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朝历代冠以“伏虎”的和尚很多,如南朝梁武帝时的无名僧、隋代的法响和尚、五代的惠宽和尚、宋朝的大扇和尚等。全国尤其是南方的寺院,也有一些直接以“伏虎”冠名的,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峨眉山伏虎寺、江苏泰兴伏虎禅师殿等。

没有冠名伏虎却以供奉伏虎禅师知名的寺庙也有,如福建长汀定光寺等。这些禅宗寺院的大殿,一般都供奉着十八罗汉,其中一位就是伏虎尊者。

伏虎道场广福院

传说伏虎尊者最早所住的寺庙外,常有猛虎因饥饿吼叫,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称“伏虎罗汉”。伏虎罗汉是佛教传入我国以后的中国化的产物,是能力超凡、克服巨难的英雄表征。

据历史资料研究和地域传承关系,荆溪伏虎禅寺的伏虎禅师文化应与以五代的惠宽和尚为原型的伏虎禅师有关。伏虎禅师(?~),北宋时佛教高僧,福建宁化招得里(今安远乡)叶岭人,俗姓叶,法号惠宽。父千益,母曹氏。据传禅师降生之日,天为雨花。早年克尽孝道,具慧根,施创佛刹,即今伏虎庵。

伏虎禅寺

后唐清泰年间(-),他入汀州开元寺为僧,遍游诸方丛林,访师学道,领悟佛家要旨,后返回汀州。时长汀与宁化交界处虎患严重,人畜常遭猛虎伤害,县州官府出兵除虎,无人敢应。保泰三年,禅师闻听后,入山为虎说法,虎俯伏如受戒状,禅师骑虎而去,虎患遂除。于是众称之“伏虎”禅师。

南唐保大三年(),伏虎禅师途经平原山,见左右有龟峰狮石,便在此创建普护庵。庵侧有一吊军岭,山高无水,行人苦渴。禅师苦觅一石壁裂缝处,以锡杖叩击数声,泉流如注,终年不竭,至今清泉长流。保大七年汀地苦旱,官府请他祈雨救旱,得获甘霖。

伏虎禅师

宋建隆三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示寂,徒众塑其像于庵。熙宁三年(),庵赐名“寿圣精舍”,乾道三年(),改赐名“广福院”。

惠宽经四次皇帝封号为“威济灵应普惠妙显大师”。南宋淳熙元年(),汀郡守迎武平均庆院定光真相入州衙后庵,又于广福院迎伏虎禅师真相与定光差肩为宾主,同祀于州衙后庵。其后,庵改名为“定光寺”。

定光寺

伏虎禅师在民间也被称为“二佛”,常常与“老佛”定光古佛一同供奉。据元人刘将孙记载:“迄今延平、临汀,所在精庐,二师迭为宾主,必不相舍。”《临汀志仙佛》记载:“自淳熙元年郡守迎均庆院定光真相入州后庵,复于广福院迎师真相差肩为宾主,以便祈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