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推荐了:牛首山,佛顶宫。结合活动推荐,现给大家介绍部分玄奘晚年生活。

唐玄奘是世界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有关他的生平故事和文化功绩,已出版了很多著述,或强调他西行求法,或着眼他翻译佛经,或研讨他创立教派。对比之下,对玄奘晚年的活动和思想,学术界研究的却不多。本文对此集中试论,以更加全面、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一 正视现实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年)正月二十四日,在印度留学取经达19年之久的玄奘,载誉回到京城长安。在政府官员的迎接下和西京留守、宰相房玄龄的接待下,玄奘从西部都亭驿进入下榻的弘福寺,沿路排成了长达十里的欢迎队伍,人们都想争睹这位历经千难万险的传奇人物的容貌。

唐政府还不失时机地在长安朱雀大街南端,把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夹共部佛经和粒如来肉身舍利以及七躯金、银或刻檀佛像陈列出来,让官吏士人瞻仰。右武侯大将军、雍州司马、长安县令等官员亲自主持大会,京师治安衙司维持秩序,不许随便烧香散花移动,因而这次展览大会搞得盛况空前。

深知皇权大于神权的玄奘,这时46岁。他虽然西行十七年,行程五万里,但非常清楚中国的国情,没有“统御万邦”的皇帝肯定、支持和恩惠,传播、弘扬佛学的前途仍然是不确定的。“天降大任于斯人”,首先要有皇帝的嘉许。早在一年前他到达于阗进入大唐帝国边境后,就派人跟随商队前往长安向朝廷呈上表章,解释自己违禁偷渡出国的原因和留学求法的经过。八个月后他才接到允许回国的敕令,到达沙州(今甘肃敦煌西)时,为了证实朝廷敕令的确切,他再次呈上表章报告自己的行踪,听候朝廷发落,他很担心政府会惩罚治罪于自己。这时唐太宗正在洛阳准备出师远征高丽,接表后敕令他速归相见。玄奘得到消息兼程赶路,以期在征高丽前见到皇帝。

长安官员的隆重接待,并没有使玄奘放下心来,他“虽逢荣问,独守馆宇,坐镇清闲,恐陷物议,故不临对”。安置完毕携带的经像佛典,玄奘匆匆忙忙赶赴洛阳,二月一日他在洛阳皇宫仪鸾殿拜谒了唐太宗。此后20天中,玄奘被连续召入内殿密谈,从早到晚直至擂鼓关闭宫门,可惜的是这些会晤内容都没有留下官方记载。从日后玄奘弟子记录的传记中,我们知道唐太宗主要了解的是西域中亚诸国和印度五部的情况,因为唐朝正在打击突厥在西域的霸权。贞观六年(年)打垮北突厥,建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四年(年)平定高昌,建置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贞观十八年(年)占领了焉耆,这时正准备征服龟兹(今新疆库车)。所以唐太宗对佛教经学并不关心,而是让玄奘尽快记录整理出西域各国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风俗、政治文化等真实资料,以为“天可汗”的西域经营服务。

玄奘取经路线图

一心想扩展版图征服周边的唐太宗,竭力劝玄奘还俗任官辅政,作为自己对付西域诸国的首席外交顾问。但玄奘一再婉言推拒。二月廿二日,唐太宗亲率大军出发东征高丽,又“邀请”玄奘同行赴辽。玄奘巧妙地以佛法戒律不得观看兵戎厮杀为借口,“固辞不去”。他请求唐太宗允许自已去嵩岳少室山里的少林寺翻译佛经,但也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不许他躲避入山,需要他随时为国家出力。

三月一日,在“频又固请,乃蒙降许”的情况下,决心献身于佛教翻译事业的玄奘才从洛阳返回长安,唐太宗恩典他入居这时长安寺院中条件最好的弘福寺译经,并给予官方经济资助和其他便利条件。五月初,译场组织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在政府的命令与协助下,调集了一批全国富有学识的僧人进行分工合作,玄奘担任“译主”总负责,其他高僧学者像灵润、法祥、辩机、道宣等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佛学才子,但只能做辅助工作。一些外地高僧甚至在宰相房玄龄的多次命令下,仍“谢病不赴”。

玄奘自然清楚他能在短短地两个月里组织起这样规模空前的第一流“译场”,没有皇帝的特殊优惠和政府的财力资助,凭他本人的力量绝不可能办到。玄奘更清楚他自己要正视现实,皇帝重视他是因为急需开边拓疆的外交人才,并不是靠他的才华见识去弘扬佛教,只有依附皇帝的保护,才能集中各方力量翻译“真经”。

因此,在开始翻译佛经工作的同时,他日以继夜地撰写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中亚、南亚诸国真实情况,在最有才华的辩机协助下,用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2卷、10万多字的《大唐西域记》。这部后来驰名中外的著作。书名突出的是“大唐”,而不是什么“玄奘西行求法记”,并写上了“奉诏撰述”几个字。

贞观二十年(年)七月十三日,玄奘将《大唐西域记》和新译成的五部佛经一起呈献给唐太宗,还上了一份表文,请求唐太宗为所译的经论作序,但唐太宗开始没有答应,玄奘“再求,始蒙允许”。唐太宗为什么不答应作序呢?原因是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刚刚派使者来长安向唐请婚,唐太宗提出要他们割出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为聘礼。其意图很明显,还是期望玄奘还俗从政,担负起经营西域的重任。

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大唐西域记》写本

这时唐朝正处在解决西北、东北以及北部边疆的威胁时期,争夺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李世绩打垮了薛延陀,铁勒各部遣使入贡;郭孝格等率军进攻龟兹,与西突厥发生大战;王玄策等出使中印度摩揭陀国结成联盟,李义表等到达东印度迦摩缕波国,该国要求交流道教文化;其他中亚小国不断派遣使者到长安朝贡联络。唐太宗觉得像玄奘这样精通外语又熟悉各国情况的人才,不担任官职为朝廷效劳,实在是太可惜了。

贞观廿一年(年),唐太宗紧急命令玄奘会同道士蔡晃、成英等组成一个30多人的译经班子,将老子《道德经》翻译成梵文,玄奘反对以佛教理论比附道教本义,与译经道士发生争论,但唐太宗的敕令迫使玄奘不得不“奉诏”翻完,并很快由王玄策第二次出使中印度带走。玄奘还被迫将一本来路不明又与自己法相宗对立的《大乘起信论》由汉语翻译为梵语,也带到印度。

由此可见,玄奘回国后三年尽管受到皇帝的恩惠,但他还是违心或是积极地完成了朝廷交给的一些任务,如果他不正视这种现实,他就无法在唐朝立足。

编辑

图文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一起,西天取经

长按







































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