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歌第六讲毒蛇是一条草绳音频讲
世间和出世间的事情都没有一件事情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这种障碍,往往会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遇到了障碍,战胜障碍有三种方法:第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是重视障碍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它。第二是强大自己,自己强大了,障碍相对就弱小了。第三是虚惊一场,通过认清障碍,哦,原来本来没有障碍。世间人总是爱自寻烦恼,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出世间亦复如是。一个人明心见性以后,才知道障碍是虚妄的,才知道本来无事。如果把障碍比喻成一条毒蛇,结果真正认清以后就发现,毒蛇原来只不过是一条草绳而已。当发现毒蛇是草绳的时候,心态就很微妙了,也许就是寂灭为乐之乐了。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毒蛇是一条草绳”。 今天学习《证道歌》的六段文句: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证道歌开宗明义,讲了证道的境界以后,这一段讲证道以后果地的妙用,在因地上讲则是怎么样去战胜这些障碍,来达到证道的境界。 永嘉大师作为一个通宗通教的人,撰写《证道歌》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证道歌》的内容是很有次第的。从修因证果来看,有三座大山障碍着众生解脱:分别是报障、烦恼障和业障。三大障碍中最大的障碍是报障,因为报障是定业,是无法改变的。修道需要有一个业报身,在六道里面只有人身才可以修道,而人身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即使是得到人身,没有暇满的话,也不能够修道,还要遇到佛法,还要远离八难,还要遇到善知识等等,得到了人身,还要过去的善根成熟,除了正报有善根以外,还要有福德,对依报的环境也有要求,需要很多很多的条件来成就,所以要求非常非常高。为什么众生会无量劫的轮回?就是得人身比较困难,佛陀讲得人生如爪上土,失人生如大地土。修行的矛盾在哪里,即要利用瑕满人身,又要放下身见和我执。所以老子讲:吾有大患,唯吾有身。修道的最大难题是借身体克服由身体引发的障碍,这是大家要明确的。 第二大障碍就是烦恼障。烦恼障就是污染。人有多少烦恼呢?有八万四千烦恼。浓缩起来是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最后集中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这是烦恼中最重的,中毒最深的。烦恼障包含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即使得了人身来修道,由于有八万四千的烦恼,也是生死海深菩提路远。一个人真正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也要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呢?因为烦恼无尽,要克服烦恼障很难很难,导致修行常常退转。 第三大障碍就是业障。业障就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五逆十恶的各种罪业、恶业,导致修道的时候阻碍重重,困难重重。恶业种子在因缘成熟会形成业报恶报,随时随地都能终止修行。本来是修行得好好的,突然之间遇到了一个恶缘,过去生的恶业种子因缘和合形成了业报,或许生命就结束了,或者修行的条件就丧失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了七难,其实都是业障。修行修不下去,只好说自己业障深重。 在因地修行,要克服三大障碍是很不容易的。在因地修行花的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就是去克服这三大障碍。持戒,忏悔,止观,包括修六度万行,都是为了消除三大障碍,可以说忙得不亦乐乎。效果怎么样?不知道。因为烦恼无边,业障很深,最多只能够调伏。为什么呢?因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修行也是用生灭心去修。烦恼有生有灭,此起彼伏,所以在因地修行,在上半场修行,讲老实话,都是没有绝对的把握的。 如果把障碍比喻一条毒蛇的话,不同的法门,用功的方法是不同的,虽然根本方法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但具体用功是不一样的。把障碍比喻成毒蛇,小乘人的戒定慧,通过打坐修定。我不动,毒蛇就咬不到我,这是修戒修定。小乘怎么样修慧呢?小乘人明白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毒蛇也是无常的。只要我不动,毒蛇慢慢会自动跑开。 大乘的戒定慧,更多的偏重于智慧转化。毒蛇倒逼修行,倒逼六度万行。要咬我,给你咬。修禅定,修忍辱、修精进,最重要的是修般若,转业报身为愿力身,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把毒蛇转化过来,转为修道的资粮。 大乘密宗通过持咒修本尊,让本尊护法来保护自己,避免毒蛇的伤害,或者说要把毒蛇灭掉。 在大乘佛法里面,在因地修行中最殊胜、最特别的是净土法门。前不久学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的免七难就是对治报障,解三毒是对治烦恼障,应二求是对治业障,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净土法门对付毒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以一行代替万行。就是一心念佛、念菩萨名号的方法,把毒蛇化掉。 《证道歌》讲的禅法,用功大不一样,如果障碍是毒蛇的话。直接把毒蛇抓过来看,才发现压根就不是毒蛇,是一根草绳,那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本来就是解脱的,本来就没有障碍,认清它,放下它就行了。 了解真相,原来毒蛇就是一根草绳。再看五蕴身心就像浮云,就是证道歌里面讲的:五阴浮云空去来。李敖给药山惟严禅师写的一首诗,就这样说的: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意思就是说一个修道人的五蕴身心就跟浮云一样的,空空荡荡的,没有一点障碍,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没有一点执着,这是一种自在的境界。了解真相,三毒像一阵无明风吹过来,自性的大海里面生起几个水泡,对大海有影响吗?没有一丝毫影响。三毒的水泡其实也是自性的一部分,冷眼观照自性的大海里面吹起几个水泡,也就见怪不怪了。三毒水泡虚出没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禅宗的解脱法,直截了当,没有那么多啰嗦。一上来就直接体认,可以说是真正的圆顿大法。坛经的顿渐品第八里面介绍这样的一个公案。神秀大师其实对六祖大师也是非常的仰慕,手下有一个弟子叫志诚,聪明多智。神秀希望弟子能够有很大的成就,就命弟子志诚,到曹溪参学,听六祖说法。六祖大师见到志诚,就问:你的师父神秀大师怎么样给大众开示修行?志诚就对六祖说,我师父常给大众开示:要住心观静,长坐不卧。意思是好好打坐,精进修行。六祖大师知道这种用功不对,讲了一首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佛陀在成道之前,也做过这样的示现,六年苦行去折磨身体,也没有悟道。如果靠折磨身体可以成道的话,那大概只有死了四大分解以后,志诚听到六祖大师的开示以后,马上有觉悟,知道以前的路确实是走错了,光折腾身体没有前途。六祖又继续启发,问:你师父平时是怎么样教人修戒定慧?志诚禅师就回答说: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六祖大师就知道秀大师是次第的渐修法。所以六祖大师就指出来,这种戒定慧的修行方法。虽然也是一种大乘的佛法,次第修行,渐次用功。但是真正圆顿的大法不是这样,不在相上修戒定慧,六祖大师,又给志诚讲了一首偈子:“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意思是自性里面,一切本具,不增不减。无论身去身来,花开花落,时时刻刻都是在三昧之中,这才是圆顿大法。六祖惠能大师继续给志诚开示:用功不是在相上去修戒定慧,而是要体悟到自性,真正悟到自性,没有一法可得,就自由自在了。然而自性不离一切法,只有不离一切法方能建立万法,体会到自性就是清净法身,从清净法身就能够立菩提涅槃,这就是解脱的知见。 悟到了自性,见到了实相。毒蛇就是一根草绳。悟到自己的自性,就是证实相,就离开了人法,离开了我法,就是三轮体空,就像一个人从大梦中醒来,梦醒时分的那一刹那,五无间阿鼻罪业自然消失,虚妄的罪业自然消失。如同把毒蛇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根草绳,只有哑然失笑。就叫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种快乐真的是一种法乐。 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佛经讲:纵过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意思是做过的一个恶业,哪怕是经过百千万劫,这个业都不消失的,一旦遇到了缘还要受果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怎么可以说觉悟刹那能灭掉阿鼻地狱的罪业呢?不是违背了因果法吗? 所以永嘉大师,在这里就发了毒誓了,如果明心见性了,见到了实相,若三障不消除,恶业不灭尽,那就说明打了妄语,愿意恒河沙劫在地狱里遭受拔舌之苦。永嘉大师发了这样的毒誓,来保证《证道歌》所讲的是真实不虚的。 那怎么样解释因果呢?一个人觉悟以后,明心见性以后,相上面看起来有因果,但是内心是如如不动的,叫身受心不受,身苦心不苦。不觉悟的人看起来,因果还是明明了了,历历在目。比方说一个学佛的人吃素,喜欢吃荤腥的人看来,哎呀这些吃素的人就在吃苦受苦,哪里能够体会到吃素的快乐呢。从不觉悟的众生来看,吃素是吃苦。那吃苦就算吃苦吧,吃苦了苦。在吃荤腥吃众生肉的迷惑众生,好像是享福,其实也就享福了福,今后还要受更大的苦报。因为执着,在地狱受苦就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对于觉悟的人来说,地狱果报是一种幻相,虽然也有这样一个幻相出现,但是对内心没有任何的影响,也就是说:刹那灭却阿鼻业真实不虚。 三种障碍里面最难转的是报障。阿罗汉虽然证得了空性的智慧,而且断了烦恼,去掉邪见,达无学位,但是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报障不能免除,身体不能转化过来,这是一个常识。但问题是明心见性的大乘修行人,可不可以转身体呢? 大乘佛法里面的密宗,大成就的修行人有身体虹化的现象,不少密宗高僧圆寂以后,示现身体虹化。有的虹化是化成了一道光而离开这个世间。有些把身体,缩小缩短到的只有一米左右,甚至只有七八十公分。这实际上都是明心见性的大修行人身体可以转的一个标志。 汉地也有很多明心见性的高僧大德,圆寂以后留下全身舍利。南华寺珍藏了六祖大师、憨山大师、丹田和尚三尊真身,实际上说明了见性的修行人身体都是转化过来的。 按照禅宗的观点,一般是不转业报身体的。为什么不转呢?身体本来就是虚妄的,只是一个四大假合的身体,身去身来根本不需要转。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临终身体四大解体,六识分散,但内心是如如不动的,而又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当身体全部化了以后,境界全部化掉以后,没有了身体,没有了境界,唯有无量的自性光明。如果说一念不生,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念方动,十方佛国都在心中显现了,十方法界都是自己的佛国了,念头一动的时候,也可以随念往生到任何世界。 这样的境界,佛陀在经典里也明确开示过,比方说在《观经》里面,佛陀示现十方法界所有的佛国,实际上是佛加持韦提希夫人,进入到无心道人的境界,是自性天真佛的一种妙用。当然有一个念头在动的时候,十方佛国全体在韦提希夫人心中都显现出来。就是令韦提希夫人去挑选哪一个佛国最清净,哪一个佛国最庄严,哪一个佛国最圆满?密宗的虹化现象,也是为了度众生,在文革期间佛教遭受危难的时候,不少高僧都示现虹化现象来度众生。佛教比较兴盛的时期,这种度生方式就很少用了。 所以明心见性的人是可以转身体的,但是不去转,还有一种考虑是隐圣显凡、隐大显小。为什么?大慈悲故。跟众生同一个鼻孔出气的,跟众生打成一片,才能够度众生。真正的明心见性的人,修行非常朴实,处处为众生考虑,为众生着想。 唐代有一个天王悟禅师,年轻的时候没有见性,就修得了神通,有一次被外道扔到了河里,河里竟然生出了一朵莲花,这个天王悟禅师就坐在这个莲花上面打坐。后来天王悟禅师跟着马祖大师来学禅,明心见性以后,神通好像都消失了,饥来吃饭困来眠,跟普通的人没有一点差别。到了老年临终的时候还生了重病,还病得很重,很痛苦,临终的时候哎哟叫。侍者很不理解,就跟他讲:您老人家年轻的时候,那么有神通,很多人都崇拜您。怎么您见性以后,还病得这么重?在临终的时候,哎呀哎呀叫,这不是给人看笑话吗?师父为了启发这个侍者,说:看我哎哟哎哟,还有一个不疼痛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侍者回答:不知道。天王悟禅师就启发侍者:想不想知道呢?侍者说想啊。天王悟禅师就说你注意了,这个没有疼痛的东西就是:哎哟哎哟哎哟。这样的哎呦哎呦,这个侍者就开悟了。悟到什么呢?哎哟哎哟,是自性的一种妙用。 反观内照,就能开悟。一个明心见性的人,真的是身苦心不苦了。如果说还没有大彻大悟的,面对三大烦恼,还是要发愿,就像普贤菩萨发愿一样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便得往生安乐刹。没有到明心见性的境界,障碍还是很可怕的,特别是临终的时候,最好要发愿:临欲命终,身无病苦,意不贪念,心不颠倒。把草绳当毒蛇看,一定要将烦恼调服。就要像彻悟大师讲的,一定要折服现形烦恼。在上半场修行,在临终的时候千万不能够起烦恼,这是往生很重要的条件。 在上半场修行,信愿要圆满,真心切愿。如果开不了悟,见不了性,要往生,要过好以下几关。 第一,在平时很理智、很清醒的时候。看自己有没有信愿。什么标准呢?就是现在马上阿弥陀佛要接你走,你愿不愿意去?这是第一关。如果还不愿意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后事没有交代,还有很多牵挂的话,叫没有信愿,那说明离往生还很远。清醒理智的时候,都不能够放下一切,怎么能够往生呢?一定要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马上接你走,你走不走?二话不说马上走。这算过了第一关。第二,在平时烦恼的时候,问自己愿不愿意马上到极乐世界去?比方说跟别人发生了矛盾,马上要问自己,一个随时到极乐世界的人,还跟人家较什么真,讲什么是非,争什么长短呢?这个时候要考验自己,这是第二关。第三,在生病的时候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如果生病的时候还怕死,还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那说明离往生还差得很远,没有达到真信切愿的标准,这是第三关。第四、在梦中碰到了危险,是不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去躲还是去藏?要扪心自问梦中能不能作主,这是第四关。第五、在临命终时四大分解的时候,能不能够保持正念?那个时候正念分明,一心求往生,那就解决问题了,这是第五关。 信愿的圆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上半场修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心是生灭的心,愿是生灭的愿,不能够念念相续,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这三大障碍,要过五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现在要努力争取进入下半场,如果一个人能够开悟,能够明心见性。一切的境界都不住,那就非常潇洒自在了,看一切的烦恼都像看戏一样的,五蕴像浮云,三毒像水泡,任何的顺境逆境,都是平常心,平等心,欢喜心,就非常自在了。 感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2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佛学诗人李商隐的佛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