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阳人,作为雁城儿女,对资阳的历史探寻,我们从未止步,那些流淌在每个资阳人内心的人文情怀和思乡情结,从未改变。

4月26日,由资阳市文联主办,资阳市作家协会、资阳市美术家协会、资阳市摄影家协会、雁茗堂茶艺馆协办的“对话资阳”之雁城八景品读活动,在一股浓郁的书香诗韵氛围中举行,从解读资阳方志到书画作品,从风光摄影到诗歌朗诵,一群资阳文艺界大佬和“资阳谜”欢聚一堂,畅所欲言,“雁城八景”再次浮现眼前,那蜿蜒的九曲,幽远的宝刹,繁忙的渡口,还有巍峨的山峰,在晨曦中,在夕阳下,光彩怡然,美不胜收。

说到“雁城八景”,很多年轻人或者来资阳定居、工作不久的河友可能还不太清楚,接下来,河马将通过图文的形式,再现那专属资阳人的美丽景色。

“雁城八景”首次完整的出现是在清朝咸丰版的《资阳县志》,图文并茂,笔触虽简单,却清晰的还原了多年前的资阳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的景观,这“八景”分别是凤岭晴云、莲池夜月、雁江古渡、宝刹晨钟、书台春晓、天台夕照、沃野双峰、资溪九曲。从景点的分布可以看出,资阳城的东南西北各两处,可谓四平八稳,分布得当。

说到这“八景”不得不说资阳的“五台”,分别是城北的天台(东岳山)、莲台(莲花山),城南的书台和天台,还有东门的宝台,资阳旧城五台环绕,资水(沱江)和资溪(九曲河)在此交汇,山水相映成趣,就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游玩赋闲的好地方,于是便有了这雁城八景。

首先河马呈上的是咸丰版“雁城八景”,加以简要文字,便于理解。

(▲凤岭晴云:从图中可以看到,资阳古城“北门”之外,凤台高耸,也就是我们今天火车站背后的东岳山,山形如凤展翅,故名凤岭。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人烟寥寥,雨后放晴,空气清新,格外明朗。)

(▲莲台夜月:出资阳城北便是莲台山,现在人们叫莲花山,莲台山上原有莲台寺,唐代高僧智诜在此凿池种白莲,实为放生池,池水清澈,“旱不枯,雨不溢”,夜明星稀,圆月高悬,月映池中,荷叶生辉,一幅禅宗妙境顿入眼帘。相传,池中白莲不常开,到科第之年,池中开几多白莲,就会中举多少人。寺内曾有千手观音造像十分精美,年因修建精神病院,拆毁殆尽,年莲台寺迁建东岳山。)

(▲雁江古渡:资阳东郊,沱江缓缓,千百年来,人们江上捕鱼泛舟,南来北渡,资阳好一个鱼米之乡。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周良卿建造有铁链桥,后毁,清乾隆四十二年贡生李升文、李升武捐钱造船,始为雁江义渡,又名雁江渡,现东门大桥(沱一桥)字库塔处为渡口。)

(▲宝刹晨钟:雁江古渡对岸,有宝台山,清嘉庆二年募修宝台寺。清晨,古老的资阳城显得异常安静,好梦初醒,有人已经泛舟江上,远处寺内传来阵阵钟响,久久回荡沱江两岸,人们就此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解放后,宝台寺拆除,修建为宝莲酒厂,现宝莲酒业搬迁,此地规划为“资阳河商业古街”。)

(▲书台春晓:资阳城南,有书台山,为纪念资阳三贤之一汉王褒而命名,县志记载为王褒读书处,山下有一井和洗墨池。春暖花开之际,人们郊外踏青,行至书台,瞻仰圣贤遗迹,感受水墨书香。)

(▲天台夕照:资阳古城西南四里处,有一山,下圆上平,称为天台山,明朝时期为纪念苌弘建有赞圣祠。九曲河蜿蜒至山脚,小桥静卧,流水潺潺,山上郁郁葱葱,夕阳西下,虫鸟归巢,一切都显得那样宁静祥和。在资阳县志中描述“夕阳返照,城头望之,余霞散彩,亦佳境也”。)

(▲沃野双峰:古时资阳西门外,沃野一片,良田千亩,视野开阔,远处双峰耸立,田野间飘来清新稻香,令人心旷神怡。有人说这山峰是现在的黄泥巴山,有人说是狮子山,还有人说是现在体育馆后的山,具体何山,现已难考证。只记得年之前,西门铁路桥外都还是大片田野,现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成为了资阳市政府的驻地。)

(▲资溪九曲:资溪蜿蜒,绕城郭而过,九曲入江,作为资阳人的母亲河,大家再熟悉不过,曾在此发现有距今年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奉为蜀人先祖。旧时的九曲河,水清岸绿,妇女在河边洗衣淘米,男人在田间耕犁播种,儿童在河里游泳嬉戏,好一幅世外桃源之境。九曲河边官道处,建有“三贤祠”,边上建有茶室,以迎送来往使节之用,位置大概是在现在的西门铁路桥一带。)

明清时期的资阳,城虽小,但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雁城八景”也是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和集中呈现。如今这些风光荡然无存,但它始终埋藏在资阳人心里,每每回想,尤为向往。

在资阳市书画家协会匡晓英、方丛礼、丁鲁川、谢英、卓志英、蒋雪晴、胡文辉等众多优秀画家的努力下,经老人叙述和典籍考证,再寻旧址,回想当初,水墨之间,重新描绘了“雁城八景”秀丽风光,下面,让我们细细欣赏。

看完书画看诗词,年3月18日,资阳市文联发布了“怡然资阳·诗咏八景”的诗歌征集大赛,共征集到诗歌作品96件,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15首优秀作品,并制作成册。河马在此,分享几首,文艺润心,神清气爽。

(一)八步行吟资阳(组章)

郭毅(资阳)

第一步雁江古渡觅踪迹

沱江桥下,明月再不是一径流水,它推醒的传说,上接温情的成都,下连爽朗的巴渝,一响便是滴翠的白银。

一切弯曲的姿势和面容,千百年来交换的无数永恒,注定以今日之是去训昨日之非。

心底埋着的一个古老,因金雁漂浮、牛马嘶鸣、水鸟翱翔、鱼跃浅底……而有了新的主宰。

这一刻,全部的生命都在春天,自摆渡的船只指明方向。

涌动的金芒攀越祈祷的信仰,让新的神祇,化为花瓣,开出一江精神。

说什么古老,只不过取代了阳刚的沱江大桥。

那些来往的幻影,在流水洗尽的石砾与沉睡之间,又一次推翻波澜,降临每个御座。

依靠的堤岸,没有虚空,它紧紧地浸入每根沸腾的经脉,打通流往四方的花朵。

不是难觅,而是无数的踪迹,被月光推远,被无数的白银掩埋。

第二步宝刹醉酒闻晨钟

那块发绿的宝玉,习于脚下的江水,一边醉在米酒飘香的故园,一边听闻破晓的晨钟。

我听到的,都是闻所未闻的。新垦的滨河大道,如新生的婴儿,让每一寸土都在感知都在重生。

到这边来,我相信世界再不是一句梵音,它延续的香火,不单是客船引渡的故人。

层叠灵魂的钟声呵,我分明听到,万物复苏,牵引一队队新人。

因为我所见如此,绝不敢生妄,去亵渎宝刹的神灵。

只有迎着开花的声音,才会安放烦躁的世俗心,不再那么寂寞、荒凉。

我没有梵文,也念不出超度来世的经。

我的叙说,出于爱,出于更大的建筑,拓宽自然的疆域。

即便醉了,也是无邪的宽敞,长久占据绝思断想的位置。

第三步踏步凤岭看晴云

她翩若凤,一飞便绕出深山。

凤台上,轻的花蕊和热的壤土,一块一块,荡开的青春胴体,正冒着眼中的白烟。

她高高的胸脯上,勾画的迷人幻影,镂空的蓝,灭绝了世间的黑暗。

我尝试着打开,她掌臂舒袖,躬出的一身窈窕,踏着光斑,乳雕一样回头瞭瞭,精神得千姿百态。

这天色,突然嵌进心里。

和我交换着步幅,正把快乐的远方珍藏。

她引诱着我,欲飞欲醉。

在波峰间,销尽残梦。正在飞升的桑烟,岂止一个侧影,她早已唤醒风,吹满人生岔道,

彻底地暴露,暴露到一览无余。

第四步倒映莲池迎明月

寺钟响起,不只一朵莲花攀上月亮的高枝。

那些或近或远的事物,落在莲上,清净如花,充满微笑的心灵,让眼底的俗尘幻享受着宁静,远离了喧嚣。

我所笃定的位置,被月光照着,柔润到了极点。

那被梵音唤醒的有福者,受驭着钵锣,哪里有什么青灯黄卷!

他们只不过在瞳孔里放大了尘土,让一抹素色披满了金身。

生来寂寂,死也寂寂,无有也是无是。

他们只不过拔动琴弦,让头顶的鸟鸣,裹挟爱恨,回归到白。

我从不担惊,这池底永恒的根系,插入的所有岁月,在夜色中以月光的皓白,迎娶的每个黎明,向着朝阳的斗转星移。

第五步凭栏书台思望远

从谏大夫王褒读书处望去,不只一个书台,育满冉冉升起的红日。

西汉已远,一个个推近的朝廷,流速一般抽出新叶,笼盖了屹立的江山。

那碑文,绰约多姿,传续着文踪,一晃就满篇箴言。

沱江与丘陵,此时不是书斋的图腾,它酝酿的飞跃,早已跨过无穷的边界。

此时,任意翻开一页,都是绚丽多彩。

此时,万千文墨呼吸着信仰,一字一句把大地打开。

那些活生生的壮士美女,从低洼处站起来,惊醒了熟睡的山神。他们手一伸开,就长满意志和精神。

我伺候在他们身边,明显感知的气脉,沉稳,笃定,沿着铺展的江水,不只一个夙愿。

他们翻身在时空的文辞中,被精彩一一实现。

第六步天台夕照映满庭

赞圣祠上,炊烟再不是袅回的一行白鹭。

它观测的天象,比苌弘定位的星座传得更远,甚至在手机的屏幕上也能看到。

这明确的位置,顺着夕照的金辉,爬上满月,收集着大大小小的光。

现在,出南门,过黄山溪大桥,照例攀登天台,景色混合着日月,呼啦啦一阵抖动,但见奔流无数。

和风拂面,沉木惊醒,花草萌动的身心,群居侯家坪上,让侧面的恒大城有了雄踞的美感。

老人们说,在古代一块壤土就是一家人的命,虚无分清的全景,让江水日夜流淌,汩汩幻化着青春。

而我,逗乐的一空金光,足以让诗行化作歌声、花朵……让雾低垂,去伺候日月普照的大地。

那些在山野长大的心灵,是最高的欢愉,也是我温炙生命里不朽的建筑。

那些又圆又大的日月,被晒热的体温,与天台点缀着闪烁,暖育了白天与黑夜,永照万千梦想,达成了永恒的信心。

第七步沃野双峰生万物

多么欢畅,横亘的川渝铁路,往返的速度快起来。

蓝家坡与孙家坝变得美起来。

高楼与街道多起来,工作忙起来,生活丰富起来。

甚至九曲河也亮起来,流水也清澈起来。

从酣眠中唤醒的谷粒、麦穗、瓜果,说明万物的在和流动,在自由的灵里,也明显远起来。

它终将取代了荒芜与孤独,在夜灯中,闪烁,被释,抽干浆果,隐没在巷陌,越来越珍贵,越来越川流不息。

建造者的预言,一旦从嘴里说出,醒世的精神暗化为蓓蕾,一朵朵揭露了万物之源。

而我们,靠着它,灵魂不满其形。那么多的人,被抹上圣油,活在它献身的体内,仿佛地气渗出土皮。

但在这里,我游子的身份终于有一个证件,打开家庭住址,于虚空扎进家门。

由于我们只在梦中得见它的生魂,每打开一扇窗户,都看见它的眼睛,在灯光里扎下了根。

第八步九曲河岸诠新叶

九曲河上,不变的弯曲,哺育着两岸的儿女。

我不说,它也会思考问题,会尽一切可能,流淌着所有事情。

那些一路波涌的光苏醒过来,再不会在狭隘之途,受阻于污泥浊水。

我听到它们的私语,幻作两岸的春天,抱着柳枝和芙蓉,正在敞开大门。

那些随我所思的风,一如万物受到启引,以我之名,纷纷分身在流水之间。

每一片拔节的新叶,怀抱一个观点,评诠着它的流速和朝向,一个个充满精神。

若我再不懂感恩,它也会流尽我,再造出新我。

当我效法它的姿势,我这一生的变化之果,已在沿途结满连枝,获存生长的理由。

尽管我无穷抽离,还是离不开它的哺育。随风飘散的尘世,与它,上下悔悟前非,传承后世,找不到一丝污尘。

(二)王贞友(资阳)

资阳八景名重历史,然很少有诗人吟咏,今八景多不存,但犹存于资阳人的记忆中,为补遗憾,冒昧吟咏,与大家其忆美丽的家乡。

一、凤岭晴云

树茂花繁鸟语哗,幽山原是凤凰家。

每逢晴日云烟起,古庙仓崖半着纱。

二、雁江古渡

好山好水雁常留,古渡塔高人影稠。

千艘蓬舟连驿道,载将好梦走神州。

三、宝刹晨钟

雁水清清秀翠峦,依稀一寺白云间。

凌晨几杵钟声响,烟起江城船挂帆。

四、莲池夜月

池似明珠嵌翠台,玉人魂魄附莲开。

更深山静月难寐,每为护花驱雾来。

五、书台春晓

春临胜镜菜花馨,破晓霞飞百鸟鸣。

漫步池边静心听,林间藏有读书声。

六、天台夕照

日恋天台不欲沉,山峦江水竞镶金。

炊烟袅袅暮纱淡,鸡鸭忙归鸟噪林。

七、沃野双峯

平畴沃野古城西,遥耸双峰景最奇。

放眼绿荫娇若画,山间人伴白云居。

八、资溪九曲

碧水悠悠映白云,蜿蜒九曲浪花馨。

岸边时有垂丝客,静赏莺声钓锦鳞。

(三)浣溪沙组词(雁城八景)

袁军(资阳)

浣溪沙·凤岭晴云

凤驭金鳞破层霄,岭抹晴云涌碧涛。

入春更觉风光好。

细风疏雨和烟老,陌上花开人行早。

草色遥看连斜照。

浣溪沙·书台春晓

书台染翠叠青嶂,晓风动枝送远香。

捧卷闻竹滴清响。

乱花迷眼莺啼长,浅草没足燕语忙。

浮生几回卧闲敞。

浣溪沙·天台夕照

涛走云飞天外天,物换星移年复年。

天台登临夕照远。

世事由来多忧患,志济苍生何惧难。

气吞万里笑惊澜。

浣溪沙·宝刹晨钟

耿耿长河落星辰,隐隐宝刹鸣钟鼎。

竹杖芒鞋自轻盈。

禅音若希藏幽径,草色不言绕丘岭。

众生由来是多情。

浣溪沙·资溪九曲

逐水寻幽随所偶,九曲花路资溪口。

出得樊笼意悠悠。

此身营营非我有,生事弥漫日已久。

偷闲坐观持竿叟。

浣溪沙·雁江古渡

雁江碧翻弥弥浪,古渡翠染淡淡香。

汀洲斜照摇霞光。

江天一色自茫茫,时见行人驻足望。

心事浩渺接洪荒。

浣溪沙·沃野双峰

沃野双峰相对出,遥夜远望松月露。

掩映楼台画难足。

物华荏苒几盈虚,星河云淡景如故。

回首雁城灯簇簇。

浣溪沙·莲池夜月

盈盈圆魄覆莲池,浅浅荷风送香气。

垂柳拂岸笛声起。

疏影参差书锦字,相思欲寄无从寄。

梦随浮云千万里。

在年8月公示的《资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图中,我们也看到了“雁城八景”中七景的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山水相依,“怡然资阳”将成为现实,我们期待着资阳华丽蜕变,让我们用双眼和镜头,去发现和记录资阳的美,再造雁城十景、百景。

“雁江八景”是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

这些专属资阳人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去了解

河马也希望更多的资阳人能知道这些

河友亲们看完也请转出去~

本文由河马原创播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爆料身边事,了解更多城事

点击下方↘写留言一起评论更好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