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峰禅师晚年住在五台山,有天他登上高峰后休息时,忽然有一种预感,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登山了。回来后没有几天,他就自知时至。知道两天后就是该走的时候,便在金刚窟把徒弟们都召来。对他们说:“诸方高僧大德示寂,有卧着走的,坐着走的,但是不知道有没有站着走的?”

  “有!”弟子们有人答应道。

  “那有没有倒立着走的呢?”隐峰禅师又问。

  “这倒是还没有听说过,”又有弟子答道。

  隐峰禅师什么也没有说了。过了一会儿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随即两手撑地来个瞑目倒立。身子兀然矗立着,衣袍紧贴在身躯上,纹丝不动。过了很长时间,众徒弟见他一动不动,上前细看,这才发现他已经示寂西去了。

  众僧人商量后便准备来为他料理后事,但是遗体屹立不动,推不倒同时也拔不起,象是生了根一样。远近赶来瞻仰礼拜的僧俗四众,无不惊奇感叹。

  隐峰禅师有个胞妹也在五台山出家,她闻讯赶来后,见状便来到倒立而逝的兄长面前。用手抚摸着隐峰禅师的遗体说道:“兄长!你生时不循佛门戒律,灭度后难道还要这般的荧惑众人?”

  言毕,隐峰禅师倒立的遗体訇然合仆于地。

  天弃比丘谈佛门:

  隐峰极有个性,是位玩世、超世、“幻若不慧”的方外高僧,生性落拓、滑稽。俗姓邓,福建邵武人,六祖慧能的第三代传人,马祖道一的高足,后出师门另立五台脉系。唐末元和年间,节度使吴元济抗拒王命与官兵交战。机峙于淮西道。隐峰为息兵争,将锡杖抛掷空中,继之飞身而过。对峙将领仰头观看,应了他们夜间神人指点罢兵之梦,于是双方息兵。然而,隐峰显神通后唯恐非议和遭到招摇惑众的指责,便回到五台山金刚窟示寂,迁化后建塔于五台山北峰。生前留下的文字不多,只有一首偈子:

  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临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要想弄清隐峰禅师为什么倒立着逝世,而且是说死就死,这就得说明一个佛学名词:“往生”。

  佛教的两大基本思想体系是:一,“因缘果报律”,二,“往生世界观”。佛家修行:首先是遵循“因缘果报”这个铁的规律,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通过修无漏善业来培植善根福德因缘,并将以此来作为究竟圆满后的资粮,来达到“往生世界”的目的。佛家认为,人的死亡只是肉身的消失。而有一个类似灵魂、神识、元神的东西而永远存在着,它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六道中不停止的轮回,接受着由“因缘果报”这客观规律带来的惩罚。要想脱离这“六道轮回”的苦难,就只有通过修行来到另一个世界、“极乐世界”去生活,这就是“往生世界”观。

  不了解佛教,不懂佛学,甚至连科学都不明白是什么概念的人,往往喜欢批评佛教“迷信”。什么是迷信?天弃比丘在这里不想讨论迷信和智信的区别,也不想来介绍科学家、伟人们对佛教的评价。为了证明人体有个不灭的东西不是虚妄。只想摘录一段最近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8日(本月)的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档解析人体“濒临死亡”的特别节目之后,立刻在美国观众中引起巨大争议。电视上侃侃而谈的是一名叫做莱斯莉的年轻女孩。几个月前,一辆大卞车拦腰撞上了莱斯莉驾驶的小汽车。莱斯莉的八根肋骨骨折,心脏停止跳动达3分钟。可是后来当她苏醒过来的时候,她回忆起“当时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我’已经不属于我自己,而是游离于我的肉体以外。‘我’从8英尺的高空俯视,几名男子正在全力抢救一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可怜女孩。”《柳叶刀》中所报道的研究涉及名荷兰患者。……《柳叶刀》所进行的这项调查所有数据没有一个是以往研究资料中引用过来的“二手货”,……研究表明,18%的调查对象称自己可以部分回忆起自己在经历“临床死亡”时的状态:8%——12%的人可以活灵活现的回忆起当时那种“与死亡亲密接触”的情形,诸如看见隧道尽头的光亮,与已经亡故的亲友对话等。

  许多人都描绘自己远距离注视自己的身体,就像观看一部电影。另一些人则感觉自己的肉体正奔向一片灿烂的光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体验,那便是看见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将他们引向永恒的生命。几年前,一块坠落的玻璃把细胞生物学家霍克斯博士砸成了脑震荡,没想到她对科学的看法由此发生了改变。“我觉得我的一部分——精神或者灵魂——脱离了我的身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宁静详和、温馨美好的世外桃源。这种感觉连我自己也很奇怪,按理说像我这样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是不应该相信这种感觉的。”现在,霍克斯改行成了一名精神医疗医师,她相信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死亡,有的只是从一种物质的状态转换到了一种精神的状态。而这种转变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不管怎么样,想要彻底解析人体“濒死体验”还为时过早。无论是茫茫宇宙,还是人类自身。众多未知领域尚待人类去探密。也许一切都正如古希腊奥林匹亚山庙上镌刻的一句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

  以上这一大段,全部摘抄于年1月14日的《楚天都市报》“科技之光”栏,责任编辑黄继春先生。除了开头圈内的本月两字外,天弃比丘自信连标点都没有抄错。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如从摄像机的镜头发现人在临死的那一刹那间,有一股若气若雾的东西从头上飘散出来等等。这里就不多说,诸位看官先生稍微注意就会发现许多。

  “往生”在佛经中和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谓临终时去他方世界,通常是得道与否的代名词。就广意而言,指受生于诸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盛行以后,主要是指受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般说来分有极乐净土、十方净土、弥勒净土等。而活着修行愿意往生的人,不叫往生而称之为愿生。

  修行得道往生的人又叫圆寂,而早已修成正果的罗汉、菩萨等果位的为了普度众生而乘愿再来的人,在往生的时候叫做示寂,这些都和世人常说的“死”有着明显的区别。什么是判断标准呢?佛家有许多说法:自知时至,就是说能提前知道自己要走的时间。有的能提前一年,有的能提前半年,也有三个月、一个月、十天、三天不等,这要由修行的境界和已经证得的果位来决定。还有无疾而终、站、坐、立等方式离开人世的。还有走以后能够保存肉身的、人体虹化的、荼毗(火化)后烧出舍利子、舍利花的。及其他等等迹象,都可以判断出是否往生,是圆寂还是示寂。

  有人怀疑这种验证标准是否准确?摆在面前的有:肉身菩萨,现存的很多,如九华山就有多尊。时间最长的一千七百多年,最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体虹化,是人在“死亡”之后,身体按比例缩小或者自行消失。如有一个一米七的尼姑,在走后肉体缩短得只有三十七公分。这种肉身装金后供奉的,现在西藏保存的较多。诸位看官不仿参读一下第一任西藏工委书记、张国华将军的回忆录。舍利子,火化后出现的一种坚硬、发光、五光十色的如钻石般的晶体。这种舍利子或舍利花很多,许多佛教寺院里都供奉着。这样的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无法解释的现象,当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验证标准。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举例说明了。

  还是回到这则公案上来。修行的人,在走的时候总得留下个形象来示现给世人。隐峰禅师由于他住世的性格所至,示寂时也别出心裁的来个倒立。这除了展示他已经证得的果位不凡以外,还表明他不执著走时要留下庄重形象的的相。其心性空寂,坦坦荡荡,不存大也不存小,不存立也不存倒的概念,把他处世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方面,{罗湖野录}中也有一段记述说:

  宋代兴元府的吴洵,在元丰年间任豫章法曹。有一次郡守王观迎请晦堂和尚到大梵院来讲{法王心要},那天有吴洵作陪参加礼拜。晦堂和尚见到吴洵就问:“我久闻公平生好学,记忆多闻。现在请你就‘不问父母之前’这个话题,讲一讲出来听听。”

  吴洵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感觉很窘,一时竟然无言以对。后来总算找到一个自已以为是机锋一发必无可回的话头反问晦堂和尚:“我以前阅读{传灯录}时,读到隐峰禅师倒立而化,对他的衣服紧贴身子而不下坠,深疑不解。为此我请教过不少方外之人,有的说是神通妙用,有的说是般若智力的扶持。但是我总觉得这些解释很勉强,现在我想请教禅师,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公现在在这里是顺站,还是倒立?”晦堂和尚笑嘻嘻的说道。

  “是顺站。”

  “那么你对自己的顺站怀疑吗?”晦堂和尚继续问。

  “不怀疑。”

  “既然你对自己的顺站不怀疑,那又有什么理由非得要怀疑隐峰禅师倒立的衣服不下坠呢?”晦堂和尚还是笑嘻嘻的问。

  吴洵至此方才有所理解。

  这段公案中吴洵对倒立而逝的示寂不理解,而且不理解到了钻牛角尖的程度,甚至于钻到了人倒立着为什么衣服不下垂。这种不理解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世人思维能力的常情和常识。但这种吴洵认为能够难住晦堂禅师的入世常识,恰恰是佛家最要求“放下”的、对世尘、世相的追求和执著。佛性本来是没有概念化的,哪里又有什么颠倒之分呢?所以说隐峰禅师在示寂的时候并没有执著肉体寂灭的“相”。正因为没有执著示寂的“标准之相”,所以才给后来人留下一道存真的侧影。吴洵的这一问,代表了世人对佛学的理解误区。晦堂和尚的反诘,问吴洵是顺是倒。表明了他已经和隐峰禅师一样,自己心性中没有了顺倒的概念,所以也就不存在顺倒的差别。

  晦堂和尚所阐述的道理,也就是这段公案中倒立而逝所寓意的佛理。

  关于前面摘抄的{楚天都市报}那段文字中“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天弃比丘想多说几句。在那段文字中,说这是故希腊奥林匹亚山庙上刻的一句话。据天弃比丘所知,这“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而这句至今还给世人一种警视目光的智慧名言,是镂刻在特尔裴神庙上的。

  当年,智慧的苏格拉底为了认识自己,去向政治家、诗人、工匠请教,目的是想找到一个智慧能超过他的人来反证自己的无知。但苏格拉底看到的是以知识渊博而自居的政治家、靠天赋能写出几行歪诗就自以为是天才的诗人、有一技之能便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工匠:从他们那目空一切的傲慢中,反而证明了勉勉强强的自负下所掩盖着的无知。于是苏格拉底就认为:能够看出他们的无知,就证明我还是有些智慧的:同时,认为自己有智慧,实际也就反证了自己的无知。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证明,这证明给后人开启了一道真正的智慧之门。这就是说,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社会、认识真理,都必须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人,就应当和苏格拉底一样虔诚的来求证自己的无知。而对于佛家来说,求证无知就是清净自在,得大解脱的开始。

转载,向原作者致敬!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