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一六集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一六集)/3/12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跟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九页第二行:「修诸功德」到「昼夜不断」,这几句「表发大心后之大行」。菩提心发了以后要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待人接物,这叫修行。把过去一些错误、不善的念头、言行,要依佛的教诲加以修正,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古人所谓「子不教,人心坏了」,今天这个世界我们看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人心坏了?做父母的没有认真教他,所以人心坏了。人心坏了,天下就乱了,社会就乱了。这个现象确实有不少人看到了、警觉到了,但是这个动乱的社会如何挽救,没有人想到好方法,现在大家都继续在努力、在寻求。这些好方法都在古人教诲之中,因为古人懂得把儿女教好,知道一个家庭第一桩大事就是把下一代教好,其它的全是小事。为什么?孩子教好了,下一代还能够继续的长治久安,太平盛世。如果不谨慎,疏忽了,没有把小孩教好,底下一代就是乱世。不只自己要吃苦头,一家要吃苦头,乃至于一国、一个地球,乃至全世界,人人都要吃苦。这个责任多大!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最善的事业?无过于教子,把儿女教好了,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业,第一桩大善事。现在人不知道,没人讲,当然更没人做,从来没听说过教儿女的重要性,没听说过。这是我们把传统的教学丢掉两百年了,前面一百年还有说的,没有做的,最近这一百年,连说的人都没有了,没人说了,古书不念了。还只有学佛的人没有离开佛经,佛经上还有一些这样的教诲。一百年前,读中国圣贤书的人,比佛弟子多,人数多。由于大家不尊重中国传统学术,认为国家衰弱是这个东西造成,就没人想到,前清的盛世怎么造成的?清朝最辉煌的年代,而且时间很长,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康熙、雍正、乾隆跟嘉庆,一百五十多年,中国人过的是太平盛世,是幸福美满的生活。怎么造成的?不是科学技术,人人都学习老祖宗的教诲。满清末年国力衰了,不是传统教育出问题,那个没有问题,而是什么?我们把传统教育丢掉了,问题出在这里。加以一些在外国留学的知识青年,认为中国古老的东西是帝王为了巩固政权,那些都是欺骗人民的。绝大多数的人民,没有认真思考,就相信了,或者是半信半疑,时间久了,半信半疑也相信了,这问题就严重了。到最后把老祖宗的传统完全否定掉,走西方人的路子,造成今天的苦难。你冷静、仔细观察,老祖宗东西没有过时,丢掉它灾难才来了,不是我们认真学它有灾难,不是的;我们放弃不学了,社会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只有少数人觉悟了,回头想想,老祖宗的东西还是有道理的。这个缘由是英国汤恩比博士提出的,还是外国人,中国人说了不算数,外国人说了才算数。对于中国信心丧失殆尽,这是多么危险的时代,信心完全丧失,距离灭亡就愈来愈近了。现代的中国人不能不觉悟,要赶快觉悟,要赶快回头。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化这个地区,他掌握到的纲领实在讲非常简单,只有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这四科。在两百年前,世世代代都遵守、都奉行,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没有人不讲究的,没有人不认真落实的。这两百年产生极大的变化,造成今天的苦难。汤恩比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就是今天,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我们要认识清楚,要把它搞明白。孔孟学说两个字,「仁义」,孔子一生讲仁,仁者爱人,孟子一生讲义。为什么?他们两个人处的时代不同。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春秋时代可以讲仁,战国时代就不仁了,不相信仁,所以讲义。孔子给我们做什么样的榜样?《论语》上有句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说得好。孔子是忠恕的表率,也就是忠恕的典型,儒家就是把仁义落实在忠恕这个行动上。忠是讲用心,我们看中国这个忠字,上面是个中,下面是个心,这是会意,让你一看这个字的形状,就懂得它是什么意思。心不偏不邪,这就叫忠。不偏不邪跟佛家讲的菩提心是一个意思,菩提心是真诚;有偏有邪就不是真心,变成妄心了。要用真心待人,要用真心去办事。恕是宽恕,这是说心量,心量要拓开,要能包容。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人心不善,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学坏了,不能不包容他。中国古人说得很好,量大福大。只有包容没有智慧不行,那就坏了,佛法里头有所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整个社会就乱了,包容要有智慧来整顿他。原谅他的过失,要有方法来教导他,让他改邪归正,断恶修善,端正心念,这个人就是好人。只要人是好人,社会就祥和,天下就太平了。这一切统统落实在教学上,用教学的手段可以做到。所以,发心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行为,发心之后没有行,这个心就落空了,就不是真的。「因闻名而发心」,这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才发心,「修诸大行是为第十九愿之全文」。「其中六波罗蜜」,修大行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六波罗蜜,也叫做六度。「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了生死出三界,这叫度。「六者」,这个六条,「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六度摄万行」。六度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大行,十善展开亦如是,所以佛家的大行是六度,佛家的小行是十善。要从十善入门,才能修六波罗蜜,没有十善就没有六度。第一个布施,贪心没有放下,怎么能做到布施?不贪才能做到布施。这六度,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个表解,这个表解也有相当的历史,是台湾大专佛学讲座里面的一堂课,这堂课就叫做六度。今天在此地,我们就借用这堂课,它一共有十四堂课,就是有十四个标题,介绍整个佛法。六度是菩萨行,菩萨所修的。这六条是从大乘经论里面佛常说的,总结出来用表解的方式列出来便于初学。布施,施是施舍,布施里面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佛告诉我们,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得聪明智慧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长寿是果报。菩萨修这些法门,他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去障」,障是障碍,什么障碍?障碍我们明心见性。障碍明心见性最严重的,就是「贪悭」,悭是悭吝、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贪是贪求、贪取,贪而无厌。这是六道里头的根本因素,人有悭贪,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悭贪的念头重,感得的是饿鬼道。贪心重的人、吝啬小气的人,果报都在鬼道,六道里头鬼道。这三类第一类是「财物」,财是金银、宝物,这些都是属于财。这世间谁不贪财?佛告诉我们,财是人生所必须,但是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日常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贪心。有贪心的人非常苦、非常可怜。我们初到美国,看到美国人生活的方式,我们非常感慨。我在美国住在达拉斯,在那边建了个道场。我们住的这个地区,居民大概收入都是二千元左右,居住在这一区。常常看有人搬走了,搬到另外一区去,把这边房子卖了,到那边买房子,那边大概收入是三千块钱,比我们这里富有。他认为他一个月可以赚三千,就不好意思住这边了,住这边好像丢人,要到三千元的那边去住。收入再多的到四千元,又要搬家,要搬到四千块钱那个地区。我们看他很可怜,他有福不晓得享,如果住在二千块钱这个地区,他有三千块钱、四千块钱,他银行可以储蓄。他不懂得储蓄,一定要花光,有多少花多少,老了,老了国家养老。那个时候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现在不行了,衰了。所以美国是国家养老。听说现在国家没有钱了,养不起了,养不起美国人就真可怜,没有积蓄,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不管怎么样要有积蓄。我们住在二千块钱这个地区,我们觉得很舒服,收入再多我们如如不动。我们是这个区里头的大户,别人有苦难我们都能帮忙。外国人不懂这个道理。财怎么来的?谁都想发财,佛告诉我们,财是从布施来的。你命里头有财,这算命,人都有财库、有官印,你做官,做多大的官,命里都注定了,这一生有多少财富,也是命里注定的,不能强求。用什么样的手段夺取来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才能享受,命里没有的你享受不到,这是真的。命里头没有这个官位,官位才得到手,人一场大病死了。这就是命里没有,那个阶位把他压死了,他没有这个命。财,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偷窃来的、强盗来的,你拿到去能享受,这是你命里有的,福报。命里没有的,还没有抢到手,被警察抓走了,去坐牢去了,这命里没有!所以古人教人,命里有时决定是有,你别着急,时节因缘没到,你慢慢等,一定有到的时候;命里无时莫强求,不可以勉强,人要安分守己。从前读书人、学道的人,都能够守住「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也是戒律,这一生你能过得平安幸福,只要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的生活就幸福美满。幸福美满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财富,孔子的学生颜回就是个好例子。颜回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财富,很贫穷,但是他过得非常快乐。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贫贱,没有感觉到,没有想到,每天叫法喜充满。孔子赞叹他。孔子是平民,生活不富裕,还能过得去,颜回物质条件比孔子差很远,在孔子看到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颜回不但能忍受,而且很快乐,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所以,我们要想得财富,就修财布施,收入愈多,布施愈多,不要积财,积财丧道。我们有这一点,还有别人缺乏的、没有的,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他对象由近而远,首先是自己家亲眷属、兄弟姐妹,有不足的帮助他,再帮助亲戚朋友。除亲戚朋友之外,我们的邻居,我们居住在这个村、这个镇,里面有很贫苦的人家常常照顾他,由近到远。这个叫做积功累德。一家人都能这样修,这个家庭决定发大财,发大财记住要大施,要修大布施。那你的前途一片光明,福报无量无边,你受人尊重,受人爱戴。财决定不能积,决定不可以过度的享受,过度享受伤害身体,折寿,你身心不健康,寿命亏折。第二种法布施,「诸法」,法里头有世间法、有佛法,佛法是出世间的。法布施就是教学,有能力的人办学校,你家里面发大财,办学校,请好老师,选拔优秀的学生栽培他。这个学校只要学生真正好好念书,衣食住行统统供养,免费的。为社会培养贤才,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有德行、有学问、有操守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将来长大了,无论在公司行号或者在政府机关,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有德、有学、有能,为社会国家服务。这是真正的法布施,这个功德非常之大。宋朝宰相范仲淹,他做了宰相,收入多了,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很简单,跟读书时候当秀才没有什么差别。把他的收入,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养了三百多户人家。办义学,聘请优秀的老师,能读书这些小孩统统召集来,不收学费,供给吃住,让他好好学习,替国家培养人才。办义学,这是属于法布施。印光大师一生,因为家乡口音太重,他陜西人,在南方他说话别人听不懂,所以一生没讲经。对外公开讲演只有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他每天在法会里头讲一段开示,一共七天,第八天传授三皈五戒,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平常是以文字来弘法,就是现在,这是后人所编集的,《印光大师文钞》,内容非常丰富,老和尚一生用文字。十方供养他没有为自己生活花一文钱,没有,全部用在印经布施。在当时,他办了个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我去参观过,这个里面自己有个印刷厂,印光老法师四众弟子给他的钱就干这个事业。所印出来的经论、善书都是老和尚审查过的,认为真正是好东西。印出来,流通的方法有好几种,一种是完全免费赠送,真正喜欢读,家里面清寒没有钱买书,赠送;家里面家庭还能过得去,可以拿钱来买书的,半价;如果家庭很富有的,那就是全价流通,不赚钱,成本,收回成本。订的有这几种方法,一生干这个事情。我出家之后,看到弘化社所印的经本我很喜欢,看看背后它的章程,我们很感动。所以我就决心这一生学老和尚,四众弟子给我的钱我统统做印经。现在这个地方有办汉学院,就全部捐献给汉学院,培养人才。我自己完全不需要了,一生不建道场,没有道场,将来也不会有道场。你盖好的大道场,我不会去住,我不习惯,我习惯住小茅蓬,不习惯住大道场,名闻利养统统不沾。佛门或者宗教里的活动,找我去做一、二次讲演可以,名义我都不要。我要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年岁这么大了,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了。什么时候走都可以,一切都交给佛菩萨,自己心里头念头都没有,这才自在。想什么都错了,都叫妄想、都叫杂念;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请我讲经,就是这一部经,走到哪里我们统统接着讲。像《华严经》,七处九会,李长者的《合论》他给我们说是十处十会,我们走这个路。所以,自己知道的要欢欢喜喜教给别人,要认真教学,学生不能接受那另当别论,总要观机施教。真的东西实在是太难,圣贤东西已经很难了,圣贤真东西是非常之难,难在什么?难在现在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他不具足条件,什么条件?真诚心、孝顺心、恭敬心,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现在人没有这三种心,没有诚敬,没有真诚、没有孝敬、没有恭敬心,那就不得其门而入,佛菩萨来教你,你还是听不懂,你不能契入。所以,佛法这门东西、古圣先贤的学问,是不是要很聪明才能学会?不一定,老实人能入门。愈是聪明伶俐愈困难,为什么?他有所知障,所知障会带动烦恼障,烦恼障就是狂妄、傲慢、自大,会带动这些。尤其现在世间崇尚科学,科学教人怀疑,用怀疑的心来看,用比较的心来看,那你就完全得不到了。这些概念用在物理上可以,用在心理上是决定不可以。心理它是讲感应的,善跟善起感应,恶跟恶起感应,真心跟佛菩萨起感应,妄心跟妖魔鬼怪起感应,不相同!现在找个老实人、找个真诚心的人可难了,到哪里去找?找个没有名利心的人找不到,念念起心动念为别人不为自己。特别是有些人有个错误的概念,认为人一定为自私,自私自利是人正常的思惟、正常的概念。甚至于说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自己是正确的,不为自己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严重。我是早年在香港,香港电视台对我做了一次访问,就提出这些问题。好像当年这个主持人何守信,在香港是个很有名的主持人,他就问我这个问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就告诉他,这句话完全错误,释迦牟尼佛不为自己,天没有诛他,地没有灭他;孔子也没有为自己,孟子也没有为自己。我说我学释迦、学孔孟,我这一生也没有为自己,天没有诛我,地没有灭我,我活得很好。我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古人讲吃亏是福,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吃亏是消业障,自己要承受,绝不能有怨恨,不能有报复,心平气和,业障就消了,业障消了就是福报。第三种「无畏布施」,畏是别人有恐惧,你能够帮助他离开恐怖,让他身心安稳,这叫无畏布施。让这个带着恐怖的众生他能得到安全感,属于这一类的都叫无畏。无畏最明显的就是素食,不吃众生肉,让一切众生不会害怕你,养自己的慈悲心,把自己的杀气统统消得干干净净。这些小动物看到你,你招手牠都会来,牠不怕你,牠知道你不会害牠。鸟会看人,杀生的人、吃肉的人,鸟看到你牠害怕,你距离近了,牠赶紧逃了,牠恐怖。所以在这个社会周边上的人,有身心不安的,帮助他,化解他的忧虑,化解他的恐惧。这一类的都叫无畏布施。这三种布施我们常常遇到,遇到要真干,常常修布施,底下就有功德。功德是什么?修布施而不着相,修布施心地清净,不求果报。一般人修布施,修财布施是希望发财,能不能发财?能,那就不是功德,那叫福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提高修行的品位,能得财富。如果是大的,大富大贵,他会生天上去,到天上享福,人间没那么大的福报,到天上去了,出不了三界,叫福德。这个地方讲功德,功德是断烦恼、长菩提、成佛道,这个所得的就大了。所以如果说福德,就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会得这三种果报,肯定得到的,这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不要世间福报,我认真的修三种布施,我在这里积功累德,希望在这一生成就道业,这底下就对了,这叫「除怨、不乏」,乏是缺乏。除怨是什么?你发财了,古人有句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你在这个地方是大富长者,这个地方贫穷的人都怨恨你,为什么?他跟你比相差悬殊太大了,他嫉妒障碍。你聪明智慧也招嫉妒,怎么不招嫉妒?施就不招嫉妒。我有财布施,没有人嫉妒你,财都散了,法也布施,无畏也布施。常常喜欢关怀别人,关心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不但人不嫉妒,别人还欢喜你、祝福你、保护你,这是除怨。常常布施人有没有缺乏?没有缺乏,心想事成。我这一生不想别的,想参考的书籍,初学佛的时候,看到古大德介绍一些参考资料,就想能够获得。那个年代,中国推动了文化大革命,所以许多经书、法物从大陆流传到香港,很便宜的价钱就卖掉了。我所想要的这些典籍,香港智开法师跟我留意,几乎都找到了,真的心想事成。智开法师很难得,跟我同年,他往生已经很久了。书只要找到,他就寄给我,他在香港开了个佛经流通处,都有定价的。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寄给他,我们很有信用。所以他对我很照顾,我想要的东西他都替我搜集,有求必应。这几年有特殊的缘分,我们自己作梦也想不到,一个普通出家人,怎么会跑到联合国去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想不到的缘分,那有缘就去看看吧。走进这里面才真正看到,世界上确实有许多的难题,摆在面前不能解决。我们能看到这个难题怎么发生的,也能看出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把它解决,但是一般人不相信。不相信就得做实验,实验证明可行,这人就相信了,今天不通过实验,就不容易取信于人。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提出来大家都相信。所以让我们真正发现,整个世界乱了,怎么乱的?丧失了信心,乱了,对什么不信了。所以说一切的危机,危机太多了,随便举例子都举几十种,统统都是从信心危机衍生出来的,信心危机才是所有一切危机的根源。如何能让人恢复自信心,问题解决了。自信心要在佛法里头去找,菩提心就是自信心。中国老祖宗所留下来的这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些是信心延伸出来的德目。仁义礼智信,仁心、义心、礼心、智心、信心,社会问题马上解决了。八德里头,孝心、悌心、忠心、信心、仁心、爱心、和心、平心,就是和睦心、平等心,都从这里延伸的。我们看到了,乱的源头看出了,信心没有了,要对治?对治要把信心找回来。净宗法门,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给我们讲六个信,六个信第一个是自信,要信自己。现在人不相信自己,没有自信心,这多可怕。净土宗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是什么?信自己是佛,佛在大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尤其修净土的,修净土的人信什么佛?信阿弥陀佛。你自己就是阿弥陀佛,你才能成阿弥陀佛,你自己不是阿弥陀佛,你怎么能成佛?你怎么能成阿弥陀佛?「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在《华严》上说的。有了自信,然后再信他,他是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我才信他,他才帮助我真正成佛;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佛,你就没法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圣人,能成圣人,你这辈子就别想作圣人。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为什么读书?就是作圣人、作贤人,所以你要有自信心。《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就是圣人。在佛教里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作佛,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信就不行了。佛是什么?我们前面给诸位解释过,二足尊,佛是二足尊。二是什么意思?智慧、福德,就这两样。足是圆满,满足了。智慧圆满了,福德圆满了,这叫二足。在一切二足里面,佛的二足最尊,就他是最圆满。在世间,国王可以说他的地位、财富,拥有的是世间人所不能够相比的,这最尊的,佛比他还要尊贵。所以自己要承认,人之初,性本善,那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本性本善,本善就是样样具足、样样不缺,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表大圆满,是这个意思。现在?现在没有了。不是没有了,有,都在,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只是你有障碍,它不能起作用。这个障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有这些东西,所以你的本善不能现前。本善是智慧,本善是德能,本善是相好,统统不能现前;如果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它立刻就恢复。所以佛门有一句成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个屠刀是比喻,比喻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只把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放下,就成佛了,就是恢复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了。在佛门里面讲,看破这是大学问、大智慧,放下是真功夫。什么叫功夫?放下是功夫。智慧、德相自然就出现,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本有跟一切诸佛如来完全相同,诸佛如来不比我们多一点,我们也不比他少一点,完全是平等的。这是佛陀教学终极的目标,我们就是学这个。所以你只管布施,什么都不缺乏。身上一文钱没有,可以办大事,办大事要钱,钱自然就来了,也不可思议。去障,去贪悭,这贪瞋痴,你看布施断贪,忍辱断瞋恚,般若断愚痴,这贪瞋痴三毒,用六度来断三毒,这是布施的功德。如果布施你贪财、贪名,贪名名在法里头,贪图健康长寿,贪心增长了,你的障碍没去掉。没有去掉不是功德,叫福德,依旧搞六道轮回,你就错了;一定要把它变成功德,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叫你放下。第二个「持戒」,戒是戒律,也有三种、三大类。「律仪戒」,是《大藏经》上律藏里头所写的,是这部分。其它的两种戒没有文字,于戒律的精神相应,所以也称为戒律。第一种对自己的,「善法」,佛虽然没说,它是善法,那我们就要做。譬如说戒经里头没有说吸烟是破戒的,没有这条,所以现在有很多出家人抽烟。这戒律里头没有,他没有破戒。但是真的怎么样?他破戒了。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妨碍,抽烟样子对威仪不好看。这应当要遵守,这种戒叫摄善法戒。对我有好处的、对社会有好处的、对国家有好处的、对人类有好处的,你就要遵守,佛虽然没有说,符合戒律的精神,这是对自己。末后一个是对大众的,不是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要不要去做?要。不能说这佛戒经里头没有,我可以不必做。联合国的活动我可以不必做,戒律里头没有。但是这个活动是有助于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事要不要做?这是利益众生的,那就得要做。没有这个缘,不要去攀缘,有这个缘我们不能回避,回避它就错了。这个缘是外面找到我的,不是我找它的,但是这是好事。你看,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戒律上没有,也要严持不犯。它的功德是「清凉」,身心自在;「去障」,是恶业,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持戒;在修行讲,得「解脱」,解脱就是自在,持戒的人才真正得自在。现代的人把放肆当作自在,经教统统解错了。这个解脱,解什么?解除生死烦恼、脱离六道轮回,有这个功德。我们今天所用的方法,是用信、愿、持名,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念这句佛号决定得生净土,一丝毫不怀疑,念兹在兹,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像美国修.蓝博士所说的,把我们心里面杂念、妄念统统清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把阿弥陀佛请进来,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法不立,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你在这个世间不遭任何灾难。灾难现前就是往生的时候,佛就现前来接引我们走了,不受灾难苦,这个身不要了。所以持戒是除恶业的,不能持戒,过去无量劫来跟这一生所造的恶业,你怎么能除得掉?今天佛法要再恢复起来,正法要能久住,从哪里做起?从戒律做起。你经讲得再好,这个人没学过戒律,意思是什么?没根,像一棵树一样没根,那怎么行?我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我跟章嘉大师三年,那个时候不相信戒律,我入佛门是从哲学入门,不是信仰宗教。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上的是佛经哲学这门课,我从这里进门的。从这个地方进门,于戒律不相干。而且那个时候有个错误观念,认为戒律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印度跟中国不一样,时间相差三千年,我学佛,我能去做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吗?哪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吸取经典里面的智慧、学问。这个观念错误的,自己以为自己很有道理。所以章嘉大师善巧方便,他知道要跟我辩论那不容易,那我会离开他,不跟他学了。他以慈悲摄受,真正是善巧到极处。我们是每个星期见面一次,他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每个星期一次。我离开他的时候,他老人家一定会送我到门口,会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五个字,说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我也是耳边风,有没有听进去?没听进去。但是这句话听了几十遍,将近一百遍,不知不觉的印象就很深。所以老人圆寂了,火化,特别给他做了个火化炉。他不在一般火化炉,特别给他建了个塔火化,甘珠活佛给他点火,诵经、念咒。我那个时候还在家,还有工作。他们在火化炉旁边搭了帐篷,住了七天,我跟他们都非常熟悉,我请三天假,在帐篷那住了三天。三天我很认真的反省,我这个三年,老师教了我些什么?这念头一动的时候,头一个概念就是「戒律很重要」。他为什么讲这句话,讲这么多次?我就认真想这句话,想了两个星期,有了答案。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世间法,戒律相当儒家的礼,礼有兴革,就是有修订的,三代之礼就不一样,夏商周,就有修订。佛教是出世间法,不能修订,修订就出不去了,它是超越轮回的方法,你怎么可以改?我明白这个道理,我才认真去看戒律,去找有关戒律这些书籍,重要的书籍,我找来看。所以我感谢大师,大师不圆寂我回不了头,他这一圆寂我着急了,失掉老师了,才认真想想老师过去教的。这是提醒我,真不容易!将来佛教要复兴,戒律不复兴,佛教没有根,决定复兴不起来,它没根。好在现在还有一个根在,这个根非常宝贵,现在台湾果清法师,他今年六十六岁,年龄正好。他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晚年办了个佛学研究班,他是班上的学生。这个班只办了四年,就办一届,没有第二届,八个学生,六个男众,两个女众。女众那时候上这个学是要发愿,一生不结婚,一生奉献给佛教。现在八个同学都在,年龄大概都超过六十岁。那时候这个班入学条件是大学毕业,所以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等于来上研究所四年,是个佛教的研究所。我也在这个研究所担任一个科目。三十年多了,总算不错,有一个出头了,这个班就没有白办。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三宝加持,将来佛法要兴就从这个根兴。真正要想把佛教兴旺起来,这个使命担到自己肩膀上,你就得先去学戒律。中国古时候是五年学戒,我希望他五年最好,至少三年,不能少过三年。恢复古代这个做法是最理想的,五年学戒,根深蒂固,不从这里入手,没路可走。我没有想到,你看三十多年没见面,那个时候,他们上学的时候,在家,没有出家,结果他出家了。出家这三十多年专攻戒律,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成功了。这个我们都比不上,苦头吃得多,三十年的时间他没有白过。我们年岁大了,要做他们的护法,全心全力帮助他、护持他,让他来为佛法扎根。无论在家、出家都要经过戒律的培训,没有戒律这个基础,这佛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经上给我们讲的统统做不到。有戒律,都能落实。第三,忍辱波罗蜜。六度里头,以布施跟忍辱这两个最重要。布施是在造福、是在积德,忍辱能够保持,不会失掉,没有忍辱,布施的功德常常会丧失掉。忍辱有三大类,第一个「人害」。人怎么会害你?嫉妒就障碍、就伤害你。嫉妒与生俱来的,我们以善心对人,人家以嫉妒、傲慢对我,要能忍、要能舍、要能放下,决定不能争。我们很不容易,辛辛苦苦建立道场,他要要,要就给他,我们就得走。不然怎么样?不然要告到法庭,上法庭,我们知道我们不会输的,我们的理由、证据,这都是事实。但是出家人上法庭,还要争名利,这把佛教的形象完全破坏了,这个罪过大。舍弃一个道场无所谓,佛教的名不能坏,这个事情是决定干不得。遇到这个事情,这就来考验你了,你要能忍受,你要能放下。破坏名誉,我根本不要名誉,我们这一生在世间只要天天有机会讲经,这就是我的事情、我的本分。印光大师所说的「敦伦尽分」,我们的本分就是每天念佛、读经,跟大家分享,这是我的本分。每天尽到我的本分,很快乐,本分之外的统统放下了,这个要能忍受。第二个世间之苦,尤其是一个真正持戒念佛的人,生活清苦,没有人照顾你,甚至于有时候饭都没得吃,都要能忍。记住古人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遇到困难,困难不是从外来的,是我自己造的业报,应该要受的,于别人不相干,要忏悔、要改过,忏除业障。要常常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今天生活跟释迦牟尼佛相比,比释迦牟尼佛过得好。他晚上住在树底下,我们晚上还有个小茅蓬可以遮蔽风雨,比树底下好多了,还不知足吗?居住的环境愈小愈好,容易收拾,不需要人侍候,自己照顾自己。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的时候还自己照顾自己,没人照顾他,有学生想去照顾他,他拒绝了。到九十五岁,才接受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是姐弟两个人,老师答应他两个照顾,老师九十七岁往生的。说明他身体好,不需要人照顾,需要人照顾,身体就不方便,身体很灵活,何必要人照顾!这世间苦。第三个「修法」,修法要有耐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尤其发心要来学弘扬这部经典,里面生字、名相术语你都要去查资料,要找很多参考书。把这部书真正念通了,然后一遍一遍去讲,讲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就专家了。真正得到三昧,得到三昧之后,就很容易开悟,这真成就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诚愿一切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鲁智深听潮信而圆寂,一个健康的人为何会说
- 下一篇文章: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背后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