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回天录

71

张大千

张大千居士蜀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天资颖慧,家学渊深,善于绘画。于一九二○年春拒婚,逃至松江禅定寺出家,拜住持逸琳和尚为剃度师,法名大千。旋至宁波观宗寺求戒,与谛闲老法师辩论烧戒疤事,被斥为强词夺理。未受戒,即赴杭州灵隐寺挂单。不久,被友人邀请至上海,不料下车后,被二兄捉押回乡,被迫还俗结婚。志切古画,中年隐于敦煌千佛洞中,摹习壁画,三年有成。作品风行于世,为艺术珍品。居士住于美国时,余赠偈颂一幅,曰:“国画第一宿同参,古今中外满大千;风行宇内争先睹,电驰太空比高天。观音示现丈夫相,弥陀亲颂长者颜;游戏三昧虽快乐,莫忘西方紫金莲。”居士晚年居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以书画自娱。于一九八三年微恙而逝,一代国画家往矣!

评曰

生具异禀灵猿示现

虽然出家还俗遭难

作品传神饕餮实践

风趣百出诸君请看

又说偈曰

达官贵人各相亲忠诚爱国一片心

丹青画出诸佛像书法造诣独成珍

潇洒明哲通今古和蔼近人睦里邻

娑婆世界游不尽风格特具艺坛钦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五日

72

关云长

姓关名羽字云长,东汉山西解县人。汉末时,天下大乱,群雄蜂起,各霸一方,形成割据。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志同道同,恢复汉室为己任。公为人忠心耿耿,大义参天,为公忘私,身不二色。保皇嫂在曹营,以策安全,秉烛达旦,苦读春秋,古今传为佳话。公之仪表堂堂,卧蚕眉、丹凤眼,赤面美髯,浩气凛然,望之肃然起敬,堪为人类之楷模也。封为汉寿亭侯,万世流芳。

赞曰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

南阳诸葛归命皇叔大义将军剐骨疗毒

谈笑自若奇哉丈夫

又说偈曰

天地正气产奇英忠心报国鬼神惊

春秋大义充宇宙品节清高若日星

巍巍道气垂今古荡荡胸怀满乾坤

富贵威武难移志中外杰出第一人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日

73

张翼德

张将军名飞,字翼德,汉末涿郡人,生平敬爱君子,不容小人。故与刘备及关羽结拜异姓兄弟,情同手足,不分彼此。有福同享,有祸共受。所谓“桃园三结义”,名扬古今,后人效之。当时,黄巾称乱,民不聊生。同心协力,平黄巾有功,始为朝廷录用,发挥才能,有用武之地。东征北伐,为西蜀屡建奇功。封为西乡侯,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后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所害。替兄复仇,出征东吴,令三军一律素服,表追悼之哀。三令五申,三日为限,违令者斩,故夜为军官所弑。将军忠义可钦,暴躁可戒云。

赞曰

勇猛善战所向无敌

当阳一喝曹操生疑

粗中有细严颜被欺

为兄复仇百姓称奇

又说偈曰

豹头环眼连鬓须狮子一吼百兽惧

当阳桥畔威风凛芦花荡前忠义极

出类拔萃奇男子济困扶危好英儿

将军秉赋浩然气正直金刚人远追

一九八六年六月六日

74

诸葛亮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隐居南阳,躬耕读书,淡泊明志,结庐而栖,号称卧龙,闻名于时。刘备跃马潭溪时,得司马徽先生之指引:“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于是三顾茅庐。先生感知遇之恩,誓死以报;故有六出祁山之举。于隆中策预知鼎立,不过尽人事听天命。出师表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报国,万古流芳。

赞曰

淡泊明志躬耕南阳

与世无争高卧草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礼贤下士出师无方

又说偈曰

空城妙计司马慌一生谨慎誓兴邦

运筹帷幄知彼我决胜战场分弱强

大骂王朗落敌魄三气公瑾损周郎

才华盖世身先丧造物弄人不久长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

75

徐元直

先生名庶,字元直。东汉末颍人。少年习武,后弃武学文,受业于水镜先生门下。智高谋广,博学多闻,初事刘皇叔,颇受礼待。曹军攻城,先生略使小计而破之。曹知先生之筹谋,骗徐母入曹营求以书招庶,徐母深明大义而拒绝,操乃伪造徐母书,先生明知其假,为全母命而赴曹营。皇叔相送,路中被林木遮视,令兵伐之。先生受感动,回马荐诸葛亮。庶至曹营,母见之大怒,自缢而死。先生虽在曹营,但终身不为曹设一谋耳。

赞曰

满腔热血一颗丹心

略使小计曹操胆惊

伪造母书先生奔命

一言不发还我清净

又说偈曰

事母至孝为国忠追随刘备走西东

大志未伸堪遗憾小鬼设计入曹营

逆来顺受道之动返本还原德业兴

从赤松游黄鹤跨比美留侯子房公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

76

司马水镜

先生姓司马,名徽,道号水镜。汉末南阳人。耕读为业,勤俭治学。为当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一生不为名利所惑,节操清高,远离仕宧,设教为生,以作育天下英才为乐事也。其门生有徐庶、庞统、诸葛亮等,皆是出类拔萃之栋梁,文武风云之人物。先生视富贵如浮云,以功名为敝屣,乃真大隐士也。

赞曰

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安邦定国坚持操守

隐者高风教育希有

贤哲及门丝毫不苟

又说偈曰

蜀魏吴时争汉鼎袖手旁观梦常醒

教育英才为乐事指引玄德访龙影

奠定成都三分业重兴刘家一脉景

盛衰治乱因果律福善祸淫当自警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三日

77

普荫大师

大师三国时代之高僧,荆州玉泉山之修道者。禅净双修,福慧具足。某日,于禅定中,闻虚空有人言:“还吾头来!还吾头来!”大师以妙观察智,洞悉为关云长将军之精神执着,而来索头。乃曰:“关将军!汝当年过五关斩六将,彼等向何人索头哉?”将军言下有悟,拜辞而去。大师一言解冤,此为三世因果所感。所谓:“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定律,丝毫不爽,永远不变也。

赞曰

大师片言解除冤怨

前因后果理所当然

正人君子悟而生天

仇恨永释不造罪愆

又说偈曰

当局者迷昧前因怨仇越结更越深

因缘果报何时了罪业相寻几多春

幸遇知识指觉路可喜善根又重新

汉寿亭侯明大义威风凛凛万民尊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五日

78

韩信

韩信,西汉初年淮阴人,幼时贫困,曾乞食于漂母。被人所欺,受跨下之辱。后为项羽执戟郎。张良荐于刘邦,邦不用,箫何月下追之,建台拜将。此时,楚汉相争,率军东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垓下一战,楚军思乡而败。霸王乌江自刎,楚灭汉兴。自讨封三齐王,种下祸根。韩信贪而无厌,不如张良功成身退。信之缺点,犹豫寡断,举棋不定,终被吕后所斩,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可惜之至!

评曰

贫时忍辱乞食漂母

受侮胯下俯首而走

腰悬利剑计擒猛虎

位至三齐富贵无福

又说偈曰

贱时能忍达时傲气吞山河仁柔躁

元帅用兵多益善天子擒王免祸难

追悔不听蒯彻言最后竟上女人套

古今多少豪杰士临终未悟尽胡闹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

79

张子房

先生姓张名良,字子房。秦时韩人,五代为韩之宰相。少任侠,性豪迈。自习文韬武略之学,颇有心得。秦吞六国,先生为复国仇家恨,设计刺秦,误中副车。避难云游,四海为家。圯桥献履,获黄石公法。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三杰之一。辅高祖灭秦平楚,奠定汉朝天下,功成名遂而身退,不为富贵荣华之所迷。飘然修道去,清心寡欲,诚为古今中外识时务之大俊杰也。

赞曰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奇哉丈夫

天下伟人百姓之父

帝王之师德必不孤

又说偈曰

忠心为国志复仇误中副车故远游

奠定汉朝大基业光辉华夏壮河图

富贵浮云归山去功名敝屣入圣流

千秋万世同瞻仰先生风高永无休

一九八六年六月廿一日

80

楚霸王

霸王姓项名藉,字羽。秦时下相人。年少尚武,力能扛鼎,气可拔山。秦末,陈涉和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叔项梁起义,举兵伐秦。后梁死,羽代领其军,所向无敌,大破秦兵,入关弑秦王子婴,火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中王,平分天下。羽性仁柔,不能当机立断,鸿门宴铸成大错。终于九里山前误中埋伏,全军覆没,无颜再见将东父老,故于乌江自刎,令人叹惜不已!

评曰

粗暴善战勇猛无敌

仁柔寡断失戎先机

匹夫之风为后人讥

全军覆没众叛亲离

又说偈曰

力能扛鼎气拔山有勇无谋失机先

虽有范增不重用弃置韩信奔四川

衣锦还乡光宗祖丢盔败阵面无颜

自刎乌江付流水叱咤暗哑古今传

一九八六年六月廿七日

51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名文字逸仙,广东中山人。少有大志,联络同志,推翻满清。时逢清末,朝纲不振,魔女垂帘听政,诸王大臣,俯首从命。内政外交,混乱颠倒。红灯燎原,毒水横流。义和妖氛,蜂涌而起。罗刹鬼兵,虎视八方,乃至联军结党,欲瓜分华夏而后快。于是爱国之士,英雄豪杰,伟人志士,风起云涌,爱国之忱,势不可当,高呼共和,敌忾同仇,驱逐外侮,保卫国土,安内攘外,誓与国家共存亡。而国父孙中山先生,乘时而兴,大声疾呼,唤醒沉睡之国民。激起国人,创造革命,启发爱国之精神。终于推翻满清政权,缔造民国,五族共和,八方响应,五色国旗,遍及四海。

偈曰

革命成功百姓安应运而起孙中山

登高一呼群谷应长虹万里破浪先

五族共和三民利九州同庆万方欢

国父恩泽永不朽建立民国解倒悬

一九八六年二月七日

52

袁世凯

“吉士怀柔,三十年变,岂凡人哉。昙花一现,南北东西,龙征虎战,七八数定,山川始奠。”此数语乃古修者之预言,中国之命运,预先注定。满清告终,袁世凯乘机而起。狡猾嚣张,不择手段,阴谋虚伪,唯利是图。奸如曹操,诈比王莽。一时枭雄,万古罪人。当时,中国暗无天日,智者隐退,奸者当权。洪宪昙花,诚堪为后人慨叹不已。

偈曰

天道无亲佑善良欺世谋国难久长

洪宪称帝昙华放松坡起义顷刻亡

身败名裂羞千古口诛笔伐达万方

寄语当权诸衮衮勿使后人面无光

一九八六年二月八日

53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辽宁海城人,出身绿林,本属白丁。时节因缘,所谓“时势造英雄”,弃暗投明,为赵尔撰所赏识。风云际会,步步高升。热爱东北,保卫边疆。义气凌霄,豪迈慷慨。治国有方,攘敌多智,倭奴畏威。安民谋善,群雄俯首,化及异方。一时之盛,南北莫比。政治军事,遥遥领先。惜勇有余而谋不足,于皇姑屯被日本侵略者,暗杀炸死,一代豪雄,至此已矣!

偈曰

白山黑水独钟灵奇人异士代迭生爱新觉罗中原主草莽英雄龙虎争义气凌霄伏群寇光被华夏化顽凶回忆东北张大帅犹胜明末李自成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

54

宋子文

宋子文生于富有之家,长于锦绣之门。读书力学,中英兼通。学而优则仕,官至极品。最令人遗憾者,彼虽富贵而贪心不正,敛全国之财为私人所独有。存款于外国银行,或投资某公司,获取厚利。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唯利是图。造成天怒人怨,不见容于国人。未曾作丝毫之善事,更无益于世界人心。徒拥无数之财产,即用电脑统计,亦无法知其究竟之数。糊涂!糊涂!到头来食肉哽咽而亡。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如此现身说法,吾人应速觉悟,一切无常,勿复为金钱所迷倒!

偈曰

不爱中国爱钱财穷刮民脂积黄白

移徙金山逃审判游泳玉海赛莲台

食肉咽亡贪心报魂堕苦趣因果该

何必颠倒为境转势动阎君费神裁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四日

55

化东法师

化东法师东北人,幼年失学,长而皈依倓虚老法师出家修道。虽不识字,但好学不辍。南游就学宁波观宗寺,追随谛闲老法师,虽目不识丁,然习经学教十余年,凭记问之功,居然能升大座,畅谈佛法,辩才横溢。老实念佛,过午不食,衲衣俭朴,道心弥坚。后于苏州灵岩山往生,堪称末法龙象,人天师表。

偈曰

出家修道志求学切磋琢磨品德高不贪名利淡然乐勤修佛法讲习超衲衣过午严戒律绳床竟日重守操坦荡无我悲心普清净离染自逍遥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

56

明观和尚

明观和尚湖北人,虚老住持福州鼓山涌泉寺时,曾为知客僧。服务谨慎,待人和蔼。余于南京句容县空青山初遇,参加十个禅七坐禅,为忘年友,次遇广东南华寺,旋为云公委为广州六榕寺住持。于末法时代,讲述金刚经,秉承坚固愿,领众修行。时为一九四九年秋,时局动荡,人心惶惶,余向明和尚建议:“汝将寺中财产速为处理,方法有三:一者,以寺中财力一半,分给十方僧众,使住者自立伙食;行者作为路费。二者,或将全部财力移至香港,置地建寺,照常安众办道。三者,或将资金存于香港银行应变。”明和尚云:“恐错因果,难于照办。”终至全部损失,殊为遗憾!

评曰

谨慎小心仁柔寡断

不明时局未预筹算临渴掘井携资逃难

火车虽快因果留延

又说偈曰

身矮量小智未深形瘦修髯赛全真

老实修行专念佛笃信因果敬鬼神

月光岩中常习定星辉映处忏悔僧

大事不明丧考妣圆寂香港东禅寺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七日

57

妙真和尚

妙真和尚湖北人,继承印光法师衣钵,住持苏州灵岩山寺。和尚性情粗暴,刚愎自用,终日怒目横眉,独霸一方,俨然封建专制之皇帝老子也。大陆政变,饱受摧残,结果自缢于上海市。可为法门之戒,流俗之痛,此其暴戾之气所感招也。

评曰

慈悲喜舍法门龙象

粗野暴戾心性虎狼

因果报应自尽无常

僧伦不幸末运彷徨

又说偈曰

地狱门前僧道多或问原因是如何

每见硬弓弦先断当知刚强早命夺

粗暴庸俗难忍辱无明烦恼易招魔

诸贤切莫效此辈福慧圆满即佛陀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九日

58

李景华

李老居士为中医师,精于岐黄,笃信佛教,茹素念佛,热心公益。居住于哈尔滨市西南前兴隆沟屯。居士四十余岁时,膝下犹虚,夫妇秉诚往平房站正黄旗四屯三缘寺,恳请方丈和尚常仁大师,转祈求送子观音,慈悲满愿。越年,果得麟儿,即李殿选居士。法界佛教大学于一九八五年夏,派团前往中国记忆犹新,不胜有今昔之感。礼拜四大名山,特往慰问老居士。时老居士年已八十八岁,认为余至其门,则长跪门前欢迎,连呼活佛,活佛来矣!令人感动不已。数月后,老居士嘱其子日:“诚心信佛,忠厚待人,服务公益。敦品立德。”后安详西归。此事记忆犹新,不胜有今昔之感。

偈曰

全堡生佛双城县东北巴黎哈尔滨

景华居士善根厚仁公长老慈悲深

送子观音满求愿延寿药王保天真

风风雨雨恒茹素战战兢兢礼至尊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日

59

程天熹

程老居士,居于哈尔滨市西南后兴隆沟屯。曾任哈尔滨市上号道德会主席,众皆称为程善人。幼年任性,放荡不羁。其母守孀,抚育成人。后为报亲恩,改邪归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母至孝。乐善好施,茹素皈佛。入道德会,以身作则,为慈善界之模楷。佛教之中之虔诚者。教子有方,治家多谋。众望所归,故公推为上号道德会会长。

偈曰

人之初生性本善习染而成良能暗

守孀教子行正路立志孝母痛改变

热心公益助社会虔诚信佛化震旦

柏舟高节冰雪冷道德慈航登彼岸

一九八六年二月廿二日

60

臧广恩

臧教授名广恩字伯京,辽宁盖平人。事亲至孝,有孝子之称。因受其叔臧启芳校长之鼓励,故留学日本,于东京国立教育大学毕业,后获日本旧制文学博士学位。教授深受德国哲学家菲希德告国民书之影响,特将该书全译为中文,唤醒中国知识青年,保卫国家,驱逐日寇,提高爱国之精神。教授对佛道两教,潜心研究,颇有心得,曾任东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等教授。着有中国哲学史、教育理论、中华民族新论等。于一九七九年春,逝于美国,遗嘱将其遗体捐献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作为学术研究,今逢七周年,特记之。

又说偈曰

东北屡出文武英热心爱国妖孽清

伯京教授怀壮志民族新论醒愚蒙

投笔从戎为将帅同仇敌忾扫寇氛

笃信佛法尊僧道千秋万古一哲人

一九八六年二月廿七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