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洒尽余欢

——《送别》歌词系列印创作手记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这是年李叔同出家前创作的一首送别歌上半阙,十句唱词,八个乐句,曲调于优美中散发出无尽的凄冷、伤感与决然。

关于李叔同的身世,相关文献多有记载,无欲在此复述。之所以选择《送别》作为入印文字,一来是想让篆刻艺术与经典歌词来一次意味融合,二来是想让半日浮生之闲籍以某种填充和消遣。

从章法布置,到篆法选择,再到刀法运用,我忽然觉得,这个过程像是一次对歌曲《送别》的静心倾听与用心读解。词句带来的画面感,于方寸之间亦有渐次呈现;画面之外的曲调忽隐忽现,缥缈一个多世纪,依然触及心灵深处的柔软。

“一壶浊酒尽馀欢”——于我知天命之年,人生况味大抵如壶中浊酒,谁知余欢剩几何?

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那一年他38岁。于是,便有了以后的佛学大师弘一法师,还有他62岁圆寂之后留下的多枚舍利子。

在生命的上半场和下半场,李叔同所演绎的不一样的人生,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有过精到的点评: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即便如此,相较于他圆寂之前留下的绝笔:悲欣交集,那是一种怎样的怅然,蔓延至今有谁知......

吴利国

庚子三月二十一日于容舍

作品欣賞

吴利国先生简介

字素斋,别署容舍。

年生于江西乐安,籍贯樟树。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

新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鄱湖印社副社长

新钢书协主席

新钢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出版《水浒传梁山好汉印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