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六丨恭逢一代高僧鉴真和尚圆寂纪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年6月26日,庚子年农历五月初六,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圆寂纪念日。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人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东亚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大师幼时家境清贫,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师从智满禅师。后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并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开元元年(年)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扬州任扬州大明寺主持。20年后他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的人前后有四万多人。当时人们称他为“江淮之间,独为化主”。传道弘艺鉴真大师留居日本期间,辛勤不懈地弘扬佛法,为日本建立了律宗,并对日本的《大藏经》进行校正。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介绍给日本。此外,他还治愈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眼疾,又亲自以嗅觉鉴定药物,向日本人民介绍了医药知识,传播了语言、文学、书法、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医药影响七世纪的日本医药基本操纵在僧侣们的手里,专业的医师还没有成长起来。鉴真大师是著名的僧医,熟识医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旧能用鼻子嗅辨药物而绝无差错。大师在日本期间,广授医学、医药的知识,同时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知识,后来整理出《鉴上人秘方》一卷,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传统医学地进步与改革。文学影响鉴真大师所处的盛唐时期,中华文化在整个东亚是高屋建瓴一般的存在,在文字和文学语言、哲学、法律和制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中国的书法在传入日本后被称为“书道”。鉴真大师在第六次东渡的时候,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日本对王羲之父子的书法尤为推崇,学习王书一时就成了“书道”的主流。饮食影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到了唐代,豆腐已是僧侣的日常食品,许多豆腐制品被称为“素肉”。在日本,直到鉴真大师到达日本之后,才逐渐出现了关于豆腐的记载。日本《唐大和上东征传》上明确记载着,日本的豆腐也是鉴真大师东渡时从大唐带来的舶来品。日本的豆腐匠人将鉴真奉为日本“豆腐师祖”。纵观鉴真法师一生,14岁出家,从外出乞食的“行脚僧”到“淮南宗教领袖”到被日本奉为“律宗宗师”。鉴真的一行不仅在佛教,而且在建筑、雕塑、文学和医学等方面,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日本人民尊称为“文化恩人”、“律宗初祖”、“建筑之父”和“医药之圣”等。公元年,鉴真大师在日本圆寂,安葬于唐招提寺。鉴真大师慈悲普渡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构筑了永载史册的弘法之旅、文化之旅和友谊之旅,为后人留下了讲信修睦、百折不回、光照日月的“鉴真精神”。玄奘法师与鉴真大师同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经”,鉴真大师“东渡弘法”。前者进一步引进外来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包容的广阔胸怀;后者对外弘传华夏文明,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精微。两位法师堪称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之“教史双璧”,完成了一“取”一“舍”的伟大创举。他们舍身为法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气慨,也必将随着佛陀正法的弘传、在后世四众佛子中永久传递。 图文:网络 编辑:一心 责编:耀泽 版权: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上班了,一起上幼稚园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