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教资考试必备

这些文化常识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

教资考试必备

这些文化常识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二)

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

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

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

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

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

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

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天命

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

六十岁

古稀

七十岁。

耄(mao)耋(die)

八九十岁。

期颐

一百岁。

谦称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

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

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

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

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

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尊,称母亲为家母、家慈。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称舍弟;舍妹;舍侄。

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人的称谓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4.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