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和峨眉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道场,各有各自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人以山以水而异,山水以人而异。一切缘也。

先说说五台山

首先想到杨五郎出家当和尚的故事,当然那是不可考的,人们常想起文殊菩萨的道场,当然也不可考。

但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这一串的头衔都是有的。

文化遗产当然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山西人的骄傲,更是山西省忻州市的骄傲。

为何叫五台山呢?《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就是说五座峰高得耸立云端,但顶部平平整整像个台子一样,故此五台。

五台山佛教道场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因为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

所谓的青庙,以汉人为主的出家僧侣,穿着上是青灰色僧衣,被称为青衣僧,其寺院也就称为青庙了,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

所谓的黄庙,属于藏传佛教,又称喇嘛庙,这里的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因为都穿着黄衣、戴黄帽的缘故,所以称为黄衣僧,所在的庙就称为黄庙了。

五台山本为道家所居,原名紫府,修炼之所为玄真观。但后来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倒是相中了这个地方,跑到玄真观的石盆中修行来了,这中间的变故倒是不太清楚,《清凉山志》里是这样记载。因为佛教的昌盛,一跃而成为佛家圣地了。

佛教传入五台山是公元68年的事(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这个文殊菩萨何时而来,倒不清楚,倒有一个趣闻。

我们知道有个拈花一笑的佛教公案。又称为拈花微笑。当时佛陀手拈花,大迦叶微笑,佛祖与大迦叶以心传心延法。然而这个拈花一笑之前,佛祖带领众生从印度向东飞行十万里,来到中国的五台山,说这个国家以后要兴盛佛法,并把中国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说成是观音菩萨的转世而来,正因为如此地对中化文明的不太尊重,在当时就惹怒了宋神宗,说《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诽谤圣皇不得入藏。佛教讲前因后果,可见也落了个因果,此言不虚。

也因为此经和其他的传说,五台也就成了文殊菩萨的道场。截至目前,五台山有宗教活动场所达百处之多(近90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

再说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普陀山与五台山有一点相同,最初也为道士修道的地方,后来又成了佛教圣地,成了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年,普陀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最早记载为公元年左右的《华严经》“于此地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其中梵语“补坦洛迦”就是普陀洛迦的意思,原意为“美丽的小白花”。

在唐宣宗(年—年)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到了唐懿宗四年(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当天晚上梦见一位僧人,轻声告知他“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那意思说,你把我安放在这个山上,我必定顺利送你们回家。梦醒后于是在潮音洞旁边结茅为庐供奉观音像,一路平安地回到日本。当地居民张氏知道此事后,称此圣像为“不肯去观音”,并请圣像供于宅舍之内。到了后梁贞明二年(),地方官府在张宅故址建了“不肯去观音院”。

到了宋神宗元丰三年()下诏改为“宝陀观音寺”(今天普济禅寺),观音菩萨道场名声才开始广泛流传于世,近代,清初临济宗高僧潮音法师,天童密云四世法裔。清康熙二十九年()住持普陀,《楞严经》卷二有: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诸善男子。,海潮音亦特指观世音菩萨说法之音。潮音法师的潮音不知是否来源于此。

如佛教律宗寺庙的上海潮音庵中的“潮音”便来源于《楞严经》。

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庵、茅蓬,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九华山

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道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李白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九华山。

无独有偶,九华山最初也是道家的修炼场地,在传统的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皆为仙人居处游憩之地,而九化山则为七十二福地第三十九福地。

东晋晋安帝司马德宗时期(隆安五年,即年),天竺僧人杯渡禅师来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播下了佛教的种子,到了中晚唐时期,有新罗国(朝鲜)留学生金乔觉,俗称金地藏,回国后削发为僧。后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入九华山。其时,九华山属青阳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修行之地,闵让和应之可,不料金地藏展袈裟竟盖遍覆华山九峰。闵让和大惊失色,稍后转惊而喜,先让其子拜金地藏为师,随后自己也皈依了。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菩萨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就是闵让和父子。后来金地藏圆寂后,肉身不坏,后人建肉身塔供奉,便把九华山化城寺立为地藏菩萨的灵迹。地藏道场名声渐播。

峨眉山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然也是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文化浓厚。

峨眉山成名很早,最早见于西周,自春秋战国以后,多年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山与其他三大佛教名山相比有一个文化特色:一是佛教文化自不必说,再就是武术文化。

佛教文化

《华严经》“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所以峨嵋山也称为大光明山。晋隆安三年(西元年)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

关于慧持和尚,传说入定达年之久,这个故事是说到了宋朝徽宗年间,四川乐山一次刮大风,一颗参天的古树被刮倒了,里面有个人在打坐已入定,后被官府送到了洛阳宫中,徽宗见了让人敲引磬,就这样慢慢引他出了禅定,一问是净土宗创始人庐山慧远的弟弟,这样一算庐山慧远是年前的晋朝的和尚啊,某非入禅多年了?于是宋徽宗对这件事还做了首诗:

七百年前老古锥,

定中消息有谁知?

何如只履西归去,

生死徒劳木作皮。

此事无从考据,仅作饭后谈资。《高僧传》记载“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就是说活了76岁。

武术门派主要有:峨眉派、少林派、武当派。

少林派是由古印度禅宗28祖(汉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是由明朝初期的道家张三丰创立的,但峨眉派的始创比上面两派都要早,向上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到春秋的战国成型,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

总之,四大佛教名山,地理各异,如若有缘,可以游矣!

欢迎指教,随手点赞,期待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