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赛仓middot罗桑华丹教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www.sjqbdf.com/ 寺院志·高僧传与文化传承 ——赛仓·罗桑华丹教授历史著作简介 才让(西北民族大学)赛仓·罗桑华丹教授长期献身于民族教育事业,积极培育英才,门下桃李芬芳。同时,致力于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笔耕不辍,著述等身,有煌煌九大册的文集行世,为藏族文化的传承和藏学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赛仓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藏族学者,在藏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其研究的领域,从《文集》看,涉及佛教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密宗修行仪轨,并撰写有祈愿辞、赞颂文、寺规等。像他这样博通藏族传统文化,娴熟佛教经典并有精深理解的人,在当今是不多见的。笔者就赛仓教授在历史方面的撰述,做一简要的介绍和评述。赛仓教授的历史类撰述,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人物寺院志、传记和宗派史,下面分别论之。 一、寺院志类著作 自公元十一世纪佛教在西藏复兴以来,藏族地区先后出现了众多的寺院,一些规模较大的寺院不仅成为信仰的中心,同时又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甚至有的教派实施政教合一制,其核心寺院又成为政治中心。经日积月累,寺院中保存有大量的民族文化遗产,如精美的造像,宏伟的建筑,众多的经典,这些寺院被后人誉称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要研究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藏族地区的文化历史,则离不开对寺院的研究。由于寺院具有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为此藏传佛教学者撰写了大量的寺院志,使寺院志成为藏文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类别。赛仓教授秉承藏传佛教界的传统,书写寺院的历史和文化,揭示了寺院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以及在当代的发展历程。兹重点介绍赛仓教授撰写的两部寺院志。 1.《多麦合作喜足法寺志·嘉言宝串美饰》(mdosmadgtsosdgavldanchosglinggigdanrabsbshadnorbuvivphrengbamdzespavirgyanzhesbyababzhugsso,简称《合作寺志》) 合作寺是甘南地区藏传佛教名刹,全称为“喜足法寺”(dgavldanchosgling),位于合作市近郊。该寺始建于公元年(明万历四十七年),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后以历世塞赤活佛为寺主,其第一世塞赤·坚参桑盖曾任西藏拉萨甘丹寺住持。 赛仓教授的《合作寺志》共分六章:第一章寺院的地理特征及创建历史。第二章寺主历世塞赤活佛的传记。第三章寺院历代住持的传记。第四章寺院内的经堂殿堂及所供佛像经书。第五章合作寺的下属寺院的简史。第六章寺院重建的历史。《合作寺志》遵从了传统寺院志的叙事手法和体例,结构严谨,论述系统而内容翔实。作者本身亦为该寺活佛之一,熟悉合作寺的历史和现状,可谓是知情者。为撰写《合作寺志》,作者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如历世塞赤活佛的传记、历代住持的资料等,从而勾勒出了合作寺数百年的发展脉络。由于时空交错,岁月流逝,再加经历多次社会动荡,保存下来的有关合作寺的史料非常有限,要将近七十位住持的事迹叙述清楚,无疑是困难的,但作者以最大的努力,爬梳资料,记述下了合作寺高僧大德的风采。对属于转世活佛的住持,又溯其源流,概述历代活佛事迹,使读者可以了解这些转世系统的渊源历史。如对担任合作寺第二任住持的卫日活佛,对其历世活佛的生平亦有系统的叙述。另外,对于合作寺的法会、节日活动等,都有客观而准确的记述。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藏传佛教进入了再弘期,而合作寺也开始了重建历程,作者本人参与并主持其事。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寺志中对此能娓娓道来,予以详尽的描述,提供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资料。如合作寺的九层佛阁是该寺最为标志性的建筑,远近闻名。《合作寺志》中对九层佛阁的重建过程,及盛大的开光仪式、每层佛阁所供的佛像等,均有详细的记述和介绍。通过《合作寺志》,使我们可以了解这座名刹一步步复兴的足迹,也可窥见藏传佛教在当代的发展进程。重视当代发展情况,重视现状描述,也是赛仓教授历史类著作的一大特色。 《合作寺志》是目前已知的最为完备的合作寺历史、文化方面的记述,既讲述了合作寺的辉煌过去,也展现了当代的风貌,使我们在了解合作寺厚重历史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合作寺在当代的兴盛发展。因此,《合作寺志》是我们打开这一民族文化殿堂的一把钥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夏秀寺即喜足讲修吉祥源流寺志历世住持及相关历史简述·实语梵天悦音》(zhalshuldgondgavldanbshadsgrubbkrashisvbyunggnasglinggigdanrabsdangvbrelbarlorgyuscungzadbrjodpabdengtantshangspavidbyangshyanzhesbyababzhugsso,简称《夏秀寺志》) 夏秀寺位于甘南玛曲县曼日玛乡境内,始建于公元年(藏历第十饶炯水鼠年,清咸丰二年),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夏秀寺在玛曲草原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寺院,这部《夏秀寺志》也是这座寺院的唯一寺志,成书于公元年。 《夏秀寺志》共分九章,其中第一章地方和官员世系史部分,讲述了寺院所在的位置,及当地部落首领的来历。第二章建寺者克图·慈成达杰(khethaltshulkhrimsdarrgyas),介绍了寺院的创建者慈成达杰的生平,其后世形成了夏秀活佛转世系统。第三章至第五章中,分别介绍了夏秀活佛第二世至第五世的历史。第六章至第八章讲述了夏秀寺另一活佛转世系统,即第四世东·格桑成列达杰的事迹。年,第四世东·格桑成列达杰将夏秀寺迁址重建,年在寺中建了医学院,使夏秀寺在当代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部分彰显了东活佛的辛劳和业绩。第九章讲述了当地的一位修行高僧罗桑慈成嘉措的事迹,对其弘扬佛教、倡导善行、服务大众的高尚行为,予以高度称赞。总之,《夏秀寺志》对研究藏传佛教在玛曲这一游牧地区的传播历史,及当代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赛仓教授在寺志方面的著作有《瓜什则寺及文殊菩萨像志》(mgarrtsedgonthubbstanchosvkhorglinggigdanrabsdangbcasrjebtsunvjamdpaldbyangskyiskubrnyanmthonggrolchenmovidkarchagskalbzangrnabavibdudrtsizhesbyababzhugsso),该寺在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境内,相传建于明代;《德尔隆寺的历史及历世住持简述》(gterlundgonpavilorgyusdanggdanrabsmdorbsdus),德尔隆寺位于夏河县境内,即为历世赛仓活佛的驻锡地。该寺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始建于年(南宋嘉定十五年),是安多境内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二、高僧传类著作 藏族历史上,高僧大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往往是著名的学者,或某一地区的宗教领袖。高僧大德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可称之为藏传佛教界的精英分子。高僧传是构成藏文历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藏传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与当代的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藏传佛教高僧传重在叙述传主的高尚品格和弘法事迹。故藏文高僧传称为“rnamthar”,直译为“解脱”,即讲述如何走向解脱之道的。或称为“rtogsbrjod”,译为“证道记”,即如何证悟解脱之道。 (一)赛仓教授所著传记 赛仓教授的历史著述中,高僧传类的著作最多。其中最主要者,有以下所列: 1.《阿热仓·罗桑隆朵丹贝坚赞传》(aralblobzanglungrtogsbstanbavirgyalmtshangyirnamthar)(内容等详见下文) 2.《第七世夏日仓证道记》(skyabsmgonbdunpachenpovirtogspabrjrdpa),在《赛仓文集》第四册,内容为黄南地区格鲁派领袖第七世夏日仓活佛的传记,全书用偈颂体写成,共分八章。该书用语典雅,显示了作者在传统诗歌写作方面的高深造诣。这部传记,虽不能说是以诗歌体书写传记的这一体例之绝唱,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变迁,恐怕后来者难以企及。 3.《释迦牟尼殊胜赞注释·能仁王欢喜之供养云》(khyadparvphagsbrjodkuivgrelbathubdbangdgyespavimchodsprinzhesbyababzhugsso),《释迦牟尼殊胜赞》是印度的妥尊珠杰大师所著,属于赞颂文,称赞佛具有的超越世间神灵的殊胜功德,收在藏文《大藏经》之《丹珠尔》中。赛仓教授对此著名赞颂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写成了多页的一本专著,而主要内容是系统讲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目前,这也是对这篇著名赞颂文的唯一注解。 4.《遍知文殊笑金刚之心子圣者讲说大自在大法座阿旺扎西吉祥贤传记摄要·信莲开放之日光》(kunmkhyenvjamdbyangbzhadpavirdorjevithugssrasdampasmrabavidbangphyugchenpokhrichenngagdbangbkrashisdpalbzangbovirnamtharbsduspadadpavibadmobzhadpavinyinbyedcesbyababzhugsso),记述了第一世赛仓阿旺扎西的事迹,其为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心传弟子,精通佛学,尤其在因明学方面多有建树,并协助嘉木样大师兴建拉卜楞寺,功绩卓著。 5.《寂天大师小传》(zhibavilharnamtharmdorbsdus),简要记述了印度著名佛教大师寂天的生平,寂天所著《入菩萨行论》等,是藏传佛教界至今研读的重要经典,影响深远。 6.《了义成就大自在尊者智贡巴·洛桑丹巴格勒嘉措吉祥贤传·白莲美鬘》(ngesdongrubpavidbangphyugchenpobragdgonpatheskalbzangbstanpadgelegsrgyamthodpalbzangbovirnampartharpapadmdkarboviphrengmdzeszhesbyabzhugsso),重点记述了第五世智贡巴活佛的生平,尤其重点记述了宗教政策恢复以后,第五世智贡巴在复建寺院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智贡巴系拉卜楞寺活佛,其第三世智贡巴·贡却丹巴热杰著有《安多政教史》,名闻中外。 (二)《阿热·罗桑隆朵丹贝坚赞传》简介 简称《第三世阿热仓传》,为《赛仓文集》之第二册,共计有页,是一部大部头的高僧传记,成书于年,在赛仓教授所作高僧传中最具代表性。传主阿热仓·罗桑隆朵丹贝坚赞是第三世阿热仓活佛,其第一世为阿热仓·扎巴嘉措,第二世为阿热仓·根敦嘉措(有夏玛班智达撰写的传记《信士耳之采英》),该系为青海黄南隆务大寺之著名活佛。第三世阿热仓(——年),是当代著名的藏传佛教一代大师,博通佛教显密经论,而又遵夏玛班智达之嘱,常年坚持实修,在当时的安多藏区拥有崇高的宗教威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曾担任过隆务寺、塔尔寺等大寺院的住持,并于年倡建青海海南州境内的赛宗寺,为当代青海地区新建的最大的寺院。在阿热仓的苦心经营下,该寺发展迅速,使之成为海南地区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阿热仓也是知名的爱国人士,年他积极资助“青海各寺院西藏和谈代表团”,支持西藏和平解放。年阿热仓等赴北京献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曾任青海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赛仓教授早年亦出自阿热仓门下,从阿热仓获得时轮金刚密法灌顶等显密教法,亦从阿热仓受比丘戒,赛仓教授视阿热仓为其根本上师。因此,他对传主的历史是非常熟悉的,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对其恩师阿热仓的生平详加记述。全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前世阿热仓小传(记述了第一世和第二世阿热仓的历史)。第二章阿热仓幼年时的情况。第三章坐床及受出家戒。第四章闻习五部大论并受比丘戒。第五章广闻深奥密法并任隆务寺住持。第六章建赛宗闻思功德广弘寺。第七章在赛宗大寺讲授佛法。第八章在安多、卫藏等地收徒讲法之情况。第九章在安多各地弘扬佛法之情况。第十章担任塔尔寺住持。第十一章圆寂。第十二章传记内容概述。第十三章结尾。 《阿热仓传》完整地记述了阿热仓大师的丰功伟业,叙事按年代顺序,编年清楚,与传统的藏文高僧传写法相一致。其内容十分详尽,注重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事无巨细均有记述,尤其是阿热仓在弘扬佛法方面的事迹记述尤详,并高度赞扬之。通过《阿热仓传》,使一代宗师的精神风貌变得清晰起来,令人肃然起敬。阿热仓作为当时的知名人士,与其交往者多有高僧大德、官员首领等高层人士,如十三世达赖喇嘛、十世班禅、黄南宗教领袖夏日仓活佛、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夏玛班智达(亦是阿热仓的根本上师)、著名大学者格西喜饶嘉措等。因此,《阿热仓传》对研究安多地区的藏传佛教现代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海南赛宗寺是阿热仓创建的,而传记中对寺院的兴建背景、兴建过程,及发展历程,都有细致的记述,这对研究赛宗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资料。阿热仓受夏玛班智达之命,成为青海地区山间修行者(rikhodba)的领袖,避世修行虽是格鲁派的传统之一,但在当时的青海藏传佛教界成为一种新的动向,《阿热仓传》同样在这一方面提供了线索和重要资料。总之,《阿热仓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阿热仓传》的语言优美,每一章节的后面,作者用偈颂体总结本章内容,文辞雅致,可谓文史合璧。而每当叙述完阿热仓的某些重要经历后,作者引用《萨迦格言》、《格丹格言》,及显密经论中的某些片段,以为评述,所引内容与传主的事迹十分贴切,显示了作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阿热仓传》的资料来源较为丰富,作者在最后一部分有说明,主要以扎西编的阿热仓传记资料、海南州编的《赛宗寺历史》为主,旁及《夏玛班智达传》、《赤干活佛嘉央图丹嘉措传》、《却西活佛绛曲丹贝卓美传》、《拉科仁波切久美成列嘉措传》等传记资料,东科仁波切的“闻法录”,却藏仁波切洛桑丹贝旺楚(乃阿热仓的亲传弟子)、却西活佛洛桑贝丹隆柔嘉措(亦为阿热仓的弟子)等知情人提供的资料,再加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可知作者在广泛搜罗的基础上,终于写成了这部大传。 三、宗派史方面的著作 藏传佛教中宗派(grubmthav)史类的著作,重点讲述佛法的传承史即宗派的学说观点,类似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宗派类著作中对每派的佛学理论均能追根溯源,梳理其渊源流变,对著名传承人物的事迹亦有记述。 赛仓教授所著《吉祥无比格丹山派之建立概述·文殊怙主佛法之美庄严》(dpalmnyammedribodgeldanpavigrubmthavirnamgzhagmdotsambrjodpavjammgonbstanpavimdzasrgyanzhesbyababzhugsso),成书于年,是作者奉十世班禅大师之命,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编写的教材,列入“雪域知识百科金钥匙丛书”中。目前,该书亦有汉译本,译名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王世镇译注,宗教文化出版社年版)。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原书共分三大部分(汉译本章节的编排与原书略有不同,共分为两章),即第一部分礼赞词并解说,第二大部分对内道佛教各宗派需要定解之理,第三部分无比格丹山派无垢宗规之建立。其中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和主题,内又分细目,现简译如下: 第一节至尊宗喀巴大师弘法事迹 一、于圆满种姓出生情况 二、此身获得功德的情况 三、获得功德后的护法事迹 第二节诸持教法嗣弘扬至尊上师宗规的情况 一、概述主要弟子 二、别说部分上首弟子弘法情况 三、宗喀巴大师之密宗教法如何弘扬之情况 四、恩萨耳传教诀如何出现之情况 五、多康地区至尊上师教法如何传播之情况 第三节吉祥无比格丹山派之教法 一、格丹教法之名称 二、因般若乘规之见修行三方面的安立 三、果密咒金刚乘之基道果三方面之安立 四、阐明以显密无违并能相助之道使一切佛法圆满的修持要点之情况。 从以上之目录可知,《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重点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格鲁派教派的传承史,又突出讲述了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大师的事迹。二为格鲁派佛学思想概述,分别论述了格鲁派所持显宗、密宗方面的教义观点、修行方法,以及显密合一的修行次第。赛仓教授自幼浸润于格鲁派显密佛学,师从名家,又有切身的修行体验。因此,对格鲁派的教义理论了然于胸,能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以提纲挈领地加以概括,揭示出其最核心的观念、思想和修行方法,非一知半解者可比。对格鲁派的教义的渊源、特征等,予以通畅而有深度的解释和定位。而对历史部分,亦博览相关史书,并将宗喀巴大师及其传承历史加以浓缩和总结,标示其传承要点,昭示于后人。因此,这部著作称得上是学习格鲁派历史和教义的入门之书。当年作者完成此书后,奉献给十世班禅,受到大师的称赞。 汉译本《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的出版,使更多的汉文读者能得以领略当今格鲁派大师对本教派的阐述,了解正统的格鲁派思想,有以正视听的效果。汉译本忠实于原著,并加了许多的注释,便于不熟悉藏传佛教历史及文化者阅读。不过,也有个别注解不甚准确,如将书中的“多麦雅莫塘”之雅莫塘注为“报春花”,[1]按雅莫塘有报春花之义,但此处是指地名。将书中的“多麦马区”仅注为“青海省安多地区”,亦不确。对甲穹寺(一般译为夏琼寺)译者前后加了两个注,而第二个注中说夏琼寺是年应蒙古汉王俺答汗之请而建,[2]按俺答汗乃明朝时人,夏琼寺则建于元代。再如将拉卜楞寺的建立者说成是“格丹嘉措”,[3]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赛仓教授对第三世土观活佛的代表作《宗派源流》中的部分词语,予以注解,方便学人。 综上所述,赛仓教授继承传统,为延续藏传佛教文化命脉,勤于著述。其历史著作重在表彰先贤的事迹,推崇他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实践。无论阿热仓,还是智贡巴,以及作者本人,均经历了社会的动荡,遭遇过难以言表的苦难,但是他们不改初衷,保持着内在的信仰和情操。他们可谓藏传佛教文化之托命之人,正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使文脉不绝,后续有人。同时,赛仓教授的历史著作涉及到了藏传佛教历史的许多领域,遗惠后人,起到了补阙拾遗的作用。 [1]参见汉译本第38页之注释。 [2]参见汉译本第页之注释。 [3]参见汉译本第页之注释。 来源: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5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宣化上人事迹海外篇上人圆寂后,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