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119/4293352.html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个让中国人喜欢的笑脸佛——弥勒佛,竟和蒋介石老家的一个小男孩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佛教的典章中,弥勒佛是未来佛,56.74亿年后,他将继承释伽牟尼的衣钵,成为新一代的佛祖。

弥勒信仰起源于印度,大约在公元前两百年至公元后两百年间,伴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弥勒崇拜在印度迅速发展。

西晋年间,世居敦煌的竺法护首次将弥勒经典传入了中国。弥勒信仰是佛教三大世俗化信仰之一,在中国要早于对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南北朝时期曾一度超过了观音和阿弥陀佛信仰,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中国,弥勒的形象曾流传着多种版本,后来,布袋和尚被佛教界公认为是弥勒的化身。下文中,我们就来说说布袋和尚的离奇身世。

布袋和尚形象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农历大年初一,几声清脆的钟声,划破了雪窦山宁静的山谷,浙江奉化溪口迎来了一个无雪的农历新年。伴随着悠远的钟声,几名僧徒排成一队往山下走着,为首的一名僧徒怀中还抱着一个刚刚足月的男婴。他们边走边颂着经:“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分三会说法,普度众生……”

令人惊讶的是,当护法的僧徒来到山下的剡溪边时,他们将婴儿放进一个木制的“小船”中,“小船”晃晃悠悠顺流而下,僧徒们目送“小船”远去后便返身上山了。

在溪水中漂流的婴儿包裹

当“小船”漂流到溪口镇长汀村沿岸时,村人张重天正好探亲路过此地。他看到溪水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小船”,里面铺着红黄色的布包裹。张重天正在疑惑之际,包裹里突然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张重天赶紧跑过去,他急切地从水中救起了这个小生命。这是一个男婴,他面色红润,身体并无大碍。意外得子,让张重天夫妇欣喜不已,他们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张重天夫妇为这个男孩取名“长汀子”。长汀子从小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经常偷偷放生被村民捕回家的鱼。成年后长汀子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投身奉化岳林寺剃发修行,法号“契此”。

据宋代僧人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记载,在岳林寺出家的契此异于常人,他身材矮小却挺着个大肚子,外出化缘常常随处寝卧,出语无定,并能预测天气,甚为神奇,世人称其为“布袋和尚”。

溪口的雪窦寺是契此讲经弘法的重要场所。“心是何物,徒劳调伏,妄本无根,放下无迹,诸缘扰攘,一真宁寂,由贪沦堕世波中,舍却贪嗔礼大雄。”契此的修行方式与禅宗如出一辙,讲求寄修行解脱于平常世俗生活之中。

公元年,后梁贞明三年,契此端坐于岳林寺东廊中的一块磐石上,给世人留下了最后一道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契此圆寂后,有人又见他身背布袋四处行走,此时世人才恍然大悟,契此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于是,天下各大寺院纷纷依据契此的画像塑成弥勒菩萨予以供奉。雪窦寺也因此跻身五山十刹之列。

雪窦寺弥勒佛像

作为弥勒应迹的圣地,浙江奉化溪口的岳林寺和雪窦寺曾五次毁于火患,但每次祸患过后,寺庙的香火却更加旺盛。今天,一尊锡青铜铸造,身高33米的布袋弥勒像,座落于雪窦寺后山。每一个到这里的游客,都会在布袋弥勒像的脚底下听到那个久远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