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云栖四品之心清坐听晓钟传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潮新闻客户端钱江湾云栖竹径,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就被列入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那时它的名字叫云栖梵径。这里的自然景观现在粗看起来比较单一,一般来此旅游打卡的人,沉醉于竹影婆娑的深幽山坞之中,半个小时不到就能转上一圈,对它的历史并不太了解,其实竹林之间还藏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从大门进来,要走过一条鹅卵石小道,这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林中小道,它可是不同寻常的御道。所谓御道,就是古代专供皇帝行走的道路。像一些皇家寺院、大内宫禁都有这种刻着龙飞凤舞的浮雕。云栖竹径的这条主干道,路面上的青石板与两旁的卵石之间,用黑砖相隔,黑砖连在一起形成了左右两条“禁线”。黑色禁线之间只有皇帝才能走,其他人只能在禁线外行走。这条御道很清晰的传递了一个信息,这里昔日曾经有过你想不到的炙热和辉煌。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年)至四十六年(年),康熙皇帝曾经6次南巡,其中5次南巡到杭州。他老人家十分酷爱西湖的山水,御笔亲题南宋西湖十景名,并命建御碑亭勒石立碑。他在二十八年(年)游历了云栖寺宜人的景色后,一发而不可收,分别于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及四十六年,又三次驾临云栖,赋诗题额,忙得不亦乐乎。他御题了“云栖”及“松云间”二块匾额,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皇上如此宠爱这么个山坞小景,地方官们心领神会,也锦上添花,为此建了“御书亭”“皇竹亭”以记风华盛事。康熙皇帝为何对云栖竹径这么着迷呢?当时这里竹林茂密,古树众多,周围有回耀峰、宝刀陇、青龙泉、圣义泉、金液泉、壁观峰,合称“云栖六景”而闻名。从这六景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山峰秀丽,泉水清凛,环境优美,皇上驾临此间是来领略古寺悠久的弘光佛法,以及周边绿郁、清凉、寂静、幽雅的视觉享受的。我在遇雨亭边绕亭三匝,细细察看着康熙皇帝当时在此赏景避雨即兴发挥而写的诗篇:钱江风雨促前旌,竹树缤纷细草萌。夹岸黎元瞻拜切,频施膏泽惬民情。这首《云栖遇雨》,前二句是写景,既有远景“钱塘风雨”,又有近景“竹树缤纷”,但重点是借景抒情展示他的“家国情怀”,频施恩泽于黎民殷切期待,其格调还是属于较高的“政论诗”。康熙皇帝在他的另一首诗中,则极尽写景状物之能事,很详细地记述了二月寻春云栖坞的无限风光:寻春二月幸云栖,满目天光入品题。密林布荫樵渔乐,幽柏成行蕙芷齐。浴手临泉开箨笋,傍岩倚石选蓬藜。余杭风景西湖胜,未若山中待竹迷。这首诗几乎是一步一景,一景一诗,有感而发,对山坞林荫幽幽古树苍苍的欣喜溢于言表,同时也用非常场景化的描述,展示了一幅兴味盎然洗剥春笋、采撷蓬草的“众乐图”。尤其是最后两句,把自己酷爱此间茂林修竹的喜悦和自豪表露无遗,直指杭州之胜在西湖,西湖之胜看云栖寺!乾隆皇帝是继祖父康熙皇帝之后对云栖寺推崇有加的人。他许多事的做派都是效法祖父,亦步亦趋,并且在山河形胜的酷爱情怀上大大超越了前人。他于乾隆十六年()三月,沿着御道驾临云栖寺,龙颜大悦,一口气题写了“香门净土”“悦性亭”“修篁深处”等匾额;仅仅过了七天,他又复来云栖寺上香礼佛,特别是对云栖寺的镇寺之宝,董其昌《云栖碑记》一册和《金刚经》一卷爱不释手,恨不得随身带走。并专门在经卷上题诗“山寺虽多此寺幽,特教清跸重来游”,描述自己对此地的钟爱之情。此后,他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又多次驾幸云栖寺,并且每至云栖寺,必来两次,这从他的诗里也可得到证实:“云栖最爱幽而朴,每至西湖必两来”。所以史料上记载的他是“四临浙水,八度云山”,意思就是四次南巡浙江,总共有八趟来这云栖寺。乾隆巡杭州下榻的是西湖的孤山行宫,从这里到云栖,现在小车也得开半个小时,更别说当年的“车辇”,至少也得几个小时的鞍马劳顿。这么多次不厌其烦地来一个景点,他说主要原因是“浙中僧院斯为最,不事庄严事朴淳”,这几乎可说是云栖寺最殷勤备至、最热力四射的“形象代言人”,绝对没有之一。最有意思的还在于,乾隆皇帝来云栖寺赏景后,专门写了6首诗歌,总其名曰“云栖六韵”。由于条件所限,遗憾的是,我查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全部的六韵,只看到一首诗作:诸峰遥看簇莲青,路转丛篁得野亭。知是洗心契儒玩,饶他念佛着僧听。从新春景粉图展,依旧山斋翠跸停。真迹香光聊遣暇,底论前后顗和灵。乾隆是位诗歌高产作者,写诗像每天发朋友圈一样轻手拈来。他写了这云栖六韵以后,命令当时宫廷著名画师张宗苍根据他的诗意,创作了大型山水画《云栖山寺》。张宗苍不愧为宫庭画师中的高手,事实上他并没有随驾亲眼目睹云栖之景,他只是凭着自己深厚的艺术积累和对御诗的反复研读精准揣摩而作,想不到结果深慰帝心。乾隆皇帝御笔亲题一诗于其上:“偶逢粘壁宗苍画,更见由敦书有诗。原是云栖所旧作,可当禅偈以观之。神来腕运者何在,泉韵峰容故若斯。装卷石渠庋佳迹,珍其人往自为嗤。”这幅画大气磅礴、构思严密,以干笔积累山石皴法,以淡墨处理林木之间,干湿并重,层层积染,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云栖寺幽深迷人的风光,将云栖寺山门、洗心亭、云栖竹径等主要景致浓缩于此,彰显了山水画中气韵深远的庙堂意境。从而成为一幅难得一见的传世名画,现藏于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景以寺名,寺凭景胜,康乾两帝对云栖美景的热捧,一方面说明了这里的确是独特隐秘的胜境,另一方面也助推了古寺盛名。实际上,云栖山寺很早时就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齐称杭州五大丛林名刹。云栖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年),是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但想不到的是后来山洪突发,寺院经像随水漂没,只剩一堆废墟。直到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当政的隆庆五年(年),在一代高僧莲池大师入杭州云栖山后才得以重振。莲池大师(-),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史料记载,他为民伏虎,祈雨求福,好事做了不少,深受民众爱戴。他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住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历史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莲池大师在民间的“粉丝”还如此记挂着他。在遇雨亭下方的小山坡上,建有莲池大师墓。清晨,早有一个家庭的祖孙三代人肃立在墓前祭奠。我也伫立凝视良久,直到她们拜毕才近前注目致礼并拍摄。在整个景区游走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人家扶老携幼鱼贯而至,她们都是来祭拜莲池大师的。原来,这一天刚好是莲池大师圆寂日!当我走出双碑亭的时候,再一次回望了身后最高处的皇竹亭。尽管早在年的时候,云栖寺已荡然无存,但在我心中隐隐感觉它还是存在的,那密密麻麻的树荫中仰头就能看到天光云影的变幻,那千年的梵音袅袅中仍能听见钟鼓的鸣号,正像清代诗人厉鹗所说的“不待诸天词放逸,心清坐听晓钟传”,只要你能清凉,清净,清幽,清心,栖云之妙,自可心领神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4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魔波旬问如何超越生死佛陀一个比喻让他
- 下一篇文章: 少林寺释永信办公室有多豪华全套高档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