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面有一个词,叫做“我执”。

世间莽莽,人与人性情各不相同,有的人天性如弥勒佛,什么都看得开,天塌下来照常吃饭,又有一种人天性执着,佛教说,一切知障由此而生,人生的苦,大部分来自这个“执”。而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是这个执字最好的诠释。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做李叔同的时候,他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作者。是表演、话剧、美术、诗歌、乐律、书法、篆刻、绘画无一不精的艺术全才,也是天津首富之子、新文化运动先驱、日本留学归来的翩翩美男子。

当他被叫弘一法师的时候,他成了民国期间最为出名的高僧,他撰写的心得感悟、佛教偈语,今天仍被广为传颂。

李叔同当时多有才?

高傲如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李叔同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25岁之前,他是热衷政治的富家公子

25岁到39岁,他是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

39岁到圆寂,他是普度世人的得道高僧

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竟然发生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但是有趣的是,他入了佛门,他成为法师级的僧人,却仍然没有真正跟尘世断了联系。

学生问他:“老师出家何为?”

李叔同淡淡地说:“无所为。”

学生再问:“忍抛骨肉乎?”

他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这位学生所说的“忍抛骨肉乎”,说的就是他在39岁那年抛弃自己日本妻子、自己的孩子,给妻子留下3个月的薪资之后出家的故事。

俞敏洪的访谈里对弘一法师感慨:他老婆带着女儿在寺庙门口哭,他就是不出来,换我肯定做不到。

这么做是残忍,是对自己的残忍,但成佛需要这种残忍,李叔同就有这等手脚。

年的农历正月15,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李叔同禅房上贴着四个字:“虽存若殁”,意思是,我虽然活着,但你们就当我死了吧。

几天之后,他的妻子,认识十一年的在日本留学时认识并娶回家的老婆,从山海感到杭州灵隐寺求他:不要抛弃我们好吗?

然而李叔同已下决心,连寺门都没让妻子孩子进,他的妻子隔着门缝问李叔同:“叔同......”

李叔同回:“请叫我弘一法师”

妻子:“弘一法师,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妻子:“既然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那日,李叔同在妻子面前决然转身,面对诚子的责问,他唯有沉默。

少年的李叔同

是啊,李叔同既然做到慈悲对世人,

为何独伤他的妻子、孩子呢?

李叔同为何狠绝至此?李叔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是后世人一直在争论的话题。

他的弟子丰子恺的话,似乎更加贴切: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爱他的人,无不为他悲伤,但懂他的人,并不觉他薄情。

其实他的内心,也是悲痛的。削发为僧之后,他发愿弘扬律宗。在所有的佛教宗派里面,律宗是最注重修行、对自己最为严苛的的一派。

夏丏尊送给他一副白金水晶眼镜,他转而送给了泉州开元寺,让他们卖了去筹集斋粮。在夏丏尊里面小住,他过午不食,午餐只有咸菜、米饭、白开水。素菜之中,他从不吃菜心、冬笋、香菇,因为它们的价格比其他素菜要贵几倍。他临死之前只有一件衣服,上面缝了个补丁。

他余下的一生都在痛苦的修行,寻找存在的真谛。圆寂前,他交代弟子:“我去后,你记得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弥留之际,书“悲欣交集”四字,是为绝笔。

李叔同绝笔

李叔同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作为艺术家,他是五线谱运用的第一个中国人,作为僧侣,他是苦修律宗的得道高僧。

阅读他的禅语,你会发现他在寻道之中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也就是说,读他的文章,更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