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身体疼痛多病情绪不好,都是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评论(31)圆因法师: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圆因法师: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文/圆因法师佛教的出家人是良师益友,是修行者,也是弘法者,依佛法修行,依佛法度人,修养心性,修养道德,依佛法救人,而不是神的使者,更不是灵媒,领天命等...[详细]年4月20日14:52佛教出家人修行评论(9)梦参老和尚:如何修学三皈依梦参老和尚:如何修学三皈依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非,这里不可以,那里不可以;要合掌时...[详细]年4月17日14:26梦参老和尚佛法修行评论(7)净界法师: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净界法师: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文/净界法师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漏。你累生累世乃至无量劫所做的事,都钜细靡遗记录在阿赖耶识当中...[详细]年4月16日14:31修行佛法因果评论似是故人来:千月万月是一月似是故人来:千月万月是一月净慧长老离开我们了,离开了吗?想想,似乎没有。不是似乎,是真没离开。明憨大和尚对我说:画家李景森先生,欲画长老行迹,你写文字脚本,如何?[详细]年4月15日15:01生活禅净慧长老修行评论印光法师:事理并进顿渐齐驱印光法师:事理并进顿渐齐驱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印光法师文钞》——文钞增广·与佛学报馆书原文节选: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详细]年4月13日14:25印光法师修行学佛评论(87)听星云大师说:心能转境听星云大师说:心能转境文/星云法师视频:听星云大师说:心能转境怎样才能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一起来听星云法师开示——出自星云法语《心能转境》(来源:佛光山)[详细]年4月11日08:06星云法师佛法看世间修行评论(4)梦再美总有醒来的一刻梦再美总有醒来的一刻梦再美,总有醒来的一刻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菜根谭》金钱、美色、名誉、美食、懒觉,这是许多人为之沉迷的五种欲望...[详细]年4月10日14:20修行佛法看世间佛法评论(11)圣严法师:化解嗔恨心的好办法圣严法师:化解嗔恨心的好办法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详细]年4月8日17:57圣严法师修行佛法评论(8)素食养生:芦笋豌豆浓汤(图)素食养生:芦笋豌豆浓汤(图)文/悦中意芦笋豌豆浓汤,尝一口春天的滋味。材料:芦笋克、豌豆克、土豆去皮克、水克、素黄油30克、盐3-4克、黑椒粉适量、椰浆装饰用。[详细]年4月2日08:39素食芦笋素食养生评论佛前供花有哪十种功德佛前供花有哪十种功德佛前供花,有如下十种功德以各类香花供养佛菩萨,或是供于佛前、尊像前,就称为“佛花”。在《佛为首迦叶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及《法苑珠林卷三十六》中...[详细]年3月31日14:39供花功德佛学常识评论(12)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桃花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桃花源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人往往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一个是与他人共存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详细]年3月27日16:24修行佛法看世间桃花源评论(11)读《地藏经》有禁忌吗读《地藏经》有禁忌吗网友提问:我看网上的言论说,普通人看地藏经驾驭不了,是这样吗?我开始心烦意乱读不下去的感觉,可我是个普通人啊!能给自己消业障都不错了...[详细]年3月24日15:28地藏经地藏菩萨佛经评论(24)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文/常静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著称,他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详细]年3月19日15:10布袋和尚禅诗修行评论(68)什么是佛教说的发菩提心什么是佛教说的发菩提心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详细]年3月18日14:15菩提心发心佛学常识评论(69)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带来的启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带来的启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事迹广为人知。据《华严经》所载,善财童子在过去诸佛处,广修供养,深种善根而常乐清净,并且喜欢亲近善知识,修习菩萨行...[详细]年3月17日14:32修行学佛善财童子评论()憨山大师:自性说(图)憨山大师:自性说(图)文/憨山大师尝谓人生而主之者性,性一而品不一。至有圣贤之分者,以有生知学知困知之不同。由夫习之厚薄,故成有难易。生知之圣,故不世见,学困之知,正在习之厚薄耳。[详细]年3月16日15:06憨山大师修行佛法评论(53)虚云禅师:如何才能作得主虚云禅师:如何才能作得主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人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详细]年3月11日14:52虚云禅师修行佛法评论()坚持吃素有哪十大好处坚持吃素有哪十大好处吃素有哪十大好处吃素会带来哪些好处呢?来看看网友的总结吧~除了视频里提到的这些,你还体验到哪些好处?欢迎吃素的朋友在评论中补充!素食护生,功德无量![详细]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春天是生生不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生命因春天的到来而快乐,一切生命在春天到来的时节而欢喜。因为拥有生命这个世界变得美丽,因为拥有生命这个世界变得真实。[详细]年1月22日16:36春节素食吃素评论(64)素食养生:九华斋菜九华佛光(图)素食养生:九华斋菜九华佛光(图)故事与传说据《清波杂志》记载,五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啮食莴笋。[详细]年1月22日08:32九华山斋菜素食评论永明延寿禅师:云何说有迷悟永明延寿禅师:云何说有迷悟问:觉体不迁,假名有异。凡圣既等,众生何不觉知?若言不迷,教中云何说有迷悟?答:只为因本觉真心,而起不觉;因不觉,故成始觉。[详细]年1月21日14:15永明延寿修行佛法评论(54)果报的种类和成熟时间果报的种类和成熟时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不论是行善或作恶,都有相对的果报。果报的变化和大小轻重,不像世间上做买卖一样,在外表上秤斤算两地计算。[详细]年1月20日15:52果报佛学常识因果评论(9)翠岩禅师与《警僧铭》翠岩禅师与《警僧铭》文/远尘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当时高僧慈明禅师,因到金銮结夏安居,与善侍者结为好友。翠岩禅师年轻时经常骄傲自满...[详细]年1月19日14:17翠岩禅师警僧铭佛学文化评论(30)素食养生:少林斋菜苦尽甘来(图)素食养生:少林斋菜苦尽甘来(图)故事与传说苦尽甘来,即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原料苦瓜克,素碎肉克,香菇35克...[详细]年1月18日08:08少林寺斋菜素食评论(41)憨山大师:士贵乎志志贵乎修也憨山大师:士贵乎志志贵乎修也文/憨山大师士修字说郑生尚志问字于予,予字之曰“士修”。盖志于道,非修不足以尽道。然道在吾人,本来具足,无欠无余。良由物欲葑蔽,而失其固有,以致六凿相攘...[详细]年1月17日14:31憨山大师修行佛法评论(7)素食养生:灵隐斋菜罗汉脆(图)素食养生:灵隐斋菜罗汉脆(图)原料玉米面克,小米面克,小麦面克制作1、玉米面经水调和成面团,揉至光滑后用模具(可用饮料桶制作)扣出圆片,备用。[详细]年1月16日09:06灵隐寺斋菜素食评论(3)圣严法师:五种层次的布施培福圣严法师:五种层次的布施培福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维摩经.弟子品第三》普施众生是‘福’行,不为益损是‘慧’行。[详细]年1月15日14:10圣严法师修行佛法看世间评论(29)玉林禅师: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玉林禅师: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坐为正;动静闲忙皆可参,要以闲静为正。于忙时不可厌忙,于有事时不可怕事,事忙须耐烦恼理事,理事至周至到...[详细]年1月14日14:16玉林禅师修行佛法评论(47)素食养生:峨眉斋菜普贤香粽(图)素食养生:峨眉斋菜普贤香粽(图)原料粽叶(苇叶)克,糯米0克,大枣10个,莲子10个,大红豆10个制作1、粽叶洗净后煮一下备用。糯米洗净,经水发后备用。2、大枣洗净,去核备用。[详细]年1月14日09:02峨眉山粽子素粽评论(2)印光法师:不可杀众生悦亲口腹印光法师:不可杀众生悦亲口腹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原文节选:全家均吃素,固不必特别办荤,但素菜办得有味好吃,亦非不可。若以杀众生,而悦亲口腹,俾亲实受后世之杀报。此之孝...[详细]年1月13日17:35印光法师修行学佛评论(27)千岩元长禅师禅学思想析论千岩元长禅师禅学思想析论文/任宜敏内容提要:千岩元长禅师是临济宗虎丘派祖先系大德,金两赐、名倾海宇的中峰明本大和尚之法嗣。他于识心达本后,受嘱隐栖,茆茨石室、韬光铲彩。[详细]年1月13日13:59禅宗佛法佛学评论(9)听星云大师说:处世态度听星云大师说:处世态度文/星云法师视频:听星云大师说:处世态度1、出口伤人的时候要沉默;2、对方无理的时候要容忍;3、别人受难的时候要体恤;4、不幸来临的时候要勇气。[详细]年1月12日08:39星云法师佛法看世间修行评论(14)来果禅师:修行人留心因果来果禅师:修行人留心因果参禅人,首知违犯佛法僧戒,及世间圣贤,名错大因果。如世间人,不讲因果,不知因果为何物,不必与论。参禅办道之人,要紧第一,留心因果......最恶莫过于口...[详细]年1月10日14:10来果禅师修行因果评论(67)能在家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能在家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详细]年1月9日16:12佛像佛学常识修行评论(8)虚云禅师: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虚云禅师: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王菩萨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一切菩萨也如此发心。我们每天晚殿,也如此发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详细]年1月8日13:43虚云禅师修行佛法评论(6)素食养生:九华斋菜佛国二冬(图)素食养生:九华斋菜佛国二冬(图)原料冬笋克,冬菇克,胡萝卜25克,盐3克,味精2克,水淀粉20克,素油25克制作1、冬笋洗净切片,焯水后备用。冬菇去蒂,洗净切片,焯水备用。[详细]年1月8日11:29九华山斋菜素食评论(48)莲池大师:四大非实人命无常莲池大师:四大非实人命无常文/莲池大师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然。而无病之时,嬉怡放逸,谁觉之者?[详细]年1月6日14:58莲池大师修行佛法评论(8)印光法师:念佛修持如服药印光法师:念佛修持如服药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原文节选: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详细]年1月5日08:15印光法师修行念佛评论(18)上一页下一页下5页距还有19天伽蓝菩萨圣诞距还有4天药王菩萨圣诞距还有12天鉴真法师圆寂日距还有19天伽蓝菩萨圣诞距还有4天药王菩萨圣诞5月16日四月廿四敬香万供花万供灯万撞钟万说出你的感受...随喜赞叹热点专题更多中国佛教名山文化《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学佛群疑》《在家律学》法师专栏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透过佛法看世界《寂静之道》 生命这出戏济群法师《问道》 《认识菩提心》《生命的回归》 《坐看云起》达真堪布佛法是种活法 《佛海启航》《瓜熟蒂落》 《掌握完美》嘎玛仁波切新年祝福开示 《了烦脱俗》《快乐之源》 《生命的觉醒》星云大师《星云禅话》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谈处世 人生有五味净慧长老《入禅之门》 大小乘与生活禅缘起与因果是佛教两大定律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学佛群疑》《在家律学》 《佛学入门》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你可以不生气》《与生命相约》 《正念的奇迹》大安法师《净宗法语大观》 《净土百问》《一函遍复》讲记 净土宗教程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透过佛法看世界《寂静之道》 生命这出戏济群法师《问道》 《认识菩提心》《生命的回归》 《坐看云起》达真堪布佛法是种活法 《佛海启航》《瓜熟蒂落》 《掌握完美》嘎玛仁波切新年祝福开示 《了烦脱俗》《快乐之源》 《生命的觉醒》星云大师《星云禅话》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谈处世 人生有五味净慧长老《入禅之门》 大小乘与生活禅缘起与因果是佛教两大定律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学佛群疑》《在家律学》 《佛学入门》高僧大德鸠摩罗什慧能大师智者大师达摩祖师慧远大师道宣大师玄奘大师永明延寿莲池大师印光大师虚云禅师弘一大师太虚法师宣化上人圣严法师本焕长老般若文海更多星云大师:贫僧有话说一行禅师《故道白云》圣严法师职场三书《生命这出戏》全国寺院导航地图北京寺院河北寺院山东寺院江苏寺院安徽寺院浙江寺院福建寺院上海寺院广东寺院湖北寺院湖南寺院河南寺院江西寺院天津寺院山西寺院宁夏寺院陕西寺院四川寺院云南寺院贵州寺院重庆寺院辽宁寺院吉林寺院广西寺院黑龙江寺院甘肃寺院青海寺院热门排行新闻图片1为何只要有爱就会有痛2错综复杂的因缘与果报3虚云禅师:结夏安居开示4如何建立正确知见和修行态度5修行和不修行的人上班大不同6听星云大师说:心能转境7坚持吃素有哪十大好处8中佛协:继续做好佛教界疫情防控工作9梦再美总有醒来的一刻10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来源: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云何住定相,谓即于彼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故,随其所欲,于定安住,又于此定得不退法。”入定相是初步,是入门,入了定要定住,就是“住定相”。也就是说,我要进入这个定的境界,不管上座也好,站着也好,心境一宁静,一会儿就进入这个境界。“善取故,随其所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这个境界,这叫得定,得定的教理上称“住定”。*****“云何为住。谓善取能入诸三摩地诸行状相。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三摩地无复退失。”什么是住在定境界呢?住定,就是他能深入了解三摩地境界的行状相,理上、事上统统都搞清楚了。所以可随自己的意愿住在那个定,要进什么定就进什么定。对于定的工夫,也不会退了。大家还是要看书本,不能说听懂了就不看书了;不看书的话,你对名句文身就永远不灵光。写不好文章,写一点小片段还行,叫你写个连贯性大篇幅的就不行。所以诸菩萨什么都要会,“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为什么不具足呢?要文就文,要武就武,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会,这样才叫发大愿,才能成就大功德,才是具足。你们不要只在小之又小的地方做,最后会成为外道,严重的很,所以要特别注意。我讲的你在经典上对照看看,不同此说者皆是魔说,同此说者方是佛说。 “如是若住于定,若不退失,二俱名住。”譬如说你们现在在学静坐,谈不上定,但是不能说你这个不是定,它是凡夫定。你说两腿都痛死了,哪里是定?当然是定呀?腿痛定呀!定在腿痛上,对不对?当你打坐腿痛的时候,你念念都在腿痛上,这是凡夫定,也是地狱定,因为你在受罪报。你头痛,就是头痛定,当你受痛苦的时候,你想解脱,想把他看空,但做不到,因为是地狱定,业报的定。所以你的情绪不好,身体多病,你就在定业受报里,这也是定呀。看吧!我不讲你就不认识,对不对?所以我们哪个人不在定呀?你们每晚十一二点钟就马上进入那个黑黑定,就要困了,这个定力多深啊!到那个时候非入这个定不可。早晨睡够了,你就非醒来不可。你说我想再睡八个钟头,你再睡看看,你睡在床上不动,我就说你有定,你的定就是受善报那个定,也就是受报应。所以要解脱饮食、睡眠一切等等,我要把它们转了,要不吃就不吃,要睡就睡,你做得到吗?所以凡夫也定,是业报,所以叫定业,定业不是定吗?你能把定业的道理了解了,你才晓得出世间是如何得定。所以我刚才讲你们打坐腿子痛,那也是定呀!那是受报,一分钟一分钟在那里挨,那个时候,万事不如引磬响,引磬一敲,有无比的解脱之感。我们都经验过,对不对?所以有智慧的人,从正面就了解了反面,由反面的事就了解了正面。住定的人是真正得了定,一上座要入哪一种定就入哪一种定境界,这才叫入定。要忘身,把自身全部感觉拿掉,受蕴尽则得受蕴空尽定,要自己一念清净就清净,你做得了主吗?你们静坐全都跟着心理、生理、业力在转,所以不算正定,也没有得定,因为做不了主,所以不能说入定。譬如一个做得了主的人,要入这个门,就从这个门进来;要从那个门进来,就从那个门进来。做得了主的人叫“得入”。犯人就不同,他被警察牵着走,自己做不了主。如果你今天身心不错,打起坐来还能清静一下,身心不愉快时就绝对清净不了。如果把这个说成入定,那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吗?所以入定住定就是如此。*****“病行”入定,你们生病也是入了定吧?有定,是痛定、病时定,胃病时就是胃病行入定。真修行者,病来时就在病中修;反过来讲,人生就是病,身体四大在就是大病,再健康也是病。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所以你还想拼命练工夫,想把身体搞好,看看道家、密宗做工夫的人吧,做了几十年的工夫,把身体搞好没有?有呀!搞到火里去了,一把火烧掉了。把工夫用在身体上多冤枉啊!人这个肉体就是脓疮,“痈行”,假如十几天不洗脸,脏了就不好看。看人生的一切,本来就是病,不是一定要头痛发烧才是病。坐久了就想站起来,是坐病;站久了就想躺下,是站病;躺久了就想爬起来,是睡病。要搞清楚人生就在病苦中,整个身体就是疮,都是脓泡。若能在各种身体状况下随时修定做工夫。才是做工夫的修定。《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东方出版社)“云何为住?谓善取能入诸三摩地,诸行状相,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三摩地,无复退失。如是若住于定,若不退失,二俱名住。”什么叫住?先要选择一个方法,是自己根器所适用的。同样的方法,因根器业力不同,适应力也不同。换句话说,选择自己身心所适合的方法,容易进入定的境界。因善取彼故,善于抓到一个法子,随其所欲,自己要入哪一种境界,就入哪一种境界。而且可以保持不退,这才叫作入定。入于定的境界不退转了,叫住定。“若于彼彼三摩地中所有诸行,何等为状。谓于诸定临欲入时,便有此定相状先起。由此状故,彼自了知,我于如是如是相定,不久当入,或复正入。”“彼彼三摩地”,所有定的境界个个不同。这些定的情形如何,要认清楚。这就是所谓教理。教下与宗下不同,宗取一法,一门深入,进去了再说。教下等于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学科学一样,先把理论研究清楚,然后再到实验室做实验。教下告诉我们:“于彼彼三摩地中所有诸行,何等为状”,理论上先要搞通,什么叫现状?理论清楚了,一放下来,修行做工夫就可以清清楚楚,晓得自己现在这个情况可以进入三昧。有时觉得今天的身心情况,与念佛法门不相应,就要知时知量,或作观想等等。所以学佛要学八万四千法门。有时觉得身心不对,用十念法中念息,就对了。我平常也教了很多法门给大家,要晓得适时而用之。理论研究透了,自己要晓得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哪一种定境,就可以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彼自了知”,理研究透了的人,两腿一盘,或不盘腿,只要一站,就晓得自己这时可以进入某一种定境。所以并非光做工夫就对,光做工夫往往是盲修瞎炼,自己到了哪一种定境也不晓得,这叫啥名堂!有些人光学佛学也不对,没有配合工夫,那变成思想学术有什么用?“何等为相?谓二种相:一所缘相,二因缘相。”什么叫相?现代观念叫现象、状况,也可以说是境界。比如念佛、止观、观想、修气、修脉等等,是所缘相。第二因缘相,比如雪岩钦禅师,那么用功,还是开悟不了,有次忽然到了一棵松树下,一看前面松树,悟了,这是因缘相。“所缘相者,谓分别体,由缘此故,能入诸定。”开始修法时,是用分别心,但都是用意识,不用意识怎么修呢!你说:我什么念头都不要,修无念。那也是意识在修无念啊!所以吕纯阳说“降心为不为”,由有为证到无为,就是这个道理。“因缘相者,谓定资粮,由此因缘,能入诸定。”修定做工夫是要资本的,佛法叫资粮。学佛要具备两种资粮: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尤其学密宗,资粮特别重要。菩萨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回向等,都属资粮。资本粮食不具备,你拿什么去修啊!没有智慧,教理没有搞通,智慧资粮就不够。福德资粮就是福报,福报不够,等你刚刚要打坐,电话来了,家里什么人病了,你连打坐休息的福报都没有。刚刚想上轨道,空下时间来用功,东边冒火,西边冒烟,屡试屡验。不做工夫,什么事都没有;一做工夫,什么事都来,修行是要大福报的。世间功名富贵是很难得的,可是另有个福报更难求,就是清福,非多生累劫好好修行是不能得来的。我一天能享有一秒钟的清福,心里就觉得无限的恭敬,也有无限的恐惧,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保佑。修定先要求得资粮,在座中就有几个人,学佛修道也很多年,讲理论都是第一等;讲工夫,有一点点;讲福德资粮嘛!一点都没有,没有时间打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福德资粮不够?弥勒菩萨说定的资粮——福德与智慧,学佛第一步先求圆满这个,这个不具备,你别想修道成功。《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强烈推荐阅读:不吃药一小时彻底治愈感冒发烧,浅谈感冒和新冠的非药物疗法!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5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跟ldquo大师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