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苏伊士运河的,不是货轮,而是大国博弈
年,第一批工人在埃及近海,夯下了航道的第一掊土。 苏伊士运河,开始在历史的长海中,冒出头来。 这条贯通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提供了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迅速成为全球最为频繁的航线,也成了地缘博弈的“战场”。 时代的细节,总是耐人寻味。 就在日前,“长赐”号轮船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了造成余艘船只堵塞航道。 埃及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美国,比埃及更着急。 五角大楼发布声明:美国驻中东海军将派遣一支专家评估小组,前往苏伊士运河帮助疏通。 急切地解决苏伊士运河堵塞问题,美国是在学雷锋、做好事,还是有其他考虑?苏伊士运河,又为何对美国那么重要? 一切都藏在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之中…… 在埃及现代史上,再没有什么事情,比苏伊士运河危机更为震动世界。 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亚历山大港的群众大会上发出宣告: 苏伊士运河,自即日起,收归埃及国有。 消息传到欧洲,引起了英法两国的朝野震动。 对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英帝国来说,苏伊士运河是帝国的杰作,也是帝国余晖维系的“大动脉”和“生命线”。 而航线上的法国商船,也牵连着法国的国家利益。爱丽舍宫向唐宁街10号传来了暗信: “运河旁,可以挖战壕吗?” 这无异于一封联军的檄文。哪怕是动用武力,也要保住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利益。 苏伊士运河上,商船不再,战舰云集。 战争乌云笼罩在金字塔上,二战后的国际力量博弈,掀开了最为波谲云诡的一章。 在这一章里,看似超然冲突之外的美国,实则暗中操纵了一切; 在这一章里,水火不容的美苏两国,罕见地站在了同一条战线; 在这一章里,帝国对弱国的战争以失败告终,但胜利者,却失去了一切。 如果把视角放置在太空,俯瞰地球,会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上空,看到一朵盛放的玫瑰。 而中东,便是玫瑰的花蕊。 中东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牵动着大国的战略布局。 列强染指,帝国争雄,是这块土地的宿命。从波斯居鲁士大帝,到罗马凯撒大帝,从大英帝国,到美苏争雄,莫不如是。 埃及,则是花蕊中的花芯。谁控制了埃及,谁就扼住了中东的咽喉。 打个比喻,埃及就像是埃及艳后,芳名在外,霸占她的英国、法国不想放她自由,美国、苏联却又觊觎她的美色。 表面上看,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引英法众怒,是阿拉伯民族主义与老殖民主义的战争,但深层次地说,只是英法的老殖民主义与美苏的新殖民主义的对决。 弱国,哪有决定命运的权利。 美国打埃及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年,艾森豪威尔初登总统大位时,便已在筹谋。他如是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像中东那样,得到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如此密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9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华山祈福观光纯玩二日游嘉兴地区直
- 下一篇文章: 九华山99座寺院朝拜攻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