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之殇盘点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
在全球47个国家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计,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就甲骨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中,日本有近片。 甲骨在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其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本文仅列举数例流失日本的绝世国宝。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菩萨处胎经》: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等级:国宝 作者:竺佛念 价值: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唐 《菩萨处胎经》这卷经书相传是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 竺佛念,凉州(甘肃武威)人,东晋时知名译经僧。幼岁出家,志业坚精,于讽习众经外,兼习外典。竺佛念即担任传语之职。 竺佛念据梁《高僧传》载,竺佛念于姚秦弘始年间(~年),译出《菩萨璎珞经》、《十住断结经》、《出曜经》、《菩萨处胎经》、《中阴经》等五部,被誉为苻姚时期之译经宗师。 2、《红白芙蓉图》: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 等级:国宝 作者:李迪 价值: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 年代:南宋,年 质地:绢 规格:纵25厘米,横26厘米 画作类型:设色画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红芙蓉图白芙蓉图该图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有黄筌画风的精神,是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该画的描写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 李迪,生卒年未详。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供职于孝宗赵自、光宗赵惇、宁宗赵扩三朝(—)画院。擅画花鸟、竹石、走陴,长于写生。传世作品有《风雨归牧图》轴,《雪树寒禽图》轴,《鹰雉图》卷。 李迪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故宫博物院单国强研究员曾评价该画作: 《红白芙蓉图》被认为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细腻而透明的色彩,体现出富丽、鲜润的特点。 3、《无准师范像》: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无准师范像》(局部)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在中国大多衰落,但在日本却得以流传,也保存了大量禅宗艺术品。 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 4、虎食人卣(yǒu):商周青铜器精品 等级:国宝 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质地:青铜 类别:盛酒器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馆、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 虎食人卣(yǒu)虎食人卣(yǒu)的造型采用了距虎和人相拥的姿态。目前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卣(yǒu)作为一件礼器,它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代以虎作为该器物的表面纹饰,是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 5、《观音猿鹤图》:宋代禅宗画的极品 等级:国宝 作者:牧溪法师 价值:宋代禅宗画的极品 年代:南宋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观音猿鹤图》《观音猿鹤图》(局部)《观音猿鹤图》是三幅一组,牧溪是南宋四川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6、唐模本《丧乱贴》: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等级:御物 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质地:纸 规格: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五十九字 类别:书帖 流入日本时间:唐代,公元年 收藏地:宫内厅 唐模本《丧乱贴》相传,唐模本《丧乱贴》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价值无可估量。现藏于日本宫内厅。 7、《潇湘卧游图》: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等级:国宝 作者:李姓画家 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质地:纸 规格:纵30.2厘米,横.4厘米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潇湘卧游图》《潇湘卧游图》是南宋时期李姓画家为隐居禅僧云谷圆照而作的纸本墨笔山水画,该画中主要描绘了当时的潇湘奇景。作者以轻灵、淡雅的水墨风格在纸上作画,使用了将画面大片留白的画法。 南开大学文艺美学博士生王鹤曾点评此画: “此画中群山连绵不绝,其景其情令人感叹。感叹其境美中蕴壮美,也感叹画家高超的技法。” 8、汉倭奴国王金印: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规格:高9厘米,通体高22厘米,边长23厘米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汉倭奴国王金印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印面正方形,印台上附蛇形钮,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都有关于倭奴国奉贡朝贺,汉光武帝赐以印缓的记载。 天明四年(年),秀治和喜平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出土以后辗转百年,直至年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9、曜变天目茶碗:南宋的传世孤品 等级:国宝 价值:南宋的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所谓“曜变”是指烧制成功的黑瓷器物能在光照之下,于器表薄膜上焕发出黄、蓝、绿、紫等色彩融揉起的彩光。 曜变天目茶碗在日本也被称为“稻叶天目”,是南宋时期福建建安水吉窑出品的一种黑釉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10、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琵琶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唐朝的一种镶嵌质地乐器,是一种五弦琵琶。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四弦琵琶,将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目前,这种五弦琵琶现已失传,仅在敦煌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飞天弹奏此种乐器。 此外,兽面纹觥、宴侯旨鼎等文物亦流失日本,被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你还了解哪些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近期热文: 古今交通工具知多少 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马家窑文化 青铜为什么可以取代红铜,从而开启青铜时代? 青铜是如何被发明的? 一口气看懂中国古代陶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2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百年宝光塔迎新生人民资讯
- 下一篇文章: 圆通寺外的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