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导语:《水浒》中,为何作者要安排鲁智深圆寂的情节?此举正是高明之处说起水浒传这部作品,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将基本每位都有其鲜明的性格,而鲁智深无疑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水浒》中安排鲁智深圆寂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看到鲁智深圆寂的时候,非但不觉得悲伤,反而觉得理应如此。鲁智深本来不叫鲁智深,他也不是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是一名军官,为官多年,最终在小种经略相公下面做提辖。按理说,在官场摸爬滚打许多年,应该是一个深谙为官之道的老油子,不然也没法子做这么久的官啊。可是鲁达却自动无视这些传统规律,当了这么多年的军官,他依然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我行我素的个性。当他看到金翠莲被郑屠欺负时,当即就把这事揽下来了。一个有着多年官宦生涯的人物,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强出头,这样的描写着实让人感到突兀。这不是一个当官多年的军官所为,完全就像是一个愣头青。难道是这鲁提辖看上了翠莲,根据后面来看,鲁提辖不好女色。如此这般正是要体现出鲁提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红尘里翻滚许久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后来鲁提辖为了翠莲父女,打死了郑屠,跑路以后没多久就当了和尚,从鲁提辖一下子变成了鲁智深。鲁智深以前当提辖的,官虽不大但是自在快活,有酒有肉绝不含糊。和尚的清规戒律哪里可以束缚他,他依然坚持着吃肉喝酒的习惯,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肉和尚。这样的鲁智深自然得到所有和尚的一直厌恶,只有智真长老发现了他天生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外形粗鲁却又满含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将来必定与佛有缘。鲁智深身上充满了佛性的东西,首先他行事潇洒,无所顾忌,无论是钱财还是生死,他都看得很淡。这跟佛家所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其实是蛮像的。其次鲁智深多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佛家讲究多行善事,鲁智深这也是在做好事,而且鲁智深做的更主动更激烈,他是主动打击邪恶黑暗势力,只要是自己看不惯的,鲁智深从来不含糊。因为他豪爽霸气的个性,鲁智深结交了一帮朋友,大家也愿意以他为中心,尊他为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智深身上的佛性却越来越浓,后来他主动提出要去看望智真长老,和宋江一道去拜会,并且接受了长老的四句箴言。长老说的明白,鲁智深本来就是佛门之人,因为杀孽未尽,所以依然在世俗界游荡,一旦完成种种杀孽,他也就功德圆满,可以直接回归自己的本位了。鲁智深一路走来,打打杀杀,经历过无数危险,特别是攻打方腊的时候,梁山好汉损失过半,鲁智深却逢凶化吉,没有丝毫受伤。当日长老的几句话,鲁智深就一直放在心里,何况前两句已经都实现了。对于剩下的两句,鲁智深更是心知肚明。在鲁智深最后的时刻,鲁智深一下子心智清明起来,要知道鲁智深本来是个大字不识几个连别人通缉他都看不懂。但是在圆寂之前却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下子成了有道高僧模样最后圆满坐化,完成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鲁智深如果不坐化,实在也是没有更好的去处,他与武松又有不同。武松虽然也是出家人打扮,但之前他并未正式受戒做和尚。而且同样是武力高强的好汉,武松个性与鲁智深大有不同,鲁智深自一出场表现的就与普通世俗人大大不同,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打算。武松却不一样,他是积极入世的,开始时候跟一般老百姓心思无二,所作所为把一个底层生活的小人物心思和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不是像鲁智深那样对世俗生活全然不顾。所以最后武松的结局是真的出家为僧,顺其自然的死亡。而鲁智深他在尘世间所经历的一切都结束了,选择圆寂只是回归他本身的世界。《水浒》中,为何作者要安排鲁智深圆寂的情节?此举正是高明之处。对此各位读友们觉得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与看法,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