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中川第一禅林"圣水寺

甜城湖畔,有一抹悠然的红

伴随着千年不涸的圣水

滴答、滴答......

只在你靠近的那一刻

悄然的

送你一片宁静、一片祥和

内江圣水寺座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城郊,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

一段传说

圣水寺

曾经有一位“干和尚”,肉身不腐

内江圣水寺因庙地宽广宏深、交通便利,法脉传承久远,在信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加之清代寺里有一位怪异僧人,其独特的僧伽生活、修行方式、诗联才气以及圆寂后“肉身不腐”的神奇现象,给圣水寺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内江文化界人士、《圣水寺寺志》编委会成员陶世琼先生在收集典籍时,发现年版的《聊斋志异续编》,有丁治棠为内江圣水寺异僧默野写的传记《仕隐斋涉笔》,特复制存于《圣水寺寺志》,现部分摘录如下:

“内江县圣水寺,有异僧。不知何许人。突来寺,坐山门外阶级上,戴破絮帽,著百结衲袄,不食不言,三日夜未移处。寺固大丛林,有僧百余,睹其异,白长老。长老出验之,谓为有来因人。招之入则入,与之食则食,拣下寮安置之。尝数日不食,一食必兼人。与语能领略,但笑不言。所服衲帽,酷暑未解,近之无秽气。晦翁洪公,名成鼎,以名进士宰蜀川。晚年卸篆闲游,遇畸士、高僧甚夥……”

据载,默野,清雍正初年来内江圣水寺。来时,坐寺庙山门外,着破衣,穿草鞋,衣衫不整。寺庙僧人与他交流,他很少回复,僧人端来素斋给他,他就用斋;不给他,他不会主动讨要。这怪异的异乡人,引起了当时寺庙住持可拙的注意并将其收入庙内。

时进士、安岳县令洪承鼎(号晦翁)听说圣水寺有一异僧,于乾隆三十九年()六月游圣水寺,访默野。

洪承鼎见默野夏天头戴破棉帽,身披破布衲,行同灵隐寺道济和尚,似痴非痴,若癫非癫。他在与之交流接触时,默野沉默少语,从他口中获得的信息很少。

但洪承鼎通过观察其生活起居、修行方式等,并拜访对默野比较了解的可拙弟子、时年已76岁的三谦和尚,获得了不少信息,经梳理后撰成数千言《默野僧传》存世,为后世了解这位奇特的僧人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身为前清进士、时任安岳县令的洪成鼎,为什么要给这位怪异僧人取名“默野”?

据推测,“默”代表其能说话,并非哑人,对所见事物只是默记于心,不轻易表露;“野”,或许与他很“野”的生活及修行方式有关。

据记载,默野在寺内白天漫步,夜晚倚壁打坐。寺内供僧人居住的寮房,他不居;给他衣衲,他不穿。寺内安排的修持功课等僧人必修课,他时而参加,时而缺课。痴痴呆呆,游来游去。禅宗传承“一日不作,一日不休”的耕休方式,寺僧耕田除草、收获运粮等劳动,默野有时缺席,有时也随众僧一起干。他干活有条不紊,力大超人,一日劳作成果胜过多人合计……

清乾隆五十八年(),默野圆寂。圆寂的前一天,他用木炭一挥,成诗一首于壁:“天地中空日月明,无人不向此间生。从今撒手西归去,免得拖泥带水行。”

书毕,端坐圆寂,然肉身不化,干枯不朽,后人膜拜者众,香火不断。

今内江圣水寺阅览室(原“默野堂”)石柱遗存有两副清代对联,其中一副联联文如下:

默野禅师 法右

不可说不必说默而识之真智慧;

无幻相无呆相僧者净也极空明

蒻蘭山樵繡川何元普敬题 

(印章两枚)

一生怪异少言、修行方式奇特的僧人,留下了格律工整、意蕴深邃的七绝诗一首,令人称奇,可见这位怪僧才气之高。

关于默野活了多少岁,有人根据他来圣水寺始推算,说他活了岁,这应是个约数,目前尚无证据考证。

据亲眼见过圣水寺“干和尚”的文史前辈罗康体介绍,以前,默野的“干尸”供奉于圣水寺庙内,每至四月初八“浴佛节”,僧众都要把“干和尚”抬出来,围绕圣水寺转一圈,名为“出驾”。僧人、僧徒、在家居士以及省内外大山名寺的高僧大德,都会前来圣水寺“护驾”,诵传佛经宝典。当天,连同圣水寺僧人二三百人,参加“出驾”的僧人甚多。

是时,寺庙外楠木林诵读朗朗,黄卷青灯,鼓乐声声,幡旗飘展,上千名身披袈裟的僧人,与各地赶来的信众,虔诚地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而寺外马路边,小商贩纷纷将地方特色名小吃搬来叫卖,一时间,圣水丛林佛事活动达到高潮,这样的活动会持续七八天。

解放后,再无此盛况。

年5月7日,笔者随几位同好前往东兴区般若寺拜望并采访时年88岁、上世纪40年代曾在圣水寺修持过几年的圣德。

圣德记忆力很好,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知圣水寺民国时期的组织结构、文教研究院、素食文化……当我们问及是否见过“干和尚”肉身一事时,圣德回答:“我见过‘干和尚’肉身,是肉身坐像,脸黑光黑光的,黑面,当时供在‘默野堂’,每年‘四月八’,都要将‘干祖师’肉身抬出庙巡游,供僧众瞻仰、礼拜。”

我们问他“干和尚”肉身是何时消失的,圣德说他上世纪40年代末期就离开圣水寺,之后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内江文化界前辈王况,也曾向笔者谈及他见过“干和尚”肉身端坐于殿堂之事。但后来,他到圣水寺踏寻旧迹,已不见“干和尚”肉身的踪影。

“干和尚”肉身何时消失?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原因?至今,仍未有人说得清。

在内江,僧人遗形不朽者,除上文述及外,笔者所知见诸文字的另有两躯:其一,观音滩(现东兴区顺河镇)明建清凉寺《观音滩清凉寺干和尚碑》:题清凉寺悟智禅师遗形不朽盘坐如生(有序),已考之县志之;其二,隆昌县界市宝华寺曾记载有“干和尚”。

印在明信片上的圣水寺

年发布的圣水寺主题明信片

这套年发布的圣水寺主题明信片左边以历代名人游览圣水寺诗句,右边图片并注明景点中英文名称划分。

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清代张由贤有咏圣水寺诗,云:“策马云生径一条,禅林何必隔尘嚣。风光究与庐山异,时听钟声杂晚潮。”

明代所建的石拱桥和放生池以及藏经楼前经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蜀中四大家的杨慎有《过圣水寺赠赵大洲》诗,云:“赵凤才华锦水头,鸣鸾飞步上瀛洲。文传庄叔栖云集,赋奏金卿花萼楼。何国白环曾入梦,至今青海未全收。庙堂终用平戎策,许栖迟老一丘。”

现存主体建筑按东、西、中分布。东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圆觉楼。西为古大悲殿,中为说法堂。

圣水寺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碑刻,现存比较完好的有20来处。时间最早的题刻是唐代,至今已千年。宋代蔡逸(县尉)题刻《圣水兴慈寺》诗云:“二月春事半,昙花无数开。江头速骑行,江雾绍红埃。下马坐清荫,观鱼大江隈。行行历山寺,金碧森楼台。拂拭有唐碑,字老生莓苔。缅想古今事,悠然一伤怀”。

寺后山岩存唐宋以来摩崖造像67龛躯。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观音摩崖造像,高宽各8米,雕工精湛。

明代赵贞吉的《书圣水岩》诗曰:“烂醉岩前抱玉琴,摧残牛耳忆寒盟,山空谷响知人意,若负当时一片心”。全文共28字,笔锋苍劲有力,保存完好,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明代赵贞吉的《书圣水岩》诗曰:“烂醉岩前抱玉琴,摧残牛耳忆寒盟,山空谷响知人意,若负当时一片心”。全文共28字,笔锋苍劲有力,保存完好,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丈雪,蜀中诗僧,生于明代万历38年,康熙34年圆寂,有《锦衣传灯录》、《青松集》、《耆老篇》等著述传世。他是继唐神秀、惠能之后,蜀中禅学一脉宗师。

明信片的背面,可见还是有奖型明信片,明信片选取圣水寺8处风光,集中的展示了圣水寺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套难得的纪念型明信片,值得细细品味。

圣水寺“除夕撞梵钟”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新年撞钟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人们带着对新年的祝福,在象征平安吉祥、幸福安康的梵钟里喜迎新年的到来。

保存完整的唐代摩崖造像千手观音、总想去上面站着发发呆明代古桥墩、明代古牌坊...

如果有闲情逸致,趁着空余的时间,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到圣水寺走一走,清茶一杯,焚香一盏...

远离尘世的喧嚣,只有微风吹过,一定要微笑,无论记得还是遗忘

于你而言,圣水寺是什么印象啦?

来源:最内江、圣水梵行、内江风光

中区政协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