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扁平疣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314/8744647.html

布袋和尚,俗姓张,名契此(意为“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唐末至五代后梁时的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由于长在长汀村,故号“长汀子”。他早年在香火鼎盛的奉化岳林寺出家,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相传,布袋和尚身体胖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又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据唐朝《宋高僧传》最早记载,布袋和尚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到市场上乞食,醯酱鱼葅皆入口,又分少许食物放入布袋中。又说他常常拖着布袋,笑呵呵的行走,东西掉出来也不回头,更不捡拾。假如有人向他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如果人再不懂他的意思,他就会捧腹大笑起来。

相传,他曾经作一《布袋偈》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下面是史书中记载的,布袋和尚留下的《插秧歌》和几首佛偈。

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道),

后退原来是向前。

有人问布袋和尚,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

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

放开泱日暗消磨。

又说:

若逢知己须依分,

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

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曾问和尚法号,布袋和尚以偈答曰: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有人问,大师!可有行李否?布袋和尚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也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后梁贞明二年(年)3月3日,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了。将入灭前,大师口说一偈曰: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自不识。

说完之后,安然坐化。

参考文献:《景德传灯录·明州布袋和尚》;宋庄季裕《鸡肋编》;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