奇。只见从罅口奔涌而下的溪流,遇阻后一分为三,再合而为二,两水之间,有一巨大突起的岩石,幽黑幽黑,形似龟背,脖子和前掌隐入流水,若隐若现,往上分叉处有一石块,犹似回头张望的龟头。因神态逼真,人称神龟昂首瀑。奋力攀爬的神龟,仿佛在呼唤着它的伴侣,携手登尚山之巅,穷菩提水之源。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洛河神龟?当初洛河神龟献出了“河图”、“洛书”,伏羲氏才依此“图”和“书”,画作八卦,成为后来《周易》的来源。这神龟,莫不是仰慕菩提之水,欲驮河图洛书抵尚山呈瑞?行走在神龟昂首瀑之上,不经意间,又看见了一道白练翩跹起舞,水沿狭长而窄的崖壁下泻时,遇巨石阻挡,溅起阵阵浪花,犹如白衣仙子,长裙飘飘,在潭面上随风飘荡,引人遐想。这,或许是被人们称之为飘布潭瀑布的原因吧。继续上行约一公里,远远瞧见一面巨大的瀑布,呈二叠状,挂在50余米高的悬崖上,像极了一面飘舞着的白帆布,这就是碧玉瀑布。碧绿的树木,洁白无瑕的流水,宛如深山中珍藏的一块“小家碧玉”,是别处难以看到的风景。当阳光照射时,不知水雾飘渺的瀑面上,会不会折射出迷人的彩虹?碧玉瀑之上,又见巨瀑从天而降,气势浑宏,水声哗哗,水气氤氲,令人倍觉清爽,这就是尚山最高最宽的瀑布一一菩提瀑布。瀑布落差高达60余米,初秋时水量不大,虽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气势,却也不失“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之震憾。瀑布有三叠,其上两叠被悬崖和树木遮掩,目力难及。三叠瀑下之潭,清澈如碧,深不可测,人称绝鱼潭。清释宗镜游后,曾挥毫题下《尚山绝鱼潭》一诗,云:“澄潭一镜皎然清,凡鳞到此得不惊。几多头角成龙去,虾蟹徒劳努眼睛。”我边品诗边疑惑,碧波崖三叠瀑之下的深潭,叫化鱼潭,此处叫绝鱼潭,古人以化鱼和绝鱼命名,冥冥之中难道有某种文化传承?贺贻孙曾解释说,“高寒既绝,网罟不至者,绝鱼潭也。”这解释似乎有点牵强。至今想起,仍百思不得其解。我寻思,大概是古人受科学知识所限,认为山高水寒之处,鱼虾难以生存,至此化而绝迹了。菩提瀑呈盆状,上为飞瀑,下为悬崖,右为峭壁,高不可攀,我们只得沿左侧攀爬并绕行至菩提瀑顶端,再从绝壁索降到峡谷的中游,继续溯溪。进入V形峡谷,景色别有洞天,真可谓“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两岸峭壁耸立,树木葱郁,野果飘香,谷底多巨石横亘,宽处不过4-5米,峡口窄处不足1米。尤为令人惊奇的是,小瀑小潭星罗棋布,有瀑布必有深潭,有峡口必有深潭,瀑潭成链,瀑潭成趣。较大的潭,约4-5平米,水深2-3米,如翡翠般晶莹剔透,碧绿如蓝。更为甚者,有的两潭相叠,有的三潭相叠,藯为壮观,堪称一绝。瀑小潭浅之处,我们找山洪冲泻下来的浮木,或搭桥或搭梯,拽住绳索攀岩而上。瀑大潭深而涉水不能过的地方,只能另辟蹊径,从峡口旁边的悬崖峭壁攀爬,绕过深潭,继续上行。一路走走停停,比预想中更为艰难。大约三个小时后,天色渐晚,才成功穿越险境,到达成仙洞瀑布群。成仙洞,据传乃慈云禅师升化之福地洞天。晚年的慈云禅师,整日在洞内,面瀑坐禅,数月不吃不喝,直至羽化升天。圆寂后,弟子们将其肉身置于一红木桶内,数百年不腐。据当地老人讲,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前,红木桶仍还在,“特殊时期”后下落不明,成为一个历史谜案。凄美的传说,沧桑的历史,更突显出成仙洞的扑朔迷离。成仙洞的正对面,是一面巨大而突兀的石峰,怪石嶙峋,陡峭难以攀援,灌木丛疏密相间,点缀其中。相传,清乾隆年间,古柏一心向佛,辞官前往真寂禅林寺,途径此峰,又饥又渴,疲惫不堪,随手将官帽挂在树上,倚石休息。因此,这个石峰被后人称作官帽峰。瀑布群如刀削斧劈般,嵌入官帽峰的两侧,上侧为四叠瀑,下侧为三叠瀑。站在成仙洞前,上可仰视四叠瀑,下可俯视三叠瀑。七瀑七潭连成链,独成一体,别具一格,是整个尚山瀑布群的核心,也是尚山瀑布群的灵魂。三叠瀑流经峭壁飞泻而下,落差达米。从峡谷上的山路远眺,瀑布蜿蜒盘旋,宛若白鹭翩跹,上下争飞;从峡谷里仰望,飞瀑抛珠溅玉,恰似白绡凌空,飞洒九天,极为壮观,撼人魂魄。难怪有人说,不到三叠瀑,不算尚山客。我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天,能在月明星稀之夜,睹三瀑缥缈、三潭印月之奇景,听轻风徐来,伴瀑声入眠,忘却尘世一切烦恼,岂不快意人生。从三叠瀑沿半月形峡谷绕上去,则可见到雄奇壮观、梦牵魂绕的四叠瀑真容。水像脱缰的野马,从悬崖顶端的罅口呼啸而下,冲入深潭,又回旋冲下,一步一深潭,可谓步步惊心。瀑布下面的三个深潭,状如铁锅,当地人习惯叫做“三只锅瀑布”。瀑中间的第二潭和第三潭,潭宽且深,水清湛蓝,仿佛尚山的一双慧眼,注视着茫茫群山,诉说着那岁月的沧桑。瀑下之潭,皆深不可测,一汪溪水碧绿清澈,呈现出不可抗拒的诱惑。此时,我情不自禁的掬起一捧碧水,润润心脾,洗洗旅尘。非若此,岂不留下终身遗憾?七瀑七潭恰如北斗七星,由一溪菩提水,串成最美的琥珀链,是峡谷内最雄浑瑰丽的乐章,它将溪水的缓游漫吟和欢跃奔腾奇妙地糅合在一起。从近米高的悬崖之巅梯次跌落的,是整整一条溪的热忱,它既有柔细飘逸、楚楚依人的浪漫与温柔,又不失水量丰沛、气韵万千的恢宏。在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遥看瀑布挂前川,近听瀑声振耳聋,那样的人间仙境,不再是传说,那样的人间奇观,定然震撼人心,令人流连忘返。官帽峰往上行走二十分钟,便到达了古真寂禅林寺,今称之为尚山庵。慈云禅师结庵居此后,“日洁志,焚诵不怠。”古寺(庵)虽历经劫难,屡毁屡建,至今香火犹存。遥想当年,慈云禅师寻水至此,依水而居,伴水而眠,净水升化,一生缘起菩提水,终于菩提水,可谓大彻大悟,善始善终。古柏禅师及其众多子弟,传其衣钵,弃仕途而隐居尚山,过着悠闲清苦的田园修行生活。传说如此神奇,却又如此平实。千百年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桃源梦,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在出仕后仍眷恋着田园。在当今快节奏的竞争社会,有人厌倦世俗生活,弃家到终南山修行,但又有多少人怀抱桃源梦而不得?我想,活在当下,与其对桃源怀着无望的向往,还不如学会断舍离,通过做生活的减法,放下过去的自己,减去多余的欲望,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让自己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贺贻孙在遍游尚山奇景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奇耶?常耶?异耶?同耶?”的感叹。如今,初秋我至,且溯溪,且观瀑,且祷告,且修行。断耶?舍耶?离耶?立耶?我想,惟有倾听内心的想法,追求内心的宁静,处处将会是桃源。人生若此,夫复何求!3清朝邑人龙大绂《尚山观瀑》诗云:“雷转山惊白浪悬,急流之下有长川。始知一滴曹溪水,无限香浮到海天。”在近8公里的狭长幽谷里,尚山大峡谷集山、水、林、瀑、潭、石、洞多种景观于一体,融合雄、奇、险、秀为一炉,简直是人间绝美的“超级盆景”。综观国内著名的瀑布,如黄果树瀑布、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罗平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和井冈山龙潭瀑布等,无不具备了雄、奇、险、秀的特性。我觉得,尚山瀑布完全具备了著名瀑布的所有特性。与庐山三叠泉瀑布和井冈山龙潭瀑布相比,庐山三叠泉瀑布被誉为庐山第一景观,概因李白的千古名篇《望庐山瀑布》而风靡世界,成为最有诗意的瀑布。井冈山龙潭瀑布群,概因依托井冈山的红色背景而闻名神州。尚山红古绿兼备,红有龙源口大捷遗址,古有真寂禅林寺,绿有次原始森林。尚山一溪菩提水,流经官帽峰,跌宕为七瀑七潭,景致绝美,完全可以与庐山三叠泉瀑布和井冈山龙潭瀑布相媲美,只是没有庐山那样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井冈山那样耀眼的红色背景,以致沉寂于深山,泯然于世矣。尚山一溪菩提水,藏在深山待人识! 注1: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注2:释,佛教释迦牟尼的省称,泛指佛教。-关于作者- 贺振飞,律师。 掌上永新征稿提示: 1、“掌上永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7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带走了一担金银的燕青,究竟去哪了只有一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