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悦神通寺史话3千年古刹几度兴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bdfjc/140117/4328648.html 神通寺作为齐鲁大地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一直是本地区的佛教中心,不仅本寺院香火鼎盛,而且拥有众多的法属下院。 到了元代,神通寺的法属寺院尚有30处,除临近的涌泉庵、九塔观音寺之外,北到河北灞州,南至邹县、滕州,都有其下院。——题记 三、大唐气象 尊佛、崇佛的隋朝灭亡后,佛教在取而代之的唐朝虽然几经坎坷,但实际上仍在迅速发展。 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进一步提升了佛教的地位。 特别是《大云经》问世后,弥勒佛将要下凡转世成为女皇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武则天也自诩为“弥勒”,“顺应天命”,在洛阳应天门登基当上了女皇。 武则天的帝号最尊时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即弥勒。 由是,佛教更是快速发展。到唐武宗灭佛前夕,全国的大、中寺院达座,小庙宇尚有4万座,以至当时有人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 佛教的汉传八宗经过萌芽、成熟,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 大唐年代,神通寺顺时应势,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唐代高僧释道宣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中称:“寺立以来,四百余载,……天下崇焉。” 这一时期的神通寺有僧人数百乃至上千名。 在柳埠的黄巢传说故事中,说他曾经在神通寺操练人马,寺内的名武僧是他的基本力量。也就是说,神通寺仅武僧就有名。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无从考证。 寺内的各方面条件也不错,释善遇、释慧智两位高僧就是觉得神通寺“山居独善,寡利生之路”。 于是,他俩离开富裕、舒适的本寺,到平原地带修建了一座比较简陋的下院——土窟寺,以便于接近人群。 不甘平庸度日的还有僧人沙栋,70岁时第一个在附近白虎山凿崖造像,之后善男信女纷纷效仿,形成了千佛崖的壮美景观。 1.皇亲造像 神通寺千佛崖中的多尊摩崖造像,主要是唐代的杰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兴盛与神通寺的声誉。 在此造像者,既有贵族、僧侣,也有平民。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多位皇亲国戚也来此造像。 佛教造像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佛教教义,制作和供养佛像、佛塔可以荐福禳(ráng,祈祷消除灾殃)灾。 南平公主是唐太宗的三女儿,在此处为已去世八年的父皇敬造佛像祈福。她的丈夫、时任齐州刺史的驸马都尉刘玄意也在这里敬造佛像。 赵王李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三个儿子,时任青州刺史。 坐落于青州境内的胜福寺,是隋文帝在仁寿初年敕送舍利的30座寺院之一,比给神通寺还早送了一年,可见规模也不小。 然而,赵王福却来神通寺“为太宗文皇帝敬造弥陀像一躯,愿四夷顺命,家国安宁,法界众生,普登佛道”。 2.佛塔争辉 神通寺的遗址上有一座唐代遗存的佛塔,因塔门雕有龙虎,故名龙虎塔。 这座塔本来叫做朗公塔,是唐代神通寺僧人为纪念开山老祖竺僧朗而建造的。 龙虎塔的建筑造型富丽堂皇、气势恢弘,塔上的高浮雕绝妙超群、美轮美奂。 后世有人认为,像龙虎塔这样精美的佛塔,且建造在神通寺的主要位置之上,没有国家或贵族的大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它的建造很可能与武则天支持佛教有关。 九顶塔坐落在神通寺的下院九塔观音寺的故址上,也是一座唐代的佛塔。 此塔形制特殊,在砖塔的顶部又筑造九座楼阁式密檐方形小砖塔,远远望去,塔顶之上又有塔林,国内仅此孤例,实为塔中珍品。 两座佛塔的建筑布局气势雄伟,建筑形象富丽堂皇,竞相争辉,反映出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和大唐文明的活力四射。 3.殿堂宏伟 何庆亮先生在《风雨神通寺》一书中描述说,盛唐时期的神通寺规模宏大。 寺院沿山势而上,以青龙山和白虎山之间的峡谷为中轴线,层层殿堂,依山叠起,红墙金顶,在古树苍翠中或隐或现,交相辉映。 同时,受地形的制约,还依山势建有若干较小的院落,错落有致,形成了上下诸院相对独立、又和整个寺院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 到了唐代中期,神通寺在白虎山东北麓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弘的佛殿。 如今,唐代神通寺的其他殿堂位置尚未找到,但是在其遗址处仍然遗存着这座佛殿的基座,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在基座的束腰中,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乐伎,还有古印度传说中的共命鸟和手托孔雀的壮士、舞伎。整个雕刻线条流畅,风格豪放,栩栩如生,是中唐雕刻艺术之精品。 4.义净受戒 唐代的神通寺僧人善遇法师、轨范师慧智禅师劳苦功高,培养出了我国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四大译经家之一、被大唐四朝皇帝奉为国师的义净。(有关义净高僧的故事,我将在后文中详述。) 四、北宋风格 隋唐两朝给佛教带来了好运,让佛教的发展达到了兴盛的顶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时期。 也许正应了物极必反这句话。安史之乱后,达到鼎盛的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 佛教作为异族宗教,自然也就在被排斥之列。 唐武宗李炎登基时,已接近唐朝后期,财力大不如前。于是乎,他将目光盯在了寺院,认为“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 这是唐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此次灭佛事件从会昌二年(公元年)至会昌五年,“天下所拆寺余所,还俗僧尼26.05万人……”。 “会昌灭佛”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据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目击记述,山东、河北一带的寺院,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迟,无人修治”。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中,后周的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荣再次发动了灭佛运动。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周世宗此次灭佛并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 至此,中国历史上由帝王发动的“三武一宗”四次毁寺灭佛运动,在山东境内的神通寺全都经历过了。它是否也会像圆仁所说的“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呢? 无论怎样,神通寺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六月,当了5年半皇帝、39岁的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6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仅仅过了8个月,后周统率亲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北宋王朝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周世宗灭佛影响民心安定的教训,上台后几个月就下令停止灭佛行动,当年剃度多僧人。 随后,赵匡胤颁布了许多护佛弘法的诏书,还派出人的僧团前往西域求取佛法,这是中国古代见于记载的最大一个取经僧团。 神通寺得以复苏。到了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年~年),寺院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始重新修建唐代那座没有竣工的龙虎塔。 神通寺还有一座建于宋哲宗绍圣五年()的佛塔——小宋塔,建筑风格及其内涵都体现了北宋的风格。 此塔是神通寺“比丘福林为父母所造也”,“上为父母,一善从心”。 五、元代中兴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年),金国的东路军从河北大名、沧州和河南相州等地攻入山东。 金兵的统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辅、第四子完颜宗弼。 说起完颜宗弼的别名——四太子金兀术,许多读者都熟悉,他是金朝的名将、开国功臣。 就是他,利用南宋的宰相秦桧除掉了赫赫有名的岳飞,迫使南宋称臣,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皇统和议”(绍兴和议)。 赵构被金国册封为皇帝,成了跟张邦昌、刘豫并列的第三个受册封的皇帝。 金兵占领济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济南民众纷纷参加抗金队伍,奋起反抗。 当时还有一支僧人抗金队伍,因此金兵对佛教寺院也不放过,肆意践踏。 1.破败景象 金兵占领济南后,神通寺“兵燹(xiǎn,野火)荒基,荆棘丛生”,呈现出一片破败景象。 神通寺遭受的这一次摧残,很可能超过“三武一宗”毁寺灭佛运动。 根据出土遗物、文献记载和碑文内容,被发掘的神通寺遗址现存房址最早为元代、明代所建,后经多次重修。 2.重建殿堂 元朝建都燕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帝师,统领天下释教。 由于皇室崇佛,神通寺迎来了中兴。 元代神通寺的首任住持是道兴大师。他带领僧众清除荒草,砍伐枯木,长期辛勤劳作而不知疲倦。 不久,“殿堂僧寮(liáo)咸有次第”,新建的佛堂大殿和僧人住舍一排排、一座座井然有序。 “云山改色,螺呗洪畅,鲸钟击鸣,祝诵之勤,香羞之洁”,整个神通寺焕然一新。 道兴大师带领僧众历尽艰辛,重新开创了神通寺的历史辉煌。他圆寂后,神通寺僧众尊称其为“祖师兴公菩萨”。 3.扩增寺产 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年),高僧德云担任神通寺住持。他率先垂范,带领众弟子辇(niǎn,古时人拉或推的车)土伐木,不分昼夜地辛苦劳作。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共建造殿宇、廊庑、厨库、僧舍60余间。 在担任神通寺住持期间,德云大师主持重建寺院,广置田产,开辟法属寺院,为神通寺的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授予“通理妙明禅师”法号。 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年),德宝任神通寺住持,经过与僧众一起不懈努力,寺院再展新貌。 延祐七年(公元年),德敬为神通寺住持。他上任后,“不以盛衰变其节,以勇敢直前之志,即得大殿旁庑僧室,俱一新之”。 4.兴建墓塔 元代的神通寺有了一定的实力,开始为本寺院圆寂的高僧——道兴、德云、德宝等修建墓塔。 塔林中还有一种寿塔,是古代祝祷长寿之塔,即生前为自己或为师长所预设之塔碑,通例是在塔上刻字填朱,待寿塔主人过世后再将字迹中的朱红颜色去除掉。 多年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处塔林。有资料称,这是全国第六大塔林,被誉为“古塔博物馆”。 5.惠及下院 神通寺作为齐鲁大地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一直是本地区的佛教中心,不仅本寺院香火鼎盛,而且拥有众多的法属下院。 到了元代,神通寺的法属寺院尚有30处,除临近的涌泉庵、九塔观音寺之外,北到河北灞州,南至邹县、滕州,都有其下院,包括祭祀孟子的亚圣庙。 “下院”指的是寺院的下属庙宇,主要功能一是作为寺院的分院,设有佛殿,人们既可以将其作为进香途中的礼佛之地,也可以直接作为进香的目的地;二是作为香客临时落脚、歇息的场所等。 在元代获得复兴的神通寺也惠及了法属下院。譬如,他们重建了荒废已久的西彩石大圣院。(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9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圈粉鲁迅黄庭坚,学写文章的人,一定要读
- 下一篇文章: 金乔觉及其九华山垂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