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金华故事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智慧 发掘历史财富讲好金华故事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智慧。 1、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也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个在文化的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这样一个文明。我们现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我们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中,去找我们的精气神。文化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外在标志”。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目标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智慧,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3、“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正引领浙江新一轮跨越发展。陆港火车(金华义乌的中欧班列)与海港巨轮(宁波舟山的舟山港)如双翼,正为浙江发展带来新动力,抒写新篇章。 金华义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城市,是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全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聚宝盆,得到领导的多次点赞。一是创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是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三是加快建设义乌国际陆港;四是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五是加快推进“义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 4、佛教中国化及佛道儒三教文化。 “浙江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江南名刹灵隐寺、海天佛国普陀山等众多古寺名刹驰名中外。佛教至东汉末年传入浙江后得到迅速的发展,浙江也一度成为中国佛文化的中心。佛教对浙江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浙江历史上高僧辈出,形成了天台宗、禅宗和净土宗相结合的江东佛教风格。”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5、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佛兴西方,法流东方,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谈到佛教呢,中国有个国学大师叫季羡林,他呢早期去学梵文,他说我必须深入了解了佛教,了解了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我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佛教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精神血液之中”。 宝寺庄严,梵音可闻。年5月14日,领导在西安大慈恩寺内迎接印度总理莫迪,两国领导人先后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去年你专程陪同我访问你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介绍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古吉拉特邦研习佛经的情况。玄奘法师回国后,就在这座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大慈恩寺是中印悠久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今天,我们共同参观大慈恩寺,回顾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就是要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为中印关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莫迪表示:“玄奘法师是印中文化交流的象征,他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这次西安之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结束参观前,莫迪向大慈恩寺赠送了菩提树苗。“年尼赫鲁总理访华时向我国赠送了菩提树,60多年过去了,这棵树已枝繁叶茂,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的一个生动象征”。 6、中斯佛教文化交流。 年9月16日,在斯里兰卡发表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中国高僧法显大师开启了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千年佛缘。 说起西行取经,人们最先想起的便是《西游记》的大唐玄奘法师。其实,早在玄奘法师西行的多年前,东晋的法显法师就已经万里迢迢穿越大漠,从印度带回了佛法真经。而且,相比于玄奘法师,法显法师的经历更为曲折。他是中国第一位经陆地丝绸之路到达古印度,然后由海上丝绸之路回国,并留下记载的取经求法大师,他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公元年,法显法师62岁时从长安出发,75岁时取道海上回国,经过无数艰险、九死一生,历时13年,游历3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真经,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法显法师回国后翻译佛经并撰写了《佛国记》,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游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显法师终年86岁。 关于佛舍利在古印度等西域诸国的记载,法显法师所著《佛国记》最为详细。公元前年,释迦牟尼佛80岁涅盘时共留下八万四千余颗舍利,当时八王分舍利建八塔。释迦牟尼佛圆寂不久,中印度法难,释迦牟尼佛的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一部份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公元年,古印度迦迦国将佛牙舍利送往狮子国供养,这便是现供奉在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的那颗佛牙舍利。释迦牟尼佛的另一颗佛牙舍利后来被法显法师请回,现供奉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内。 7、重要窗口。 年4月,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二、发掘历史财富,讲好金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应该认真发掘金华历史文化,讲好金华故事。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心的金衢盆地,是个天然的聚宝盆,自古交通方便,人才辈出,财富具足。金华山好、水好、空气好,自古以来没有地震、台风、海啸等大的自然灾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金华有万年上山文化,五千年前的黄帝和一千五百年前的梁武帝都敇封过金华。金华是佛、道、儒三教和会之地,山东孔庙至今还供奉五位金华的先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这里得到圆满的传承和发展,为净化人心、和谐社会作出特殊的贡献。 1、一万年前,金华就有上山文化。金华万年上山文化是指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的上山遗址,出土约80件陶器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年。俗话说:中华民族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一万年看金华。 2、五千年前,黄帝命名金华并在金华山真金作鼎。南朝宋·郑缉之《东阳记》记载:昔黄帝尝乘龙在此登山,撤迹尚存。石顶有湖,生莲花,尝有花一瓣至东阳境,于是山名金华山,置金华县。南朝梁·刘孝标《山栖志》记载:金华山是以黄帝游斯铸鼎。南朝陈·《鼎录》记载:金华山,黄帝铸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象龙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年,在疏通金华山冰壶洞至双龙洞地下暗河时,发现浙江省最大批量的大熊猫、剑齿虎动物群化石,有9目24科52种,规模巨大,居华南首位,经科学测定,年代为年前,早于河姆渡文化;又发现玉壁青铜龙,经科学测定,年代为-5年左右。科学家证明金华山在年前就有古人居住生产。3、两千六百年前,佛经记载的“金华”。“金”,是指黄金,金银财宝,象征财富,是佛教七宝之首,也是“金星”的简称。与“金”有关的重要佛经有《金刚经》、《金光明经》;佛教里管金银财宝的是多宝佛、财宝天王等。 “华”,古代通“花”,在佛教中特指“莲花”,也称荷花、芙蓉。与“华”有关的重要佛经有《华严经》、《法华经》、《悲华经》等。与“华”有关的重要佛典故事有“地涌金莲花”、“拈华微笑”等。 “金华”,即“金莲华”。地涌金莲华是佛教的圣花。 金华山芙蓉峰,又名尖峰山,海拔米,是佛教的圣山、金华的地标。金华的根在古子城,金华的魂在金华山。传说佛菩萨经常在金华山芙蓉峰示现,金华人三日看不见金华山芙蓉峰要掉眼泪的。“芙蓉晴翠”在明代即被列为“金华十景”之一。金华芙蓉峰优美的山体类似于闻名于世的日本富士山,它也称芙蓉峰,是日本的神圣象征,年被批准为《世界遗产》。 《佛般泥洹经》记载:有“金华”者。世乃有佛。《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金华”,是“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记载:“金华光佛”,是我们娑婆世界,过去第二十一尊古佛。《悲华经》记载:宝藏如来授记香手菩萨,未来在妙乐世界成佛,佛名“金华如来”。金佛手,即金华佛手,金华山自古是佛手之乡,传说是千手观音佛变化的。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也叫观音佛,过去是正法明如来,未来是普光功德王如来,现在是倒驾慈航,既协助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接引众生,又协助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普度众生。 “佛手”与“福寿”谐音,故常被达官贵人供奉于堂前,取其“福寿”之吉祥寓意。 叶圣陶先生《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文中特别提到金华罗店的佛手。其色金黄,艳丽油亮;其香馥郁,沁人心脾;其形似古佛千手观音之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4、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梁武帝敕封智者及金华。年前,南朝梁武帝世寿86岁,在位48年,号菩萨皇帝,以佛治国,敕封智者国师、智者寺、金华山、金华郡。 佛、佛陀,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智者、觉者,即智慧的人、觉悟的人。金华,即金色的莲华。佛经称:“有金华者,世乃有佛”;过去娑婆世界有“金华光佛”;未来妙乐世界有“金华如来”。 金华山的智者寺、芙蓉峰、芙蓉庵、双龙洞、九龙寺、鹿田寺、盘前寺等名,都是按照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来命名。释迦牟尼佛入胎时,六牙白象携一朵金莲华,从兜率天下来人间入胎。莲花即芙蓉,故取名芙蓉峰、芙蓉庵。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地涌七朵金莲华,东方飞来双龙或九龙给太子沐浴,故取名双龙洞和九龙寺。即(双龙浴佛或九龙浴佛)。释迦牟尼成佛时,地涌十八朵金莲华,给四十一位大菩萨讲华严经,随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故取名鹿田寺。即(双鹿法轮)。释迦牟尼佛涅盘前,给弟子们讲《法华经》时,大梵天王献一朵金莲华,佛陀拈花,迦叶微笑,故取名盘前寺。即(双林涅盘)。三、金华佛教高僧大德。 (一)、金华佛教中国化高僧大德。 金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流传着众多美妙的佛教故事,特别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梁武帝、智者国师、傅大士等,为佛教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南朝智者慧约国师。 智者国师,传说是金华光佛的化身,世寿84岁。7岁开始学习儒家经典;12岁开始学习佛家经典;17岁时依慧静高僧剃度出家,学习住山苦行及辟谷,后长期住持南京草堂寺。慧约法师42岁时随东阳郡(金华市)太守沈约回到金华山结庵辟谷静修,帮金华山道观降伏山精猛兽。南梁天监十一年(公元年),梁武帝召见60岁的慧约法师示现化身,先合掌缩身入净瓶中,后变大化成五色彩虹禅坐金莲台上。梁武帝顿时拜服,认定慧约法师乃是古佛菩萨化身。南梁天监十八年(公元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梁武帝赐封67岁的慧约法师为智者国师,并依智者国师受菩萨戒,随梁武帝一起受菩萨戒者,有四万八千人。南梁普通七年(公元年),梁武帝下旨在金华山为74岁的智者国师敕建智者寺;并将原“东阳郡”赐改为“金华郡”。南梁大同元年(公元年)九月十六日,智者国师合掌涅盘,享年84岁,梁武帝亲率文武百官前来治丧,敕葬在南京独龙山志公禅师塔的左边。 2、南朝傅大士。 傅大士,传说是未来佛弥勒菩萨的第一次化身,世寿73岁。弥勒佛,是未来佛,现在是弥勒菩萨,居兜率天宫内院。南北朝时期,傅大士经梵僧嵩头陀(达摩)点化,结庵金华义乌佛堂双林寺,后三次进京见梁武帝。傅大士见梁武帝时以“道冠、儒履、僧服”的表相,表示中国佛教是以“道学为首、儒学为基、佛学为中心”。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厅堂里挂了一幅傅大士的画像,上面有佛印禅师题的一首赞诗:“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 (二)、金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高僧大德。 1、南朝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南印度人。传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佛传禅宗28祖、中国禅宗初祖,世寿岁。灵山会上,佛陀拈一朵金华,迦叶微笑,佛陀讲“金华”禅法,传给迦叶,教外别传。迦叶将“金华”禅法,传给阿难,一直传到二十八祖达摩。达摩将“金华”禅法传到中国,在南京与梁武帝话不对机,就到河南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给慧可后游化终身,异说纷纭。据《金华府志》及《傅大士传》等众多史料记载,达摩祖师先在金华义乌佛堂,点化弥勒菩萨化身傅大士,然后在金华弘法57年,建寺7座,岁时圆寂于金华九峰山。 2、千岁和尚。 千岁和尚,也叫宝掌和尚、千岁宝掌和尚,中印度人。世寿一千零七十二岁(岁),故称“千岁和尚”,是佛门第一寿星。千岁和尚一生可算成前后两个年,第一个年,是遍游古印度;第二个年是遍游中国。千岁和尚圆寂于金华浦江仙华山,达摩祖师圆寂于金华汤溪九峰山,一样成为后代传诵不绝的神话。 3、唐代辩机法师。 辩机法师(公元年~年),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颇具分量的人物,是去印度西天取经玄奘法师的高徒和重要助手,以佛法修为高深及擅于撰文著称,曾协助玄奘法师翻译经文,撰写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 (三)、金华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高僧大德。 唐代中国浙江金华佛教,正如日中天,吸引了日本、韩国等不少僧人来华求法。 1、唐代韩国金乔觉。 金乔觉(公元年-年),唐代新罗王子,出家后,携白犬谛听,航海来华,在各地游化数年。一说从浙江普陀山上岸;二说从浙江温州上岸;三说从杭州湾上岸。不管在哪里上岸,到安徽九华山一定要经过金华。根据史料记载,金乔觉到浙江金华的万佛寺,诵经弘法,大兴道风,广收弟子;最后到安徽九华山苦修,并圆寂于九华山。 2、唐代仁干禅师。 唐代鉴真大师前五次东渡日本弘法均失败,后双目失明。公元年,鉴真大师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幕后英雄”是金华金东区齐云寺的仁干禅师。 他是鉴真大师的徒弟及坚定支持者,他到扬州用自己的船帮鉴真大师解围。他不但慷慨相助,还生死相依,追随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弘法,将中国的禅宗和律宗等在日本发扬光大。 3、唐代贯休大师。 贯休大师(公元年-年),世寿81岁。出生于金华兰溪市游埠镇,7岁时在兰溪和安寺出家,后云游各地求学。34岁时,在兰溪游埠建石壁寺。贯休博学多才,是唐末五代著名的诗、书、画三杰高僧。贯休大师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大师一生诗词颇多,现存多首作品,有《禅月集》存世。贯休大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由于俗姓姜,故称为"姜体",贯休大师工篆隶、善草书,时人比诸怀素,画师阎立本。贯休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现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 4、明末清初东皋心越禅师。 东皋心越禅师(公元年─年),浙江金华兰溪人。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兴古琴,弘扬佛法。东皋心越禅师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重要人物,被日本奉为“琴学之祖”、“篆刻之父”和佛教曹洞宗寿昌派的开山鼻祖。他是自唐代鉴贞和尚东渡日本以来,对日本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四)、金华佛教禅宗高僧大德。 根据《五灯会元》、《历代名僧辞典》、《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等记载,金华山俱胝和尚、金华山神暄禅师、金华灵默禅师、金华苏溪和尚、金华玄策禅师、金华新建禅师、金华智者真慈禅师、金华智者全肯禅师、金华智者利元禅师、金华智者绍先禅师、金华智者法铨禅师等十一位金华著名的高僧大德。 (五)、金华佛教法华宗(天台宗)高僧大德。 法华宗由三祖智者大师创立,传给四祖灌顶大师之后不久,就因为慈恩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兴盛而走向衰落。此后的多年中,法华宗的主要弘法基地不在天台国清寺,而在金华各县市。如五祖智威大师的传法地在金华法华寺,六祖慧威大师的传法地在金华天宫寺,七祖玄朗大师的传法地在金华左溪寺,以及八祖湛然法师学习止观教义的正观教寺,都在金华市境内。其中六祖慧威大师、七祖玄朗大师、十祖广修大师等三位高僧都是金华人,对法华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六)、金华神僧。 定光佛,即燃灯古佛,是过去佛。释迦牟尼前世是虔诚的佛信徒,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定光佛,定光佛即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金华市的积道山和芙蓉峰,地处金华城一南一北,形状一圆一尖,是金华人民心目中的两座圣山。布袋和尚和济公活佛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0多年前,在金华也出现了一个有名的“癫和尚”,绰号叫“猪头和尚”,传说是定光佛化身。与杭州净慈寺的济颠和尚极为相似,凡预言灾福皆有应验,在金华大约住了30年。积道山天圣寺相传是定光佛成道之地,流传着大量有关定光佛的古老传说,其中不少见于历史文献,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财富。 四、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它的三个重要支撑为“佛、道、儒”三家,历史上有“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和“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之评论,这大体上反映了佛、道、儒三家的基本特质和彼此差异。这三家虽各有所重,但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深入研究“佛、道、儒”三家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佛教至东汉末年传入浙江后得到迅速的发展,浙江也一度成为中国佛文化的中心。佛教对浙江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浙江有“东南佛国”、“海天佛国”、“江天佛国”、“金华佛国”,普陀山、雪窦山、天台山、金华山、灵隐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等众多古寺名刹驰名中外。浙江历史上高僧倍出,形成了天台宗、禅宗和净土宗相结合的佛教风格。 金华居浙中,贯通南北,融合东西,人才辈出,财富具足。五千年前的黄帝和一千五百年前的梁武帝都欶封过金华。年来,金华的佛教中心一直在智者寺;道教中心一直在赤松宫;儒教中心南朝在讲堂洞,宋朝在丽泽书院和山桥书堂,清朝在鹿田书院。 智者国师、傅大士、达摩祖师、千岁和尚、辩机法师、金乔觉、仁干禅师、贯休和尚、定光古佛、东皋心越禅师等众多高僧大德云聚金华,佛法兴盛,人称“金华佛国”,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帝、九天玄女、安期生、葛洪、赤松子、黄大仙等道教名师都曾经在金华山修道过,特别是金华的黄大仙,智慧超人,广行善事,治病救灾,造福万民,点石成金,叱石成羊,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 金华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名儒接踵,曾被誉为江南“小邹鲁”。刘孝标、范浚、吕祖谦、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宋濂等儒学大师辈出。山东孔庙至今还供奉有吕祖谦、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五位金华的先儒。 金华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全市现有基本完整的唐代古子城遗址、八咏楼、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天宁寺、陆游手书智者寺碑、唐代法隆寺(金钱寺)经幢、元代延福寺等全国重点文物26处,年万佛塔出土的珍贵文物件,其中万佛塔的水月观音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斗转星移,历经沧桑。古子城的万佛塔及八咏楼风流千古,华彩重现;金华山的智者寺也重现辉煌,光耀金华。我们要讲好金华故事,让这些文物活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还应该大力把天宁寺、永福寺等这些金华的千年文化地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综上所述,金华是佛、道、儒三教和会之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这里得到圆满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智慧;发掘历史财富,讲好金华故事;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积极开展中印、中日韩、中斯等佛教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和谐社会、净化人心贡献智慧与力量。 推荐阅读 弥陀赞释迦赞药师赞弥陀偈释迦偈药师偈弥陀经释迦经药师经往生咒释迦咒药师咒观音赞 杨枝净水赞文殊菩萨观音偈戒定真香赞净行品普门品炉香赞普贤菩萨心经宝鼎赞行愿品大明咒莲池赞地藏菩萨大悲咒佛宝赞地藏经大势至菩萨法宝赞弥勒菩萨念佛圆通章僧宝赞弥勒经韦陀赞三宝赞供养偈伽蓝赞三宝歌献供赞忏悔偈三皈依佛前大供吉祥经五方佛赞楞严咒圆觉经八十八佛十小咒八大人觉经在家浴佛楞严经四十二章经结夏安居悲华经六祖坛经慈悲喜舍晨钟暮鼓父母恩难报经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佛教的戒律观佛教的慈善观佛教的禅定观佛教的孝道观佛教的智慧观佛教的生死观佛教的财富观佛教的病疫观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福寿观佛教的人生观佛教的和合观佛教的因果观佛教的平等观佛教的科学观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爱国观佛教的人间化佛教的和平观佛教的现代化??佛教的生态观金刚经华严经金光明经法华经金华佛影??仁王护国经金华佛教故事金华定光古佛金华智者国师金华弥勒菩萨金莲华传法偈金华地藏菩萨金华达摩祖师金华千岁和尚金华禅宗大师金华贯休大师金华法华宗大师金华佛手故事金华维摩故事金华东皋心越禅师金华辩机法师智者寺简介智者寺楹联智者寺历史智者寺园林智者寺建筑智者寺禅修智者寺佛像智者寺法会智者圣坛智者白瓷观音觉者学佛转发和在看是最好的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0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惜取孝道念母恩佛门高僧与母亲的感人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