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鸠摩罗什金刚经译本有感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醒 感受伟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非凡才华及佛学思想的智慧光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普敬方是功德。 少念金刚不识相, 浮身坠入色与住。 哪知名相与空相, 无相无住一真如。 年1月16日迟明记于合肥 迟明墨竹习作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简介。义净师与不空师并为第四。 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精通佛教义理,娴熟中、印两国语言文字,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年,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罗什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东晋康帝建元二年生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父亲原是国相,鸠摩罗什7岁时随母亲出家,他的母亲耆婆,聪明好学,通晓几种语言,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罗什长大后精通大小乘佛法,成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播。 前秦君主苻坚征服龟兹,想把他接到长安,但因后来亡国,使罗什在后凉滞留达16年之久。之后,后秦君主姚兴把罗什接到长安,让他安心从事译经工作,最后圆寂于长安,终年69岁。 罗什在长安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性质的译经场。罗什与弟子共译出佛典74部卷。罗什的翻译以意译为主,而且注意修辞,译文流畅,很有文采,主要有《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阿弥陀经》《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系统介绍了大乘中观派的思想体系。 2.真谛三藏法师 -年,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 真谛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正准备开始译经之时,发生“侯景之乱”,真谛于是辗转来到东扬州富春县(今浙江富阳县)才开始译经。之后,真谛又多次辗转各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始终坚持译经。 真谛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49部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 3.玄奘三藏法师 -年,中国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玄奘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 玄奘在贞观三年时,一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 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粒、佛像7尊、经论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其弟子共译佛典75部,卷。主要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实论》等。 4.义净法师 -年,唐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俗姓张。字文明。 唐代译经僧人。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经由海道(今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天竺(今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一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作传四十条寄归。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曾参与实叉难陀译场。后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为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之一。共译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及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迄景云二年(),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百三十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俗、习惯等,是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4.不空三藏法师 -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唐朝时来华,是“开元三大士”之一,对中国密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空随其师金刚智先来到洛阳,后又到长安,然后不空在长安大兴寺设立道场,翻译密宗经典,度僧受戒,使密宗在中国的影响大增。 不空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多部,主要有《金刚顶经》《般若》《华严》《大集》。 迟明魏楷习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4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最真实的寺庙,庙内14座佛像全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