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97636.html

===爱出者爱返?分享者福來===

导读

每年二月初五,

是玄奘法师的圆寂纪念日,

佛教徒都会自发地纪念这位唯识宗祖师。

那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玄奘大师,

在娑婆世界最后的一段日子里,

发生了哪些奇异的事情?

命终往生何处?

西安兴教寺玄奘大师法像

玄奘大师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他与皇室的微妙关系、繁重的译经工作,都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大师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那么,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唐高宗麟德元年(年),玄奘大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说道:“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以后,他自己就觉得体力开始衰竭。

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大师开始《大宝积经》的翻译,这也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经。玄奘大师在勉强翻译了开头的几行以后,突然停了下来,他犹豫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他的弟子,神色黯然地对大家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玄奘大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他要把此后可以预见的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佛修行,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正月初八,玄奘大师的弟子之一玄觉法师,梦见一尊庄严高大的浮屠(即佛塔)突然倒塌而骤然惊醒,他担心这个梦是自己会出什么事的征兆,于是赶紧就去找他的师父玄奘大师,请玄奘大师解梦。

玄奘大师非常明确地告诉他:“非汝身事,此是吾灭谢之征。”

仅仅一天以后,正月初九,曾经翻越过无数崇山峻岭、跋涉过无数滔滔江河的玄奘大师,在屋子后面跨越一道小小的水沟时摔了一跤。

虽然看起来只不过是稍微擦破了脚腕处的一点点皮,但玄奘大师却从此卧床,病情急转直下。

正月十六,玄奘大师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口里喃喃自语:“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第二天,玄奘大师又梦见在他住的禅房里突然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锦绣服装,在他禅房里来回穿行,院子后面的山陵之间突然布满了鲜艳的金幡、旗帜,林间奏响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门外停满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子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供养玄奘大师。玄奘大师道:“如此珍味证神通者。方堪得食。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

弟子赶紧把玄奘大师叫醒,玄奘大师睁开眼睛,把自己刚才看见的事情告诉了随时等候在他身边的玉华寺寺主慧德法师,寺主非常恭敬地把玄奘大师的这些描述记下来,留给了后人。

玄奘大师同时还对慧德法师说:“玄奘一生已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他告诉自己的弟子,把已经翻译完成的佛经编一个目录。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大师又吩咐众僧,造像写经,广为布施,燃灯放生,同时他按照佛教的戒律,把自己用的东西全部施舍给寺里的僧众。

从史料记载上来看,这以后玄奘大师的病情似乎稳定了一段时间。

在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大师还很清醒,他让一个叫宋法智的塑像工人,在玉华寺的嘉寿殿竖起一个菩提像,把骨架搭好。

他召集了所有身边翻译佛经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间最后的话: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并诵偈云: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捨命已必生其中。

二月初四夜,在大师身边的明藏禅师见有两个人各有一丈许,共同捧一白莲华,如小车轮花有三重。叶长尺馀。光淨可爱。来到玄奘大师身旁。其中一个擎花人说道:“师从无始已来,所有损恼有情诸有恶业,因今小疾并得消除。应生欣庆。”玄奘大师欢喜注视,恭敬合掌良久。

之后大师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再也不动半分(以右手而自支头,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累右胁而卧,迄至命终竟不回转)。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他的弟子问玄奘大师:“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

玄奘大师回答说:得生。

这是玄奘大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两个字,之后气息渐转弱,命终神识往生。

玄奘大师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为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终于功德圆满,安然地往生自己一生所向往的弥勒净土。

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大师圆寂日—

玄奘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他髫龄出家,便立下“近光遗法、远绍如来”的宏愿;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求法,跋涉万里,终抵印度,其后游学四方,求师问道,成为当时印度学识最渊博的佛教大师。

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赞玄奘大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六尘而回出,只千古而无对”;梁启超誉玄奘大师为“千古之一人”;鲁迅称玄奘大师为“中华民族脊梁”;他一路艰辛,西行求法被誉为丝绸之路上之“大乘天”;他译经无数,亲任讲席,创法相唯识一宗源远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师。

玄奘法师去印度,发誓

“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

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古代的大德这个精神,

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对治一下。

----智敏上师----

弘一大师说:“法相宗又名慈恩宗,此宗最重要,无论学何宗派,皆应先以此为根底。”此宗既深湛又广博,全部佛学的显密二宗,都以法相唯识学为理论基础。玄奘法师所学、所阐扬的法相唯识学,对阿赖耶缘起,根据中观宗的俗谛,唯识三自性中的依他起而建立。显明空有真谛,解决宇宙人生的大问题。玄奘法师依此修学,在译经过程中并为弟子们讲学,阐发此宗妙义,他的所学所行及所有成就,皆因根据此宗精神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他的品格清高,艰苦卓绝、始终如一的精神,皆因从中得到了受用。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

但有些声音,可以传的很远!

---《大唐玄奘》---

生死大海,谁作舟楫。

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

孑然策杖五万里叩问心地明不明天心月圆千秋在,缘底是佛也是僧

---延参法师---

千秋独步佛教慧日

万里投荒中华脊梁

玄奘法师在译完《般若经》后,自觉身体大不如从前,知道无常将至,时日无多,便向寺众和弟子欢喜辞别:“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兜率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玄奘法师圆寂前,有弟子问:“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否?”法师报云:“得生。”后,右肋而卧,安然舍报。

唐高宗惊闻噩耗,哀伤不已,反复说:“朕失国宝矣!”出殡当天,五百里之内,四众送葬者有一百多万。当夜留在白鹿原墓地为玄奘法师守灵的四众弟子有三百万人之多。

成都文殊院“玄奘大师舍塔”

玄奘大师赞

大唐出圣僧扬名三藏师剪棘开榛履踰沙忘生志少折外道枝无遮弘真理精达微妙义万世传霹雳

===未成菩提果?先結眾生緣===

管理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