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研究有了新高度为纪念太虚大师圆寂
今年是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太虚大师一生深入经藏,融摄诸宗,他是“人间佛教”思想首倡者,也是中国佛教现代化奠基人。 年,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所作《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纪念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今后必须提倡人间佛教思想”。 此后,”人间佛教“成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 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指出:“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是人间佛教的首倡者,是世界佛教运动的推动者,是世界新文化构建的探索者。”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奉化雪窦寺方丈怡藏法师强调:“太虚大师是人间佛教的首倡者,也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 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究竟有何丰富的内涵和智慧?为什么“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意义如此重大?“人间佛教”与中国佛教现代化又有何密切联系? 为了了解这些答案,禅风君深入到“人间佛教与中国佛教现代化”太虚大师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聆听了来自海内外数五十多位高僧、学者的研究和讨论。 研讨会主题发言 研讨会主题发言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圣凯法师主持,八位海内外高僧和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教授发表论题《太虚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述评》。 杨教授的论文结合太虚大师从事佛教改革,倡导“人间佛教”思想、佛教僧才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僧伽、揭示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宗等方面,对太虚大师所作《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进行评述。 杨教授认为太虚大师发起的“佛教革命”不仅没有遭遇完全失败,而且取得很大成功,为中国佛教适应时代的转型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教授发表论题《太虚大师与中国佛教现代化》。 魏教授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是太虚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今佛教发展到底有什么启发。魏教授指出,太虚大师是现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有两条非常重要的主线必须继承发扬,要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要坚持佛教现代化的方向。 二是在雪窦山开展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有什么独特的意义。魏教授说这反映了两个时代佛教发展的不同命运。雪窦山被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源于太虚大师,而今雪窦山弥勒道场的建设展示出现代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 台湾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秘书长、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秘书长觉培法师表论题《佛教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觉培法师从人类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各种挑战切入,指出社会整体需要做出各种必要性的因应与转型,佛教在历史的推演下也必须接受现代进程中的检验与试炼。 针对佛教现代化的问题,觉培法师提出佛教的样貌不一定要变得很现代,却必须考虑如何“化入”现代人的内心。这也是太虚大师、星云大师等当代高僧始终推动的“人间佛教”的理念。 觉培法师指出当今佛教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球化使疆界到无远弗届,有利于佛教传播;二是人工智能科技可取代人力,却无法取代人心;三是西方主流文明的冲突困境佛教智慧的新契机;四是神格化崇拜信仰渐渐式微,理性思维兴起,佛教不以“神”为信仰核心,更能为人所接受。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发表论题《人间佛教的体和用》。 净因法师首先针对一些批判人间佛教世俗化的言论,提出这种评判是存在误区的。世俗对应的是神圣,而佛教从根本上就不是一神论或多神论,而是以人为本。 净因法师认为太虚大师讲的“体”和“用”是很值得思考的。佛教宣扬的真理是离苦得乐,觉悟真理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 无论什么形式、实践,人间佛教最终的目标就是离苦得乐,这也是人间佛教的“体”。而用什么方法达到离苦得乐则是人间佛教的“用”。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洪修平教授发表论题《太虚与当代的人间佛教》。 洪教授提出当代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发端于唐宋以来中国佛教的人生化、人间化过程之中,而近代以来的人间佛教,则始倡于太虚大师。 洪教授指出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强调在人间发扬大乘佛教救世度人的精神,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悟华严金狮子章入涅槃2
- 下一篇文章: 终身受用佛家人生格言9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