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城金藏又开拍了,不过这次是在he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m.39.net/disease/a_6204333.html 另一个《赵城金藏》的故事版本:藏经募刻发起者另有其人 存世多年的这通太阴寺碑刻,为世人还原了一段历史。 引言 对佛教有所了解的人均知道,佛教发轫于印度,佛学的精华被汇集成佛教典籍后,开始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在世界流传。《赵城金藏》是佛教典籍汇编而成丛书的总名,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佛教经典。它囊括的内容颇为广泛,既是佛教经典,又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百科全书,对中国和世界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稀世国宝、金代刻于解州天宁寺等地的《赵城金藏》,凝聚着雕刻发起人的心血、智慧与当年无数河东父老的财力、物力。作为河东人,我们有必要了解这部经典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我们采写此文的初衷。我国现存各版大藏经中,刻于金代的《赵城金藏》是当今大藏善本中卷帙最多的一部藏经,而且是稀世孤本——世界上仅存的一部。《赵城金藏》重现于世的时候,在上世纪30年代,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部藏经历经磨难,终于在中华民族各界人士的努力与保护下,留存于世。如今,《赵城金藏》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其余三宝为《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存于国家图书馆中。而绛县的太阴寺,是稀世国宝《赵城金藏》雕刻地之一。1月24日,记者前往太阴寺,寻访这一历史古寺。 雕刻主持人为谁? ——一直谬传为崔法珍 年,一位名叫范成的高僧到山西洪洞县广胜寺考察,在广胜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赵城金藏》这部珍贵的藏经,此卷一经发现,立即成为当时的轰动事件。一时间,中外人士摩肩接踵,纷纷涌向广胜寺。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部藏经是谁主持刻印的。年,一位名叫蒋唯心的学者,慕名来到广胜寺。前后40多天,他将大藏经全部展阅一遍,经过多方面研究考证,最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又因在赵城广胜寺发现,故定名为《赵城金藏》。广胜寺位于今天临汾市洪洞县霍山的南麓,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刹,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年),原名为俱卢舍寺。《赵城金藏》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被叫做《赵城金藏》,也简称为“赵城藏”。蒋唯心对《赵城金藏》进行了40余天的考证后,写成《金藏雕印始末考》一文,对《赵城金藏》的历史价值做了评估,这一评估至今仍是对《赵城金藏》最具权威的论述。据蒋唯心考证,《赵城金藏》系金代民间捐募,在运城解州的静林山天宁寺刻成。发起人为金代潞州(长治市长子县)崔法珍(此前中外学者以为崔法珍为明朝人),相传她毅然断臂募捐刻经,感动了很多佛教信徒,纷纷捐资协助。大约在金熙宗皇统9年(年)前后,于天宁寺组成“开雕大藏经版会”负责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年)完工,历时约30年。《赵城金藏》全藏共帙,千字文始“天”终“几”,总计约0卷。蒋唯心考证时已有佚失,尚存卷。金藏刻成后,崔法珍于金大定18年(年)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视,在圣安寺设坛为崔授比丘尼戒。三年后,崔又将经版送到燕京刷印流通,为表彰她的功绩,赐紫受封为“弘教大师”。此后,学术界把《赵城金藏》的发起人视为崔法珍,现在在百度上搜索《赵城金藏》词条时,解释中还有“系一弱女子断臂发起”的说法。直到前年绛县文物局局长柴广胜解读完太阴寺里的一通《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后,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大藏经《赵城金藏》的发起人为金代的尹矧迺。《赵城金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而非蒋唯心考证的“历时约30年”。 雕刻主持人为谁! ——真相大白是尹矧迺 柴广胜是一位学者型领导,如果不是他,恐怕关于《赵城金藏》雕印的缘起、主持雕印的人及雕印藏经过程还要推迟些年才能被世人所知。其实碑自立后的多年,一直存于太阴寺,遗憾的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碑文记载的历史。柴广胜说,《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初读艰涩,后经过仔细梳理断句后,知晓了碑文大意。然而翻译后的内容却没有让他想到碑文里记载的“雕藏经”实则指的是《赵城金藏》。后来对历史充满浓厚兴趣的儿子提醒他,有崔法珍等人物名字的出现,是不是指《赵城金藏》?一经论证,还真是发现了新的历史事实。1月24日的阳光很明媚,太阴寺里的空气却有些寒意。在冷风中,柴广胜手指碑文,对于《赵城金藏》雕印的故事,娓娓道来。《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位于太阴寺刚入门的西侧,碑阳刻有个汉字,碑文不仅记载了金大定二十年(公元年)、壬辰年(公元年)、元大德元年(公元年)三次重修太阴寺的经过,而且详细记载了雕印藏经的缘起、人物及雕印藏经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此碑的刊刻者是绛县杨瑗,书丹并篆额及撰文者是两位精通佛教三藏(经、律、论)的高僧。书丹并篆额者为《赵城金藏》开雕地天宁寺(在今解州)高僧妙性大师,撰文者为龙兴寺(在今新绛)高僧圆慧大师。碑文一开始,就说明了开雕藏经的意义:发启世人心智,促人醒悟的世间道理,首推佛理。然后又说,藏经是弟子们记录佛祖一生中所讲之法的经典,可以说是佛教的教科书。作为僧人有必要把它刊印成卷,供人研读。接下来,撰文者用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记述了藏经募刻劝缘的发起人公律师尹矧迺从出生到圆寂的经历,以及开雕藏经过程中的曲折故事。从撰文者所用篇幅之长和对开雕藏经缘由、过程的动情叙述足见其对尹矧迺的敬仰之情和对雕印藏经功绩的高度褒扬。此碑记载藏经募刻劝缘的真正发起人是尹矧迺,崔法珍只是他的弟子。而且藏经刻版的大部分工作在尹矧迺生前已基本完成。这可谓此碑对藏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碑文记载尹矧迺是河南人,他的出生富有神秘色彩,说他的母亲晚上做梦梦到佛后怀孕,尹矧迺降于人世时,红光映红满室。尹矧迺后在孟州天王院礼师出家,“笃好经书,年登十五,负笈游学。二十以来,洞晓经旨。内闲五教,外醉六经。行洁寒霜,戒圆秋月”。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深厚的佛缘。尹矧迺去五台山礼佛时,在归德府路遇宋徽宗御驾,获赐金刀、玉检。到五台山后,“感文殊菩萨空中显化,得法眼净见佛摩顶授记曰:汝于晋绛之地,大有缘法,雕造大藏经板”,这是尹矧迺雕造大藏经的缘起。从五台山回来的路上,尹矧迺分别在长子县和太平县收了两个高徒:崔法珍和慈云。师徒几人到晋南后,在天宁寺“纠集门徒三千余众,同心戮力,于河、解、隰、吉、平水、绛阳,盛行化缘”,建起多处作坊,开始了浩瀚的大藏经板雕造工程。金大定十六年(公元年),雕造大藏经的发起人尹矧迺圆寂前嘱托门徒:“我终之后,当以未雕大藏经板补雕圆者。”两年后,崔法珍“将所雕藏经部帙卷目,总录板数,表奏朝廷。”得到金世宗皇帝的表彰。崔法珍、慈云和刘居士是协助尹矧迺雕刻大藏经的主要人士,但史书没有记载。蒋唯心在查阅《赵城金藏》时,只发现“潞州崔进女法珍”为发起人,却没有发现慈云、刘居士以及他们的师傅尹矧迺是“雕藏经主”。这与崔法珍是献经人有关,与慈云他们的性情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该碑文对慈云作了这样的刻画:“心恬清素,戒节孤高,不栖名闻,好居寂静”,这可能就是学术界误认崔法珍为藏经募刻发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雕时间为何时? ——实为金皇统九年之前 《赵城金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明确记述,从泰和二年(公元年)“向绛县张上村中构修堂殿,印造藏经。”至贞祐二年(公元年),“门人法澍再寻良匠,重录圣贤”。这说明,最少有12年,太阴寺中从事着大藏经的刻印工作。碑立之年为太阴寺再次重修的元大德元年,此时立碑,以“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为首题,雕藏经应是与重修工作相伴相行的。据此推断,太阴寺大藏经的补刻工作可能一直就没有停止。从慈云与崔法珍属尹矧迺同时期弟子,金大定二十年慈云为雕藏经重修太阴寺,金大定二十一年,藏经刻版开始运往燕京的史实,可以断定,太阴寺是当时藏经雕印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赵城金藏》部分内容的主要雕印地之一。《赵城金藏》中有刻版年份记载的只有30余处,最早为金皇统九年。据此,学术界认为《赵城金藏》开雕时间大概是在金皇统九年(公元)或之前。《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中记述,藏经开雕是在尹矧迺五台山礼佛路遇宋徽宗到晋南后开始的。宋徽宗在位25年(公元年年),尹矧迺路遇宋徽宗的时间距皇统九年(公元)最少也有24年,碑中所记之事说明藏经开雕时间的确是在皇统九年之前。 写在后边的话 上世纪30年代,《赵城金藏》在广胜寺被发现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宗教界的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2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讲几个前世今生的真实故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