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那个荒唐的年代
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卡缪 有一段时间我还是很喜欢听歌剧的,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句唱词: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能瞬间将人击中。 早上我坐在街角的小摊上吃着水煎包,艰难地在筷筒里找相对干净点的筷子,我明白其实这就是自欺欺人,就算拿纸巾擦擦用水冲冲也是无济于事,干脆眼一闭不去想,夹起包子塞进嘴里,那一霎那我想到了夹边沟的那些人,饿得浮肿,死亡。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比较挑剔,对书,对音乐,对电影,对一切精神生活,以至于我总是对自己毫不修饰的外表振振有词,比如今天,胡乱擦了一把脸就出门,和闺蜜一边哀叹身边的美女如云一边胡吃海塞,勉强还画了一段时间眉毛也由于发挥极不稳定而最终放弃。这样的我,就更在意精神世界的海阔天空,哈哈,是不是典型的阿Q精神。 我喜欢的书种类很多,历史传记,小说散文,悬疑侦探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放满了书架,当然,很多还没有读,上个礼拜还想着给大家介绍几位我喜欢的作家,但是早上吃饭又想到了夹边沟,就一拍脑袋决定写几本反右时期的书,每一本都字字如血,每次读起来,我都会难过很久很久。 今天放出来不知道会不会被禁,之前我和美国房东发邮件提过一些相关话题,邮箱被封。豆瓣上写过书评,豆瓣的ID被封,所以如果今天能发出去大家能看到,希望你们也来读读这些书,看看那个特殊时期的我们! 有段时间真的觉得,大陆的文学厚度,比不上一本夹边沟! 读完让人久久不能平复,这份久久,到现在,已经十年。我常常会想起书里的那些场景,梦中会走进那个农场,带着面粉和鸡蛋。 在饥饿面前,人的尊严碎了一地。 这是一部20世纪中国右派知识分子苦难史,读来让人头皮发麻,毛骨悚然,可惜的是此书不再版,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很难买到。 夹边沟不是古拉格群岛,它走不出索尔仁尼琴,因为迫害、饥饿和疾病不会放过任何人,它是中国的奥斯维辛。没有忏悔,没有反思,更没有大屠杀纪念碑,三千冤魂正是杨继绳《墓碑》三千万枉死国人的缩影,五十年无祭! 禁书! 找了很久才读到,以描写人物的手法将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逐一展现出来,如果说夹边沟的事情是底层知识分子的迫害史,那这本往事便是高层铁帽子的迫害史了。 这里有真正的贵族,活得体面,活得克制,但是却无法逃避命运。 真正读过才能好好体会。 在这里我才真正认识了章伯钧,康同璧,浦熙修,史良,张伯驹等等,你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的名人,看到他们在斗争,在苦苦的挣扎,在呼喊,在流泪。 虎行匍匐,勇者病容!然而,铁帽子今日还在。 大约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知道高尔泰,心中还默默笑了很久,说这名字该不会是刻意模仿高尔基的!看完这本《寻找家园》,在心中狠狠地鄙视了一下自己。 多年后我又看到了高尔泰写的小文,彼时,在地铁上旁若无人的流泪,他的文字,一笔一笔刻下来的怒火,让人坐立难安,泪水肆意。 值得一体的是,高尔泰就是从夹边沟走出来的。 高尔泰笔下一个个生命在各自的轨迹中或因为自身或因为他人和社会走向了终点,读完那么多人的生与死,悲与喜,确实沉重。这沉重更多是来自真实,不是小说杜撰,针针都扎在肉里。 这本书,如和萧默的《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对照着读,会更有趣,更促人深思。不过《寻找家园》国内只有删减版,《一叶一菩提》也已经被禁,不过网上可以买到二手书。 野夫是我这三四年才接触到的作家,但是挺喜欢。他描写人物的功力也是了得,我在坐月子期间曾经不顾家人的劝说,红着眼睛一口气读完他写的《身边的江湖》。 但是这部《尘世挽歌》应该是被禁了。 在野夫的叙说中,始终有着一股硬朗铮铮的傲气,在这个犬儒横行,奴性十足的国度,这傲气更显出其高贵的品性。跟随着野夫的文字,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冤屈与不公,感受了一次生一次的死离生别与亡命天涯。 野夫像根刺般赤条条钉于我们的时代,他的存在让我们如芒在背极不舒服,因为透过他,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怯懦、犬儒、麻木。我们看到自己的浑浑噩噩,卑微苟且,倘若我们有勇气胆敢揭开那掩埋久矣而又空虚的灵魂,我们该会无地自容的问自己,这么多年,我究竟有没有活过呢? 严歌苓写的小说,我最喜欢的是《扶桑》,细腻至极。 但这本《陆犯焉识》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史诗,深沉而博大,虽然匠气十足,我说不上很喜欢,但是描写那个特殊时期的笔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 电影《归来》我看了,并不喜欢,虽然陈道明符合我心目中陆焉实的样子,但是巩俐却和婉瑜的形象差太多了。电影只是摘取了一小段进行拍摄,但是宏大的小说却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陆焉实。 我记得那块欧米茄手表,记得他在荒漠的生死线上穿行,时代的十字架让他们背在身上无法前行,一步一步和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远,除了悲痛,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高行健得诺贝尔奖之后他的书在国内一本都买不到了,我曾经买过影印版的《灵山》,读完感慨了很久,很难遇到这样写书的,没有明确的人物,稍有松懈,便不知所云。 所幸的是这本《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网上很好找,个人感觉更适合拍成话剧,让人突然想到了莫言的《蛙》,估计是感觉两部小说都是话剧的语言吧。 我记得我看完《有只鸽子叫红唇儿》时,看着窗外车水马龙恍如隔世!好的作家不会把读者当白痴,懂得怎样适可而止,最喜欢里面的快快和肖玲,让人心疼,他们说的对,多少年后的我们不会记得时代让他们曾经受过的苦,只记得时代给他们的幸福,人呀,就是活得这么狭隘,活得这么随波逐流了无生趣。 最后,用我喜欢的作家齐邦媛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就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我还盼望年轻人能培养一个宽容,悲悯的情怀,让孩子从幼年开始,喜欢上读书,也是如此! 恩,愿你我永远书香四溢! PS,有几本书我有电子版,如果想看的话给我留言我给你们发邮箱! 一杯倒小酒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实力风采袁景波聊聊读书
- 下一篇文章: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