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30多个最经典的外国文学典故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㈠畨鍏?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30多个最经典的外国文学典故 1.洗礼: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2.禁果:《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3.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4.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 5.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蒂都争相要这个金苹果,最后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并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比喻祸端。或指挑动是非、播弄不合。 6.阿克琉斯之踵: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例文:《教育的阿克琉斯之踵》 7.忘忧果: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赛的船队返乡途中,船被风雨吹到一处海边。同伴们吃了当地特产忘忧果之后,竟然忘记家乡和亲人,忘记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记回船上去。后比喻身居异乡,乐不思归。 8.月桂:出自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女妖达乎涅,但达乎涅拒绝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罗遇见达乎涅,达乎涅立即跑到河边,向他父亲河神呼救,她父亲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抚摩着月桂说:“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上、竖琴上、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树枝,我要让罗马大将在凯旋的欢呼中头上戴着你的花冠,你的枝叶永远接受光荣吧。”后来人们遂用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冠赠给优秀的诗人。月桂、桂冠也被用来做胜利和光荣的象征。 9.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10.卡夫卡式的变形: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他写过一部小说《变形记》。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他忠于职守,循规蹈矩,成年累月为推销商品劳碌奔波。一天早晨醒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内心十分恐惧和痛苦,父母对他的变化十分悲伤,妹妹开始同情他。他逐渐失去了人的习性,“虫性”不断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亲恨他不死,母亲、妹妹也由哀怜转而生厌,邻居耻与为邻。他最后在孤独中死去。此语比喻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11.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12.华尔街的“民意”:华尔街是美国纽约的一条街。17世纪时,这里就是贸易中心和贩卖黑奴的市场,二战后,这里成了美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便是美国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华尔街的“民意”即指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意愿。 13.A字第一号:A是英语(论坛)的第一个字母,因而常用来表示“第一”的意思。最早出现在英国著名的劳埃德海运保险社的船只登记簿上。凡属最好的船只,都用“A1”在登记簿上作登记;而已沉没的船只则登记在一个黑色封皮的簿子上。后来,人们就把最好的或一流水平的称为“A字第一号”,而把记载不祥消息或为进行某种迫害而开列的名单叫做“黑名单”。 14.欧·亨利手法: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短篇小说家。他主要写幽默小说,其作品常以“含泪的微笑”抚慰那些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打击的心灵创伤。他善用夸张、嘲讽、双关语等,并尤擅于安排故事结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命运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使读者瞠目结舌,却又深信不疑。后泛指这种在结尾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突变手法。 15.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达·芬奇的作品。完成于年,画中的蒙娜·丽莎相传原是佛罗伦萨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郁郁寡欢。为了使蒙娜·丽莎发自心扉的微笑,达·芬奇请乐队演奏美人家乡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这一微笑的含义就成为几百年艺术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转义为神秘的微笑。 16.极乐世界:原为印度佛教名词。又译“安乐国”、“安养国”、“佛国”、“净国”、“净土”等,俗称“西天”。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地界。比喻最快乐的地方或虚无飘渺的地方。 17.护城神像:古希腊作为城市保卫者的武装神祗的雕像。当时的人认为,只要护城神像还在,敌人就攻不破。被雕成的神像主要有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后转义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柱。 18.骑士精神:骑士原是中世纪时欧洲封建贵族中等级最低、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他们通过服骑兵兵役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采邑。因当时欧洲各国封建割据,领主们为保存并扩张势力,就得依靠骑射搏击的武功。因此无论国君还是爵爷,实际上都是骑士,这使得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于当时社会崇尚武艺,因而骑士很受人仰慕。骑士周身披着钢甲,头上戴着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间插着十字柄的直剑,手执长矛和盾牌,骑膘悍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他们经常比武打斗,与上流社会的妇女谈情说爱。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出现了历久不衰的“骑士传奇文学”。后来,欧洲人常把崇尚武艺、扶弱抑强、尊重女性、忠贞爱情、捍卫荣誉的品质称为“骑士精神”。另,18世纪意大利有些贵族青年效仿中世纪骑士的做法,甘愿为一些名门贵妇服役,人们嘲讽的称这些贵族青年为“侍从骑士”。由此,此语成了为贵妇人效劳并向她们献殷勤的青年男子同义语。例文:何满子《宽容骑士》 19.柏拉图式恋爱: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在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神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着世界,使人以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去追求永恒的美。这个追求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认识过程。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恋中的情人“专注于对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方肉体的结合,爱的较高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最高理想的看法。后来,人们把男女之间那种与性无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 20.涅槃:旧译“泥洹”,意译“灭度”。或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寂”。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 21.沙龙:“沙龙”是法语的译音,它原为意大利语,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 22.圆桌会议: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1。敲吧,门终究会开的:《新约·路加福音》:耶酥曾对门徒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得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意即只要孜孜以求,定能如愿以偿。 23.种风者收获风暴:《旧约·何西阿书》:以色列先知何西阿看到国内的民众崇拜牛犊,而放弃了对上帝耶和华的信念,就指责他们,说他们必将自食其果。他们所种的是风,所收获的将是风暴。比喻作恶者必将自食其果。 24.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出自《圣经》。上帝在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并让两人结为夫妻。亚当说:“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称她为妻,因为她是从夫身上取下来的。因此男人要和妻结合,夫妻成为一体。”后喻指骨肉相连的关系,也比喻耗费了自己很多心血和精力所获得的成果和最心爱的东西。 25.尘土之身:出自《圣经》。亚当、夏娃偷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触怒了上帝,被赶出伊甸园。上帝诅咒:人必须遭受土地的折磨。人要从田里收获果实充饥,而田里将长满荆棘和蒺藜,人必须终身劳作,地里才会长出庄稼养活人类,直到归了土;人从泥土而来,本是尘土,死后仍归于尘土。故后常称人为尘土之身。 26.认识自己:出自希腊神话。奥维德的《爱经》里有这样的话:“阿波罗说:”快把你的弟子领到我的殿里来罢,他们可以在那儿念那全世界闻名的铭文:凡人,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 27.喝了忘川的水:忘川是希腊神话中阴间的一条河流。人死后亡灵堕入阴间,只要喝了这河里的水,就会忘记过去的一切,故称为忘川。比喻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事情。 28.家可爱,家最好:出自《伊索寓言》。宙斯结婚,邀请动物都来参加。惟独乌龟未来。宙斯问他为何不来赴宴。乌龟说:“家可爱,家最好。”宙斯很生气,就罚他驮着自己的家行走。指许多人宁愿在家简朴度日,也不愿做客过豪华的生活。 29.进来的人们,把一切希望抛弃吧:出自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地狱篇》。诗人描绘了地狱门口的凄惨情景。地狱的门上写着:“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抛在后面吧!”后比喻绝望无助的境地。 30.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愤愤地说:“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的,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讽刺某人得不到某种好东西,就反过来说这东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31.“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案例 (1)古雅典与斯巴达 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 (2)德国与世界大战 人们发现,自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年和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3)日本与侵略战争 在亚洲也有类似的经历。日本崛起之后,就想挑战欧洲殖民地在亚洲建立起来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确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秩序,最终爆发了日本以反对西方列强为名而侵略亚洲其它国家的战争。 32.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文或称“悬顶之剑”,用来表示时刻存在的危险。意指令人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临绝地而不衰”。或者随时有危机意识,心中敲起警钟等。 从前西西里国王、希腊殖民者狄奥尼索斯一世(狄奥尼西奥斯),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叙拉古。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丽绝伦、价值连城的宝物,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用马鬃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触到了自己的头,达摩克利斯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达摩克利斯说:“是的,我知道了,除了财富和荣誉之外,你还有很多忧虑。请您回到您的宝座上去吧,我回我的家。”从此,达摩克利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33.潘多拉的盒子 又称潘多拉的魔盒,潘多拉匣子。喻指“灾祸之源”。 潘多拉(也译作潘朵拉),意思是“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是希腊神王宙斯命令众神共同创造的第一个完美形象的人类女人,主要是用来报复人类。因为先觉之神普罗米修斯过分关心人类,把火种带回人间,于是恼火了宙斯。 “宙斯在争夺神界时,就是得到普罗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帮助,而能登上宝座。普罗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谋远虑”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为“后悔”,所以两兄弟的作风就跟其名字一样,有著“深谋远虑”及“后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创造之后,就在宙斯的安排下,一开始就送给了伊皮米修斯。因为他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会接受他送的礼物。而伊皮米修斯也接受了她,在举行婚礼时,宙斯命令众神各将一份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送给潘多拉当礼物。而众神的礼物是好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伊皮米修斯的胞兄普罗米修斯就警告伊皮米修斯,千万不要接受宙斯的礼物,尤其是女人。而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潘多拉最大的缺点就是好奇心了。从结婚以后,她就不断地想打开众神送的小盒子,而伊皮米修斯却要时时刻刻的提防她的好奇心,因为他知道盒子里的礼物未必都是好的。有一天,潘多拉的好奇心战胜了一切。她等伊皮米修斯出门后,就打开了盒子,结果一团烟冲了出来,将一切礼物全都释放,这里面包含了幸福、瘟疫、忧伤、友情、灾祸、爱情等等,在潘多拉打开箱子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箱中,人类才能免受折磨。 潘多拉害怕极了,慌乱中,潘多拉及时地盖住大箱子,但一切都已经太迟,盒子内只剩下了“希望”。 34.利维坦 利维坦也有译为勒维亚坦,字意为裂缝,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通常被描述为鲸鱼。利维坦常与另一种怪物贝希摩斯联系在一起,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在基督教中利维坦成为恶魔的代名词,并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霍布斯的《利维坦》[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译《巨灵论》]里“利维坦”指一种“使众人畏服的”力量。 “利维坦”指一种威力无比的海兽,霍布斯以此比喻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该书主要论述作者的国家起源学说和社会政治思想。他认为自我保存和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但在人人为敌的“自然状态”中不能够实现。人们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便订立契约,国家由此产生。他主张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王权高于教权。此外,还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学说,揭露了经院哲学和宗教迷信的危害。 霍布斯认为人是生而平等自由的,因此人类的自然状态就叫做享有充分的自然权利的状态。“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世界再没有比这现象更足以表达才智的平等分配。由于人们能力的平等,彼此就会成为仇敌,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就设法控制或征服他人,相互疑惧,彼此争斗其次.人天生是恶的,不断发生争执。霍布斯说:“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发现有三种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存在,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由于这些争执。便引起相互间漫无止境的掠夺,乃至于血腥屠杀,所谓“人对人像狼一样”的名言就是这样引申出来的。他的结论是:人的自然状态就是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这种人人互相为敌的战争中,没有什么是不公道的。因为当时没有公共的权力,没有法律就没有公道。虽然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平等的、绝对自由的,但这无疑是一个苦难的自然状态。当然,霍布斯并不相信这种自然状态曾经真的普遍存在过,他只是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推导。 霍布斯强调,为使人类不致在互相残杀中被消灭,“必须寻找和平和遵守和平”。能使人类竭力走出自然状态的,就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普遍法则——自然法,它用来限制每个人基于本性与本能的自然权利,以便维护和平与秩序。霍布斯说:“自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这种诫条或一般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其自然法的中心点是“自我保存”的个人主义。霍布斯的主要目的是论述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和政治状态的,也就是如何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的,为此,他提出了十四条自然法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断定,自然法的原则和内容是能够被人遵守的,而且永恒不变。因为自然法的根本原则和目的是“寻求和平”,而和平则是人们满足自己欲望所必需的,是不可改变的。 在自然状态下虽有自然法起调整作用,但人类要摆脱人与人的敌对状况,必须寻求能使大家畏惧并指导其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的公共权力,社会契约是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必经之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集体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于是,人们就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个统治者来支配和管理,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公共的权力,避免无穷的争斗,根据这种契约便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于是就形成了国家。 1.作文:古典材料现代解读 2.写作时,不妨“拽”两个歇后语 3.“古”添深度,“外”增视野 4.高考备考作文素材:领袖强音 5.作文的三个阶段 6.宏大主题的议论文,也可轻松、调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9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郑州建业middot蓝海郑风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