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高僧遗墨,无上清凉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书法于中国高僧,是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 高僧们的书法往往是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 1(隋)智永 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所退废笔头满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谓之“退笔冢”。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 2(唐)怀素 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3(唐)高闲 释高闲,晚唐僧人,乌程(吴兴)人。自幼出家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住四明、荐福等寺。学张旭,工草书,名冠一时。 4(唐)空海日本 空海(—)自幼有神童之美誉,乳名真鱼,父佐伯直田公。十五岁时学习汉文文章、史传和儒家经典,二十四岁时著有《三教指归》,可谓皈依佛教的宣言书。延历二十三年()七月,渡海入唐,时年三十一岁。空海的书法,公认为真迹的有如下几种:入唐前的《聋瞽指归》;在唐期间的《三十帖册子》;归回日本后的《风信帖》、《灌顶历名》、《金刚般若经》、《崔子玉座右铭》、《真言七祖像赞并行状文》等。 5(宋)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俗姓奚,宁国(今属安徽)人。法号大慧、俗姓奚,号妙喜,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12岁出家。《大明高僧传》称其“灵根夙具,慧性生知”,17岁于东山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曾参拜圜悟克勤禅师(-)于杭州。后因精于佛理而名声远扬,绍兴七年住持浙江余姚径山寺时,慕名前来的学僧逾人。世人称“大慧宗杲”。 6(宋)无准师范 无准师范(—)名师范,号无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绵州梓潼县治)人。为南宋著名高僧,日本京都东福寺(临济宗东福寺派大本山京都五山之一)的开山祖师圆尔弁圆(圣一国师,—)也出于其门下,无准师范是宋代中日佛教交流代表人物,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有着杰出的贡献和深远影响。 7(宋)圜悟克勤 圜悟克勤(-)为中国宋代的高僧,四川崇宁人,俗姓骆。出生在世代崇儒的书香门第。十八岁游妙寂院时,见到佛经,爱不释手,感歎着说:“我前世大概是出家人吧!”乃毅然踏入佛门。受具足戒后,于成都依圆明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山参谒法演,蒙其印证。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被誉为丛林三杰。 8(南宋)虚堂智愚 虚堂智愚(-)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人。16岁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显孝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等地修行、住持。度宗咸淳元年()秋,奉御旨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为该寺第40代住持。是活跃于南宋时代的一位高僧。许多日本僧人也拜在其门下。 9(元)清拙正澄 清拙正澄(~年),也称正澄和尚,中国元代福州人,俗姓刘氏。十五岁出家,受戒于福州开元寺。曾向福州鼓山寺平楚耸禅师,杭州净慈寺愚极慧禅师参学佛法。而后游方各地,历参虎岩寺、东岩寺、月庭寺等。古林、东海、竺田等是同参。他曾在鸡足山停留过,并传在此顿悟佛法,后来又移住真净寺。五十二岁与他的学生永錤等人,受请东渡日本。佛教禅宗临济宗大鉴派开山祖,住建长寺、净智寺、圆览寺、建仁寺、南禅寺等,并开开善寺,多教化武士,并作《大鉴清规》,整顿日本禅林规矩。 10(元)中封明本 中峰明本(-)元代临济宗僧。杭州钱塘(浙江杭县)人,俗姓孙。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于天目山参谒高峰原妙。二十四岁从高峰出家,其后并嗣其法。其书法不拘一格,元代中叶书家与之皆有交游,他是赵孟頫夫妇的佛门师傅,交往甚密,然中峰明本的书法却毫无赵书之姿,大多用笔随意,粗头烂服,有所谓“柳叶书”之誉,大概其笔画如柳叶,抑或如柳叶飞舞,观其作品,字形大小错落,别有一番和谐。 11(元)一山一宁 一山一宁(-)台州(浙江临海县)人,俗姓胡。号一山。长入佛门,研习天台、律宗之教旨。临济宗高僧。居日本二十年,为日本佛教界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人才,同时对日本的文学、书法、绘画,也有莫大影响。年后宇多法皇召其主持京都南禅寺。年在日本圆寂,遗书于后宇多法皇,留下了“横行一世,佛祖钦气,箭既离弦,虚空落地”的偈语,泊然而化。一宁寂后,后宇多法皇赐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之号,简称“一山国师”。 12(元)了庵清欲 了庵清欲(-)元代的僧人。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朱。字了庵,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九岁丧父。十六岁从虎岩净伏出家,试经得度。以希白明藏主之劝,往苏州开元寺参访古林清茂,遂契悟而嗣其法。皇庆元年(),清茂再住开元寺之际,师乃任入院侍者。其后归返径山,任虚谷希陵之后堂首座。另于其师清茂入住建康保宁寺后,任分座第一座。天历二年()清茂示寂后,退隐于漂水开福寺。元统元年()迁至嘉兴本觉寺,居十年,时人尊为东南大法幢,士大夫问道者甚众,并蒙帝赐金襕衣及‘慈云普济禅师’之号。后退隐于南堂。至正五年()一度居于吴中(江苏吴县)灵岩寺,后遇兵火,与弟子祖□辗转避难,其后退老于欈李亭之北三里处慈云院。至正二十三年八月示寂,世寿七十六。 13(明)担当 释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晋宁五龙山人。法名普荷,字担当,一字通荷。明末年轻时,曾到北京应试,进太学学习,到各地游历。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官场的腐败,加深了他对明朝的不满;寻师访友,使他大开眼界,加上自己的努力,诗、书、画三方面都大有进步。眼看明朝灭亡,他感到报国无门,就至鸡足山削发为僧,把“担当天下大任”的一腔爱国豪情,寄寓在诗画之中书法董其昌而变之,后多写草,其势瘦劲清奇,豪放练达,有一泻千里之势。石涛赞曰;“担当老人大有解脱之相。” 14(明)憨山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在诗文书法方面,大师皆有造詣,少时,与雪浪洪恩翰墨交游,晚年展纸信笔,一一出自光明藏,都无思议;其书法师尚唐人欧阳询、虞世南,善行草,下笔平稳、含蓄凝炼、秀润中和,于平淡中见功力,这与他参襌净业有极大关联。尝刺血书《华严经》,有行书《怀净土诗帖》等流传。 15(明)破山明 破山明(-)俗姓蹇,名海明,号旭东。四川大竹县人,万历四十四年(年)出家为僧。天启三年(年)赴浙江宁波天童寺拜密云为师,受其嫡传。崇祯五年(年)回川。住梁平县太平寺。破山明精通释典,能诗善画,与四川当时高级官吏和文人学士友善。清康熙六年(年)圆寂,葬梁平双桂堂,著有《破山禅师语录》21卷。 16(清)八大山人 朱耷(-)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17(清代/日本)良宽 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越后国(新潟县)三岛郡出云崎人。安永三年(1),入同国尼濑光照寺,随玄乘破了剃发受戒。七年,从备中国(冈山县)玉岛圆通寺国仙穷究曹洞宗旨,并嗣其法。其后游历诸国。宽政九年(),于长冈国上山结五合庵,后于山下乙字祠畔庵居。晚年移居岛崎村木村别斋之别庄。天保二年示寂,享年七十四。 18(清)弘仁 弘仁(-)中国明末清初画家。僧人。俗姓钱,名韬,字六奇。明亡后出家,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自号梅花老衲。安徽歙县人。工诗文、书法,其诗多家国身世之感,民族感情强烈。擅山水,取法宋元诸家,尤喜倪瓒,用功最多。后人将其与石谿、朱耷、石涛合称清初四僧。有《黄山图》册、《松梅图》、《陶庵图》、《黄山树石图》、《江山无尽图》等传世。 19(清)髡残 髡[kūn]残(-),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 20(清)石涛 石涛(-)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广西全州人。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晚年定居扬州。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用笔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参差,正欹错落,然笔墨古朴遒劲,天真烂漫,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21(近代)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END 书法参考◎开启书法艺术之门 10分钟动画片,让千万孩子爱上书法!(视频) 神联!寥寥10余字,便写尽了人生! 书画家,你有多孤独,就有多优秀 此图表在手,小学生都能看懂草书! 手机版 放大10倍的楷书鼻祖,太美了! 《宣示表》 你为什么会提笔忘字? 陈振濂 学书法的10个误区,你中枪否? 高清《石门铭》,极好的版本! 人书俱老!文徵明88岁行书《午门朝见》! 古代书法家是如何赚钱的? 陆游和他的行草名作《自书诗卷》 罕见!曹雪芹唯一存世画册惊现贵州! 八大山人的字画,看过千遍,遍还想看! 这些法帖如雷贯耳,却落外国人手里! 这位高僧岁,仍笔力扛鼎! 揭秘为何书法家是最长寿职业 高二适的书法,“高”在哪? 请加主编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匠心装裱,逛逛四宝堂! 小参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0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晚清闽南高僧成道时霞光漫天,省长亲自礼拜
- 下一篇文章: 再谈天珠收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