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斛白斑膏 http://www.lvyouxfnet.com/52213.html
年的一个夏日,江苏南京的村庄里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这就是李国深,他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劳动家庭,父母却惊呆了——他的小脸一边白一边红,看上去像个小怪物。所幸好,这种情形只持续到李国深两岁,随后他的脸色恢复正常了。幼年的李国深在祖母的熏陶下,逐渐接触佛教,对佛教产生兴趣。那时正值全国形势动荡,战乱频频,家里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不过李国深依然快乐成长,4岁时便不再吃荤食了。然而一场浩劫彻底改变了宁静的日子。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在南京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李国深一家匆忙逃难。情急之下,父亲在南京行商时与家人走散。其他人只能长途跋涉寻找庇护所,最终来到僻静的栖霞山寺。就在这时,李国深萌生了出家做僧人的念头。栖霞山寺里弥漫着阵阵香火气息,小小的李国深沉浸在佛教的文化里,心中涌起了出家的念头。一时冲动之下,他的母亲还是同意了,并让他在寺庙里生活。然而寺庙生活比李国深想象的要苦多了。他整天洗衣服、劈柴、挑水,疲于奔命。更糟的是,寺里还收容了许多难民,伙食捉襟见肘,李国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不少孩子都选择了离开。然而李国深却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体会到,苦难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在寺庙里,他也学习到了更多佛法知识。这些都增强了他要出家为僧的决心。终于,在14岁那年,李国深正式在大殿接受剃度仪式,剃度后他获得了法名“悟彻”,正式成为一名僧人。当时剃度过程并不顺利,李国深甚至一度晕厥过去,后来虽然苏醒过来,但感到身体有种奇怪的感觉。为了成就出家梦,李国深并没有在意这些异样。出家后,悟彻法师潜心研读佛经,参透佛法奥秘。这期间,他在一所小学担任校长,向孩子们传播佛法思想。一天,悟彻无意中看到一幅星云图,深感这星云万里,含义深远。于是他决定再次更改法号,成为“星云”。20世纪50年代,形势动荡,星云决定前往台湾,把佛法传入这个陌生的地方。刚到台湾时,星云面临重重障碍,当地居民认为大陆僧人是奸细。星云并不气馁,他认为这正显示出当地人迫切需要佛法指引。于是日复一日,星云悉心布道,解答信徒们的各种疑问,逐渐获得信任和拥戴。弟子也越来越多。为了传播佛法,星云募集资金,在台北建起第一座寺庙。随后,他又创立佛教学校、医院、救济机构,让普通百姓也得到佛法惠泽。到了80年代,星云的弟子已达数十万,几十座寺庙弥漫香火。甚至在美国也建起“西来寺”,星云也当选为中央评议委员,佛光山的势力日益增长。一个来自大陆的穷僧人,在台湾弘法30余年,终于成为“星云大师”。历经在台弘法30余年后,星云大师已是佛教界的重量级人物。他继续推动佛教事业发展,创立各种福利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这是一个公益基金会,资助各种教育、医疗事业。基金会旗下建有大专院校、医院、图书馆、育幼院等。普通老百姓可以在这里接受救助。上个世纪90年代后,星云大师也开始介入政治活动。作为两岸促进团体的理事长,他多次发表演说,呼吁两岸交流、实现最终统一。星云大师认为,这是佛教徒应尽的社会责任。他还曾调解“观音不要走”这一两岸民众纷争事件,显示出大师的政治影响力。当然,星云大师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弘扬佛法,而政治活动仅是手段之一。总的来说,星云大师将佛教融入世俗社会,让普通老百姓也得到实惠。在96高龄之年,星云大师身体功能早已不如从前。他预感到时间不多,便留下遗嘱,要求后事从简,不要大张旗鼓。因为作为佛教徒,不应过分贪图世俗虚荣。此外,他在世时就不看好“舍利子”这类事物,担心会增加弟子们的迷信情绪。然而,星云大师的这份遗愿最终没有实现。年他圆寂之后,弟子们默认要给大师一个“像样”的葬礼。他们将大师的遗体火化,事后竟然声称发现25颗舍利子。很明显,弟子们是希望通过舍利子来提高大师的身份,彰显自己门下出了高僧。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如此,星云大师一生云游四海传教,建立寺院、创办福利机构,功绩昭著,早已成为佛教界的权威大师。弟子们火化星云大师遗体、宣称找到舍利子等举动,目的很可能是想进一步彰显大师的地位。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有违大师生前遗嘱的。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师早已是佛门楷模,弟子们殷殷体念,也应遵循大师遗愿,行事低调。放眼星云大师的一生,他出生平凡,幼时出家,历尽艰辛,后来云游海外,一手创建佛光山。他不仅弘扬佛法,还积极投身公益,关心社会大事,可谓一代宗师。就像他的名字“星云”一样,影响力广布天下。这才是大师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无需任何修饰和包装。人生有始有终,大师已乘愿而去。但他的思想和事业将继续发扬光大,感化更多人。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师,他的精神永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