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便是鲁智深,他原名鲁达,官任一方提辖,大小也算是一名公务员,为人仗义,奈何不慎,三拳打死镇关西,身负人命,只好弃官而逃,从此亡命天涯。好在鲁智深运气不错,出门遇贵人,遇到金翠莲的丈夫,在他的帮助下,躲到五台山避难,也在此结识了五台山智真长老,并拜在其门下,法号智深。鲁智深虽然因情势所迫而出家,但是鲁智深的心却还在俗世,经常饮酒吃肉,酒后犯浑,屡犯寺规,最终无法在寺院待下去,出于无奈,智真大师将鲁智深推荐给了东京大相国寺。临行之际,智真大师对鲁智深嘱咐再三,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同时对他说了十六个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从后面的剧情来看,这“遇林而起”,说的应该是在树林中救下了林冲,但至于是树林的“林”还是林冲的“林”,不好说,或许两者都有。“遇山而富”,应该说的是,鲁智深告别林冲后,遇到了杨志和曹正,三人杀奔二龙山,占山为王,成为二龙山的豪杰,劫富济贫。“遇水而兴”,应该是指鲁智深带着二龙山众人加入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梁山聚义,共图霸业。“遇江而止”,应该指的是遇到宋江,事业停滞。宋江作为梁山领袖,一心想被招安,对于想要有更大发展的好汉们来说,终究是一道越不过的坎。也有人说,“遇江而止”,指的是鲁智深在钱塘江圆寂。可是联系到后来智真大师说的另外十六个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钱塘江听潮圆寂,判的是鲁智深最后的归宿,而不是“遇江而止”。施耐庵以智真大师之口安排了智深的半生,同时也成功刻画了智真一代高僧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