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诵

妙雪

学习净土法门的次第

念佛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自行念佛。信仰是我们自己的事,生死大事也是我们自己的事,生死大事别人代替不了,所以要自己来念佛,求往生西方。

自行念佛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闻法,第二步是安心,第三步是念佛。三步是一体的,分三步说是比较方便,实际上闻法、安心、念佛是统一在一起的。闻了法就安心,安心就自然念佛,三者里面,闻法是前提。

很多人对往生没有信心,口上说“我不敢怀疑阿弥陀佛”,但实际上就是怀疑。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没有听闻到正法,没有了解净土法义,心中疑问不能解除,自然就难以安心念佛了。

所以,闻法是我们这个法门的第一步,走进净土法门,首先要听闻佛法。

我们读《阿弥陀经》,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段话,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闻说”放在前面,“执持名号”放在后面,这就是闻法与持名的次第关系。

学习净土法门的次第就是先通过闻法,了解法义,建立信仰,安心往生。闻法之后,心中的疑问消除了,才会安心、老实地念佛,印光大师特别强调要“老实念佛”。

为什么很多人不能老实念佛呢?

就是因为心中的问题没解决,不能安心。心不安,就会东奔西跑,就要去学其他法门,亲近其他的善知识。因为心中有很多疑问,在净土宗里面解决不了,就得找别人去解决。

所以,念佛的人,无论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大众,都要闻法。

专闻净土教法

我们自己有疑问,要靠法来解决。听善知识讲解是闻法;读经、看祖师的著作,包括在家里看光盘,都属于闻法,闻法的范围很广。

这里讲的闻法是有所指的,不是泛泛地闻法,而是善导大师讲的,要“专闻净土教法”。念佛人闻的法一定要跟阿弥陀佛有关,要围绕阿弥陀佛来听,要专诵净土三经。如果闻的法是《金刚经》《地藏经》《普门品》,那不是净土法门,是其他法门所讲的。闻法一定要回到净土教法来。

我们为什么要专修?

通过闻法才能明白为什么要专修。《阿弥陀经》里说“闻说阿弥陀佛”,就告诉我们一定要专闻净土教法,要一门深入,法义要专、要精、要深。闻法越精、越深,信仰就容易建立起来了,同时就有力量去说服他人。

如果心中的疑问解决不了,是不是一定要去找善知识,要去遇到什么大德高僧呢?不一定。经典里面有很多法义,可以解决我们心中所有的问题。

人的所有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你的问题、他的问题,现在人的问题、古人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释迦佛讲法的时候,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疑问呢?就是因为没有细细地听闻教法。

我们详细了解法义之后,心中的疑问就自然没有了。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至少大问题没有了——往生问题没有了,根本问题没有了。细节问题、烦恼问题、业障问题,那都是我们个人的因果,跟往生没有关系。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往生问题,乃至净土的相关法义。只要把净土的法义弄明白了,其他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念佛的人,闻法要专一,信仰才会纯净,才不会杂乱。闻法越杂,观点也复杂,内心的问题很难消化,甚至法义与法义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消化不了,不知如何取舍。有人看了很多书,问题也很多,都是一些比较纠缠的问题。比如我们读《阿弥陀经》,经文里面在这里讲“多善根”“少善根”,在那里讲“一心不乱”,又讲“临终正念”,听不同的人讲,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心中的问题就来了。

怎么来化解我们心中的问题?

一定要专闻净土教法。“闻说阿弥陀佛”就是要围绕阿弥陀佛的教法来听闻,与阿弥陀佛有关的就是净土三部经,三部经最核心的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核心呢?是第十八愿。

我们要从广的范围来寻找核心、根本。从整个佛法里面来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里面选择净土三经,三经里面选择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回到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再回到哪里?回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乃至十念,决定往生”。

整个善导大师的思想,是让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焦点要集中,集中到一点上来,就是六字名号。要把整个佛法的理论,整个佛法的心髓,收到六字名号里面来,这就是从广到专。广的东西,要慢慢地放,最后要专一到一句名号来。

其实名号跟广的内容也不矛盾。名号就是四十八愿,名号就是极乐世界功德庄严,乃至名号包含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六字名号里面。所以,这个名号是既专又广的,所谓“广略相入”。专在六个字,我们只要来接受名号就可以,“闻说阿弥陀佛”,然后“执持名号”,就可以解决往生大事、生死大事。

解行合一如实修行

有人问,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之后,总该还要修行啊,怎么修行呢?其实所解就是所行之处。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行法也就是念佛往生,没有别的修行。

其他法门讲“解了之后,还要行”。“行”,就是自己要做得到。比如说持戒,学习五戒、八戒,菩萨戒、具足戒,学了之后再一步步去做,做到了才有功德利益,做不到就没有。

但是念佛法门不一样,学的是“念佛往生”的道理,怎么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十八愿讲“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就接受这个教法。“乃至十念”怎么念?口称佛的名号,一声、十声、百声、千声、万声都算。所以理解了,就落实到行为当中,行住坐卧称念这句佛号,“解行合一,如实修行”。

净土法门的理解和修行是统一的,是一个标准。理解的是“念佛往生”,行的也是“念佛往生”。所谓信愿行,“信”,相信念佛往生;“愿”,愿意念佛往生;“行”,就是念佛往生。“解”和“行”是一样的,理解正确,行法就正确,这个就叫“如法修行”。

为什么很多人表面念佛,内心不安?

那就是理解上有问题了。如果认为光念佛不行,还要诵经、还要持戒、要好好做人、要念得清净……在念佛之外加了很多其他观点,但是这些观点自己又做不到,比如想持戒念佛的人,结果戒又持不好,心里就烦恼了,觉得“持戒不好,我往生恐怕没有希望了”;或者说要达到清净心念佛,结果念来念去,心中有妄念、有烦恼,又觉得往生没希望了。

我们加的观念越多,障碍就越多,做不到的地方就越多,往生信心就越少。

虽然往生很简单,但是要学通、学明了这个法义也不容易,也需要花时间。比如第十八愿,虽然只有三十六个字,上人讲了《第十八愿善导释》,还有《第十八愿讲话》,厚厚的一本书。我们专闻净土教法,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也要涉及到很多理论。所以,作为念佛人,我们首先要用时间,要花心思来听闻佛法。

突破障碍发心闻法

有很多人说:“我老了,年纪大了,头脑、记性不好,左耳进、右耳出,学法学不进去怎么办?”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佛在《无量寿经》有讲,我们首先要发心,学法首先要有认识,要有发心。怎么发心呢?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

佛告诉我们,“假使你身边充满了大火”,这个“大火”是一个比喻,是说明我们身边有很多障碍,很多阻力。

我们要闻法,家人在那里把电视剧放起来了;我们想去听法,单位要上班,没有时间了……这就是“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

要当过此,闻是经法,如果真正关心这个法,就要超越它,再大的障碍都要突破,要来听闻教法。

在这个世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来闻法。闻法是我们人生当中最大的事情,赚钱、生存,是第二件事情,不是第一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闻法,了生死,出离轮回,往生净土成佛。

有很多人说“我最大的事就是要发财、要买房子”。对个人来讲,发财、买房子是短暂的大事,不是人生根本大事。房子买好了,说不定哪一天就没有机会住了。今天买好了,还没装修,医院去了,回不来了,人命就没有了,所以发财、买房都是小事。

只有一件事,今天是大事,明天是大事,临终走的时候还是大事,这一生都是大事,那就是生死大事、往生大事。人在世间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信仰,人要找到生命的出路,找到信仰的归宿,这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再多的障碍都要超越,来办这件大事。

有些人说:“我年纪大了,超越不了。走也走不动,耳朵也不灵,眼睛也不好,听经闻法也没有能耐,怎么办呢?”

净土法门有个好处,不能看书、没有文化,还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就是直接“闻说”阿弥陀佛。

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听闻对名号的解释;第二种就是直接听闻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天天念,这个也叫闻法。

因为这句名号就是真实的法,名号是实相法,是实相身、是为物身。这个名号是阿弥陀佛五劫思维、兆载永劫修行成就的,所有的法义都在六字名号里面。我们打一个比喻:

就像手机,我们不了解它的功能,拿着说明书也看不懂。但是只要接听电话,会打、会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看说明书,把开关一按就可以接听电话,这就行了。能用它,就比看说明书来得更直接、更明了、更简单。

我们往生西方,直接来念佛,这也是一个最直接的闻法方式。所以《阿弥陀经》讲“闻说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讲“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也是闻佛名号。我们只要听到这句名号,就算闻到法了。

文|智随法师

转自“净宗书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