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教的传播时间长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

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

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现在常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

“方便”、“障碍”、“一刹那”……原本就都是佛教

名词。

而在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

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

胡说八道

在东晋时期,五胡乱华,北方地区被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占领,偏居南方的东晋汉人因为对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完全不了解,同时又因汉人以正统自居,便将自己听不懂的“胡人”方言称为“胡说”,意思是拗口难懂,让人无法理解。于是每每在传经布道中,常因语言问题被汉人诟病,因此当时的汉人便用“胡说八道”来借指热衷传教、宣讲“八正道”的少数民族高僧。

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①正见。正确体见诸法之理性而不谬误,亦即坚持佛教四圣谛的真理;

②正思维。又称正志,思四谛理,离诸杂念。

③正语。正确的话语,说话应该诚实可靠,不说谎。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④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⑤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⑥正精进。精进意味着摆脱烦恼,成为更好的自己;

⑦正念。觉知:学会觉知自己。

⑧正定。禅定分为两种:

味同嚼腊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

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空中楼阁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

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

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

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家贼难防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

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

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

心花怒放

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

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

三头六臂

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

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稄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

后来,人们就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神通广大,本领非凡。

劫后余生

佛教认为世界经历一次“成住坏空”的循环,为一大劫。在“坏劫”之末,世界将发生大火灾。此时,地狱、人间等下界众生均修习“无觉无观”而躲避到色界三禅天:光音天。

于是,大海枯竭,世界空旷,七日并出,劫火从地狱一直烧到色界二禅天。待世界进入新的一轮循环又重新生成时,光音天的部分众生陆续进入下界,地狱、人间等重又充满了各类众生。这就是佛经所描绘的“劫后余生”的图景。

回光返照

禅宗语录中多见此语,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唐代临济义玄禅师谥慧照):“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据我见处,实无许多般道理,要用便用,不用便休。”

《宗镜录》卷二三:“若舍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知,境智冥合,是真供养。”

“光”指智光或心光,“返照”即契如理之心。

后多用“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神志忽然清醒或兴奋,也用以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短暂的兴旺。

隔靴搔痒

不透彻,不贴切,抓不住要点,无济于事,谓之“隔靴搔痒”。此语本于《五灯会元》卷八:“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契稳)师曰: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独一无二

语出《大般涅槃经》卷五:“又解脱者,名为寂静纯一无二。如空野象,独一无侣。解脱亦尔,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谓真实的解脱教法,只有一乘。

脚踏实地

语出《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条:“僧却归雪峰,举似玄沙语。师云:‘汉俱隐也。’其僧却归玄沙举此语,玄沙云:‘中和尚脚跟不踏实地。’又时玄沙上雪峰,师收一脚而行。沙问:‘和尚作什么?’师云:‘脚跟不踏实地婆。’”

禅家主张“悟后牧牛行”,认为见性后仍要踏踏实实地在事上磨练。又有“脚跟点地”之说,意义近似。

斩钉截铁

语出《景德传灯录·道膺禅师》:“问:‘学人拟欲归乡时如何?’师曰:‘只遮是。’新罗僧问:‘佛陀波利见文殊,为什么却回去?’师曰:‘只为不将来,所以却回去。’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原喻禅门顿悟果决之词,与云门宗三转语中“截断众流”义相似。后比喻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如《朱子语类》卷五一:“看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七上八下

语出宋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

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九回:“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宝玉道:‘二姐姐又不大作诗,没有他又何妨。’”

灰飞烟灭

语见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卷上:“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法华经?寿量品》谓:“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

佛教为了救渡众生出于苦海,指出了一个超越生死的“彼岸”作为修行的归宿。苦海是由无数恶业造成的。那么,要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回头修一切善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民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正是劝人去恶向善的话。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云端佛事登记

往期回顾

南山公告

化州南山寺积极响应省佛协《倡议书》,实行双暂停!名士谢灵运请求入莲社,慈悲的慧远大师为什么拒绝他?印光祖师:“家训”之盛极于宋,劝善积德因果思想盛行各家族台湾觅寂尊者:犯戒不一定结恶业,恶业未必就犯戒!“百兽群中师子音”:净宗九祖蕅益大师的五十六岁亚洲最大帝国宰相耶律楚材:屠城止杀,救人百万,自称居士,佐政三十年!贫穷、富贵、疾病并非都是业决定:你真的了解佛教的因果观吗?博士僧刷爆朋友圈!历32载“苦修”,中国佛教最高学府首届博士生即将毕业唐人笔下的野生动物:生态平衡护生有功两个好友的净土之约:同年同月同地往生87岁“济公”游本昌的晚年:为拍《了凡》《弘一法师》赔光家产清朝名臣林则徐:他的菩提道友著成《净土圣贤录》《径中径又径》净土巨著出舍利的《龙舒净土文》和站着往生的王龙舒居士被迫帮夫杀猪,三年后往生极乐,怎么算犯杀戒?历史上第一个被灭十族的明朝家族:为修墓地杀蛇八百星云大师亲诵考试祈愿文

愿所有考生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书到今生读已迟,惠及来世当此时;即便“生而知之”,仍难免轮回!皇帝抽空也抄经,看康雍乾盛世三帝御笔经书,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佛教大护法波斯匿王的减肥日记星云大师亲诵考试祈愿文

愿所有考生如愿以偿,金榜题名漫画丨净土宗高僧道绰大师“父子两宰相”12位翰林24位进士:张英张廷玉传世家训都讲了什么?前世轮回中亲爱的妈妈,再见后你已经彻底忘记她.....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为什么CEO们都跑去东方禅修冥想了?年家风传承,他散尽家财施粥救灾民,后成一代高官:要大门闾,积德累善《万善先资》劝戒杀《欲海回狂》劝戒淫《西归直指》导净土:一代大居士印祖谓之菩萨再来千年云冈里的90后“扫”窟人:上了山,上了心《弥陀经》昼夜经行,佛门的养身疗病秘诀百善孝为先:从释迦佛到六祖,至老和尚都是孝子,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白蛇传》法海禅师之父:唐朝宰相送子出家,灭佛运动中力护三宝!曾国藩外孙作为佛教徒,居然撰书教人敛财,寺院高僧还帮助流通助印!泰皇每年都去礼拜:泰国最奇特的寺院供奉释迦舍利,千年前唐朝高僧所建!僧人生病谁看护?如意寮:古代中医院!铁面御史三朝为官,孝悌闻名皈心佛教:“包青天”的历史原型南山佛子|老伴往生儿子出家,她在南山七年,佛号响亮在心中!绍云老和尚:他在高旻寺坐过一支香,增了一纪(12年)的寿命舍宅为寺,救济灾民,居家学道的佛子,活成了印祖口中的模样!唐朝宰相施食鬼眷,念佛免难,斋僧得舍利当代佛门女学僧的两次“高考”:你选择被六道录取,还是在净土金榜题名?袁宏道,乃宋朝苏东坡后身。。。我受戒后不知道怎么持?五戒戒相详解送给你!元朝楷书大家赵孟頫写心经与中峰明本禅师换茶图卷认识佛医丨九种意外的非时“横死”一句“食廷璋之芋”,印光大师何以知道许止净居士未断荤?老和尚亲历:得道高僧的境界,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圆寂前,他为自己设涅槃斋〡领略一代宗祖的解脱自在好文力荐

一代高僧养成记:与星云大师同窗,得十位贵人相助一场年前的灭族惨案,告诉世人今天瘟疫流行的因缘!“宁肯己身堕地狱,不以佛法作人情”,如何是将佛法作人情呢?(慈舟老法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