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友文讯

   

  年三月初,因为单位搬迁,必须把平时寄存在办公室柜子里的书和CD搬运回家。情势所迫,所以就利用周末在家中清理过去的存书,以期腾出空间来摆放。就这样,才在床头柜中的最下方,无意中发现了怀恩师兄所著的《自觉自在》。那是之前(约在年前半年),我老公嫌手下的学生做实验的手气(或运气)太差,以半开玩笑般的口吻建议他们──到厦门开会之余,顺道去南普陀寺进香,以期求得好运气。这本书是当时他的学生从寺中的佛经赠送处,请回来的几本书的其中之一。不厚的一册书,在柜中已经默默地躺了半年多了。书的著者为“怀恩”,一看便知是笔名。它的封面干净质朴,书名简洁有力,我的心弦深处仿佛被莫名地扣动,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阅读它。待清理过后,当天晚上就利用空闲,静心下来、开始翻阅。

  序言是这样开始的:“二〇〇〇年十月十一日, 耕云恩师圆寂了。隔天我专程北上参加 恩师的入殓仪式。当时 恩师的肉身虽然已经躺在棺材内,但不可思议的是其传心力量之大更甚于生前,整个仪式现场金光灿烂,充满宁静、悠远、安祥、法喜、温暖和禅定。我也因此殊胜因缘领受前所未有的安祥深深,心灯随之燃起,心灵也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就这样,一个对“安祥禅”、“ 耕云导师”、“以心传心”所有这些人物、概念及名词全然一无所知的人,跟随着怀恩师兄平实真切的笔调,饱含着对 耕云恩师浓浓的一片感恩与怀念之情,具有强大加持力的叙述,展开了我认识 耕云恩师和安祥禅之旅──仿佛亲临了 耕云恩师圆寂时的入殓仪式,和那不可思议、金光灿烂的传心现场。更为奇妙的是,我也第一次领受到了“ 耕云恩师离开地球返回净土之前留给我们最佳的厚赐和永恒的纪念品”和“最后的秘密咐嘱”。书的一半尚未读完,胸膛内已涌起滚滚洪流,震动翻滚,带着融化和征服一切的能量,感觉非常强烈。在展现这种奇妙感受的同时,内心深处同时又升起“这是最最自然不过的,这才是佛法本来应该的样子”的想法,心中油然涌起狂喜与肯定。在这一刻,我确信──我终于找到了我一直所要找寻的、苦苦追寻的对治“生之烦恼”与“生之苦痛”的良药。

  如今回想,我和安祥禅的第一次相遇,似乎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很明显地,我将如同今后大多数的安祥禅友一样,不似第一代弟子那般的福德深厚,有机会亲耳聆听 耕云恩师现场说法的慈音,亲身体会 耕云恩师现场传心的伟大威力。我和 耕云恩师乃至安祥禅的初遇,恰是从得闻 耕云恩师已经圆寂的消息开始,从怀恩师兄描述 耕云恩师的入殓仪式现场开始的。然而,不同于寻常人的“人死如灯灭”、“人亡政熄”、“人走茶凉”乃至“人未走茶已凉”的认知, 耕云恩师和安祥禅的伟大、恰恰彰显在这里——以心传心,虽然我在第一次阅读怀恩师兄的著作时,距离 耕云恩师圆寂已经近十一年了。然而,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仅仅从他描述 耕云恩师入殓仪式现场的殊胜情景,就见证到了 耕云恩师的光辉,领略到祂伟大的传心之力。这个事实的本身,就极为真切地证明了──生命远不像世俗认为的那样,是断灭的,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而是永恒不朽的,乃至是光辉和灿烂的。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或许有一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机会把捉到生命的永恒相和光明相。

  写到这里,不由地升起对 耕云恩师由衷而深切的感恩之情。 耕云恩师的肉身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由 耕云恩师开创的伟大的安祥禅,他慈爱的光辉和温柔的法雨(语),还将随着恩师的讲词、录音、视频、乃至透过安祥的保有和传递者,继续 耕云恩师慈航普度的大愿和大任,润泽有缘,让我们这些没有机会亲逢 耕云恩师的人,仍然有幸得到救拔。

  如上文所说,在阅读《自觉自在》之前,我对 耕云恩师和安祥禅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安祥禅及善知识。

  在认识安祥禅之前,我只是出于想解脱个人烦恼的原因,开始接触佛教,时间不长,乃至也没有任何系统,只是凭借着现在发达的信息与网络,杂学旁收。但仅仅通过这些皮毛般的学习,我也了解到:投入一个正确的法门,乃至亲近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对于生命的解脱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在未遇安祥禅之前,我一直不禁地在内心中慨叹自己缘浅、福薄,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佛法与善知识。虽然在学习和阅读佛教教义的过程中,曾有过类似渺小的心愿,希望自己不再随波逐流,日后能够在滚滚尘世中成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然而,这样的心愿,就自己当时的环境与因缘条件来讲,几乎是完全无望的。

  缘分,是神奇的。心灵的力量更是无远弗届的。

  虽然我经历过──通过阅读耕云恩师和怀恩师兄的语言文字,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体会到传心的经验,但我仍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其实,一个胸怀安祥的“善知识”,他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他的语言、声音、照片、乃至一切的作为,都是有加持力的。有一次,我从电脑打开 耕云恩师的照片时,我丝毫没有预料到,就在那一瞬间,周围的空气仿佛被通了电流一般,发热发烫,自己的视线也在忽然间变得模糊。虽然近在咫尺,却根本看不清屏幕上的照片。(如果按现在的经验回想那时候,应该是心光被激发,发生了短暂的发光发热的现象)。只是当时正在办公室,也恰是后来搬迁过去的临时办公地点,完全是开放性的空间(openspace),身后就是入口,因为怕同事们看到,一时好奇,过来围观,乃至提问,因此只有快速地关掉了。

  有一次,一位安祥禅的前辈寄给我几本安祥禅的书。我记得,收到书的那个神奇的夜晚,自己坐在电脑边上,无意中发现躺在旁边的安祥禅书籍,仿佛是来自于哪个神奇星球的神秘能量源一样,整晚都在发射着源源不断的加持力,甚至放大为无处不在的加持力,自己的心情也格外的喜悦和轻松。

  初认安祥禅的日子,既幸福又轻松,每天仿佛是被宠坏的孩子一样,期待之中乃至不期而至的加持,如同棉花糖般的祥云围绕,可以弹跳起来似的柔软和轻松。无论是在上海的地铁上,还是下班回家的独行却又喜悦的路上,乃至嘉兴雾霭蒙蒙清晨的湖畔,西塘挑着红灯笼衬托着略显破败的黑瓦白墙和小河边等等,都曾经留下我或深或浅的既安祥又美好的记忆。也许由于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也太突然了,自己还不懂得如何去珍惜与保持,以至于到了北京之后,面对新环境的考验下,安祥的感受就慢慢地退失了。对于这骤然间变得乌云压境的日子,一时间还颇难适应。

  其实,对于一个学禅已经入门的人来说,就会知道我上面所说的均属真实,远非神奇。当然,我和安祥禅之间类似的情景和事件,不只于此,如果再细数,不胜枚举。不但如此,也有很多曾经的感动。比如在刚刚搬到北京,心灵不堪重负的时候──在自己刚刚组织过国际会议,心灵负荷已经到达极点的时候,恰巧接到一位安祥禅前辈的电话,感谢我助印安祥禅书籍,在短短的电话中,就去除了自己多日以来积攒的阴霾,二人虽相隔远在千里之外,心里却涌上“一壶浊酒喜相逢”、“他乡遇故知”般的相知和喜悦。也许,我们每个人来到地球这一趟,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然而,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遗忘了我们的本来面目和曾经的发愿,与世浮沉,埋没了自己本来的光明。

  缘生可贵,再一次感谢,自己何等幸运,今生能够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和安祥禅相遇和相知,牢牢地系上这次的珍贵法缘。

  写到这里,情不自禁的,我想大大地称赞一下安祥禅。虽然安祥禅的美好,是语言很难描绘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感受的人,更如同隔山跨海般似的,没有办法体会。

  拥有安祥的心态是年轻、生机勃勃、温暖慈爱的。沉浸在安祥慈爱的心态里,我才真正明白了,大部分世间人对母亲和父亲的感觉和意义。在安祥禅身上,同时有着母亲般的慈爱,和父亲般的雄浑与担当。就我的体会来说, 耕云恩师传递给我们的那种慈爱温暖和蓬勃生发、扩张鼓舞的感觉,正是生命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本来和基本的成长元素。正如 耕云恩师所说的“安祥有百千三昧”,有时洋溢着青春年少的活力、朝气、希望和憧憬的情怀;有时又仿佛阳春三月,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弥漫着柔软、润泽和温暖,充满着爱意和生机;有时绵长平静而悠远,有时却是鼓舞向上,蕴含着无法描绘的狂喜和感动;有时又如祥云朵朵,让人沉浸在爱与幸福的包裹中。

  是安祥禅,让我发现自心是不需外求的,以及深藏在内心的美丽,也又一次教会我爱与温暖。这样的爱,是不同于世俗间的,它可以脱离环境和条件,传达出无私与公平的爱。它如同太阳一般的温暖,包容和广阔。 耕云恩师用“燃烧自己”的无私,以自己生命的美好,为弟子和世间,有缘或者无缘,驱赶着身体与心灵上的阴霾,传达与奉献着爱和慈辉。

  生命是如此的奇妙,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再一次慨叹:大部分的人“怀宝珠而不自知”。“一切万法,自心本有。”发现它,找回它,就会发现我们之前无法想象的幸福和快乐。

  耕云恩师说过,“安祥是法的现量”,只要是清除了一定的业障,有过安祥体会的人,就应该知道这样的至理名言。安祥就是法的本身,它是修行的终点和功德果,也就是所谓的“途中即家舍”。因此,我们再也不需要任何语言文字,多余地去描绘或者说明。这好像已经在吃着苹果的人,再不需要看图片或文字去了解──苹果是什么样的味道。而一个从未吃过苹果的人,看了再多再高明的文字,也抵不上亲自咬上一口、品尝一次的切身感受。只要涵泳在安祥中,就已经体会到法界最高的真实。说到此,怎么不能再一次深深赞叹 耕云恩师的伟大! 耕云恩师做的,不只是把“三昧耶(沙嘛呀)的正受”等这样让现代人看起来感觉有距离的词汇,用平易的“安祥”来替代。更重要的是,他把“此曲只应天上有”最最珍贵的安祥的觉受,活生生地呈现在每个有缘人的面前。安祥,简单的两个字,却蕴藏着累世累劫修行功德的总体和内涵,是值得我们用最珍惜和宝贵的心情,去追求和保有的。

  我的学禅之路,仅仅是刚刚起步,在修行上更没有任何的建树,心态还是很不稳定,不时摔倒再爬起,退退进进。以上的体会,只是针对自己初学安祥禅以来的心路历程,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提醒自己今后在修行上“不忘初心”,并供自己备忘。容或有幸地,个人以上浅显的感想,或可得到有缘人的青睐,收纳为修行上的参考;若更有幸地,或可进一步得到安祥禅前辈的指点,也说不定。

图片来源|空间图片制作

安祥

安祥禅丛书由浙江奉化佛教协会免费提供:

-(周六日无人值班)

安祥禅网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