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与道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07.html陈全林先生著述修学札偈之身心与道:四大不安无定境,意识造境幻妄生。谈空谈有不济事,心物一元证空性。“地、火、水、风”佛教称之为构成人体的四种物质元素,地大指骨骼、肌肉系统,火大是体温、能量系统,水大是体液、循环系统,风大是呼吸、内气系统。身体有病,称为“四大不调”、“四大不安”。佛经说人体每一大有一百零一种疾病,四大则有四百零四种疾病。四大加上“空大”,人体内外的空间系统,“识大”,认知与灵性系统,就构成完整的生命。“四大”是生命的“硬件”,识大是生命的“软件”。修行应该从何处入手为好?不外身心两途,从修身入手,从修心入手。从修身入手容易修持,容易见到效应。身心是一元的,从修身入手并不意味不修心;从修心入手也不意味不修身。从修身入手是最常见的、安全的、容易见效的方法。肉体承载着生命的存在本身,肉体的健康、清净对修道是极其重要的。四大不安,就难以有修道的定境。这是从入手而言的,“身安则道隆”。不论佛道,修身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课。修身包括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还包括养生治病等对身体的调养。在丹家即是“小乘安乐延年法门”,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能“载道而行”,以便有机会、有条件修持更高的境界,完成生命的解脱与超越。有的修道者,“大道未成身先死,常使亲人泪沾襟”,自然就没有机会完成修道的使命了;有的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就没有良好的身心条件去完成生命的超越。“四大不安无定境”并不绝对,那些已经修成大道的大师们因为某种因缘而身体生病,四大不安、四大不调、四大不适、四大不和,不影响其定境。佛陀晚年生过疾病,属于四大不调。很多高僧大德、大成就者、活佛、上师、丹道大师往往是在四大不安、四大不调的状态或因缘下圆寂的、羽化的,有的还在这样的状态中示现神通、禅定,坐脱立亡,非常洒脱,佛门名曰“示疾”。示现疾病,以见无常。一般来说,修行的成就者只要有肉身在,肉身没有完全转化彻底,疾病的出现很正常。禅宗公案里,天皇道悟禅师,神通显化,名声很大,临终时生病,身体疼得哎呀哎呀地直叫唤,弟子说:“师父,不要叫唤了,你当年显现神通,那样了不起,现在病苦叫唤,传出去不好听。”老禅师说:“还有个不生病的,你知道吗?”说完立马不叫唤了,不呻吟了,当即坐化了。这又是一次教化,一个话头。请问,生命里不生病的,见到了吗?清末藏密宁玛派上师、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临终前示现病象,也示现神通。年即壬子年春,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其弟子堪布根霍尔给予甚多教诫。一日告诉弟子:“于此浊世末法之时,若说真实语,则无人听,若说诳语,则反以为真实,故我从未向人说及此事,今实告汝,我不是凡夫,而是菩萨乘愿再来,为弘佛法、度众生,尤其是对旧密,应作极大饶益的缘故,而来应世。但是宁玛派诸子,福德少而障碍多,受此缘起影响,令我身染重病,故对各方利益,尚觉未达理想。”大师的病是法缘里的障碍所致,无碍大师的解脱。如《维摩经》里说的,众生病则菩萨病。春三月二十三日,大师说:“现在我身体的不调,已经痊愈,绝不感觉痛苦,昼夜所见妥噶明体,均是虹光明点,此为佛身与法界的明现。”弟子们希望大师住世。大师说:“我绝不住世,亦不转世,我要前往香巴拉刹土。”也即空行净土,是密宗法系大成就者在法界所构建的世界。四月廿九日,麦彭仁波切双足跏跌,左手禅定印,右手说法印,无漏之意融入法界。其身体荼毗时放出虹光等殊胜瑞相。该地所有人众,悉皆现见。圆寂前,东方发出巨响,表示已得法身无别之位。荼毗时舌头和双眼自聚一处,现出文殊菩萨之相,表示生起次第圆满之果相。荼毗后舍利子充满房屋内外,表示圆满次第圆满之果相。当时,五色彩虹,上下排列,纵横虚空,明现许多咒语,方圆六百里遍满虚空,久久不散。上海的明旸法师于年临圆寂前身患重病。圆寂后有舍利无数,舍利子还不断增生。( 嗟夫,当此之时,余藐然一身,窜居寒荒幽寂之境,耳所闻者,鸟兽声;目所接者,巉险狰狞之山势,扑入眉睫,则其惝恍惴栗之状又当如何。微特万念全灰,即此一身,亦复不知所在。然既来此,将奈何。只有置一切于度外,从师所命,冥心密眄,块然与顽石枯木同偶而已。 夫苦乐本无定相,心以为苦则苦也。习而安之,与苦相忘则随处皆乐地。余居山除汲泉解渴、摘果充饥而外,长日唯端坐,绝无所思。 又不知经几许晨昏,花落花开,都忘岁月,但始终未逢一毒蛇猛兽相扰,亦异也。一日大雪,方计御寒,而洞内出气蓬蓬若蒸,顿除凛冽,土脉厚也。惟洞外冷不可言。又越多时,至某日之夕,余方禅坐,洞内忽放光明,四壁石纹俱见。惊顾间,而吾师已立于吾前,笑曰:“汝剑术成矣。”乃命余闭目跪地。良久,忽向顶门一拍,疾呼曰:“起!”遂将应有之手续,逐一宣示毕,喟然叹曰:“术虽成,而所谓道者殊未至。勉成道器,方能历劫存在,否则一切等归无用。吾憾乎子之道念未坚也。”天甫明,率余下山,仅半日,已抵均县城外旧日所寓之店,吾亦不自知何以飘忽便捷若此。私向店主询问岁月,则适值丁卯夏初。屈指计之,曾几何时,殆二十阅月矣。山中七日,世上千年,恍惚似之。虽然,苦乐既无定相,久暂亦无确徵,凡人果能息心贞一,则长时与短时,亦复何别?佛说:“万劫一刹那,刹那即万劫。”盖同此理。彼感觉时间悠久者,乃妄念迁流,生此种种现象。足见世界者,实凡夫之执著所成焉耳。以上四篇剑仙传奇,都体现着仙道家的另外一种风采。剑仙之道里,包含着心能转物、炼气成剑的两重秘密,都与心物之间的质量转化、驾驭等有关。剑仙修持的极致,就是丹道。古印度有质能互化之术,如前面喇嘛尊者所述,丹道里也有,如上剑仙之道。到了丹道的高深境界,直接探索宇宙之起源、万有之本质,与道合真而妙用无穷,才是仙道家的风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佛与科学佛法不虚的科学证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