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方寸漫游

无上妙法的缘起与兴盛》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素「东南第一山」之称的安徽省九华山盛名天下,可不仅仅是因为李白的流芳千古的广告词。风景秀丽的九华山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遥遥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双峰并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一,自古名山僧占多,九华山就是「大孝」和「大愿」的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九华山我们很多人的佛教知识启蒙估计都来自于《西游记》,觉得这孙猴子再厉害也翻不过如来佛的五指山,其实在佛教里却根本没有“如来佛”这一称谓,佛教起源于约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的乔达摩?悉达多因看到众生受尽苦难,不得解脱,毅然决然选择出家修行,来到摩揭陀王舍城的菩提树下,苦修六年,三十五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成佛,即为释迦牟尼佛。佛陀经历了诞生、成道、涅槃,待八十岁时涅槃往生,和常人一样,生命经历了如来如往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如来」只是佛的通称。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祖住世时,便组建了僧团以弘法利生,在其入世圆寂之后一个月就是佛经的第一次结集,以释迦牟尼佛本人讲的法为佛经,以其生前为众僧指定的戒律为修行的法门,众高僧对佛经的阐述又形成了论。经、律、论三者精通其任一便可被尊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了,更遑论能把三者都装进一个盒子里,那就成历朝历代都特别稀缺的「三藏」法师了,所以说孙猴子的师傅唐三藏还是很厉害的。

目犍连子帝须尊者

佛祖入灭后一百年,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召三千阿罗汉成第二次集结佛经,待佛祖入灭后二百五十年佛经第三次集结,正式形成了文字,写在树叶和贝壳上,也就是极其珍贵的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而这里的佛教就是「南传佛教」,也叫「小乘佛教」。但信小乘佛教,只能成得正觉成罗汉果位,离三觉圆满、究竟成佛还差得远呢。那想成佛怎么办?还好在佛陀释迦摩尼在住世时留下了一条线索——公元二世纪,印度又有一位王子出家了,他就是名字叫龙,也就是背后盘了九条龙蛇的高僧龙树菩萨。贝叶经龙树菩萨是赫赫有名的是大乘中观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中原大乘佛教的「十宗共祖」。他继承和发展了佛教的理论,教化信众八万四千法门中最简单易行的一个——念经。例如一天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少五千遍,在往生时便有法力无边阿弥陀佛把你引入到西方极乐世界,此之谓「一念起三千,一念生净土」,这就是中原大乘佛教中的「净土宗」。净土宗是目前中原信徒最广,根基最深厚的宗派,因为只用动动嘴。不过它易学难信,真要一天念五千遍儿就意味着每分钟包括睡觉的时间至少要念三遍,所以其他很多宗派对此多有异议,如唐宋时期中国最流行的「禅宗」。禅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拈花一笑」的典故了,相传一次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其间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众弟子皆不解其意,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遂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而摩诃迦叶悟佛心印,继道传灯,人天所宗,为世所敬,故为西天禅宗第一代祖师。摩诃迦叶而禅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始祖便是大名鼎鼎的达摩祖师了。达摩祖师是印度蝉宗的第二十八代祖,自小聪明过人,虔诚佛法,为弘扬佛法,从印度来到南朝时期的广州,见到了史上最执着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可惜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达摩被梁武帝给撵了出来。相传达摩祖师来到长江边上,但见两岸烟波浩渺一望无垠,于是随手撷下一片苇叶,蹬萍渡江,逆流北上,来到了今天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下密林当中,面壁修行,练功参禅,首传禅宗,这个地方也因此得名「少林寺」。自此,嵩山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也成为武侠江湖上的至高峰。到达当天,我们并未登上九华山,只在四周逛逛。但当我们看到那坐落在九华山脚下的九十九米金身佛像,左手握禅杖,右手持宝珠,身站莲花金法相,面露悲悯佑苍生,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我们能做的,唯有双手合十,敬仰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决绝,聆听耳畔余音绕梁声达诸天的梵音,感受眼前遗世独立弥足珍贵的静谧。

视频:刘思沛

撰文:陈鑫

编辑:崔红晓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