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照无极导禅师

无极导禅师(-),亦作无极道禅师,宋元时吴兴(湖州)人,俗姓赵,是宋皇室宗族。母亲计氏,平时信仰佛教。咸淳四年(,也即元至元五年)十月,母亲临盆之前,一连三个晚上,都梦见白光满屋。无极出生时,并没有啼哭声,也是一奇。

无极出生不久,元兵大举南侵,城乡百姓四处逃难躲避。母亲带着无极躲避兵祸,并将他包在苫布之中。元兵翻箱倒柜,并无所获,最终将母亲计氏掳去。无极父亲再三央求元兵放开妻子,却被元兵杀害。幸亏有位好心的邻居将他收留抚养,才得以活命长大。

懂事以后,无极见周围小朋友都有父母亲,也特别想念自己的亲人,便对别人说:“谁家没有父母呢?我母亲被掳,住在遥远的北方。我发誓此生一定要将母亲找回来。不然的话,我还凭什么生于天地之间呢?”说完,号啕大哭,并跪在观音大士像前祈愿,每天必拜两千拜,祈祷能早日见到母亲。

从此,无极一面学习文化技艺,一面向周围熟人打听父母消息。稍长,便离家出走,一路上靠帮人打工做活维持生计,不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能干。后来,又请人剃光头发,化装成小和尚四处奔走找寻,整整耗去十年光阴。最后,当他走到河间府乐寿县时,遇到一位知情的老人家,并将无极带到他母亲的住处。无极一看,知道是一户宝贵人家,原来他母亲已嫁给了一个富商。与母亲相会时,母亲已不认出自己的孩子。无极将自己的乳名及家族、亲戚的情况一一表明,母亲紧紧地抱住他,失声痛哭。旁边看热闹的路人也被感动,大家一边议论纷纷,一边陪着伤心落泪。

过了一段时间,无极请母亲回到南方的家。母亲说:“我不幸遭难,流落至此,一天到晚都在祈求苍天,让我早归故乡。这里的生活虽然也算富贵,但能与你回去,相依为命,就是死了,我也心满意足了。只是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家里家外、周围邻里对我非常尊重爱护,我怎么能说走就走,还是让我慢慢计划吧。”过了一年,母子俩将此事来龙去脉上呈当地官府,官府的人同意他们回南方。于是,无极领着母亲往南方来。临行时,无极跪着对母亲说:“我们母子分离了二十三年,此生有幸,终于团聚,这全靠佛祖的保佑啊!”于是制作了一个肩舆,让母亲坐在上面,自己背负着老母一步一步走上归途。每走十步就停下来跪拜佛祖,一直拜到普陀落伽山。

回家安顿好之后,无极落发出家,以此报答佛祖恩德,并决心一生侍奉母亲左右。于是拜广德东山寺铁山璚公学习佛理,体悟玄要。无极来到山中,独自面壁深坐,白天以野草充饥,晚上虽是霜露凝寒,虎豹出没,但仍安坐不动。之后,听闻及庵信公在安吉道场山上讲经传法,便陪着母亲前往拜谒。此后心志更为坚忍,日夜坐参,几乎身不沾席。不久,又来到杭州净慈寺,在寺中正巧遇到无有元公。无有元公与他一交谈,便十分器重。有一天,无极在西湖中泛舟,偶然听到渔夫的渔歌,脱然有所省悟,连忙跑回寺中去见无有元公。元公隔着窗户对他说:“这里并没有你栖住的地方。”无极一听,便拂衣离开净慈寺,回到湖州,在弁山之南修筑了一所简易的慈照庵,与母亲居于其中。母亲亦已皈依佛门,终身念佛,后来老死于庵内。安葬好母亲之后,一天晚上,天空中有位白衣人告诉他:“你的缘份在宜兴。”

于是,无极来到宜兴山中,寻找到玉峰山(在现宜兴竹海景区内),白手起家建起了寂照禅院。有一次来到宜兴城外东北角,发现一废弃庙宇,见里面碑文上说,这是风水宝地,地理位置也非常好,来往的游方僧人可以歇脚暂住,于是重新修建了中隐院。当时宜兴的妙云祥公首先捐出了小屋与地基,宜兴州守脱因全力支持,将原基进一步拓展,宜兴义士蒋赟、徐士满等捐献大量财物,终于建起了中隐禅院。此后,无极禅师则经常住在寺中,讲经传道。

元朝的大司徒(户部尚书)大宝法王[浮图师]听说无极禅师的所作所为,于是为其降号曰“定惠正觉明悟禅师”。至顺三年()正月初六,无极禅师召集僧众,垂示法要,期间无疾而化,世寿六十五,僧腊三十。火化之后,有大量舍利子,分别安放于寂照、中隐禅院。

大德间(-),无极禅师的恩师璚公远道赴三韩(今朝鲜半岛南部)传法,璚公同门师弟为元公,元公的法嗣为无门和尚,无极禅师也曾承传其法旨。直到无极禅师圆寂,弟子祖训一刻未忘。所传法嗣本清、善良、善新、善伏等,都能继承两祖师的法旨,相互之间也非常协调,无论是长辈、晚辈,都能雍睦团结。遇到这些温稳的僧人,不用问便知道是无极禅师的门人。

无极禅师对宜兴佛门贡献至伟,住宜兴期间,建复的寺庙还有东隐庵、慧日庵、白莲庵、南隐禅院、海会寺、清隐庵、寂照庵等,为明代宜兴佛教的昌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元朝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危素(-)有感于无极导禅师的至纯至孝,为其塔撰铭,分别立于宜兴中隐禅院和寂照庵。其铭曰:

建炎渡江乘六龙,维城布护多其宗。

吴兴近辅友徐隆,熊罴奄至迅如风。

孤儿父母迍苫中,父死母俘儿莫从。

天地远,河山重,呱呱夜哭天蒙蒙。

归依大士极严恭,隐身刀镊冀母逢。

十年瀛州睹音容,迎归苕霅欢声同。

一朝剪发辞樊笼,禅林叩击师琼公。

歘聆渔歌万念空,前后际断无初终。

西游荆溪隐玉峰,寂而能照真圆通。

岩岩两塔树柏松,史氏著铭示无穷。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

清?陈维崧

早霞昨敛。行散郭外。尽历溪馆。

塘窅蒲短。细沿磬响、来褰戒坛幔。

境幽竹满。闲竖拂子,小叩慧远。

妙谛微婉。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坐久渐忘却,花影移楞还几线。

更爱晴堦、砌成明镜面。

叹急景浮生,虚负漏箭。

闷怀谁见。似残菊无聊,倚檐零乱。

再来期、甚时才展。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