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今天你笑了吗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圆寂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今天你笑了吗?”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圆寂日 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当天祈福寓意消灾除邪。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晴《都门杂咏》里有诗描写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据《宋·高僧传》记载,弥勒化身布袋和尚于公元年三月初三圆寂,民间有弥勒示寂赴蟠桃盛会的传说,浙东四明一带就有“拜弥勒”的习俗。 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平生好学,善吟咏、偈语。因伸张正气,劝人为善,常给群众带来欢乐、除却烦恼,亦称“欢喜和尚”。 他虽是菩萨,但他好像离我们又很近,生活在我们当中,一个活生生、胖墩墩的可爱老人形象。 弥勒菩萨即弥勒佛(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应化事迹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真正是教我们常生欢喜心,教我们皆大欢喜。他那个形象为人演说,他表演给人看,那个显示最明显的,真的就是常生欢喜心,所以有人称他作欢喜佛。他表示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平等心从哪里看?任何人供养他的东西,无论贵贱一律平等,都装在袋子里头;大布袋装的东西显示平等,没有分别。呈喜悦相是他的形象,见到善人欢喜,见到恶人也欢喜,见好事欢喜,见坏事也欢喜,示现清净平等给我们看。 轶闻传说 传记里面有记载,有一次有人在路上碰到他,问他怎么样修行?他老人家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个手展开;就表示这个,他也没有说话。人家看这个样子,懂得了。这是什么?放下。懂得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老人家把布袋给拿起来,背著就走了,一句话不说。放下之后就是提起,走就是了。所以叫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为何要拜弥勒佛 弥勒菩萨呈现的是包容和欢喜! 大家都知道,我们进入寺院的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 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告诉我们的就是: 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 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对待一切众生。 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众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了。我们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拜菩萨了。 布袋和尚诗与画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吐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图文来源:网络 ·END· —锦江区大慈寺路23号— 长按下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9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余3位九华山揽胜7374登临
- 下一篇文章: 连载终南修仙记第十九回得宝历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