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08/5745578.html

瑞应峰位于磨镜台东南约三里处。上承掷钵峰,下连云居峰。

很久很久以前,峰上长着一棵大树,枝干盘曲臃肿,如龟如龙。有人说,这是因为皇帝修德,时世清明,天降祥瑞,便称之为瑞应峰。

作为奇秀万千的南岳群峰中的一员,瑞应峰美则美矣,却并无多少特异之处。比它的知名度高了很多的,则是峰顶南侧的南台寺。

南台寺的创建时间是可以确定的,瑞应峰命名于何时,则不可考。我认为,瑞应峰的得名,应该是因为南台寺的座落。不然,哪个山上长了一棵奇形怪状的树,谁会平白无故地去琢磨它。

而南台寺的久负盛名,缘于一代又一代僧人的薪火相传。其中海印、希迁、无碍、妙见、宝昙为杰出者。

海印创寺

据文字记载,佛教进入南岳核心区,是在南北朝时期。海印便是最早来岳的几位僧人之一。

起初,海印驻锡于山脚下的善果道场。这里距南岳大庙约两里,傍依登山大道,今为岳云中学所在地。

对于海印的道行,李元度《南岳志》是这样记载的:“宴坐禅定,一志如初。积数年,诚动天地,薪水自至,虎蛇远奔。”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表明海印通过精诚专一的长时间修持,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陈朝光大二年(),慧思和尚率徒众四十余人,从河南大苏山来到南岳。海印与慧思一见如故,把善果道场留给慧思,自己上山创建南台寺。

不过,从南台寺后石壁上镌刻的“南台寺”三个大字和两侧“梁天监(-)中建,沙门海印”的若干小字来看,在慧思来南岳数十年前,南台寺就已经存在。从梁朝天监年间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千五百年。

希迁开派

海印之后,南台寺几乎湮没无闻。直到唐代天宝(—)初年,希迁禅师入驻南岳,南台寺才声名鹊起。

当希迁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和尚的时候,他的师父禅宗六祖慧能即将离世。他迷茫而忧伤地问:“和尚百年后,我将附何人?”六祖微笑:“寻思去!”

通过“上下罗浮,往来三峡”的历练,又在吉州青原山拜师兄行思为师,希迁日益筋骨强健,羽翼丰满,只待鹏飞九万里。

他来到了南岳,在荒废已久的南台寺侧巨石上结草庵而居。从此,修行弘法于南岳一带近半个世纪,直至圆寂。

希迁从自然、社会和佛理的圆融中,领悟了“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法身无象,谁云自他”的大智慧,写成《参同契》《草庵歌》等佛理名篇。他与从南岳前往江西弘法的马祖道一互通声气,共振南禅宗风,海内尊称为“并世二大士”。数不清的“粉丝”们在两位巨人之间往来参学,形成了佛教版的“走江湖”。

由于希迁的思想博大无际,机锋敏捷,高深莫测,人称“石头路滑”。

石头希迁注重育人,有道悟、惟俨、天然等嗣法弟子二十一名。这些高足走出南岳,各有大成,衍化为禅宗“五家”中的三家,即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尤其是曹洞宗,影响力巨大,有“曹洞曹半天”之誉。曹洞宗还传入日本,成为该国最大的佛教宗派,至今日本曹洞宗僧人仍尊南台寺为祖庭。

南台寺门额上的“天下法源”为世所公认。而奠定“法源”地位的,正是被唐德宗赐谥“无际大师”的希迁。

无碍再辟

明朝弘治(-)初年,南台寺已沦为荒址。

从河南信阳来到南岳的无碍和尚,住在天柱峰下的狮子岩。他的所有财产仅有一只斋钵,一张简易的木架床,以及一件由布片结成,又打了无数补丁,破碎如小米穗的衲衣。他的食物是山中的野菜,有七年没吃过谷物。

无碍坚苦卓绝的德行感动了当地人,大家筹划着要给他建个房子。他选定南台寺原址,依崖而建山房,使南台再次成为南山一处胜景。

江西安福人刘阳,曾任砀山知县和福建道监察御史。他为官清正,不阿权贵。晚年称病归隐,在故乡研讲经学。这位江西老表喜爱南岳,曾三度游访。

见人沉默不语的无碍和尚,在刘阳面前却天性大发。他打着赤脚,爬上冰封雪冻的悬崖,采下雪芝招待客人。刘阳以《赋雪芝》作为酬谢。传为“仙人饮饵”的雪芝,在两位知音之间展示了它的涵义。

当刘阳第二次来到南岳,参访南台,却只见到无碍的坟茔。

嘉靖三十一年()冬天,刘阳第三次来到没有无碍的无碍山房。无碍之徒明通说他三访南台,请他留下点什么。

刘阳挥毫作《无碍山房记》:“昔余初至,主无碍;及再至,吊无碍矣!今再至,空山寒谷,其能已于怀无碍耶?”“倏三十年,冰雪如昨也。”对知音的怀念和沉湎之情,如千崖冰雪,深透骨髓。

妙见重兴

清朝乾隆年间,南台寺因年久失修,全部倒塌。寺僧乘机瓜分寺产,各于南岳大庙西侧另建庵堂,号“新南台寺”和“老南台寺”,自称南台嫡系正宗,以蹭香火。

清末,祝圣寺住持淡云和尚与其徒妙见,见新老南台以假乱真,“互相争利,有辱佛门”,决心重振南台。

为了募集资金,淡云命妙见打理长沙武庙。妙见掘井于庙中,用砂罐煮粥而食,昼夜念诵《法华经》,从不懈怠。

长沙的官绅士庶钦敬于妙见的精诚,纷纷前往祈护。从此,武庙经忏日多,香火鼎盛。妙见将所有收入,除修葺武庙,全部积存用于修复南台寺。

光绪二十四年(),僧众公推妙见为祝圣寺住持。第二年,妙见即上山搭茅庵于南台寺旧址,当年正式启动重建工程,历时五年而竣。

这次重修的南台寺,规模宏大,刷新历史。寺宇分为四进两厢,一进为山门,悬挂“古南台寺”匾额;里面三进分别为弥陀殿、大雄宝殿和说法堂、祖堂、云水堂。两厢设有斋堂、禅堂、客堂等。大小共一百余间。这个格局大体延续至今。

宝昙升座

当代高僧宝昙,自谓“羊肠小道一僧来”。他的曲折经历,正是中国社会数十年沧桑的写照。

年,他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赤贫家庭。一岁多就失去了生母,六岁时随父在家乡小庙安身。

年,年方九岁、当时还叫赵敦煌的宝昙,来到父亲出家的南岳后山野鸡潭,礼镇宗上人削发为僧(一说出家于白云寺)。

年,到衡山福田铺白云寺当小沙弥。

年冬,在南岳上封寺受具足戒。

年,在南岳祝圣寺佛学讲习所就读,其间曾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的抗日活动。

年佛学讲习所被迫遣散,宝昙回原籍永丰镇南岳殿,解放前夕回到白云寺。

年,去湘潭市海会寺参加僧尼自救工厂,学习织布,在海会寺住了六年。

年,重返南岳,代理南岳佛教协会秘书长职务。因直陈时弊,被错划为“右派”,安排在南岳佛道农业社南台寺小组,从事农业生产。

年,第三次回到白云寺,从事农业生产。

年,回原籍落户。

年,从家乡迁入湖北省崇阳县从事农业。

年,由明真上人介绍到设在北京广济寺的中国佛学院任教。

年,衡山县委统战部落实宗教政策,返回南岳祝圣寺。

年,参学于广东丹霞寺、再去南京栖霞山执教。

年,回到南岳上封寺主持寺务。

年,11月18日是药师佛诞辰日。南台寺举行盛大的佛像开光法会和宝昙方丈升座仪式。他是“文革”后南岳首位升座的方丈。

他就像一朵浮萍,被命运的激流推动着漂流四方。他有着佛门中人少有的坚韧,在苦难和挫折里磨砺自己的本心。他是南岳唯一在“文革”中没有还俗的大和尚。

来到南台寺的宝昙法师,致全力于千年古刹的复兴。先后新建了指乘佛塔和前坪外的山门,重修了功德堂、药师殿、观音殿、藏经楼、库房、方丈室等,新塑佛像四十余尊。年至年,用四年时间,多方募集资金,于瑞应峰顶修建了一座高四十九米的九级金刚舍利塔,成为南岳衡山的新景观。他还带领弟子先后恢复了江西萍乡宝积寺、岳阳圣安寺、湘乡云门寺等多座丛林。

《磨镜台》

本文原载南岳佛教协会会刊《磨镜台》年第1期。

投稿邮箱:mojingtai

.ne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