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死亡率从80下降到02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 策划 邵敏、程成、王磊 天上无飞鸟,氧气吃不饱 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 这里终年大雪覆盖 平均海拔超过米 巨大的冰川和绵延的雪山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这里就是喀喇昆仑山脉 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伫立着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站 担负着几十个边防哨卡 44万平方公里国土 上万边防官兵和地方群众 医疗救护任务 它的名字叫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今天强军哥就带大家了解 这些生命守护神的点点滴滴 为救战友生命 她嘴对嘴吸出痰液 “我的岗位在雪山,我的人生价值在喀喇昆仑。这辈子我要‘嫁给’高原,谁也不能阻止我要上山看病!” ——姜云燕 年仅17岁的少女姜云燕 凭着对边防官兵真挚的爱 千里迢迢辗转奔上喀喇昆仑山 成为医疗站一名护士 六七十年代的医疗站 条件极为简陋 只有听诊器、担架、手术刀 这些简易救护设备 是全军海拔最高 条件最差和环境最苦的医疗机构 然而,她却在这扎下了根 一天,从红柳滩送来一名 患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的边防战士 病人右心室已失去功能 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从他口鼻中流出 如果不及时清理 就会堵塞气管导致生命危险 必须立即清口吸痰! 姜云燕来不及去找吸痰器 就用自己的嘴把病人口中的痰液一口一口地吸出 经过紧张抢救 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10多年来 她把最美好的青春 留在了高原 她护理过多名病人 参与抢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30多人次 冒着生命危险 把20多名战友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荣获第39届“南丁格尔奖” 死亡率下降到0.2% 他是同年兵中的0.5% “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能为守防军人和沿途群众做点事,就觉得挺好。” ——曹荣成 曹荣成是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第48任站长 一起上昆仑山的名同年兵 只有他坚守下来 他巡诊走遍每个边防连队 他没日没夜给战士看病 把药都捆在自己身上 只为了拿取药品更方便 当得知一名战士高原病严重需急救 曹荣成和医护人员开车接上病人后 走了不远就发现病人大小便已失禁 在车上,他怕战士觉得颠 一把将小战士搂在怀里 虽然自己高原反应都很大,还在呕吐 可是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保护病人 在这里曹荣成和战友们 经过数十年的摸索 将高原发病死亡率从80% 减少到0.2% 填补高原手术的多项空白 巡诊52万人次 收治伤病员7.6万人次 治愈高原脑水肿、肺水肿人次 挽救了名危重病人生命 被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 每次去边防连巡诊 她都要给官兵两秒钟的真情拥抱 “我什么都不想,只想知道战友的病情怎么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我就睡不着觉,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卓玉娇 卓玉娇是医疗站的现任护士长 也是陆军的首届党代表 回想起初上高原之前 巡诊分队队长叮嘱大家 每个人要跟官兵拥抱告别 她当时还有些难为情 但在海拔米的医疗站工作7年后 走遍了所有高海拔边防哨卡 卓玉娇渐渐感受到 “两秒拥抱”对边防官兵到底有多暖 每次巡诊 卓玉娇都有自己的“两个坚持” 坚持用最温柔的语气叮嘱注意事项 坚持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官兵 一个两秒的真挚拥抱 一次雪山下的促膝长谈 一个暖心的问候电话 这些不曾出现在护理手册的职责 但却是高原医护人员重要的“护理内容” 对喀喇昆仑守防官兵来说 比高寒缺氧更大的考验是孤独寂寞 卓玉娇用自己的努力 为高原官兵的心灵洒上一抹阳光暖意 担起高原护理工作者的特殊责任 海拔最高的医疗站 建了国内最先进的治疗设施 “我们一边与强烈的高原反应抗争,一边向危及官兵健康和生命的高原疾病宣战,人人掌握了过硬的高原病防护和救治本领。” ——段继伟 段继伟 是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现任站长 他欣慰的是 如今医疗站建立了国内最先进 高压氧舱治疗设施 还有开设“医院” 配备车载供氧装置 足迹遍布高原边防哨所 同时,医疗站还与医院 建立了协作关系 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医护人员可随时得到内地专家的技术援助 他们还利用到部队上门巡诊机会 为边防连官兵建立健康档案 如今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不仅成了官兵往返上山的“中继站” 也成了边防官兵的“保健站” 更是新藏线沿途群众的“救命站” 守护来往官兵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精彩推荐 4倍6倍探亲路费,谁可享受陆军权威发布,转载注明来源! 主管 陆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文化中心 来源 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央视军事报道、 人民陆军(ID:renminlujun) 刊期 第期 监制:邵 敏主编:程 成编辑:王 磊 邮箱:rmljwx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5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援藏一年今归来北医三院第四批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